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玉:用影像讲述精神底色
2023-12-18香橙弦
香橙弦
2022年11月,苏州电影业协会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青年导演刘亚玉执导的纪录片《寻找国立一中1938》获中国口述历史周“2022年度口述历史项目”奖;2023年3月,她执导的寻找“国立二中”纪录片《烽火弦歌》在苏州开机。刘亚玉不仅用镜头发掘教育的历史源流,多年来还致力于围绕电影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讲述战火中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
刘亚玉祖籍河北沧州,在陕西汉中出生长大。2018年,她在《沧州日报》上看到一篇报道《沧州流亡师生创办国立一中》,得知这所学校是河北地区多所学校的流亡师生从战火中迁出共同重建的。“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所学校又能给今天的中学教育带来什么启示?”作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数媒系教研室主任,同样深耕教育事业,刘亚玉带着疑问和思考,开始了一段口述历史的追寻和记录。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底北平沦陷。1938年初,流亡学生们接到通知,政府要組建国立中学,收容他们入学读书。杨玉如、王国光、郝仲青等多位燕赵地区的名师校长带领同学先后到达河南南部。在那里,他们组建了第一所战时联合中学——国立一中。
国立一中办学十一年,以学风正、教育水平高在大后方享有盛名,学校培养学生4000余人,其中院士、教授、工程师、教师不计其数。这些从国立一中毕业的学生或考上西南联大、西北联大等高校,或走上工作岗位,而后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之脊梁。
刘亚玉说,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可以让大众看到,在战火中,老师与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薪火相传、对真理的追求、对向上精神的塑造与传递。“我认为,国立一中的作用在于将教育的薪火传播到了更多的地方。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光亮,它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刘亚玉说。
就这样,刘亚玉和团队历时四年,辗转多地一路寻访挖掘,用纪录片为人们还原了一段抗战时期保留文化火种、流亡办校的中国教育传奇。
2022年9月,这部名为《寻找国立一中1938》的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老故事频道《人文记录》栏目播出,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22年11月,第八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举行颁奖典礼,该片以其身临其境的代入感、生动鲜活的画面感,从103个优秀口述历史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口述历史周“2022年度口述历史项目”奖。2023年7月7日,《寻找国立一中1938》在凤凰卫视全球播出,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发掘苏州“崇文重教”历史源流
一旦走进口述历史的片场,探寻历史的脚步便无法停歇。
2023年3月28日,刘亚玉执导的“寻找国立二中”纪录片《烽火弦歌》在常熟中学开机。
1938年,国立二中的校舍分布于现在重庆的北碚区和合川区。1939年,合川区蟠龙山上的新校舍建好,师生们全部迁入。抗战结束后,1946年,国立二中从合川迁到常熟,也就是现在的常熟中学。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为五千多名从江苏等地流亡至川渝的学子传道授业,并培养出数十位院士,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中国航空教育奠基人蒋柏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学家白肇烨,等等。
纪录片开机后,这场影像寻根之旅也就启程了。刘亚玉和团队赴成都、重庆等地,寻访国立二中历史的亲历者,收集散落各地的国立二中史料,并在老照片、信件、回忆录中钩沉这段被遗忘的记忆。
刘亚玉说到一个细节。摄制团队赴成都寻根时,邀请了在常熟中学退休的老教师陈炯明一同前往。随后,摄制团队在成都市大邑县拜访国立二中老校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研究员刘玉文。90岁高龄的刘玉文对着镜头回溯那段时光,讲到学校老师的敬业负责,讲到课余时的苦中作乐,还讲到盘旋在合川上空的轰炸机,以及战争的阴霾……临别时,他紧紧握住陈炯明的手,声音近乎颤抖,嘱咐他要将“二中的精神”传承下去。
“国立二中的过往,与苏州崇文重教的精神底色密切相关。”刘亚玉说,这部影片立足苏州,放眼江苏和全国,将挖掘更多爱国师生教育救国的故事,展现一代教育家的爱国情怀。
《烽火弦歌》正在做后期,预计明年制作完成,并以系列纪录片和纪录电影两种形式与观众见面。
围绕电影推动文化传播与发展
刘亚玉不仅是一名纪录片导演,也是一名身兼数职的电影人。在执导《寻找国立一中1938》之前,她还导演了微电影《嘿,你好吗》等,创作的话剧剧本《霓裳红颜》获苏州市重点项目,出版专著《她们的视点——台湾女性导演研究1957-2000》等。她还推动了多部优秀影片在苏州的提前点映、观影沙龙、对话主创活动、导演见面会、主题电影展。
2020年11月,致敬叶嘉莹先生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观影活动来到苏州。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推动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海内外的传播。观影活动前,刘亚玉为影迷们做了映前导赏。刘亚玉说,叶先生历经磨难而初心不改,在大时代的动荡中坚持个人信仰,用一生诠释着“弱德之美”,在逆境之中,仍然秉持着对中国传统诗词的坚守。
在第二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的活动之一、首届“江南派”电影学术研讨会上,刘亚玉作《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的苏州影像》主题发言。今年6月,苏州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刘亚玉在戏曲电影《国鼎魂》专家研讨会上再作主题发言,称赞《国鼎魂》从苏剧改成电影,既对苏剧的传播有益处,也为未来学习苏剧的人、苏剧的研究者,留下了可供研究、学习的历史蓝本。
电影学者倪震曾说:“中国电影中一直存在着两条文化脉络,一条是西北风情,而另一条就是江南文化。”“最江南”的苏州亦藏在交错的艺术光影之中。而璀璨的江南光影中,刘亚玉是新生代闪亮的“星”。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