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中期广州市美的结社与出版研究
2023-12-19周善怡广东美术馆
文/周善怡 [广东美术馆]
李研山主政时期的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简称“市美”)犹如他当年就读的北京大学,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气氛活跃。其中1934 年6 月19 日李桦在广州市美创建的“现代版画研究会”①(后简称“现代版画会”),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被誉为现代木刻团体中活动最多、影响最大的木刻组织之一。1931 年,鲁迅在上海倡导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全国各地相继成立了很多版画社团,许多先进艺术青年热情投身版画创作。其中身兼市美学生和老师的李桦,就参加了鲁迅在上海请日本好友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给13 位青年讲授木刻技术的活动。1934 年4 月,李桦在广州举办了“个人版画展览会”,展出木刻和各类版画100 多幅,引起了市美学生的兴趣。同年6月19日,李桦在市美发起现代版画会,主要会员有赖少其、唐英伟、刘仑、胡其藻、陈仲纲、潘业、林擒、张影、张在民、吕蒙等27 人②。李桦在《回忆现代版画会》一文中说:“现代版画会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里组织起来。因自一九三二年起,我在该校任教。一九三三年冬,我开始自学版画,后以半年的习作,在一九三四年四月举行了一次个人展览会。这事引起了在思想上久已向往上海木刻运动的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于是经过一个短时期的酝酿,现代版画会便宣告成立了。最初参加者共有二十七人。现代版画会能这样顺利地组成,和在此后三年中获得蓬勃的发展,自然是由于会员们的共同努力,和他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致。会员几乎全是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西画系二年级的学生,而我就在该年级授课,朝夕与共,情感相投。最初联系着我们的有一种共同的思想,那就是发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我们虽然学习着西画,欲不同意法国现代画派,认为美术应走出‘象牙之塔’描写十字街头,这种艺术观的形成,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③其中唐英伟是市美国画系二年级的学生,在市美跟随李桦学习版画,并与李桦经常将自己创作的木刻作品寄请鲁迅指导。该会规定,每周举行一次内部习作观摩,称为“周展”。每四周选出较优秀的作品在校内展出,称为“月展”。每半月或一月,评选佳作汇印木刻专刊,于1934年12月创办《现代版画》丛刊,连续出版了18期。据李桦撰文所述:“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出版《现代版画》的情况是很有趣的。大家知道,现代版画会的会员全是我的学生,我担任二年级的素描课,是要天天上课的,在我的班里有二十几个学生,我组织现代版画会时差不多班上一般学生都参加了。我和他们日夕相见,虽是师生,大家欲是一样摸索着学刻木刻。在会里我们是非常民主的,我们大家作出一个决议,每星期六把大家在一星期内课余刻出的木刻集中起来,开一个观摩会。我们把它叫做周展……每四个星期,我们集中一个月的作品,在校内展出,给全校师生看,我们把它叫做月展。这样几个月后,我们积累了不少作品,便产生了出版画集的要求了。”④《现代版画·民俗专号》上刊登有现代版画会同仁富有代表性的时代木刻:李桦的《过仙桥》、赖少其的《摇钱树》、唐英伟的《青龙爷》、潘业的《角黍·香牌》、张在民的《灶马》、刘宪的《七夕》、周朝根的《新人》等。1936年4 月现代版画会创办《木刻界》月刊。1937年,现代版画会举办的“抗战木刻展览”在广州举行,后由赖少其带到广西巡回展览。现代版画会表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关怀,在风起云涌的新兴木刻运动中以版画介入社会,创作出大量同情苦难抨击现实的作品,影响深远。发起人李桦回顾说:“现代版画会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是整个新兴木刻运动的巨大建筑中的一木一石,而且在上海木刻被压制的时刻,曾起过‘支柱’的作用的。”⑤
