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深入学习贯彻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2023-12-19

党员干部之友 2023年9期
关键词:干部人才建设

8 月17 日,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按照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部署,结合山东实际,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任务。

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主持。

林武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坚定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固基本,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不松劲,坚持推进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新征程上,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林武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省上下要把学习贯彻这一重要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时代特征、政治品格、科学方法和实践要求,高标准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抓好学习培训,全方位推动转化落地。

林武强调,要加强选育管用,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树立鲜明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全面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更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从严抓好干部监督管理,注重知人善任,切实提高人岗匹配度和用人公信力。要突出人才引育,加快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以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为着眼点,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点,以落实党管人才原则为根本点,坚持以育为基、以用为本、以人为重,以人才优势赢得竞争、赢得未来。要夯实基层党建,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强化系统观念,推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强化创新思维,推动求解优解、提质提效;强化责任意识,推动领导到位、保障到位;从严加强党员管理,探索不同群体党员管理的有效办法,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

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奋力谱写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篇章

林武要求,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狠抓自身建设,坚定铸牢政治忠诚,着力提升专业素养,严格落实制度规范,大力弘扬优良作风,切实强化廉洁自律,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持之以恒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各级党委(党组)要扛牢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对组织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为组织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奋力谱写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篇章。

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宇燕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在学深悟透科学内涵、贯通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实践要求上下功夫,坚定不移用以指导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中央部署、省委要求,紧紧围绕更好服务保障现代化强省建设,聚力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提升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整体效能、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高质量推进全省组织工作。要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部永远在路上,全力打造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的组工干部队伍,不断开创全省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省委常委夏红民、白玉刚、刘强、张海波、江成,各市市委书记,有关中央驻鲁单位,省直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省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各市党委组织部部长,省委组织部机关干部等参加会议。

会议交流发言摘编

扛起省会担当 广聚天下英才加快创建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

□ 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

济南市全面落实省委工作部署,以创建济青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会战略,努力在全省“2+N”人才雁阵中当引领作示范,全市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67 万。

一、坚持海纳百川,加快构筑引才比较优势。以更大力度引顶尖人才。通过“一事一议”、定制实验室等方式引进20 余名顶尖人才。聘请41 名院士为“海右伯乐”,举荐领军人才120 余人。以一流平台聚科研团队。依托13 家“中科系”院所、11 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行“平台+项目+人才”整建制引进模式,新集聚科技人才1200 余人,3 家省实验室组建科研团队30 余个。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纳入鹏城国家实验室创新体系。以宽广视野揽海外英才。布局39 家海外创新驿站,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在中国科协评估中位列第一,制定“海归小镇”支持政策38 条,成功通过首轮申建审核。连续六年举办新动能创新创业大赛,落地项目362 个,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入围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二、聚焦产才融通,全面提升自主育才能力。产教融合育。坚持省会大人才观,支持驻济高校通过建设产业学院、成立科研工作室等方式,全面提升人才自主供给能力,支持387 个市校融合项目,帮助高校培养1.2万名青年人才。校地联动育。支持高校、企业共建协同育人联合体,与驻济高校联合培养硕博士162 人、博士后53 人,新组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 个。工程梯次育。优化“海右人才”工程体系,近三年先后有39 名市级领军人才成长为国家级省级人才。2022 年全市新入选国家级、泰山人才计划分别为60 人、49 人,均创历史新高。

三、突出改革赋能,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注重“四链”融合。选取空天信息产业为创新项目试点,建设空天信息大学,成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集聚产业链企业159家,形成了3位院士领衔、670余人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注重政策集成。出台人才政策“双30 条”,启动“海右人才政策宣传月”,发放政策微词典1.2 万册,推动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注重成果转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倍增计划”,做强济南科技金融大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挂牌成果项目1908 宗,成交额8.1 亿元,孵化科技型企业150 家。

四、强化党管人才,持续营造最优发展生态。打造“凝心向党”工作名片。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健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工作机制和高层次人才意见“直通车”渠道,市区两级领导常态化联系人才460 名。打造“人来无忧”服务名片。办好人才“关键小事”“身边琐事”“人生大事”,面向全国大学生推出免费乘坐公交地铁、免费游园、青年人才交友会等系列优厚政策。建设全国人才大数据智慧中心,建立260 余万份人才电子信用档案,近三年发放购租房补贴13 亿元,发放人才服务金卡4300 余张,全市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增强。打造“海右人才”城市名片。高规格举办济南首届“海右人才节”,组织毕业典礼、马拉松、《人才公寓》电视连续剧摄制等206场活动,促成合作及签约项目189个,达到了“办一次节、聚一批才、兴一座城”的预期效果。

