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角度的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探析
2023-12-18皇甫生鸿
□皇甫生鸿
在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而加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不仅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持,也可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但部分地区对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设计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在现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基于生态文明角度的乡村生态景观设计。
一、生态文明与乡村生态景观概述
(一)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指的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乡村生态景观
乡村生态景观即以地域自然景观和土地规划利用规则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的自然景观综合体。加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主要是为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强农业多功能性,促进产业发展,提高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高质量的绿色空间。
(三)乡村生态景观的特征
与城市生态景观相比,乡村生态景观别具一格,具有地域性与乡土性相结合等诸多特征。例如,乡村生态景观是在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长期作用下形成的,而各地区的地形地貌与气候条件不同,农耕形式与文化习俗也不同,所以有较强的地域性与乡土性。乡村生态景观的类型十分多样,包括农田、水渠等,且不同景观的功能不同,所以具有类型多样与功能多样的特点。乡村生态景观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且能够为旅游业等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所以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统一的特征。乡村生态景观不仅能够展现当地的自然特色,还能够突出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历史性。乡村生态景观会对整体的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有较强的生态性。
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人文规划理念
一方面,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将生态景观与乡村大环境相剥离,没有根据乡村的整体环境进行统一设计,导致生态景观布局与乡村环境相互矛盾。另一方面,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当地人民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过度注重生态景观的美观性,忽视了景观的实用性,导致生态景观无法满足当地人的具体需求。
(二)缺乏地域特色
首先,部分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过度追求景观的“城市化”,会通过很多城市景观进行装饰,没有突出乡村的特点,导致乡村生态景观“不伦不类”。其次,部分设计人员会模仿其他比较有影响的乡村景观设计方法,完全忽视当地的自然特征及历史文化特色,导致最终的大多数生态景观雷同。
(三)设计方法单一
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涉及诸多元素,如: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设计者只有灵活应用各种有效的设计方法,才能够减少设计中的问题,增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但部分设计人员所采用的设计方法较单一,影响了整体的设计效果。例如:部分设计人员没有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及生态文明的要求,设计合适的生态发展模式,没有通过有效手段改善生态景观格局,导致整体空间布局混乱,无法打破视觉上的沉闷感;部分设计人员没有进行分层规划,没有充分考虑景观的生态效益,没有灵活应用当地的植物及材料,导致整体设计缺乏地方特色。
三、生态文明角度下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一)生态优先原则
在生态文明角度下进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生态优先,因此设计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做好乡村生态景观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生态景观的具体类型及形成过程,之后根据生态优先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避免对原有的生态景观造成较大的破坏。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若出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矛盾等问题,设计人员需要坚持生态优先这一原则,避免为了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生态文明视角下进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时也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乡村地区整体发展。首先,在设计时尽可能地应用自然资源与原有景观,避免出现过度改造等问题。其次,在设计时应循环应用废旧物资,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其他资源的浪费。此外,在设计时应通过有效手段提升乡村生态景观的生态效能,加大对生态资源的全方位管理力度,优化乡村生态景观的结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强调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全面分析当地人的生活需求,坚持把当地人的内心感受放在第一位。为此,设计人员应加大人文调查力度,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对乡村生态景观进行整体性设计与布局。
(四)市场性原则
进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不仅是为了改善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是为了促进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及旅游业发展,所以在进行设计时也需要遵循市场性这一原则。即在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充分考虑当地的市场环境及产业发展需求,综合分析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增强当地的产业竞争优势,明确生态景观设计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四、生态文明角度下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策略
(一)加强人文规划
在生态文明角度下进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加强人文规划,将生态与人文结合起来,确保生态景观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第一,设计人员应综合分析乡村生态景观特点及当地生活特点,在保留原有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对部分景观进行改建或创新,尽可能地缩小生态景观建设的规模,从而减少对当地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第二,设计人员在进行整体设计前应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当地人的景观需求,确保所进行的景观设计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二)结合地方特色
第一,结合原有生态环境。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通过有效装饰、转化突出生态环境的价值。例如,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挖掘这些以原始形态存在的景观资源的潜力,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景观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展现景观的地域特色。
第二,注重形神相结合。人们在参观生态景观时,会注意到景观的形式、形态。所以,若想使设计更突出地方特色,设计人员需要实现景观形式上的地方化。例如,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风俗及审美取向优化景观形式,使不同的景观呈现出不同的效果。同时,若想实现形神相结合,设计人员需要突出生态景观的精髓,通过景观中的细节展现出当地的形态。
第三,结合当地文化。地方文化是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主要由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族特色文化等诸多要素构成,将其融入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中可有效突出地方特色。所以,设计人员应充分挖掘地域文化,领悟地方精神,增强生态景观的互动参与性、美学性及整体性。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灵活应用载体传递法、重构修缮法、元素串联法等方法。在应用载体传递法时,设计人员可以利用当地民间工艺将当地的民俗风情或特色文化故事融入生态景观中,增强景观的文化活力。在应用重构修缮法时,设计人员需尽可能地还原景观原有的风貌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保留一定的文化底蕴。在应用元素串联法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符号化或情景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生态景观中的要素串联起来。
(三)应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
第一,应用空间营造法。在设计乡村生态景观时,设计人员应注重空间氛围的营造,通过点、线、面等不同空间元素的灵活应用,增强生态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一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将乡村庭院当作空间序列中的最小单元,通过改善庭院生态景观设计,优化整体的设计效果。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将乡村道路当作空间序列中的线性元素,通过道路上原有的植物、自然风景及特殊的建筑优化街道景观。
第二,应用植物景观设计法。植物是乡村生态景观的关键构成部分,加强植物景观设计可以让人们产生美的感受与联想。但部分植物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度模仿城市景观,利用城市树种代替乡村树种等。为此,设计人员应结合乡村地区特色优化植物景观设计,优先选择乡村树种,在保留乡村树种经济价值的同时,突出生态景观设计的农业特色。例如,南京后石塘村十分注重植物景观的设计,设计人员可以在“石塘人家”中灵活应用梅花、桃树、梨树、油菜等乡村树种(如图1),使整体设计更契合农家主题。
图1 南京“石塘人家”植物景观设计
第三,应用乡土材料设计法。在进行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时,设计人员需要应用大量的材料。乡土材料除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便利性,还与当地风俗文化相契合,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应用乡土材料设计法,在降低设计与建设成本的同时,增强乡村生态景观的地域性,促进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充分了解当地材料特色,之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应用。例如,南京石塘村常利用瓦片建造建筑,而多数建筑都会剩余一些瓦片,设计人员便以切面组合造型利用这些瓦片对碎石小径进行铺装。同时,当地的米酒文化十分悠久,存在大量的废旧酒罐,设计人员便利用这些废旧材料进行地面与挡墙的铺装(如图2),使得生态景观更具特色。
图2 南京石塘村特色挡墙
第四,应用水土涵养设计法。设计人员在进行乡村生态景观设计时,应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应用水土涵养设计法,通过有效手段促进乡村水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当地的水系特点及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水网设计,在乡村内科学设置排水沟渠,利用跌水设计,突出沟渠的泄洪功能与景观效果。在水流经过拱桥时利用下一级排水管道进行水的收集,在降雨时通过沟渠旁的挡土墙与草坡进行水土保持,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第五,应用生物保护设计法。很多乡村地区本身有良好的生态条件,可以为各种动物的生存提供场所,但部分地区忽视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应根据生态文明的要求,将生物保护设计法应用在乡村生态景观设计中,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计人员需积极转变设计理念,根据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及市场性等原则,进行人文规划,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设计中并应用多样化的设计方法,增强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促进乡村地区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