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12-19姜琍敏

雨花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先帝太后

姜琍敏

1

阴冷的夜。辽阔无垠的草原像无星的天幕,幽远空旷。没有风,没有光,万籁俱寂。只在靠近大道的草滩上,有一群白色帐房,簇拥着一座穹窿般庞大的毡宫。毡宫周边巡逻兵士的马刀闪着寒光,马蹄在帐房群周边,踏出一圈凌乱的辙印。

高耸的毡宫里别是一番景象。四面红烛高烧,照得一派通明。火盆里炭火炽热,暖得春夜如夏。内侧木台上,绫罗锦幔围出一座宽大的卧榻,榻上赤条条高卧着大契丹(辽)国太后:述律平。两个侍女一左一右,正在用阿拉伯精油为她调养肌肤。这也是述律太后放松心情或思谋大计时习惯的方式。所以,虽然她闭着双眼,神情淡然似在享受,实际上,她心中正翻江倒海,暗潮涌动。这从她时而紧皱的眉宇,时而深长的呼吸和剧烈起伏的胸腹看得出来。已近五十岁的太后,看上去还像四十岁一样年轻。久经草原风霜的脸庞,虽然红泛宛如紫铜色,却仍少有皱纹。常年为盔甲、锦袍遮护的肌肤也光滑洁白。双乳已然松垮,但颀长健硕的身躯无一点赘肉。娴熟弓马、惯于征战的她,即使面对年轻武士,搏斗起来未必会落下风。从小过惯游牧生活又随夫君南征北战的她,至今不喜住上京城里的豪奢宫殿,而常住到嗅得到草香、看得见牛羊的毡宫里。

调理毕,侍女用棉巾为述律太后拭净全身、披上羊绒睡袍后,端来一碗香甜的马奶酒。太后接过金碗,仰首一饮而尽,畅快地吁出一口气后,步下木台,盘腿坐于毡宫中间的熊皮褥上。侍女在她面前放下一张红木几,她偏了偏头,另一位侍女便心领神会,从太后卧榻里取来一个饱满的红丝绒袋子,放于几案上。太后略一摆手,侍女们都退后肃立。太后松开袋口细绳,“哗啦”一下,倒出一大堆三寸长、一寸宽的小玉片来。

小玉片上刻着满朝文武的名字和官职,一片一个。述律太后的神色严肃起来。光滑饱满的脸庞上,那双明眸透射出猫头鹰般的锐敏,黑玉般干脆利落的眉毛让她有点像在皱眉。她貌似漫不经心地一片一片摆弄着玉片,有的推到左边,有的推到右边。有的在她手中摩挲好一会儿,才最终推向右边。

右边的玉片明显堆高,竟有上百片之多。

一场腥风血雨,正从她胸中腾起。

2

述律太后十四岁时,嫁给了部落可汗耶律阿保机,从此陪侍阿保机东征西讨,直到他统一草原八部,建国称帝。在此过程中,足智多谋又凶悍冷血的述律太后,成为阿保机不可或缺的臂助。实际上,述律太后不仅为阿保机出谋划策,智识和权谋亦在阿保机之上。因此,她比阿保机在更大程度上掌控和影响了契丹(辽)国国政,不仅耶律阿保机是在她的帮助下登上国主宝座,她的二儿子耶律德光,也是在她的操持下登上了皇位。她甚至还曾亲率部众,剿灭反叛势力。

公元907 年,契丹各部联盟盟主去世,契丹八部首领共推耶律阿保机为新任可汗。但按氏族传统规矩,可汗应三年选拔一次,由八部酋长共议。阿保机在成为可汗后,开疆拓土,功勋卓著,因此一连担任了三届可汗。随着时间推移,阿保机的谋士中汉人越来越多,受他们影响,阿保机有了效法汉制将可汗推举制改为世袭制的念头。而这个念头正是在述律太后的建议下产生的。夫妻俩开始运用权谋,为这个目的暗中准备。

