APP下载

甘肃省造林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3-12-19马尚志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态建设甘肃省造林

马尚志.甘肃省造林现状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23,17(18):-217,224.

摘 要 造林是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甘肃省气候条件差,造林存在较多问题。为解决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不高的棘手难题,从地理、气候条件等角度入手,分析了影响甘肃省造林成效的主要问题,提出“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树木成活率;加大造林管护力度,严格把控造林质量;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拓宽造林投资渠道;加强造林工程管理;合理设计造林方案”等建议。

关键词 造林;生态建设;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S728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8.069

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甘肃省有高原、平川、山地、沙漠等多种地貌,造林可以扩大甘肃省的植被覆盖面积,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是推动甘肃省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但是甘肃省造林常受到气候环境影响,若采取的造林措施不适应甘肃省的立地条件,易导致省内造林成活率低、树木保存率低。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甘肃省的造林问题,并按照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理念提出相关措施,以期加快甘肃省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

1 甘肃省地理气候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下辖12个地级市,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等[1]。甘肃省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约为300 mm。甘肃省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78.2%,可利用土地占比56.93%,可用于生产建设的土地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甘肃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11.28%。海拔较高,如古浪县干旱地区的海拔在2 600~3 200 m,森林类型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油松、山杨。

2 甘肃省造林意义及现状

甘肃省自然条件严酷,森林植被稀疏,整体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生态问题制约着甘肃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业是发展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粮食需求量较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生产力尚不能大幅提升的前提下要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于是部分地区开始通过砍伐林木增加耕地面积,虽然可以暂时促进农业发展,但是随着林木减少,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概率会增大,尤其是甘肃省水资源较少,种植模式不够合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2]。造林工程可以改善甘肃省生态环境,让人们了解造林对生态发展的重要性,调动人们参与造林工程的积极性;而通过加强林木种植与养护有利于促进甘肃省林业工程稳定开展。

甘肃省当前林业资源丰富,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底,甘肃省森林面积达到509.73万hm2,森林覆盖率11.33%;草原面积达到1 786.67万h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41.96%。为保护当地的林业资源,甘肃省已建立2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197个自然保护区。

3 存在的问题

3.1 造林成活率低

甘肃省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气候条件恶劣。甘肃省十分干旱,且当地大部分地区风沙活动极为频繁,因此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风蚀埋压现象。春季造林易受到大风天气影响,即使苗木移植成功,已发芽的苗木也会被风沙埋没,影响苗木生长。甘肃省夏季气温偏高,受到天气影响,当降水量增多时,土壤蒸发量增大,新苗木会因为缺水而难以存活[3]。此外,甘肃省水资源运输距离最短为30 km,路途遥远且路况较差,苗木种植后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浇水而成活率不高。沙丘地段大多为流动的大沙丘,这种沙丘通常表面含水量较低,种植树木时应随挖随埋。由于土层表面持水量较少,且种植的苗木短时间内尚未形成新的根系,一旦栽植后蒸发量变大,将导致根系难以吸收到水分,树木成活率较低。

2)土壤情况复杂。甘肃省总面积为45.44万km2,土壤类型多样,整体土壤质量较差,土壤板结化问题严重,整体土壤含水量较低,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尤其是现在全球变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甘肃省因气候异常引发的土壤退化问题日趋严重。甘肃省还存在严重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主要分布在内陆河与黄河流域,如河西地区的盐碱地面积为32万hm2左右。耕地盐渍化一般分布在甘肃省绿洲内部、边缘,以及与戈壁交汇处,仅盐渍化荒地就达到109.15 hm2,导致土地生产能力不断减退。土壤中砂砾石较多,导致土壤密度较大,保水性能较差,极易导致苗木根系出现吸水不足的问题。盐渍化土壤沙化与荒漠化导致甘肃省出现严重的沙尘暴问题,既影响当地造林,又影响省内大部分区域的生态安全。尤其是西北地区风沙较大,春季扬沙严重,种植的树苗更易缺水枯死[4]。灌溉水量严重不足,再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地表植被生存环境被破坏,土壤沙化更加严重,荒漠化面积逐渐增多,成为影响造林工程效果的主要因素。