强根固本夯基础 创新突破争一流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 中共烟台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烟台市聚焦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系统推进“四个体系”建设,持续创新机制、优化路径、夯实支撑,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效能。

一、聚焦“全市域有效覆盖”,严密贯通到底、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农村,以“跨村联建”推动区域统筹。发挥中心村、强村带动作用,以党组织“跨村联建”为纽带,组建360 个党建融合发展区,辐射2500 个村庄整体提升。在城市,以“进网入格”推动扎根沉底。将党支部建到2789 个小区,下设5158 个网格党小组,推行实体化运行小区党群服务站,严密“社区—小区—网格—楼栋”四级架构,将组织触角沉入千家万户。在新兴领域,以“条抓块统”推动组织嵌入。坚持行业、属地双向用力,抓好重点行业分条线覆盖、省级以上园区整区域覆盖、骨干产业沿链条覆盖、新兴业态全兜底覆盖,把党组织嵌入经济发展最活跃经络。

二、聚焦“全领域融入融合”,塑强推动发展、创新治理的党建引领体系。抓实村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助推高水平振兴。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质增效,去年以来带动集体增收1 亿元;推动186 个村改社区试点对象顺利转型,销号314 个问题突出村。深化城市社区“幸福家园”建设引领高效能治理。连续两年作为市委书记突破项目,深入推进“六大幸福行动”;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办治理服务项目制,培育100 个发动群众、提升服务的特色项目;开展示范街道、社区、小区“三级联创”,打造示范集群。实施两新组织“红色引擎”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行“红色链长制”,围绕“9+N”主导产业,推动组织建链、资源聚链、服务强链,解决发展难题210余件;实施新就业群体攻坚提升工程,开展十大暖新行动,建设1900 余处“烟小暖”服务站点;组建上市公司、亿元楼宇等16 个党建联合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三、聚焦“全要素刚性支撑”,夯实多元集成、稳定长效的基础保障体系。用精干力量抓基层。连续5 年实施农村带头人优化提升行动,市级每年培训1000 名村党组织书记,出台监管村干部26 项措施;实施社区工作者全面成长计划,在区级探索设立副科级专职管理机构,创新社区书记“提级述职”制度。将充足资金投基层。市级列支村级运转经费稳定增长,实行社区经费专户管理,将所有社区服务经费和工作经费分别提高到30万元、每千户3万元,年均拨付两新党建经费2700余万元。以优质平台强基层。做强乡村振兴学院和城市党建学院,推动2100 余处阵地体系化布局、迭代式升级,开发“村事通”监管平台和“民呼我应”问题联办系统,实现“三资”全流程监管。

四、聚焦“全链条过程管控”,构建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执行落实体系。“两张清单”立项定诺。每年初聚焦重点问题,立项书记项目清单,组织各级书记亲自定题推进;张榜攻坚项目清单,每个区市确定1~2 个集中攻关。“三个擂台”以比促干。建立挂图比拼、走看比学、观摩比武机制,每月对重点任务“蓝黄红”亮牌,每季度选取1 个区市走看交流,连续5 年举办基层党建观摩。“一个考核”评议问效。优化述职评议考核,推行实名评议,强化结果运用,在评定“执行力先锋标兵”等方面重点倾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树立大抓党建鲜明导向。

完善激励约束并重机制涵养干事创业良好生态

□ 中共滨州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滨州市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部署要求,注重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激励干部担当,推动形成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一、筑牢思想根基,让干部有动力想担当。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干部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激发内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连续两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启动领导干部思维训练计划,每年选派200 名干部“体悟实训”,每双月举办“干部讲堂”,打造“好学滨州”品牌。二是强化政绩观教育。建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标对表台账,每年开展“回头看”,严防“政绩冲动症”。用好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每年培训6000 余人次。三是强化党性锤炼。挖掘渤海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建设26 处市级、9 处省级教育基地,分批组织干部现场教育。

二、树立鲜明导向,让干部有劲头愿担当。积极倡树看党性、看担当、看攻坚、看廉洁、看公论的导向,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连续两年列全省第1 位。一是大力选用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干部。选拔183名干部参加党政干部历练、“品质滨州”锻炼、“跨界融·河”交流。建立深入一线联单位、联项目、联干部工作机制,发现使用干部289 人。二是优先晋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建立较高职级职数“周转池”,为实绩突出、攻坚克难的94 名市管干部晋升职级。三是坚决调整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干部。建立“政声人去后”“看实绩·听口碑”、执行力评价3 项机制,暂缓使用干部8 人。

