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古诗文教学五要素

2023-12-19熊家昌

成长 2023年11期

熊家昌

南昌凤凰城上海外国语学校 (江西省南昌市 330038)

古诗文教学要把握那些关键要素呢?近期,我市“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模式的研究”举行了小语古诗文教学观摩活动,十余节朴实本色,特色鲜明,精彩纷呈,摇曳多姿的课堂,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五个关键词:读为主线,想象画面,文言共生,拓展链接,设境激趣。

1 读为主线——牢牢抓住古诗文教学的根本

在古诗文教学中,对读的重视再怎么都不为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历代关于读的名言深刻而充分地说明这一点。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根,只有根深、根壮才能枝繁叶茂,粗壮高大。高段的这些课,在这方面都下了大功夫,下足了功夫,课堂上读书声朗朗。可以说,牢牢抓住了古诗文教学的根本。

——读的主线分明,每个人的整堂课都体现了初读整体感知、细读知意入境、品读悟情明理、回读当场背诵的过程。这条教学主线分明,显得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读的层次清楚。初读阶段是正确的读、流利的读;细读阶段是有节奏的读,品读阶段是有感情的读、有韵味的读,回读阶段有感情的背诵。层层递进,程度加深,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

——读的形式多。自由读凸显自主,范读声情并茂,引读语言富有感染力,比赛读活力四射。尤其可喜的是,诵读古诗文的形式在传承中创新,唱读、平仄读、配乐读,让情感在旋律中飞扬;喝读、叠读,合作读,使诗情一咏三叹,别开生面。郭东红老师用苍劲浑厚男中音朗诵的《游山西村》,利用音响的共鸣,让哲理仿佛从天而至,从古走来,震撼人心,沁人心脾。左焰老师采用打节奏和叠读的方式诵读《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口动、手动中心灵随着诗意律动。吴亮老师教学生平仄读《田园杂兴》,让诵读充满音韵美。

如此种种,再加上教师扎实有效的指导和示范,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有韵味的古诗文读的目标充分达成。

2 想象画面,紧紧留住解读古诗文的灵魂

古诗文具有篇幅简短、意蕴丰富等特点。而诗歌最讲究的是意境,很多的古诗词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画卷。学生要想充分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象,入情入境地领悟理解,甚至个性化的解读。因此,想象画面,是解读古诗文的灵魂。这些课,都能设置想象点,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想象画面,帮助感悟理解诗文,培养想象力,紧紧留住解读古诗文的灵魂。

许多教师的启发想象点准确恰当,想象合理。比如,廖艳燕老师的《牧童》在理解“草铺横野六七里”的意思后,让学生想象草地的广阔、光滑,像绸缎一样,在教学“不脱蓑衣卧月明”时让设身处地地想牧童卧在明月下的草地上会干什么,有什么感觉,很好地领略了意境,体会牧童的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章丽芳通过多媒体设境,让学生想象“白满川”“雨如烟”的情景,并让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感受乡村四月的美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钟事金老师《秋思》以“秋风无形无踪,怎么见?”发问,激发学生想象,充实诗的意象,感受诗的意境,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3 文言共生,奋力划动达成目标的双桨

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体反映到古诗文课,就是文言共生,即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思想教育的同构共生。这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过去,古诗文教学要么突出“章句”,要么渲染“清议”,我们的追求“章句”“清议”并重,努力在“章句”与“清议”寻找融合点、平衡点。这些课都能通过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语言训练,感受文言文特点,习得析字品词方法,并以这些关键字词句为抓手,理解诗文意象、意境,巧妙引导学生明诗情,悟诗理,获得人文熏陶,涵养儒雅志趣,让“章句”与“清议”齐飞,语言共人文一色。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方面,这些课,凸显语文课姓语的特点,愈加本色、扎实,愈加接近常态课。许多教师能抓住关键字词句,进行古文训练。如,大多数板书课题时、讲解生字时花时间对生字词正音、解释,指导生字的写法。余楼平老师《忆江南》展示“忆”字的文字演变,教学“忆”字。《田园杂兴》舍得花时间解析词语“昼”“耘”,相机给多音字“兴”“供”“种”正音和解释。《乡村四月》通过抓住“才”“又”两个关键字理解和反复引读,较好地理解了农家的忙碌。胡丹丹老师教《舟过安仁》,出示多义字“使”的五种注释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来体会儿童的聪慧可爱。

这些课,都能通过关键字词句明诗情,悟诗理,将诗文中深刻而丰富人文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并浓墨重彩的渲染,给学生思想的熏陶、心灵的洗礼。熊艳老师在教学《伯牙绝弦》时,抓住“善”在文中两次出现的特点,并抓住“志”与“念”的同义,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意和文意;并通过仿写仿说“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兮若——”的句式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刻地理解了“默契”“知音”的内涵。接着动情地讲述伯牙无知音的烦恼、得知音的欣喜、子期不幸去世后绝望的故事,精彩的故事,动情的讲述,如重锤一般敲打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享受了一场关于知音与友谊的精神饕餮大餐。

4 拓展链接,巧妙放大“文”与“言”的魅力

古诗词文简短精炼,如果只就文本教文本,未免流于浅显、单薄,也会显得突兀。古诗文教学和其他文体教学一样,不仅需要拓展延伸,更需要多一些拓展延伸与链接。这样知人论世识文,一方面学生理解更深刻,更到位,教学也更丰腴厚重。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大量积累古诗文,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是新课标理念“开发课程资源”“用教材教”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落实。

