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服务到社会创新

2023-12-18高世名

中国美术报 2023年43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扎根乡土

高世名

1928年,蔡元培先生在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开学式上提出:“以爱美的心,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今天的艺术已经不再只是启迪人心的修养,更成为一种激发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艺术教育也正在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的“有为之学”。

近年来,中国美术界的大量艺术家以及众多高等美术院校师生扎根中国大地,奔赴生产生活、城乡发展的最前线,他们奉行以艺术创新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理念,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全国范围内的城市有机更新、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建设以及未来社区建设。在乡村振兴方面,四川美术学院扎根西南大地,以多种方式推动艺术乡建;西安美术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高校教师积极参与“为西部农民生土窑洞改造设计”公益项目,极大地拓宽了乡土设计的传统理念,为艺术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了重要样本。在城市更新方面,美术界同仁深入探索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将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融入城市规划和景观营造之中。美术家们以持续的实践热情、优质的艺术与设计资源,深度对接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美丽中国建设,发掘出“城乡片段”“存量建筑”“乡土修复”等艺术新命题,形成了“自然建造”“生态织造”等设计新方法,总结出“山水城乡”四方融合、“文教商旅”四维联动的发展新模式。通过这些新命题、新方法和新模式,美术界逐渐探索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的现实路径,去培养乡土活化的情感和基础,去重建特征鲜明、活泼生动的乡土生活。

因此,艺术助力“美丽中国”的建设,就是要以自身专业为媒介,推动艺、科、商跨界融合,在融汇贯通中打开生活艺术的新可能,在落地实行中激发文化生产的新方式,从文创、文旅、文教、文娱四个方面,形成文化赋能社会发展的新实践。同时,集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实现一个重要的转向——从社会服务到社会创新,努力为美术和设计打开新的实践领域和战略空间,为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创新发展提供创造性能量。

今天的艺术除了修养之学之外,艺术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激发民族创新能力、打开个人创造力、推动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中国美术学院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转化为艺术教育的行动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教育理念。以乡土为学院,就是扎根中国大地搞艺术、办教育,把美丽中国建设与发展的“最前线”作为艺术人才培养和艺术家自我实现的大现场。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在城、乡、村、镇设立了百余个“乡土学院”工作站,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全国性实践网络。每年約有万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以百余家乡土学院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创新,提升各地公共文化服务。十年来,先后有8万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开展面向人民生活的美术实践。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们以艺术劳作参与乡土重建,深度参与完成城市美学、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项目536项,获省级以上各类采风创作和城乡规划设计类奖项400余项。

这些年,中国美术学院持续完善两个网络,一是乡土学院网络,二是国际研学网络。乡土学院网络就是在城、镇、乡、村设立乡土工作站,随着中国美术学院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不同乡土学院基地,它们亦成为当下社会审美教育的重要基地,并与在线教育体系一起共同助力艺术教育资源的平衡,打通学科的知识和社会的知识、生活的知识,构造出一种贯通自然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全新模式。二是国际研学网络。乡土学院网络就是在城、镇、乡、村设立乡土工作站,其中的关键,是打通学科的知识和社会的知识、生活的知识,让师生从社会感知中观照艺术与自我。

美丽中国是系统工程,需要生产、生活、生态的统筹发展,需要人文、科技、艺术的跨界协作。我们要联合各方行动力量,构建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网络”,以丰富多样的文化实践和生机勃勃的艺术创造,激活在地的自新能力场,形成自觉、自为、自立,共创、共享、共赢的发展机制,为创造更加美丽的中国凝聚实践的智慧。

未来,中国美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美丽中国研究院为平台,树立“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的文化担当;以一流的艺术创造、一流的社会服务,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城乡振兴方案;以高度生态化、高度智能化、高度艺术化的发展愿景,建设全民共享的美好生活家园,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国美方案”。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扎根乡土
中国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文化部的动漫奖公布《大鱼海棠》、中国美术学院等获奖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芬芳乡土行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读《乡土中国》后感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