随后,阿保机在其所部迭剌部进行了一场针对“反阿保机势力”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中,有上百名亲贵国戚被处死,就连阿保机唯一的胞妹余卢者见姑公主夫妇也未能幸免。迭剌部终于彻底顺服阿保机。然而,另外七部贵族仍在暗中企图改换可汗。公元915 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返回的路上,他们劫持阿保机并要他下台。寡不敌众的阿保机只好辞去可汗之职,带着迭剌部和部分其他部落民众迁至滦河。在这里,阿保机模仿汉地建起一座城市,大力发展农业盐铁。很快又使迭剌部军力和人口数雄居契丹八部之首,其他七部反而都要由他提供盐铁。眼看时机成熟,述律平又向阿保机提出一个斩草除根、东山再起的计谋:邀请七部酋长来迭剌部饮宴,“共商大计”。

是夜,草原上月光明媚、清风荡漾。大帐中灯红酒绿、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就在这时,帐外一声梆响,述律平亲率大队亲兵,呼喝着突入大帐。七部酋长犹在云里雾里,一颗颗头颅在狂欢中滚落在地。所有来宾亦无一幸免,尽被一刀两断。契丹部落联盟中所有阿保机的反对者,在述律平导演的这场契丹版鸿门宴之后,几乎荡然无存。阿保机顺利统一契丹八部,成为开国之君:天皇帝。述律平顺理成章成为“地皇后”。天显元年(926 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薨于灭渤海国后的班师途中。述律皇后成为太后,并称制摄政,掌管军国大宝。

3

述律太后的摄政之路并不平坦。她所面临的第一个重大决策,就是确定由谁来继承皇位。她心中自然已有了主意,但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决策必将遭到朝臣反对。虽然她相信自己的力量,也有足够的勇气和手腕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但也不敢掉以轻心。

述律太后和耶律阿保机共育三子,即大儿子耶律倍、二儿子耶律德光、三儿子李胡。这三子都为嫡子,按长子继承的封建法统,本该由嫡长子耶律倍继位。而且耶律阿保机生前也较倾心于这位长子。然而述律太后却偏爱二儿子,原因在于,二儿子耶律德光向来对她特别恭谨孝顺。这种孝顺出于真心并一以贯之。母亲有病时,他总是忧急异常,昼夜侍奉。甚至母亲吃不下饭时,他也守在一边不吃饭,直到母亲进食他才进食。有时偶尔说话有违母意,述律太后表情稍有不快,他就赶紧赔礼并退出门去。母亲不召他,便不敢再进去。而述律太后的眼光毕竟优于先帝,她认定二儿子继位,根本原因在于,从帝国根本利益考虑,她坚信综合能力最优的是耶律德光。三个儿子中也属他最肖其父阿保机。

故而,述律太后并非刻意要废长立次,她对大儿子和小儿子也都是满意的。只不过,她的政治眼光独具,相信在关乎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亲情甚至原则都要服从实际需要。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述律太后的思想相对保守,相信种族利益和文化至上,特别拒斥汉文化影响。而大儿子耶律倍虽然才学过人,精通音律和医药,但他相当推崇孔子思想,一向主张以中原儒学治理国家,这就令述律氏反感了。

有个有趣的传说,很早就在草原各部流传:耶律阿保机在世时,曾对三个儿子做过一个小测验。让他们一起去砍柴,看谁先回来。结果,二儿子耶律德光首先回来,他胡乱砍了一些就马上往回走,根本没选择柴的好坏。大儿子耶律倍则留心择取好柴带回来,结果慢了一步。三儿子砍得最多,又因太重而扔掉了一些,回来得也最迟。耶律阿保机对此测验的评价是:“长(子)巧而次成,少不及也。”

传说终是传说,真伪无法核实。即便是真的,述律太后亦不会以此作为她的决策依据。她对自己的信念从来是自信的,自己的意愿,哪怕不择手段也必须实现。而以她现在皇太后的地位及对宗族势力的影响力,即便她霸王硬上弓,也可以达成目的。但我们知道,述律太后是富有权谋的,所以她决定智取,这样更可以消减非议与阻力。

