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妈水肿“元凶”是药

2023-12-18邬时民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元凶脚踝药物性

邬时民

降压药把脚踝“吃肿了”

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畅销的药物之一。该药起效快,价格方面也有优势,是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临床常用药物。但是,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高,主要表现在头晕及头痛、发热感、面朝红、脚踝水肿等。造成脚踝水肿不良反应的原因是硝苯地平因扩张全身血管,特别是小血管,可致外周组织水肿,包括脚踝部位。

由于硝苯地平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很大,大部分人感觉轻微,可以忍受。且不良反应一般在用药后一周左右出现,以后逐渐消退,一般不良反应发生后不需停药。可有些人不良反应感觉较重,而且较长时间持续,尤其是一些患者在服用硝苯地平后,脚踝水肿不易消除。

医生解释说,水肿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多为疾病所致,但有些药物也可引起水肿,硝苯地平就是其中之一,医学上称为药物性水肿。

消肿也要注意不良反应

临床认为,硝苯地平导致脚踝水肿与药物剂量大小有关。服用硝苯地平剂量小,脚踝水肿发生率也相应较低,因此服用硝苯地平应从小剂量开始。

除此之外,还可联合服用小剂量利尿剂。不过,利尿剂有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反应,如噻嗪类利尿剂慎用于妊娠、低血钾、高尿酸血症及明显肾功能不全患者;速尿类强效利尿剂慎用于低血钾等电解质紊乱者;保钾利尿剂慎用于妊娠、哺乳者;保钾利尿药禁用于肾衰竭、高血钾患者。

高血压患者也可以将硝苯地平片换成络合喜或者别的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如果降压效果不理想,在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加替米沙坦协同降压,并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这几类药也能引起水肿

药物性水肿常被人们所忽视。除了抗高血压药硝苯地平,还有一些常用药物也会引起水肿。

(1)非甾体类抗炎药。该类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引起水钠潴留,造成水肿。吲哚美辛、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可引起下肢水肿。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也可引起水肿。此类药物应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使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导致水钠潴留,长期使用后可出现上半身水肿性肥胖。

(3)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引起的水肿多发生于开始治疗阶段,常见于面部和双下肢水肿。口服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效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可引起轻到中度水肿,并伴有体重增加。

(4)氯丙嗪类药物。这类药物会使体内排钠减少,导致水肿。

肿起来了要先排查原因

一旦发生了药物性水肿,应先就诊进行水腫原因排查。药物性水肿一般于用药后发生,轻度的药物性水肿通常不用治疗,一般在停药后会逐渐消失。其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水肿,如下肢、面部水肿,严重者会出现全身水肿。水肿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生冷、肥腻及海腥等发物。浮肿尿少期,可给无盐饮食;肿消后,给予低盐饮食。脾虚湿困者,给予健脾利湿类食物。

(摘自《北京青年报》)

猜你喜欢

元凶脚踝药物性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糖尿病——无数人失明的元凶
针刺拔火罐治疗脚踝扭伤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老人多做脚踝操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让我们衰老的元凶
为什么有人说小行星是恐龙灭绝的元凶?
怀孕了发生子痫前期的9大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