李研山任内于1935 年创办市美校刊《美术》,出版的刊物还有:《国画特刊》(市立美术学校分会专刊)、《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规章汇编》《市美学生》《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第六届毕业同学录》《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毕业纪念册》。1935年10月,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编印《美术》杂志首刊,每月一期,翌年只出了两期,即二月刊和六月刊,总共五期。该刊登载了中西绘画理论,师生的中西绘画、图案作品和诗词、书法、篆刻等,其中国画研究会画人的文章和作品占较大比重。在《美术》创刊号上李研山用潇洒飘逸的草书亲笔撰写了发刊词⑥:
夫干霄之木,植基于拱把。照乘之珠,孕胎于圆折。又况诗歌为同声之求,易筮盍簪得相观之善,凡物皆然,况美术乎。本校生徒,孜孜向学,日就月将,披沙拣金,不无足录。爰取教师之画本,兼良友之佳章,月成一册,付之梓民。借为攻石之资,宁免雾縠之诮。等大圭之不琢,识绘事之后素。乐群敬业,窃方古人。赏奇析疑,俟之同好。发刊竟,为之词。民国廿四年秋,研山。
寄予师生共同营造市美孜孜向学的学术氛围。该刊还刊登了由黄宾虹口述、张虹笔录的《宾虹画语录》,可被视为最早版本的黄宾虹画语录。市美的校刊《美术》至今已成为研究广东现代美术史不可多得的文献之一。笔者在查找现存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市美校刊《美术》第二期,刊有李研山所作的《松》十连屏,插图部分除登载有国画研究会成员的作品外,还刊登了《西洋画系三四年级学生成绩陈列室》《中国画系三四年级学生成绩陈列室》《图案系二年级学生成绩陈列室》等市美学生作品现场展示的照片,让我们得以知晓当年学生的学习成果。其中《中国画系三四年级学生成绩陈列室》展示了当时市美中国画系三、四年级的学生水平和教学成果。图片中的作品以竖尺幅为主,山水、花鸟俱全,远观画面呈现较完整的面貌,证明高年级学生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已经具备绘制完整尺幅作品的能力。至于画中笔墨细节由于图片质量所限暂时无法考究。此外,将学生作品整齐悬挂于室内,作整体的观摩,学生之间互相切磋画艺,保持着市美纯朴务实的学风和优良的艺术传统,通过对比获得长足的进步,也便于老师把握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要点,促进教学互动。其余四期《美术》的内容在市美校友赵世铭所撰的市美回忆录《穗美十七年——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创立及开展》中也有详细介绍。
李研山在任期间,于1935 年出版《国画特刊》(市立美术学校分会专刊),该期是广东国画研究会市美分会的会刊,主要刊载国画研究会的论著和图版等。该刊在封面上印有“民国二十四年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研究会印行”字样。内有发刊词、本会顾问名单和肖像、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研究会第四届全体会员摄影、编委会人员名录、会员作品。
另一本至今仍作为查阅市美规章制度的主要文献《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规章汇编》,1936年1月出版,是市美第四任校长李研山任内,对当时市美的学校章程、办事通则、学则、学生通则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的汇编,是关于市美的第一手原始材料。通过其中的规章制度,能够了解到当时学校的架构、教育理念、教学办法、课程设置等情况,可窥见这间我国华南地区近代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是如何率先建立起一个教育体系——在华南地区正规美术教育的空白的社会背景需求下,市美借鉴了欧美及日本的现代美术教育思想和内容,提倡学术自由、男女平等、美育育人,以提升社会文化和培育人才,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市美学校的骨架,借以此书,得以系统呈现。兹录《学业比赛规则》⑦为例:
一、本校为增进学生学业程度起见随时将所授学科分别举行比赛。
二、学业比赛分普通比赛与特别比赛两种。普通比赛分班或分级举行,特别比赛不分班别年级,惟分全体参加或自由报名参加两种。
三、比赛科目为绘画国文暨其他临时指定举行之科目。
四、各种比赛之科目及期间地点由校长临时决定公布之。
五、比赛题目临时指定至成绩则由推定之委员或聘请校外人员评定之。
六、各科优胜者由学校酌量给奖。
《学业比赛规则》鼓励市美学生通过学业竞技比赛提升专业能力与学科水平,不分年级班别,也不局限于绘画科目,而是涉及所授科目国
文及其他,各科全面发展,比赛分为全体参加或自由报名两种,激发学生认真求学、刻苦上进,共同营造勤勉治学的优良学习氛围。
另《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规章汇编》收录有《学生校外实习规则》⑧:
一、本校为增进学生学习写生起见除在校内实习外得另行规定时间带领学生外出各地实习。
二、学生在外实习由各该班实习教员指定地点举行之。