这些课,普遍能做较好的拓展链接,所作拓展与链接符合年段特征,链接点的选择恰当,使得古诗文的魅力放大。

这些课,普遍在这两个方面做好拓展链接:一是拓展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方面的知识;二是链接内容、思想、体裁紧密关联的古诗文。范华仙老师《题西林壁》一课,随着教学的推进,让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拓展链接巧妙精当。如,同一景(庐山)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诗词相比较,(初入庐山和题西林壁),同一景不同诗人的诗词(李白、白居易、毛泽东的诗句)来烘托,同一类型不同诗人的诗词作对比(哲理诗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学生的见识更广了,理解更容易了,所受启迪也更深刻了。

5 设境激趣,努力扇动情趣学习的双翼

要使学生学习兴味盎然,课堂充满情趣,首要的是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古诗文离他们的日常语言较远,显得艰涩难懂,教学更需要激发兴趣。教学中,创设情境既是激趣的方法,也是理解文意、体会情理的重要手段。

这些课,普遍能通过各种手段来创设多种情境,激发浓厚兴趣,努力扇动起情趣学习的双翼,趣满课堂,情满课堂。

教师们都能通过多形式读,通过幽默、鼓励性的即时评价语,通过设置认知梯子降低学习难度等,激发兴趣;都能通过多媒体和动情讲故事来创设视听情境,通过演一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丰富想象,激发兴趣。比如,《独坐敬亭山》通过简笔画李白与山相对来创设情境,新颖别致;张媛老师教学《泊船瓜洲》时,通过扮演诗人反复的、针对不同人追问“明月何时照我还”创设情境,演绎了浓浓思乡情;曹陈芳老师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创设“铁索寒”的情境,感受“寒”意;《舟过安仁》通过师生表演来创设情境,等等,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问题与启示:

纵观这些课堂,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这为我们今后古诗教学提供镜鉴,得到启迪。今后,古诗文教学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把握好整体立象与字句落实的关系。

本次观摩活动,个别课堂花时间用在字字注解、句句解释上,这样字句落实,把诗文讲白了,讲透了些,诗的意象破碎,意境了无,教学显得枯燥乏味。

诗无达诂。阅读理解古诗文,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意象。这个意象是理解文字后在脑海中形成的,是一个完整的个性化的意象。我们需要的是通过文本解读,抓住关键几个字词,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也就是整体立象。其中尤其允许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展开联想、想象,自主获得文本之外的、丰富的个性化的意象。而不是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肢解文字,照字面古文今译。否则就会使诗意流失,意象破碎、意境窄化,缺乏诗味。

二、把握好想象与图解的关系。

本次观摩活动,普遍存在引导学生想象不足,图解文字、图解意象过多的缺憾。

许多课堂在教学诗句时,总是先用多媒体呈现画面,告诉学生,这就写了什么什么句的画面;而且每出示一句诗就出示一个或多个画面。美轮美奂的画面的确实给学生理解诗意带来极大方便,殊不知,这种先入为主、强灌硬塞的做法,剥夺了学生想象的自主,想象的自由,压缩了学生想象的空间。想象画面变成了欣赏画面,多元个性化的意象变成定于一尊的意象。

诗歌是语言艺术,语言学习更多的是品味、揣摩和想象。诗歌最最提倡多元个性解读,最需要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读诗是最需要想象的。因此正确的引导想象画面的方法是:在理解诗意后,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给足时间自主自由想象,让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然后说出自己心中的意象,最后可以适当出示多媒体画面,供学生欣赏参考。

三、把握好拓展链接的度和量。

本次观摩活动,一些课存在拓展链接过度过量、侵占主体的问题。高年级相比低年级,拓展链接量可以大一些,但并是每个链接点都需要大量拓展链接。大量的诗句,匆匆读了一遍之后,学生连字面意思都没有理解,走马观花后印象模糊,雨过后地皮有可能不湿。

拓展链接的链接点应当有助于悟诗情,明诗理。能促进悟诗情、明诗理的地方就链接拓展,不需要时时点火,处处冒烟,更没必要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链接的诗句应选择最能体现关联链接点的几句,并且是比较经典的。在读的时候,学过的可以一遍而过,没有读过的需要多读几遍。这样的拓展链接才适度适量,也使得教学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简约与丰满有致,还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有效积累和运用。

四、把握好古诗文内容与拓展延伸的关系。

在教学古诗文的同时,应依据文本内容,整合资料,适度地拓展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简介、诗文典故,相机链接与诗文相关的其他诗文,适度诵读。链接拓展可以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处着手,知人论世,整体观照;可以从诗词大意着手,促进句句意、诗意的理解;可以从诗词情理着手,加深学生对诗的情志哲理的领悟;可以从诗词题材着手,认识诗歌的异同。或做对比反衬链接,或同类迁移链接,或层层递进式链接。这样以点带面成体,既能使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又能促进学生大量积累古诗文,涵养儒雅之气。比如,执教《独坐敬亭山》时,课始链接重阳节李白在宣城独自一人游敬亭山的史料故事,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人山“相看”。课中链接李白53 岁时,被贬十年心情孤寂的故事,知人论世,感悟人山“相知”;课尾链接李白七次登上敬亭山的史料记载,李白《关山月》《望庐山瀑布》《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中关于“山”的名句,体会人山“相悦”。这样多方位、多形式的链接拓展,都指向诗意的理解、情理的感悟。

6 结语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文化传统的重任与使命。小学古诗文的教学,应从诗的整体把握,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吟诵、品读、体悟,感受诗文的美好情境,洞悉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达到审美的愉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古诗文这颗结晶更加地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