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艺术歌曲《献词》的音乐创作风格

2023-12-18石婉睿

艺术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克拉拉舒曼大调

□石婉睿

《献词》是舒曼在新婚时送给他的爱人克拉拉的结婚礼物,整首作品保持着德国歌曲质朴、简洁、工整的特点,同时也巧妙地运用细腻的音乐手法与和声织体的变化展现出舒曼对克拉拉的向往与爱慕以及对婚姻的满足和幸福之情。本文首先从宏观角度把握舒曼艺术歌曲创造的总体特征,然后分别从文学特征和旋法特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体会舒曼内心的大胆幻想和对诗歌的独到感悟。

一、舒曼艺术歌曲的特征概貌

(一)音乐与诗歌的联系

1.音乐与诗歌相融

舒曼在创作艺术歌曲时,善于在诗歌中寻找灵感和方向,在感受文字无限力量的同时赋予内心情感诉求,运用细腻而大胆的音乐手法创造出不朽的作品。例如,舒曼根据海涅的诗作《抒情间奏曲》(1840 年)创作了优秀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由夏米索的诗歌创作的《妇女的爱情生活》,根据歌德、纽凯尔特、拜伦等人的诗词创作的歌曲集《桃金娘》等。舒曼选用的诗歌作品与他的经历以及内心的心理诉求是紧密相关的。如《诗人之恋》中的《你,恶毒的歌声》表达了舒曼内心深处的嘲讽之情,具有浓郁的海涅式风格。

2.诗歌主题倾向于爱情

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第一首《自从我见到他》中写道:“自从看见了他,我想我成为瞎子了;无论我向哪里看,我看见的只有他。”短短几句歌词,描摹出少女对爱人一见倾心后的失魂落魄。

舒曼创作的艺术歌曲作品较多一部分都是关于妻子克拉拉。现实中的阻隔和矛盾让舒曼迫切从音乐的世界里寻求浪漫和永恒。

(二)内心情感的诉求

(三)钢琴和人声的共同塑造

舒曼继承并发展了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其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比舒伯特更富有浪漫风格。钢琴伴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通过音色上的差异,微妙地暗示了作者在音乐发展中的心理变化。例如,《诗人之恋》里的《琴声悠扬》宛如一首钢琴独奏曲,整首作品大部分的音乐塑造都是由钢琴来完成的。舒曼的创作风格相比于舒伯特,更加注重钢琴与人声共同塑造音乐风格,在增强了钢琴伴奏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的同时,还使音乐形象的色彩日趋丰富。

二、《献词》的创作特征及演唱

(一)文学特征

1.歌词的选用

《献词》的歌词选自吕克特在自己与妻子结婚时发表的诗集《爱之春》中的诗:“你是我的灵魂,我的心;你是我的欢乐和痛苦。你是我的世界,我生活其中……”舒曼用灵魂、心、世界、天空等一系列的词汇来比喻他最心爱的女子克拉拉,借诗词表达对克拉拉炙热而又深沉的爱。

2.诗歌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呈示段所选用的诗中的形容词富有激情,诗中吕克特运用比喻、象征的文学修辞手法将心爱的女子比作自己的灵魂、心灵、世界,舒曼赋予浪漫而充满幻想意味的旋律将自己对克拉拉的深情爱慕表现出来。诗词描绘出克拉拉给予他的无限温柔和包容。

(二)旋法特点

1.曲式基本结构

本乐曲的曲式结构图如图1 所示。引子是钢琴声部以具有动力性的降A 大调I 级分解和弦和附点节奏型奏出的伴奏音型,为呈示段展现出舒曼激动、兴奋的情感做了铺垫和渲染。第三小节后半部分人声旋律同音进行后在第四小节出现了一个六度音程大跳,而后以音阶级进下行的方式进行坠落。短暂的离调产生了一种微妙的矛盾感,很快转回原调,人声声部旋律上行达到了一个高潮而后以级进下行的方式回归。呈示部通过钢琴伴奏织体的统一和旋律舒缓的走向以及调性的微妙处理,带给听众回味无穷的意蕴。

目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借用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这显然不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规律和培养目标[2]。因此,构建有特色的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有特色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和实践,开发适用独立学院的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力和打造就业力的指导体系成为必然趋势[2]。

图1

中段部分转入E 大调陈述,整体速度趋于平缓,钢琴伴奏织体变成二分音符与三连音相结合的E 大调主和弦的柱式和弦。呈示段后半部分钢琴声部的旋律转为半音上行,丰富了乐曲的幻想意蕴。歌曲在呈示段的结尾处用转调的方式将两小节中的共同音作了力度上的处理。人声旋律将呈示段中的素材进行变化处理,乐曲的调性转为同音异调的降A 大调,给即将回归的再现段造成一种期待感。

