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单元教学视域的中职音乐教材编写

2023-12-18江嘉琳

轻音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中职教材

邓 兰 江嘉琳

2020 年3 月, 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 是自2013 年《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以下简称《教学大纲》 ) 颁布以来的首次更新。 通过对两个文件的比较, 中职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双基” “三维目标” 转变为对学生“核心素养” 的培养, 标志着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流。 为了让音乐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 不少专家和学者认为学科大概念的核心作用和大单元教学有利于解决学生知识松散化、 思维浅层化的问题, 实现音乐课程内容的结构化、 情境化, 加强音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而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中职音乐课程教材的编写要以课程标准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为依据, 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 因此, 笔者从大单元教学的视角出发, 探究中职音乐教材编写的方法, 试图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和教学, 使得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

一、 “大单元教学” 的内涵

关于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有学者提出, 它是为了在单元中凸显学科素养的综合性特征。 教学实践强调要以高站位驱动知识迁移与思维训练, 借助大概念、 大任务、 大问题或大项目, 按照学习逻辑构建相对独立且完整的学习事件, 在知识体量、 持续时长以及活动架构上都体现出“大”的特点, 因此被称为“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的内涵要求在编写新中职音乐教材的单元内容时, 应在原本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做出便于实施高站位驱动知识迁移与思维训练教学的修订, 更新单元逻辑的架构和教材内容要素的安排。 依据《课程标准》, 统筹教材中的单元学习主题、 学习目标、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与学习过程、 评价与反思; 以高站位来规划单元, 使得每一个单元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或一段微课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上应注重逻辑性, 借任务、 问题、 项目等编写知识内容, 促进新旧知识、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融合, 重视音乐知识的结构性。

二、 中职音乐教材单元呈现的特点

当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音乐教材种类繁多, 主要使用的教材包含“十四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材) 中的音乐教材, 以及中等职业学校的音乐校本教材, 等等。 笔者从中选取了四本于《课程标准》 颁布后出版的教材, 分别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余丹红主编的《音乐鉴赏与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郭兰兰主编的《音乐鉴赏与实践》;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孙媛媛、 高洁主编的 《艺术: 音乐鉴赏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罗澜等主编的《音乐欣赏》。 笔者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出发, 对上述教材进行分析,总结中职音乐教材中单元的编写特点。

(一) 教材单元的主题呈现

笔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发现, 这四本教材皆确立了主题鲜明的学习单元, 呈现出有逻辑性的知识点, 总体体现了主题单元或主题章节的形态, 初步具备大单元教学的“大概念” 的条件。 但若作为开展大单元教学的依据, 这些教材的单元主题仍存在几个问题: 第一, 对单元主题概念的提炼站位高度不够。 大单元教学强调以高站位驱动知识迁移与思维训练, 首先需借助大概念概括学习单元。 第二,单元主题的提炼不够明确。 大单元教学的单元主题不仅涵盖音乐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关键能力、 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还要体现出单元学习后在真实情境下的可操作性。 因此,已出版的中职音乐教材虽都确立了学习单元, 但并不完全符合大单元教学主题设计的要求。

(二) 教材单元的内容要素

部分中职音乐教材能够围绕《课程标准》 中所提及的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编写教学内容, 对于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夯实学生终身发展学习基础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与实践》第二单元——人声的分类与组合为例, 教材通过具体作品及多层次的任务设计, 学生能够发展艺术感知、 审美判断、创意表达、 文化理解能力; 但仍有一部分中职音乐教材的学习内容安排未能很好地体现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教材中只重视音乐知识点的介绍和乐曲欣赏, 对学生学后的考查只停留在“思考某首音乐的特点” 和基本乐理题目的作答; 对教学内容只停留在“聆听与鉴赏” 后便草草结束教学内容, 而不重视引导学生的创意表达或艺术实践。这样的教材内容使得教材成为一本枯燥的“歌谱集” “乐理书”, 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只停留在对音乐的表面的“听” 以及对碎片化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最终难以实现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较难通过本教材来实施大单元教学。

(三) 教材单元的逻辑架构

结合《课程标准》 颁布后出版的中职音乐教材分析,四本教材的总体逻辑思路较为完备, 初步呈现出大单元教学的逻辑框架。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知,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以单元主题进行划分; 从教材的单元目标来看, 部分教材能够利用大问题的方式提出单元的学习目标, 但有部分教材对单元学习目标的阐述仍不太清晰, 甚至有所缺失,如仅在教材单元的扉页中介绍了编写本单元的原因, 未明确指出单元的学习目标; 从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看, 部分教材能够依据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教材内容编写, 但有部分教材的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核心素养维度不够全面; 从教材的评价任务上看, 中职音乐教材的评价任务多分散于各课时中, 极少从整个单元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考查, 缺乏大单元设计的视野。 此外, 课后的评价任务多停留于书面考查, 缺乏表现性、 实践性、 创造性; 而对于学后反思,目前的中职音乐教材中皆没有体现学生学后反思的环节。符合大单元设计的教材的单元逻辑设计应具备以上五个环节, 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大单元教学的开展。