三、学生外出实习时应穿着校服及齐备全副画具违者处罚。
四、学生外出实习时应绝对服从领导教员约束及指导不得有轻率及无礼之举动致玷校誉违者按情节轻重记过或饬令退学。
五、学生外出实习所需费用及舟车等费均由各生自备。
六、学生外出实习时不得半途擅自退出亦不得藉词游玩违者记过。
七、学生在外实习时所得成绩须交由该班实习教员分别记录。
该规则规定市美学生外出实习的各项要求,包括统一服饰、行为举止、所需费用、外出纪律、成绩等各项细则。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画研究会中坚的李研山校长,艺术精神尊古而不保守,他鼓励市美国画系的学生在广泛学习传统笔墨,有一定中国画根基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写生创作,对西画系同样以兼容并包的治学方针引进留洋师资,此规则正是李氏任内鼓励市美学生外出写生学习的校则。
另市美对《学生课余作业办法》⑨亦有规定:
一、本校为使学生得于课余之暇接受教职员指导作有系统有兴趣之工作起见特规定学生课余作业办法。
二、学生课余作业时间如下:
(一)星期六下午
(二)教员告假时间
(三)每日第一时未上课以前
(四)每日第七时下课以后
三、学生课余作业之组别如下:
(一)学术讨论组
(二)演讲辩论组
(三)音乐组
(四)戏剧组
(五)工艺组
(六)园艺组
四、前条第一二两组均于教员告假时间行之其余各组则于本办法所定之时间内行之。
五、除第一二两组各班学生必须参加外其余各组由各班学生混合自由选定每人最多以选两组为限。
六、各组之详细作业方法及时间另定之。
由上述办法可知,市美为丰富学生课余的兴趣技能学习,于每周特定课前或课后时段,设定每位学生可从音乐、戏剧、工艺、园艺选两组参加,而教员告假时间,则各班学生开展学术讨论和演讲辩论,可见市美学生的课余学习丰富而多元。
出版于1932 年的《市美学生》是市美第六届学生自治会的会刊。本刊由市美学生赖少其与张影共同编辑,主要讲述市美学生的思想,刊登其作品,包括绘画、诗词、散文、论著等。《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第六届毕业同学录》(中国画系毕业同学录)于1936 年出版,该书每页展示一人肖像照片及其作品。前几员刊载对象是当时的校长李研山、教务主任黄君璧、总务主任陈察吾、训育主任甘鉴臻和教师李凤公、卢子枢。其后为学生肖像及作品,有陈叔垣、敖道仁、莫钜年、黎青泉、曾汉光、张拱垣、蔡焕尧、莫灏、凌子燊、贺文略、郑泽铭、张清白、何文燿、胡秉均、郑仕就、崔绍基、李卓中、黄孔博;最后为各位学生基本信息表。《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毕业纪念册》所刊登的国画系学生作品,用笔用墨直追宋元,体现了国画研究会在教学上对他们的影响。
广州市美老师李桦所创建的“现代版画研究会”和《现代版画》丛刊,连同李研山任内出版的市美校刊《美术》、《国画特刊》(市立美术学校分会专刊)、《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规章汇编》《市美学生》《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第六届毕业同学录》《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国画系毕业纪念册》等出版物,从一个侧面共同构筑了20 世纪30年代中期这所现代专业美术院校丰富多元的艺术生态,使诸多反映艺术、社会与时弊,现代美术教育建立的轨迹逐一显影。
注释:
①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编:《中国版画:2016 上》,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第1页。
②刘春:《百年大我之情——刘仑小传》,岭南美术出版社,2015,第9页。
③④原文最初发表于《版画》第5期,1957年6月号。修订稿发表于1980 年《版画艺术》第1 期。后收入李桦、李树声、马克编:《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年》,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 年8 月。转引自赵世铭编撰:《穗美十七年——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创立及开展》,永翔印刷公司,1991,第70页。
⑤张作明:《李桦传》,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第35页。
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编印:《美术》第1期,1935年10月。
⑦⑧⑨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规章汇编》,1936,第49、50、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