三、精准考核评价,让干部有热情勇担当。持续完善考核机制,激励干部争第一、干唯一、创一流。一是“考人考事”融合考评。将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结果与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挂钩,一等县市区班子成员优秀名额高出四等至少2 个、公务员优秀比例至少高出7 个百分点。二是“一事一评”量化考评。创新基层公务员“一事一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县乡落实重点工作2578 项。三是“分类分线”差异考评。完善市管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将市管干部分成“敢担当、善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等6 类,充分发挥各类干部作用,在去年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中取得小组第一、全省一等的好成绩。

四、坚持宽严相济,让干部有保障乐担当。坚持严管厚爱并举,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一是全方位监督管理。健全完善干部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开展年轻干部“青廉担当·青创未来”警示教育,制定新任职干部“22 项责任”告知清单。二是大力度容错正名。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制定受处理处分干部教育管理、职级晋升办法,合理使用受处理处分干部36 人。三是常态化关心关爱。开展“干部之家·部长有约”谈心谈话,为42 名干部解决实际困难。构建关爱干部心理健康“向阳花”服务体系,建立服务阵地141 处,真正以“家之名”爱护干部、以“心之约”帮助干部。

坚持“四化”建设方向锻造新时代司法行政过硬铁军

□ 山东省司法厅党委

近年来,山东省司法厅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四化”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突出“政治铸魂、业务为本”,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以高水平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把革命化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筑牢队伍绝对忠诚政治品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锻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过硬铁军。强化政治引领。出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建立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及省委、省政府部署事项工作台账,开展《政法工作条例》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思想铸魂。深化“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建立教育培训、警示教育、艰苦创业教育“三个基地”,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科学理论转化为铸牢绝对忠诚、践行法治为民的强大力量。强化组织强基。制定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打造“智慧党建管理系统”,评树“百佳党支部工作法”,成为唯一实现律师行业全国“两代表一委员”全覆盖的省份。

二、坚持把正规化建设作为根基工程,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推进“规范化正规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科学高效的新型司法行政工作体系。抓规范运行。建立省委依法治省办、省司法厅一体化运行机制,修订厅机关“三定”细化方案,编制《职责任务清单》,提升职能运行成效。抓规范管理。制定《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办法》,常态化开展巡察,修订厅机关平时考核实施细则和职级晋升办法,力促效能提升,连续三年获绩效考核“优秀”等次。抓规范用权。健全民主决策和法制审核机制,严格干警离任从业审批监管,开展“监狱系统执法规范提升年”活动,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坚持把专业化建设作为关键内容,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本领。探索队伍专业化建设有效路径,推动干部成长与事业发展互促共进。注重专业训练。实施干部专业能力提升精品工程,打造“燕山大讲堂”精品课堂,编印《法治工作者专业化能力培训系列教材》,组织干部学法考法,提升法治素养。注重实践磨砺。开展监狱戒毒干警实战大练兵,强化干部跨层级、跨领域历练,选派2200 余人次参与外派、挂职、督导,促进成长进步。注重人才优配。制定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提高法学等专业人员招录比例,厅机关、省直监狱戒毒所具有法学等专业背景的领导干部占比持续提升。

四、坚持把职业化建设作为重要支撑,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持续完善激励保护机制,激发队伍履职担当内生动力。夯实职业保障。成立监狱系统专项基金,做实干警依法履职保护、紧急医疗救治及系统内英烈、因公牺牲、伤残干警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增进职业认同。强化典型培育宣传,制定《荣誉仪式规范》,举办干警授衔、荣休等仪式,不断增强干警职业认同感、尊荣感。拓宽职业空间。常态化开展执法勤务职级晋升,有序推动警务技术职级改革,激发各职级层次、各年龄段干警干事创业热情。

强治理激活力提效能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企高质量发展

□ 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近年来,华鲁集团党委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深刻把握党建与发展的内在统一关系,做好结合文章,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一、将党的领导优势与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结合,以高效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重要指示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动理论武装持续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完善治理结构。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总部和子公司做到“四个到位”,即全部完成“党建入章”,做到“法”到位;全部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做到“人”到位;全部建立“两会一层”议事规则及决策清单,做到“权责”到位;全部落实党委前置研究,做到“机制”到位。三是提升决策效能。党委会重点把好政治关、政策关、战略关、程序关,支持董事会、经理层正确履行职责。

二、将党的组织优势与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以高效执行促进高质量发展。坚持把抓重大任务落实作为试金石、磨刀石,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胜势。一是建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党组织“应建必建”,过硬党支部比例超85%,以严密的组织体系落实“心无旁骛攻主业”要求,实现项目投资100%集中主业、优质资产100%装入主业、科研投入100%用于主业、历史负担100%剥离出清。二是自觉对标对表。建立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台账,实行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近两年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投资创历史之最。三是激发先锋活力。开展“三亮四比五带头”建功比赛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130 余支,年均降本增效过亿元。