于是她颁下懿旨,宣布为确保选出称职的新皇帝,她要集思广益、尊重传统,召集所有部族酋领来开会,“民主”推选新皇帝。

述律太后一身戎装,亲临演武场,站在场中央。让大儿子耶律倍和二儿子耶律德光各骑一匹马,立于自己左右。然后对酋领们说:“这两个儿子都是我所爱的,立谁为新主,我尚难定论,还望各位审慎思量;思量成熟了,就上前去,牵住你选中的那位皇子的马辔,立于他身后。这就表示,你属意于他。”

话是说得堂皇,但当酋领们依次走向两个儿子之际,先要面对的,是肃立在中间的述律太后。两者目光一接触,述律太后便将视线转向二儿子耶律德光,清楚地暗示要选他。

那些酋领们一个个的都不傻,而且平时向来畏服太后的权威。一睹此状,立刻读懂了太后心思,于是大都心领神会地上前牵住耶律德光的马缰。

“真乃天意也。”述律太后心满意足地宣布,“既然大家意见如此相同,我又如何敢违反天命和众意呢?”

于是,新皇帝耶律德光便毫无疑义地诞生了。

长子耶律倍,则被要求立即回到他镇守的东丹国去。满心忧愤的耶律倍深谙母后的心性。古今各朝皇室间兄弟阋墙的血腥史实,也让他无法心安。唯恐母后和弟皇日后会对自己下狠手,便趁监视者不备,从封国乘船渡海,投奔中原后唐而去。他的行囊中几无他物,却将平日收藏的数千卷汉籍悉数带走。

4

大局已定。但述律太后的心境却远未平静。“选举”结束当夜,她竟看见了夫君阿保机。阿保机身披斗篷,腰佩宝剑,气昂昂立于她榻前。她惊喜地扑上前去,阿保机却倏忽不见。她追出帐外,阿保机已跨上白马,高举利剑驰向远方。述律太后急忙跨上坐骑,拼命追赶,大声呼唤,却既无回音,亦追不上。但见阿保机前方,草原深处闪烁着无数荧荧的蓝光。那是群狼的眼睛在虎视眈眈……

骤醒之后,述律太后心跳如鼓,汗湿床褥,当夜再也无法入睡。她相信那梦境绝非偶然,是先帝对自己的警示,也是自己的隐忧。虽然对自身的能量和权威充满信心,她却对政治才干尚属稚嫩的儿皇存有担心。还有反对势力的蠢蠢欲动,更令她不安。这不是臆测,而是对朝局和人心的敏锐把握让她确信,如果不采取雷霆手段,谋逆几乎是必然的。这点,仅从选举时,不少文武官员游移、踌躇、勉为其难的目光便可看出。他们惯于效忠太祖,内心更属意大儿子耶律倍。对自己废长立幼之举,他们不会甘愿接受。她必须像猎杀群狼一样,及早将一切异端和后患斩草除根!

具体怎么办?她心中盘旋过各种计谋,直到躺在卧榻上做调理之时,才最终确立了方案。一旦确定,就排山倒海般地落实。这是述律太后一贯的性格,也是她立刻取来官员们的玉片名牌,连夜推敲择定的原因。

日上三竿,蓝天上游云飞舞,草原上阳光万里。从大清早起,就有络绎不绝的人流,骑马的骑马,乘车的乘车,满朝文武和各部酋长连同他们的妻室们,陆续汇聚在太祖耶律阿保机寝陵前—庄严肃穆的奉安仪式开始了。太祖阿保机的棺房,先已安放在陵中。

号角声中,八个大汉抬来整羊、整牛,置于神道前的香案上。

所有人脱帽跪拜于神道两侧。

香烛高烧,悲伤沉郁的哀乐响起,祭司吟诵起圣歌。人们依照习俗大哭起来。还有人捶胸顿足,拍打大腿,如丧考妣。

木台上,坐在高背椅上的述律太后也起立叩首,向先君送上深痛的悼念。

好一会儿后,述律太后喑哑却清晰地喊了一声:“平身吧。”

人群顿时静默下来。太后缓缓坐回椅上,双手按住扶手,犀利的目光久久巡视着肃立于两边脚畔的大臣们。在他们上方,烛火和凉爽的空气氤氲,颤颤地漫向辽远的草原。她心头如有成群马队,正铁蹄踏踏驰向远方。

虽已仲春,风势不大,现在也是一天里最热的时刻,太阳散发的白热正铺天盖地,但穿着皮袄的人们还是感到阵阵寒意在脊背上战栗。仿佛有了什么预感,他们时而小声窃议几句,时而面面相觑,谁都捉摸不透太后为什么冷着脸,好一阵不再出声。

终于,太后发话了:“众卿此时作何感想?”

