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群建设的思考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为例

2023-12-18杨连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技能

杨连福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5)

一、概述

将基础相同、就业岗位类似的相关专业作为专业群建设的做法,是目前高职院校实施的一种普遍建设思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面向大连区域经济发展,辐射辽宁智能制造产业,为区域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技术服务等智能支持。专业群包含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专业群建设两年多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有一些体会和收获。

二、建设背景

(一)满足智能制造强国战略需求,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是专业群的重要使命

国家战略规划为专业群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专业群进一步对接产业技术及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在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做出新的变革,深化高端智能制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内涵,进一步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

(二)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打造高技术人才培养高地是专业群的重要责任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按照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一系列战略计划,专业群立足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人才。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大连智造”的战略实施,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了大连制造业的高速发展。

(三)匹配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能力是专业群的紧迫任务

面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快速更新迭代,中国制造从大国向世界强国冲击,向创新型国家转变,这对本专业群的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通过省“双高”特色专业群建设,虽在人才培养的硬件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人才培养的软实力上与国家一流的专业群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面对社会产业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如何契合“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升级后的控制技术发展新特征、新需求,为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对本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的多元成长促使“三教”改革[1]亟待创新,在拓展学生成才通道、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对教学质量提出新的标准。

三、专业群组群逻辑

(一)专业群内专业互为支撑,与产业链人才需求紧密对接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由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4个专业组成。专业群对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服务辽宁及大连地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对照先进制造装备三层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制造,中游的智能制造装备,下游的系统自动化集成要求,以制造终端技术链为纽带,确定了群内的龙头专业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能力培养对应产业需求岗位

专业群服务区域内大、中、小、微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才需求,着重培养德技并修,满足工艺设计、制造加工、协同制造、智能制造单元维护维修等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设计、懂工艺、精操作、可集成、会管理,具有高尚品格和高超技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群内专业逻辑性强,专业之间相互依存,交融递进,特色明显

专业群内各专业就业岗位相关度较高,教学资源共享性面广。专业群以典型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共享专业平台课,交叉共享专业方向课,而拓展模块课则满足学生高质量就业需求[2]。专业群内各专业共享课程资源、师资团队、实训资源和合作企业,有利于形成专业群建设与人才培养合力。专业群内技术链、岗位链和专业、课程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群技术链、岗位及课程逻辑关系

(四)机遇和挑战

1.智能制造是东北老工业和产业升级主方向,需要专业群做出新的变革。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我国高端制造产业领域人才缺口达3 000万人。国家战略规划为专业群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专业群进一步对接产业技术及职业岗位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在电气自动化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做出新的变革。

2.装备制造业是辽宁产业集群的重点产业,需要专业群担当新责任。辽宁是工业制造大省,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地位全国领先。特别是大连作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排头兵,围绕环渤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300亿投资的制造产业园,适合产业岗位的人才缺口巨大。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精密制造工艺编制、多轴数控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调试及MES、ERP系统管理等技术技能岗位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区域制造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本专业群作为区域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担负起责任与使命。

四、建设目标

(一)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将思政育人贯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全过程,专业群内的平台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将全面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智能制造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在“双高计划”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推动群内专业及相关专业水平整体提升,以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竞赛等为载体,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革命”,打造“兴辽职教‘金课’”;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重构以“X”证书为引领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打造中高职衔接示范专业,探索本科职业教育试点。

(三)产教深度融合,打造辽宁省示范性实训基地

在“双高”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现有实训室功能,建设“普湾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中高职一体化示范性实训基地[3]。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培育现代学徒制示范专业。以服务大连区域经济为根本出发点,建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和技能协同应用中心,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资源优势,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五、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一)以思政素养教育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和提升学生技能素质两个方面强化建设,立足课堂“主战场”,融入劳动教育,通过师资队伍建设和技能大赛等创新人才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

1.匠心引领,全面课程思政建设,春风化雨育匠人。(1)抓好课堂教学“主战场”。课程思政实施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要讲求“明、润、新”三个字,即方向上旗帜鲜明、方法上润物无声、方式上注重创新。围绕立德树人的总要求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课程思政渗透既要讲究思想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以春风化雨的形式完成教学传导,火候上恰到好处,步骤上水到渠成,实现显性与隐性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合。(2)加强教师队伍课程思政素质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教师,同时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从意识到能力、从组织形式到评价机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党员教师起先锋带头作用,带动课程建设团队成员主动加强学习,更新思想理念,打破职业教育重知识技能、轻价值塑造的旧习,自觉树立牢固的课程思政育人意识。(3)拓宽课程建设“主渠道”。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在源头上就将课程思政的要求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制定、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中,促进思政体系建设与职业标准、岗位素质、工作规范有效对接。

2.创新驱动,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厚积薄发育英才。(1)以赛促学,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竞赛蕴含的知识和技能,以教材为辅协助完成任务,最终以课堂任务竞赛评分制进行技术评定,在最终技能审核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建设期内,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6项。(2)以赛促创,锻炼学生创能。在竞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夯实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的是创新精神。不仅学生要有创新能力,教师也要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赛促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锻炼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建设期内,获得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3项。

(二)以“三教”改革为重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内各专业对现有课程进行优化,密切结合专业群对应产业链岗位需求、人才链的技术技能需求、创新链的能力需求,融入新技术新工艺,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标准。

2.推进教改项目应用,提高教学水平。专业群通过教研活动及教学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教育素养。组织教师根据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申报学校的教研教改课题。专业群在建设期内培育并申报教学成果奖校级6项、省级1项。利用竞赛机制、通过组织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示范课比赛等多种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三)以“1+X”实施为契机,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融入“1+X”证书能力标准,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将“1+X”证书能力点融入课程,开发新课程,重构课程体系。开发融通数控车铣加工证书要求的数控车铣实训、数控加工编程课程,融通多轴加工证书要求的多轴控制实训课程,融通工业机器人装调证书要求的工业机器人编程与调试课程,融通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证书要求的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课程等系列专业课程。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多个职业技能课程”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2.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创建校企双主体协同,德技融合、专创融合,多通道发展的“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服务紧缺复合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3.贯通课程体系,打造中高职衔接示范专业。优化专业群内各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汲取中高式衔接示范专业的经验,解决中职与高职分阶段培养目标达成问题。构建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体系,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要充分考虑难易程度及梯度的衔接。中职阶段主要注重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高职阶段要在中职的基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注重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深入、专业技能应用的进一步熟练及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不断为学生今后在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六、预期成效

经过三年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在“双主体两融合多通道”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运行成效显著,在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国际交流等方面引领辽宁省,辐射全国,专业群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智能制造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画唇技能轻松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