三、将党管干部优势与市场化机制紧密结合,以蓬勃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把组织选人和市场化选人统一起来,打造“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一是揭榜竞聘选英才。坚持把政治素质摆在首位,产业公司领导班子揭榜竞聘,任期目标完不成自动辞职。二是实绩说话论高下。坚持行业对标考核,市场化业绩对应市场化薪酬,只要干到行业前列就拿行业前列的薪酬。三是源头治理树正风。灵活开展“嵌入式”“下沉式”监督,推动实现“没问题早防范、有问题早发现、小问题早纠正、大问题早查处”。

四、将党管人才优势与增强竞争力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凝聚保障作用。一是提升育才能力。坚持人才与企业同成长、共进步,打造卓越工程师工程,青年骨干人才年均增长15%以上。二是拓宽引才路径。坚持引才与引项目并举,目前,已形成“17 位院士挂帅搞创新、110 名省级以上高端人才齐发力”的工作局面。三是优化爱才环境。在资金、政策、奖励等方面予以倾斜,让人才“得重用、拿高薪、站C 位”。

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注入新动能

□ 山东农业大学党委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打造高层次人才“强磁场”,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坚持党管人才,把牢人才工作正确方向。一是健全领导机制。把人才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列入重要研究事项、列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格局,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二是构建融合机制。建立党委联系专家制度,打造“初心课堂”主题展馆,引导广大人才听党话、跟党走。把基层党组织建在实验室、研究中心、课题组,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培养”“双提升”。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出台聘用制中层干部管理办法,淡化编制身份,选聘高层次人才到学术性、专业性强的内设机构任职,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动相关学科跨越发展。

二、坚持系统育才,提升人才自主培育质量。一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铸魂润心”强师行动计划,构建全链条教师发展体系,引导人才潜心教书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一批团队和个人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齐鲁最美教师等称号。二是理顺科研人员管理体系。实施人才“筑峰”计划、“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促进资源配置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建立“金字塔式”培养支撑体系。三是着眼未来培养拔尖人才。实施“本硕博”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建立齐鲁学堂,深化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拔尖型人才。

三、坚持精准引才,构筑人才集聚发展高地。一是瞄准攻关“卡脖子”技术引才。聚焦“高精尖缺”,建设海外人才工作站,开展顶尖人才定向招募,实施“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政策体系。二是瞄准加快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引才。聚焦农业强省建设,主动融入国家“3+N”、省“2+N”人才发展布局,建立专兼职、双聘制、特聘岗位等柔性引才机制,大力引进现代农业产业急需人才。三是瞄准推进学科建设引才。着眼率先实现“双一流”突破的现实需求,紧盯薄弱环节,补短板、强优势,逐步形成了住鲁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支撑、泰山人才工程专家挑大梁、担重任的人才雁阵格局。

四、坚持科学用才,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是推动平台赋能。发挥小麦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70 余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人才集聚作用,构筑人才发展、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二是推动评价改革。坚持“十年磨剑”,深化经费管理、成果转化、职称绩效等改革,不搞急功近利,不看单一指标,鼓励人才潜心科研。三是推动“四链”融合。探索构建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争创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定位的现代农业高等教育共同体,通过“政校院企”四方合力,共建小麦产业研究院、现代设施农业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载体,实现人才互通、人才共用,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注入新动能。

学习体悟

筑牢政治忠诚 提升能力本领坚定不移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

□ 山东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人事处处长于美山着力建强高校干部人才队伍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落实落细总书记“不断提高组织工作质量”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

强化创新理论武装,坚决筑牢绝对政治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这一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一系列原创性成果的系统集成,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部门是抓党的建设的重要政治机关,组工干部是抓党的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必须在学习这一最新思想上当好模范,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学细悟“十三个坚持”的精髓要义,学出坚定信仰、学出坚强党性、学出坚定信心,锤炼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强化提升能力本领,着力提高组织工作质量。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关键是要把会议安排部署落实到组织工作实践中,高质量完成理论武装、选贤任能、强基固本、育才聚才等重点任务。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征程上组织工作怎么干的要求,作为干好组织工作的最高准则,把提高组织工作质量作为最高追求,通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实践经验、专业能力,着力破解制约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题,奋力开创全省组织工作新局面。