再现段只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运用完全重复的手法对呈示部的素材进行巩固,但在力度上做了强调的处理。第二乐句是呈示部第二乐句素材和展开部最后乐句素材的综合,起到总结和升华的作用。结尾部用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满终止表现了舒曼对恋人的神圣和高尚的爱恋。整首作品都保持着德国歌曲的质朴、简洁、工整的特点,同时也巧妙地运用细腻的音乐手法与和声织体的变化以及不同音乐色彩的对比统一,完美地展现出舒曼对克拉拉的向往与爱慕以及对婚姻的满足和幸福之情。

舒曼善于运用钢琴的变换以及音乐调性的转变巧妙地表现细腻的情感状态。《献词》中,舒曼采用A-B-A 单三部曲式。乐曲呈示段是炙热的富有激情的感情基调,钢琴伴奏声部以温暖明朗的分解和弦衬托,中段转入E 大调,音乐情绪趋于平静,最后的再现段回归主调性,强调了对爱情的忠诚和坚定。

2.钢琴伴奏特点

钢琴与人声的完美结合更能充分表达诗词所蕴含的情感意境。运用钢琴伴奏能够充分展现艺术歌曲的表现力并渲染歌曲的艺术气氛。《献词》是通过一个分解的和弦将歌曲的调性引出来的,需要较柔和的音色营造歌曲的氛围(如图2)。钢琴伴奏的织体类型伴随旋律和歌词所表达情感内容的不同而进行转换:呈示段先以降A大调琶音为主,不断流动的分解琶音从容而激荡,接着模进离调到降D大调,和声上运用属变和弦打造一种沉静的音乐气质,钢琴声部的复调织体写作手法使音乐在情感上的倾吐富有层次感;中段运用等音转换转到E大调上,音乐情绪逐渐明朗,以三连音与二分音符结合的密集式柱式和弦为主,与其抒情连贯的声乐部分相互衬托弥补,中段最后乐句需要奏出渐强后的渐弱收束,给人一种短暂的收拢感,但音乐并未结束,而是通过同音转调的方式回归降A大调,为再现段的回归作铺垫;再现段伴奏织体回归至波纹型分解和弦,尾奏以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完满终止,与前奏首尾呼应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爱恋。舒曼在结尾处用钢琴奏出了舒伯特歌曲《万福玛利亚》的主旋律,表达对爱的渴望、对女性的崇敬和对恋人的仰慕。

图2

3.演唱技法分析

(1)美学价值的把握

对音乐作品美学价值的把握需要从民族文化特色和内心情感诉求两个维度入手。要想较为准确地把握《献词》的民族文化特征,演唱者需要感受旋律中蕴含的德国朴素的民歌特征,在演唱过程中避免出现较为华丽的渲染和处理。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体现作品情感的诉求,即要感作者所感,想作者所想,让自己融入作品的角色,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此才能带给观众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较好地把握声乐演唱的美学价值。

(2)作品基本要素的把握

演唱者要严格把握乐谱中音乐符号所带来的情绪对比。实现这些音乐表现与声音处理,需要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表演技巧。《献词》这首歌曲在旋律上虽然不算是非常流畅,但舒曼运用了离调、转调手法来推动音乐的发展,这就需要演唱者在演绎过程中增强自己的气息控制能力。在节奏方面,演唱者演唱时不仅需要把控3 拍子基础节奏的音乐律动性和稳定性,还要将音乐的张力表现出来。在提高自身演唱技能与水平的同时,还需要通过大量查阅作品的创作背景,充分理解歌词意义与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演唱者要以清晰及时的收束和连贯的声音线条来演绎舒曼对心爱的恋人由衷的欣赏、爱慕和对婚姻的崇高向往。

(3)德语歌词的把握

学习和演唱这首歌曲时需要注意德语发音的精准度、对语感的驾驭力和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德语歌词的拼读需要格外注意元音的圆润度,根据长短音的不同也要区分元音的口型,还要避免声音位置过于靠后而造成音响效果不够明亮。作品中也出现很多发音带有双辅音的词语,如“飞翔”“痛苦”等,要注意不能出现吞音的情况。

(4)情感把握

演唱者在演唱舒曼艺术歌曲时,不仅要体现浪漫乐派的大胆幻想和不拘一格,还要凸显德国民族风格的质朴、纯粹等特点。克拉拉作为舒曼的伴侣,将传播爱人的音乐理想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最终走进婚姻的殿堂。因而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不仅需要走进舒曼的内心,去表达对爱人的深情和对婚姻的美好向往,还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生命中的美好。作品各部分之间的不同则需要演唱者在歌唱状态上演绎出不同的音响效果。呈示段需要用一种热烈迫切、富有激情的状态演绎;而中段需要运用内在的张力去演绎,同时表现出梦境般甜美的情感;再现段一气呵成把歌曲推向高潮。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让歌声与伴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诠释出该作品的内在情感。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舒曼继承了前辈音乐家的创作精华,遵从内心的音乐幻想和对诗歌的崇高赞美,创造出许多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音乐作品。笔者通过对舒曼艺术歌曲《献词》的文学特征、旋法特点的分析,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舒曼艺术歌曲中的诗意美,对德国作曲家舒曼及他的艺术歌曲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也为以后相关学习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克拉拉舒曼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重来一次的机会
G大调随想曲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