三、 基于大单元教学视域的中职音乐教材编写策略

大单元教学是有科学的逻辑策略和方法策略的教学实践, 大单元教学要求每一个单元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或一段微课程, 其内在逻辑便是课程的逻辑。 因此, 大单元设计需要包含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 即单元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 规划大单元主题

教材中单元主题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学习该单元。 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大单元主题不仅能涵盖学科内或跨学科的关键能力, 而且能够体现出大单元学习在生活情境下的价值意义和可操作性。 若以“民族器乐作品和西洋器乐作品的欣赏与实践” 作为教材中的大单元来编写, 首先, 我们应通过阅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 明确已有教材中有几个单元是涉及“民族器乐作品和西洋器乐作品的欣赏与实践” 的内容, 思考是否将内容进行重组。 其次, 我们可以通过参照《课程标准》 中的课程内容要求以及学业质量来把握大单元主题。 其中, 《课程标准》 的内容要求提到, 学生能结合赏析开展音乐实践, 根据实际情景开展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 学业质量提到, 学生能独立或合作参与艺术实践活动, 根据特定的主题、 任务或情境, 对艺术作品进行有变化的模仿或创新。 最后, 对大单元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或主要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 该大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可拟为: 通过器乐作品的赏析介绍中西乐器以及乐器组合形式, 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特征与演奏特点; 赏析不同地域、 不同时期的经典佳作, 理解音乐的文化背景;尝试参与器乐的艺术表现。 因此, 综合上述如何确认大单元主题的步骤, 我们可以将其大单元主题确定为——器乐的分类与组合。

(二) 以素养导向确立大单元学习目标

将学习目标作为大单元设计的重要因素体现了“结果导向” 的特点, 有利于提升教材内容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课程标准》 的课程目标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统领的,描述了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应成为确立大单元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因此, 教材在进行大单元学习目标的撰写时, 要考虑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如何通过音乐作品践行艺术感知、 审美判断、 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 最终指向明确的大单元教学总目标。

以大单元主题“器乐的分类和组合” 为例, 该大单元的学习目标组合如表1 所示。

(三) 以进阶的思路安排教材单元内容

对大单元的主题和学习目标确定后, 应对大单元的内容要素进行构建。 在建构内容要素时应考虑三个问题: 学生在本单元内需要怎样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安排哪些学习任务才能让学生具备所需的核心素养?教材应呈现哪些学习材料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此外, 在内容的编排过程中, 要符合学生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过程, 以进阶的思路来安排教材的学习内容才符合素养发展的要求。

以大单元主题“器乐的分类和组合” 为例, 其中可设置大任务“模拟组织乐队”。 教材的学习内容可做如下安排: 第一, 建立“大概念”, 通过学习乐器的分类方式认识乐器。 第二, 开展“大项目” 活动, 如让学生进行乐器演奏模仿秀, 身体模仿某种乐器的演奏形象, 用声音模仿音色, 或查找感兴趣的乐器的资料, 做成PPT 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学生手脑结合, 巩固旧知。 第三, 通过不同器乐组合的作品, 呈现出作品体裁和不同乐队的组合等知识点。此外, 在器乐作品赏析的编写过程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和背后的文化, 应适当加入相应的乐曲解读和作家介绍的信息。 符合大单元教学的教材内容编写应从易到难、 从简到繁、 循序渐进。

(四) 基于真实情境创设评价任务

评价旨在检测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 大单元教学不只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 更要使学生能将习得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真实情境中, 所以评价任务也应当以真实情境为载体。 在真实情境中设置评价任务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促进知识的迁移, 展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 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形成互动、 协作的关系。 因此, 基于真实情境创设的评价任务应包括三点:第一, 包含真实挑战的评价任务。 第二, 能让学生真实实践的评价任务。 第三, 能让学生展示其真实水平的评价任务。

此外, 大单元的评价任务通常根据大单元的主题确定一个核心任务, 后将其分解为一系列二级指标任务, 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 结构化的大任务。 基于大单元视域的教材设计在评价任务的编写中, 以“模拟组建乐队” 为评价中的大任务为例, 评价表设计如表2 所示。

表2 以大任务“模拟组建乐队” 为评价的评价表

结语

基于大单元教学视域的中职音乐教材在编写上要突出音乐学科审美性、 体验性、 表现性、 创造性的特点, 使学生不仅获得音乐基础知识, 欣赏几首经典作品, 还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音乐表现和创造表达上。 总之,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要制定明确的大单元主题, 构建以素养为导向、 贯穿于整个大单元的学习目标, 安排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 创设与真实情境相结合的评价任务, 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好的载体, 使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中职教材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