3)造林有效时间短。甘肃省需要造林的面积非常大,造林任务艰巨,但是适合栽植造林的时间较短,例如在2022年,甘肃省共需要完成造林绿化17.33万hm2,改良退化草原共计13.33万hm2,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需完成11.20万hm2以上。《甘肃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提出,2025年甘肃省全省森林覆盖率需要达到12%,其中森林蓄积量达到2.8亿m3。以上数据均说明甘肃省的造林任务巨大,但是每年只有4月中旬到5月上旬是造林的黄金时期,有效造林时间较短,在造林期间难以完成全部目标区域的苗木栽植[5]。

3.2 造林区管护难度大

造林过程中苗木不仅会受到气候条件影响,还会受到野生动物影响。植树后部分造林区采取的保护措施不足,新种植树苗易受到野生黄羊及其他野生动物践踏、啃食;还有鼠、兔从树木底部啃食树皮,或从根部挖穴,破坏苗木根系,导致树木坏死,这是甘肃省造林生产中影响苗木成活率的最关键因素,鼠、兔主要分布在甘肃省中东部地区与河西走廊地区,由于管护面积大、管护效率低,新造林工程中常常出现“边栽边吃、常补常缺”的情况,因此,造林失败的情况较为普遍。沙化土地治理是甘肅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沙区水资源匮乏,已形成固定或半固定沙地,稳定性差,远离水源,自然条件差。立地条件会影响造林质量,增加管护难度,因此与农区距离较远的造林区域都是甘肃省造林任务的“硬骨头”。造林要遵循“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给树木二次补水应在6月,此时正是暑夏时节,运输车辆设备不足,运输路途长,导致部分地段中苗木难以及时得到充足的水资源,管护不及时,树木的成活率较低。

3.3 民众积极性差

发展林业生态建设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退耕还林工程需要大众参与,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完成一定比例的荒山荒地造林。但甘肃省荒山荒地较多,尤其是河西走廊一带自然条件较差,农民承担荒山荒地造林任务仅能拿到少量补助,参与退耕还林的热情较低,造林质量也难以保证[6]。因此,推行退耕还林时需要加大种植苗木资金投入,提高当地退耕还林补贴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树的积极性。

3.4 工程实施中操作欠妥

甘肃省造林环境恶劣,部分地区在造林中存在不注意工程管理的问题。如部分地区可能存在为了完成造林任务将耕地一分为二(一半退耕,一半造林)的问题;部分地区没有适合的荒山荒地来完成任务,会将现有耕地用于造林,减少了当地的耕地面积,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愿意参与造林的人数逐渐减少,最终影响造林效率与质量;部分区域为了完成荒山荒地造林任务,在适合种植灌木的土地上进行造林,种植过程不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标准施工,造林质量及密度均难以达到相关标准。

造林质量是维持林业工作正常开展的生命线,关系到林业建设能否成功,造林质量低导致无效造林,给国家造成损失。

3.5 造林设计不合理

造林设计不合理问题导致人工林出现衰退,树种相继枯死。甘肃省人工林多数处于偏远的沙荒地与瘠薄丘陵,土壤肥力差;造林树种单一,纯林面积远多于混交林,混交树种较少;同龄的树木种植在一起,种植密度极大,导致后期人工林发展不均衡。林分结构单一体现在甘肃省森林资源较差,较多树木为中幼龄,成熟的树木占比较少,整个森林群落结构非常简单,整体生态功能较差。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地选择的树种不合适,难以满足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特性的需求,人工林生长存在不平衡问题,难以生长成林;种植的树木过于密集,树木生长空间较小,难以满足树木的需求,导致林木生长不良[7]。

