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2023-12-19广西外国语学院伍家恒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1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信息技术

文/广西外国语学院 伍家恒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应用则是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曾提出“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也提出要“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是必然趋势。

一、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表面化。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教学模式表面化。很多高校教师的思政教学完全依照教材,课堂上只是在传输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缺少了生活化与实际化的内容,很容易导致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停留在文字表面,学生无法深入到思想层面进行学习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低效化和枯燥化。

(二)重视度不足。目前,很多高校都只重视专业课程或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有所轻视。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未来工作中,如果专业技术不能快速得到应用和体现,将会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2]。伴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被教育领域所重视,但在实际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无论是对思政课程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明显不足。

(三)学生思想意识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的同时,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硬件设备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在此前提下,多数高校学生主要利用此类新技术进行通讯、娱乐或学习专业技能,很少会去学习思想政治。这是因为学生并不具备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思想政治的能力和意识。同时,校方和教师的教学又没有拉近思政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缺少了实际性元素的支持,学生从心理层面无法真正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因此,多数高校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同自身的联系较少,当处于自我管理时则无法进行高效率的思政学习。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方式

(一)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高校思政课程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和内容,最终要依靠教师来落实。教师是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一线工作者,不但要有育人意识,更要有育人本领,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3]。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较强的理论性,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分析研究和思想引导能力。因此,很多高校思政课程教师比较重视思政课程教学的价值引导、思想深度和学生认知的程度,并不认可形式较新颖的信息技术,考虑到信息技术“反客为主”的情况,很多教师不会将其真正贯穿到教学深层次之中。

第一,要转变高校和思政课程教师的教育理念。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教学改革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第二,要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近年来,教育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以“以赛促教”的形式带动教师传统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促进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为此,高校可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对各类比赛通过专题研修培训等形式进行赛前宣传和辅导,发现并研究任课教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针对性地培训和实操指导,不断提高其应用、调配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逐渐使教师具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改革的能力,从根本上保障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效果。第三,思政课程教师要重视应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程的联系。高校思政课程的主旨是对学生的理论传输、意识思考和价值引导,其既是系统的知识体系,又影响着学生的意识形态。最终体现教学效果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想文化,而不是课程改革中信息化的程度。因此,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和优化思政教学时,应保持教学的准确性、逻辑性和真实性,避免庞大而复杂的不实信息影响教学。

(二)重视思政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重点在于课程教学本身的信息化。无论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或是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都有指出,应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融合。由教育部主导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课程数字化建设、推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等在教育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各高校思政课程的资源共享、优质课程等线上课程也都在逐渐推进,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程信息化建设在不断落实。在此基础上的课程改革,应进一步扩大信息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积极影响。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多元思维、创新发展的要求,思政课程改革更应注重信息资源的优化和思想文化的科学融合。第一,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先从优质资源的共享等方面切入。搜集各高校和机构符合教学所需的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需要从线上共享的渠道开始,令所有思政教师和相关学者集中智慧、取长补短,共同完善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优质课程的共享,所有高校都可以有效汲取教学经验,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解决的效果。第二,要重视学生网络学习和思政课程线上课程的建设。国家优质课、网络学习空间等教育部主导的线上课程和相关平台,在高校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思政课程线上学习平台的建设,依托VRAR 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的全方位运用,打造沉浸式可互动的智慧学习体验,打破了以往学生学习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困境,更加便于现代高校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有效加强思想政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令思政课程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觉悟。第三,要保持线上平台的互动性和自由性。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应用信息技术,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学中更加积极地进行互动和交流,因此,保持互联网的互动性和自由性是根本要求。线上平台将囊括更多的教师和学生,信息资源和教学内容也更加多样,学生在此环境下不仅可以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和互动,还可转变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三)优化高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学生是思政课程的最终受益和教育对象,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时也应以其为核心,而部分学生的信息化意识不足,高校思政课程应用信息技术的成效难以体现,信息技术的价值无法得到合理发挥。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融入高校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多数学生对教学相关的信息技术都有所了解,但信息意识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了解基础的信息技术,还要对学生的合理使用、安全使用等意识进行培养。信息技术的进步丰富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内容和学习方式,但庞杂多样的信息也对其学习和思想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首先,应以引导和管控的方式提高高校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要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令其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改变以往统一化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有利有弊,关键在于高校和学生如何使用。很多高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实际应用存在偏差,大多数学生仅利用这一技术进行娱乐休闲、社交分享。同时,很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思想较薄弱,较少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学习上。

(四)教学管理与考核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离不开教学管理与课程考核的支持。在此前提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和考试部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包括到课率、专注度、互动性、挂科率、知识考核和思想价值的矛盾等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程改革中必须同教学管理和考核的信息化同步进行。首先,要实现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在大班教学的前提下,教学管理工作相对较困难,通常会占用任课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令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加强了教学管理,会因为占用过多时间和精力导致教学内容存在疏漏;轻视教学管理,则容易导致学生到课率、专注力、课后学习效果等降低的情况出现。因此,应用信息技术需要令教学与管理有效融合[4]。基于信息技术中的网络技术和相关软件,如翻转校园、智慧校园等可完善助教系统,可以降低教师在统计学生到课率上所花费的时间,亦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做出分析和总结,更加便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灵活且人性化的管理。其次,要实现思政课程改革中考核的信息化。课程考核是检验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效果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应遵循“三个面向”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实现考核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采用无纸化考试和线上论文答辩等。以往单一的考试和论文方式往往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而全面的考核。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学习效果也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思政课程的教学中,亦可通过多种方式体现自己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提高教师阅卷评分的效率,保证一线教师对考试的参与程度,让管理更加高效便捷、公平公正,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包含了多种现代电教设备的使用,在提供了多种辅助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令学生与社会实现一定的融合,也为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带来了更多可用的教学资源、教学技术和线上平台。因此,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要充分开发并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功能,完善教学模式。第一,思政课程教师要对学生所熟悉的信息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自媒体。思政课程教师需要积极熟悉并研究自媒体,发现可用的辅助教学资源,以此拉近学生与思政教学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任课教师或校方亦可以开设自媒体课程,针对网络平台和软件的多样化,丰富和趣味化思政教学。例如,运用聊天群或公众号上传发布与教学相关的故事和冷知识,利用趣味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校方和教师要保持网络环境下的平等理念。网络环境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和隐秘性的特征,虽然此种特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校方和教师则仍需要利用这些特性,发挥其积极功能[5]。想要令高校学生在网络中进行良性的讨论、互动和分享,需要依赖科学的思政教学方式和合理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单方面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第三,利用信息技术转变教学内容。以往的高校思政课程以理论化和静态的教学为主,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改革中则应真正转变教学内容。首先,可利用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效功能,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动态的图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其次,将学生难以接触到的内容直接展现在其眼前,包括风俗文化、饮食起居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基本了解,便于以后的学习。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多种多样,其优势明显,但应用到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仍需要从实际出发。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成效在学生,要以学生为基础设计有针对性的应用方式,为学生创建合理、高效的学习环境,最终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信息技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