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

2023-12-19陈冬梅

成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大学语文协同

陈冬梅

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43)

课程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 年5 月28 日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中,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寓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学语文》作为高校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提升课程,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充分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对于高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共行,协同育人具有积极作用。

1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以“立德树人、育人育才”为根本任务,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目标,是《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育人目标。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依托精品课程建设,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在整体上协同共进,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将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高度协同,使《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发力,实现显性与隐性思政教学相结合。

其次,实现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效应。树立协同建设理念,优化协同建设机制,夯实协同建设根据,强化协同建设实效,发挥《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效应,形成闭环的课程质量建设体系,持续提升精品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再次,在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两个维度融合课程建设标准,协同推进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建设,将《大学语文》课程资源与思政教学资源进行深层次的交融和协调。

最后,注重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落实到具体观测点上,形成可量化、可检测、可评价的标准体系。

2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

为了加强《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课程团队按照以下思路推进课程的协同建设。

首先,课程团队树立协同建设理念,完善协同建设机制。在系统建设理论的指导下,优化课程团队的协同建设机制,包括定期沟通与交流机制、定期相互听课制度、联合备课制度、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使课程团队教师通过协同建设的深入研讨,到达思想观念上的高度一致。

其次,课程团队实现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标准的协同。结合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目标,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生成,特别是注重通过课程思政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价值引领。

再次,课程团队协同建设课程的内容与课程资源。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将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同步进行调整和优化,实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思政资源的同步建设、同步呈现、有机融合。

最后,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协同。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能力考评方面,实现与课程思政学习的评估体系的有效协同,从整体上考量《大学语文》考核评价体系建构的有效性,实现课程建设的育人目标。

3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3.1 聚焦协同建设,发挥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同频共振

为了实现《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建设,实现了二者的同频共振,课程团队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体系内,积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协同建设的路径,推进课程思政与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是课程思政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协同。课程团队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建设总目标,实现《大学语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育人目标,注重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价值引领目标的实现。

二是课程思政与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协同。《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对照课程标准,协同课程思政建设,高质量开展教学实践和课程资源建设。

三是课程思政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协同。课程团队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紧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四是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方法协同。为使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学深度融合,课程团队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将课程思政资源同步上传并及时督学,加大线上的课程思政教学力度。

五是课程思政与精品课程建设的课程资源协同。课程团队根据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持续优化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协同建设课程资源,实现所有教学资源中同步建设、同步呈现、有机融合。

六是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评价协同。课程团队对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体系进行整体性考量,既检验课程学习的效果,也同步检验课程思政元素的隐性育人效果。

3.2 聚焦学校特色,厚植爱国爱疆情怀与责任担当

课程团队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聚焦学校特色,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课堂教学+三全育人)下,课程团队构建协同建设机制,突出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稳稳抓牢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分享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形成课外对课内的强化与巩固。注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新时代党的育人目标。

3.3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思政教学

《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版本众多,教学团队可根据院校的特点,从教育规划教材中选用难度适宜、具有单元主题组篇特点的教材,便于在教学内容上做好衔接和过渡,针对每个单元主题挖掘思政元素,恰当融入课程教学,做到课堂授课内容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遵循以学生主体的原则,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设计重点与难点内容有所差异的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作业检测的反馈信息,对部分难点内容,适当降低难度,实现教学内容的差异化设置。

3.4 强化要素融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强化专业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与调整,课程团队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库,紧密结合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拓展思政教学内容,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根植爱国爱疆的情怀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精心选择和编撰体系安排科学、体例结构完整的思政教学案例,完善思政课程标准和思政教学视频库建设。通过内容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

3.5 优化教学方式,促进多元教学融合

课程团队教师对线上线下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序的组织,为使得线上线下的教学深度融合课程思政,针对线上教学中的思政教学的不足,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将课程思政资源同步上传并及时督学,加大线上的课程思政教学力度。从整体上把握大学语文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对应的思政内容体系,合理分配线上学习、线下面授内容的侧重点,将与课程配套的思政案例、思考练习题及时上传到线上学习平台,改变线上的思政教学薄弱的局面,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合理安排课程思政的教学比例与构成。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合思政教学,达到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的双向融入,真正实现同频共振、双效合一。

3.6 健全考核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大学语文》课程团队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体系进行整体性考量。首先,课程团队继续完善对学生混合式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视频课程的学习、线上测试题的完成情况,线下的案例讨论、师生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的考核,探索多元评价的构成及其权重,为科学的考评提供依据。其次是在多元化的评价中,对线上的教学案例、线上测试题、线下的讨论、作业、测试题等,进行相关思政知识点的融入与测试题的设计,既检验课程的专业知识混合式学习的效果,也同步检验课程思政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课程团队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钉钉课堂的优势,在线采集相关数据,更加客观充分地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学生观看直播回放课视频的次数、观看的时长、作业检测成绩、课堂互动平台的疑问等,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任课教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授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利用网络数据进行评价,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准的评价,为个性化评估提供了条件。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加大了学生的学习投入,提升了课程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3.7 完善协同机制,凝聚课程思政建设合力

课程团队推进课程的协同建设,在系统建设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课程思政和精品课程协同建设的机制,最终实现课程协同建设的目标。在《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教师的能力有所差异,课程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拟优化课程团队的协同建设机制,包括定期沟通与交流机制、定期相互听课制度、联合备课制度、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通过协同建设机制的完善,弥补团队部分成员由于知识体系的不足和思政教学能力的欠缺而暴露出来的短板问题,提高协同建设意识,统一课程建设目标与标准,确保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从近两年的学生评价情况看,在课程中融合的课程思政元素后,学习热情高涨,学生们对于《大学语文》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效果等予以了高度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较为显著,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未来建设思路

《大学语文》精品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建设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并能够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向共行,共同促成育人目标的达成,为使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课程团队还应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进行持续改进。

4.1 持续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保持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和挑战度

要把课程思政建设好,首先得把课程建设好。在协同建设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过程中,课程团队将加强课程内容的特色化建设,针对班级特点、专业特点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教学。引入大学语文领域前沿性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始终保持课程内容的高阶性。持续修订课程思政课程标准,挖掘新的思政元素,优化思政教学视频库建设,做到视频资源的趣味化、生动化。及时增补习题库,力求习题更加丰富。

4.2 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加强课程思政的案例库建设

课程团队教师将深化课程思政教学,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全员育人。努力学习思政内容,挖掘与时俱进的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在知识教学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课程团队将根据思政教学的需要,深度挖掘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切入点”“动情点”“融合点”,实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学。搜集和整理与新的思政元素相结合的案例,拓展思政教学内容,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根植胡杨精神为目标,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4.3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课程团队教师还应积极利用学校组织的混合式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的系列培训机会,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充分运用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方式,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渠道,不断提升课程团队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化育人实效。从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在线教学素养和教学创新等方面提高团队教师的素养和水平。

4.4 强化教研贯通,找准课程思政育人新视野

在协同建设理念下,课程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通过申报教学改革的各级各类课题,形成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将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能够不断提升思政育人质量与水平。

课程团队教师还应不断强化教学研究,拓宽视野,通过课程思政建设的课题研究、经验分享、主题研讨等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案例和研讨主题,提升培训课程团队教师的政治素质、思维视野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能。

5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永远在路上。课程团队对《大学语文》精品课程的持续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改革与探索,未来还将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教育功能,更好地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和内容,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课程团队也需紧跟学习步伐,不断更新、完善具有时代典型特征的思政案例库。不断探索学科发展前沿并融入教学,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积极向同行吸收借鉴先进经验,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大学语文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协同进化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