强化扛牢责任担当,打造过硬组工干部队伍。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主题主线,压紧压实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责任,在抓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彰显责任担当。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把公道正派作为组织工作的生命线和组工干部最重要的职业操守,始终做到一身正气、公平公正。要保持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自觉把组织工作放到全省工作大局中把握,聚焦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重点任务,找准组织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要坚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带头落实好清正廉洁的纪律要求,保持组工干部政治本色,守牢拒腐防变底线。

□ 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人事处(教育人才工作处)处长、高等学校干部处处长袁广全

“走在前、开新局”,加快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干部是关键性因素,人才是战略性支撑。作为山东省教育的政府主管部门,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决策部署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下功夫把高校干部队伍建好、高层次人才聚好,为推动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突出凝心铸魂,强化政治意识,夯实干部人才奋进新时代的思想根基。政治上要对标看齐,教育引导高校广大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思想上要学思践悟,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时代特征、政治品格、科学方法和实践要求,着力提高干部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行动上要狠抓落实,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聚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干部人才支撑。

建好干部队伍,强化能力提升,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建强高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突出前瞻性,着眼事业发展需要,加强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持续完善高校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常态化机制。突出精准度,更加注重流程优化,更加注重制度供给,真正把政治强、本领高、敢担当、作风好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突出全方位,落实全面从严要求,加强高校干部监督管理,推动干部担当作为。

集聚创新人才,强化活力激发,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党管人才,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山东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压实高校主体责任,构建由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的大人才工作格局。坚持重点突破,实施一流学科“811”项目,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坚持融合发展,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建设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快高等教育共同体构建。

为建设精彩国投聚智赋能

□ 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执行总监、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部长辛 莉

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学深悟透科学内涵、贯通领会精神实质、精准把握实践要求,打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组合拳”,推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为建设精彩国投新事业,奋力谱写二次转型创业新篇章聚智赋能。

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提振广大干部奋勇争先的精气神。组织领导干部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确保组织有力、贯彻迅速、覆盖到位,进一步统一公司干部思想行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切实做到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做实做深政治素质考察,科学评判干部政治担当表现。加强政绩观教育,引导干部深刻认识“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围绕“比本领、看作为、论贡献”开展擂台赛,建立强制排序和末位淘汰长效机制。

注重统筹谋划,聚力打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基层一线作为发现识别年轻干部的“主考场”和“赛马场”,在跟踪培养上持续用力。打通公司总部和权属企业交流任职“双通道”,开展90 后年轻干部赴基层一线挂职锻炼提升行动,把好苗子及时放到急难险重一线,真正让年轻干部“挂实职、干实事、练实功”。优化干部梯队建设,建立年轻干部后备人才库,把年轻干部选配与领导班子建设、日常干部调整有效统筹,确保用时有人选、选择有空间。

拓宽人才引育,加快构建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坚持以人才“第一资源”推动发展“第一要务”,在人才引用育留等方面争取新突破。聚力金融投资、资产运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主营业务板块,实施“平台+产业+人才”模式,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启动各类高级人才集聚国投行动计划,构建普惠性、个性化、特殊化相结合,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培养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打造具有国投特色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发挥高校人才集聚效应助力山东人才高地建设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安 琨

近年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不断深化科教融合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提升计划,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有力助推了山东人才高地建设。

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高校是知识分子高度聚集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镇,坚持党管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政治保证。校(院)党委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建立专门的人才工作机构,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牢牢担负起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重任。在落实党委书记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基础上,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同时分管组织和人才工作,实现了人才发展和组织建设的有效匹配,以有力的组织建设保障“人才效能”的最大发挥。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坚持国际视野、高点定位,打造了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实施“独立PI 制”“大课题组制”和“大平台制”等多种组织形式。

坚持精准引培,国家级人才实现“井喷式”增长。按照“引进急需、提升现有”的思路,立足支撑山东高等医学和医药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聚焦打造人才“金字塔”。科教融合四年来,校(院)新增两院院士(含双聘)7 人,海外院士2 人,引进国家杰青、优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35人,吸纳优秀青年博士1000余人,连续四年成为山东省引进人才最多的省属高校。坚持引育并举,四年来,自主培养国家级和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0 余人,特别是在国家级重要人才建设方面实现了自主培养的历史性突破。

坚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源头创新的主体,也是培养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人才的“摇篮”。校(院)党委紧紧围绕“应用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坚持“四个面向”,通过实施有组织科研,鼓励人才积极承担国家项目,努力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022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突破百项,较2020 年增长88.88%,资助经费增长94.06%,人才质量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显著提升。2023 年,校(院)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P3 实验室、电镜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为承接更多国家项目、产出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搭建起一流平台。

猜你喜欢

干部人才建设
人才云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