底下一片沉默,没有人猜得透太后的意思。都在咂摸太后的话意,或者等着别人发话。

这情状显然不出太后预料。她哼了一声,冷冷道:“为何无人答话?莫非你们都在怀念先帝吗?”

“是啊,是啊!”下面的人顿时活跃起来。

“我等深受先帝隆恩,焉能不思念他啊!”

述律太后很满意,笑靥如花道:“先帝恩德,山高水长。奈何他功德圆满,弃我们先去极乐世界了。然则,有谁知道先帝于地下,是否感到孤寂?”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又鸦雀无声,人们重新陷入迷茫和莫名的恐慌之中。

太后却不再发话,向侍立她两旁的四位宫女点点头。她们便捧着那个红绫袋走下台去,分头将袋中名牌发给与名牌相符的官员。

拿到名牌的官员更觉莫名其妙,焦灼地望向台上的太后,伸长脖颈等候她的旨意。

述律太后见名牌发完,便站了起来:“有请拿到名牌者,统统后退两步。”

人群又开始纷乱不宁。稍后,太后向身后招了招手,预先得令的十几位带刀武士即刻上前,齐向太后拱手施礼。

太后向下一摆手,朗声道:“既然诸公都很思念先帝,本宫就成全你们。请最忠诚者,先一步伴先帝于地下吧。”

此言一出,恰如晴天炸下个霹雳,全场重又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

武士们跳下台去,揪住有名牌者,一刀一个,劈死于道旁,随即有人将尸体拖入寝陵,为先帝殉葬!

可想而知,现场是一派何等恐怖而肃杀的气氛。酋长、官员们的哀号、詈骂和他们妻子的凄号直冲云霄。越来越多的兀鹰在血腥中俯冲盘旋,急不可耐。

“莫非这不是好事吗?你们哭什么?”述律太后怒指那些妻子们,厉声斥骂,“本宫现在不也寡居吗?你们不应该效法吾吗?”

仅此一举,述律太后便一举除掉了上百个“后患”。

然而,事态也并非全如述律太后想象的那么顺利,有个人就让她结结实实碰了个钉子。

当武士正欲除掉耶律阿保机的宠臣赵思温时,赵思温猛地挣脱开去,扑到台前尖锐地反驳太后:“若说与先帝的关系,太后陛下难道不是最亲近的人?为什么您不去地下陪伴他?”

述律太后未料此着,一时张口结舌,无以对答。但这仅仅是一个短暂的停顿,谁也料想不到,她竟一把抽出身畔武士的佩刀,对赵思温怒喝道:“我非不欲追随先帝,只因嗣子尚弱,国家不能一日无宰,故而暂时不便前往。然则—”言犹未落,她已将左手搁于椅座扶手,但见寒光一闪,她竟挥刀劈下,生生将自己的一只手齐腕剁落在地!

天昏地暗,山崩海啸,草原飞旋,苍天塌落—述律太后栽倒在侍从怀中。

然而不多会儿后,刚强如铁的太后竟凭着非凡的意志苏醒过来。御医们正手忙脚乱地用锦袍为她包裹手腕,血迹仍溅了一地。太后脸色惨白,满面冷汗,但她仍颤声命令:“众卿看着,本宫以此手陪侍先帝,请即将其殡于先帝棺中!”

此时,赵思温的人头已然落地。

不知天意佑庇,还是述律太后体质超凡,反正谁也难以置信,在那千年之前的漠野草原,既无止痛剂又无抗生素,这个奇而狠的女人,居然承受住了非常的痛苦乃至生命危险,康复如初并历经三朝,硬朗朗地统治到953 年,享寿七十五岁。

猜你喜欢

先帝太后
不卑不亢,言辞传情
“黄太后”驾到
河南省中考真题
出师表
《出师表》节选
出师表(节选)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上帝”考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
看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