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为了幸福成长
——西安市新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2023-12-18王胜楠兰德科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城区心育新城

姜 勇 王胜楠 兰德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文件要求,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坚持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以“幸福成长”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宗旨,构建新城区中小学“五·三”心育机制,统领“八个一”工程,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协同共育,全方位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育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的时代新人。

专家领航,明确方向

新城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托高校专家名师,科学打造心育研究基地,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开展区域性心理研讨,“理论+实践”,明确心育发展方向。

基地引领。2021 年4 月,西安市新城区教育局与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共建“基础教育心理研究与实践基地”。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王振宏教授和李彩娜教授指导新城区中小学建立体系化心理健康育人模式,开启新城心育科学发展之路。

中心指导。新城区教育局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由心理学博士领衔、22位专职骨干心理健康教师组成,指导各学校体系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心理健康教师梯次培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课程建设。自2021年起,辅导中心全面参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项目。在辅导中心的引领带动下,新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迈向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基础教育心理研究与实践基地”成立仪式

区域研讨。新城区分别在解放路板块、大明宫板块、西京医院板块、幸福林带板块四个区域组建心理健康区域教研组,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讨,研讨主题涉及学校心育发展模式探索、学校心理课程实施、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题成果转化等,以汇集发展的强大力量。

“塔型”课程,夯实基础

实施心理课程是提升中小学生心理素养、培育优秀品质、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举措,新城区积极构建特色的“塔型”课程体系(图见25页),“咨询+团辅”,为新城学子健康成长奠基。

必修课程。全区每所中小学均配备了至少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面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程,每2周一节。

校本课程。学校根据校情和学情成立学生心理社团,开展同质或异质的心理社团校本课程,每2周一节。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每学期至少2次。

特色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阳光少年健康成长课程、青春健康专设课程、女童教育特色课程、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课时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辅导课程。全区实现心理咨询室100%全覆盖,每个教育集团配备至少1 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定期心理筛查、班主任观察、班级心理委员报告、家长或学生主动咨询等方式确定关注对象,有计划地实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

四种课程分类实施,受众由大到小,构建新城“塔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既针对全体学生积极培养心理素养,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又面对部分群体和个体实施心理辅导,着眼解决问题。

“五·三”机制,创新实践

“塔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新城区经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区情和学情的“五·三”心育机制,“体系+模式”,开启新城心育创新发展之路。

三全心育理念。以学生“品格培养”为核心,树立“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过程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

三级管理模式。创建“高校专家引领孵化—区级骨干教师带动—学校心育团队协同实施”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模式,体系化指导学校建立德育主管、班主任、心理教师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队,有序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维度打造心育内容。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心育活动为载体,塑造学生积极品格;以咨询辅导为抓手,关注个体发展,关注班级(团、队)成长。

三平台活动支撑。依托“5.25心理健康日”活动、“11月心理健康月”活动和“中小学心理社团”活动有力支撑新城区心育活动体系化开展。

三途径分享交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优质课程观摩研讨和论坛活动,刊印《新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刊》,举办新城区“阳光心灵”心理健康大展演等途径增强学校间、师生间的心育体验和学习互鉴。

“心育”工程,项目式推进

新城“心育”工作不仅有机制的定性保障,还有项目推进的定量考核。“项目+活动”,创新实施“八个一”工程。

“八个一”工程具体是,每年完成超过10000 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监测和筛查;每年开设至少100节心理特色课程(30节青春健康教育课程,30节心理健康成长课程,40节家庭教育关爱课程);每学期举办1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内容涉及课程观摩、分享交流、工作安排);每年刊印1期《新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刊》;春季学期举办1 次心理健康日活动;秋季学期举办1次心理健康月活动;每年举办1次阳光心灵心理健康大展演;每年举行1 次心理健康教育总结表彰活动。新城心育“八个一”工程以项目方式推进,拓宽育人渠道,形成教育合力。

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新城区已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联动+贯通”,强化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协同育人。

区教育局联合街道办、共青团、妇联、检察院等部门,共同实施“222”教育服务项目。高标准建成2 个心理健康服务站点:新城区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新城区青春驿站、新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对接2 条热线:12355青少年心理服务热线、联通96100便民服务热线。建立2支辅导队伍:新城区向阳花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辅导队、新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骨干教师辅导团。联合区法院在各中小学广泛建立“红领巾法学院”、少年法庭;联合区妇联在各街道(社区)广泛建立家庭教育培训基地;联合科技局在“国王的朋友”建立科普实践基地;联合检察院在朗图时代摄影培训学校建成涉罪未成年人关护基地;区教育局在太华路小学建立中小学安全教育基地,在八府庄小学建立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在东方小学建立教育集团航天科普基地;联合共青团新城区委建立“新城青年聚”微信公众平台等。不断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贯通幼儿园—小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拓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实施优势互补、协同育人,全面推进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育护花,幸福成长

“情,达其不忧;智,达其不惑;意,达其不惧。”新城教育者用心、用情、用力,“使命+情怀”,开创新城心育新篇章。

3年过去,新城区全区9万余名中小学生在认知、行为、情绪、人际等方面的问题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新城区“五·三”心育机制的探索与实施在中小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实现100%全覆盖,全区中小学专(兼)职教师配备实现100%全覆盖,家校协同共育的实践活动实现100%全覆盖,社会及家长对新城教育的支持度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面向未来,新城区将努力践行“五育”并举培育学生阳光心灵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心育心、文以化人,用博雅人文的教育生态充盈“让每一个生命都日日新”的教育期待,让新城教育走出“约束与惩戒”,走向“启迪与激励”,积极探索心育方式的变革,适应时代的发展。

爱在新城大地,培育新城学子,一切为了幸福成长!

猜你喜欢

新城区心育新城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干部成长“链链相扣”——西安市新城区推行干部选拔管理“四部走”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珠江新城夜璀璨
1.新编《空城计》……丞相,蜀军都搬到新城区了!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长江新城
相交早第四纪断裂近断层地震动场预测——以枣庄市新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