4 措施建议

甘肃省独特的气候条件导致造林环境较差,造林较为困难。环境是影响当地造林的客观条件,但是通过合理布局,可以改善这些问题。当地应坚持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系统建设思路,尽早做好规划与部署,为当地筑牢生态屏障,增加生态容量,改善生态环境。

4.1 应用多种技术手段,提高树木成活率

提高树木成活率需要引进新技术,适地适树、适时种树,采用容器苗定植技术,减小当地盐碱风沙地立地条件对造林的影响。1)树苗种植后做好管护工作,加强苗木保湿工作。同时,栽植前可以使用生根粉浸泡,在假植过程中加强抚育,加强对幼龄树木的管护;提高当地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2)根据甘肃省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栽植树种。根据当地光照、降水量等气候差异条件选择合适的树种,优选叶片蒸发蒸腾量较小、根系发达的树种,最好是抗干旱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如沙棘、胡杨、樟子松等。3)保证栽植过程符合相关作业要求。在起苗前7 d应及时浇水,保证苗木根系完整,及时进行修剪,确保保湿、防冻及防晒等保护措施落实,同时尽量缩短树苗的运输时间。

4.2 加大造林管护力度,严格把控造林质量

为了提高造林管护质量,答好“生态试卷”,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注重造林技术,“抓水保墒”,积极造林,选择油松、侧柏等耐旱树种;在苗木运输过程中,严格把关苗木质量,所有裸根苗均使用泥浆蘸根,并用塑料袋包裹苗木根部;选择侧柏、油松等常绿植物造林时,带土球起苗,并利用草绳绑扎,最后由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把关验苗,避免不合格树苗进入造林程序;保障造林质量的前提是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当地将农林保水剂喷施在苗木的根部,同时在浇水过程中添加生根粉,为提高造林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积极联合专业造林隊伍与社会组织协同造林,加强林木资源管护,确保造林质量。

4.3 积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拓宽造林投资渠道

采用政府主导、项目带动、金融支持的方法进行造林多元化投资,努力争取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发展扶持项目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使造林工程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荒山造林受自然环境影响,种植树木的生态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为了有效调动农民积极性,可以制定奖励政策,加大造林投入扶持力度,让民众获得“看得见”的收益,以进一步发挥造林工程“看不见”的效益。

4.4 加强造林工程管理

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各造林工地进行督促检查,针对苗木选择、栽植和管护等各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对造林进度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进一步加强造林质量监督和进度管理工作,积极保护原生植被,确保人工造林成为利国利民、造福一方的民心工程、生态工程。

4.5 合理设计造林方案

增加人工林面积,丰富造林树种,扩大混交林面积,将不同龄树木种植在一起,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根据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特性设计树木群落结构,为树木生长提供充足的空间,让树木充分吸收营养,减少树木生长不良问题的发生。

5 结语

生态工程建设有益于社会发展,但是受到环境因素与技术水平的影响,甘肃省当前的造林成活率仍未达到预期,因此要坚持科学理性的态度,结合当地立地条件开展造林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稳定推动当地生态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彦君,韩建忠,严玉峰,等.浅析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环境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建议[J].甘肃科技,2022,38(24):24-26.

[2] 王耀峰.洮河生态建设管护中心华北落叶松植苗造林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2,16(24):101-103.

[3] 蔡平.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造林初植密度现状分析及建议[J].现代园艺,2022,45(14):157-159.

[4] 张志斌.现代园林育苗技术的重点与造林技术探究:以甘肃祁连山为例[J].现代园艺,2022,45(2):24-26.

[5] 赵晓英.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将八步沙治沙造林进行到底[J].甘肃农业,2021(12):67-69.

[6] 李延军,高华.强化营林造林工作 促进林业生态平衡发展:以双辽市营林造林现状为例[J].智慧农业导刊,2021,1(20):44-46.

[7] 周立,罗建章.“上下来去”:县域生态治理政策的议程设置:基于山西大宁购买式造林的多源流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21(11):58-6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生态建设甘肃省造林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