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中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
2023-12-18杜进玲
杜进玲
音乐教育是音乐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与人类学、 社会学、 心理学等学科密切相关, 音乐教育学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值得深入探究。 从已有文献清晰可知, 如2018—2021 年国内核心期刊, 从中国知网通过高级检索输入主题 “音乐教育”, 共检索到704 篇文献, 其中质性研究仅54 篇[1], 占比较小, 质性研究仍需被广大研究者所熟知。 针对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获得研究结果的关键, 本文对音乐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之一——质性研究方法做概要介绍, 并介绍质性研究的操作步骤和音乐教育如何运用该研究方法, 以期拓宽音乐教育领域研究方法的选择, 提升音乐教育研究质量。
一、 质性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与定义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①资料来源: Dr.Jeffrey Martin 的关于质性研究的课程PPT。传统期 (1900—1950): 以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 开始进行实地考察, 寻找陌生地方的 “土著” 作为研究对象, 相信自己的作品具有永恒性, 并且以一种从上往下的眼光看待被研究者的文化。 现代主义期 (1950—1970): 也被称为 “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 研究者们希望将质性研究的方法严谨化、 客观化, 因此提出扎根理论的方法。 领域模糊期 (1970—1986): 人类学家格尔茨认为写作是对当地人的解释的再解释, 认为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界限, 这是一个含混的、解释的、 多元的新时代。 表述危机期 (1986—1990):解释性研究变得更加普遍, 研究者们感受到语言表述的危机, 他们越来越意识到研究和写作本身就是权力、 阶层、 种族和性别的反映, 后现代主义期 (1990— ):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 不确定性、 不稳定性、 多元的观念出现, 人们不再追求事物唯一的 “本质”, 而是更加重视对区域型小型理论的建构。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在自然的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 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 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2]。
质性研究的定义要求做质性研究时必须在自然的情境下进行, 和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往, 进行长期的观察, 了解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 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这些社会环境对其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 质性研究的操作方法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不同, 量化研究的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 将社会现象数量化, 重在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获得对整体的情况认知与建议, 由此得出 “科学的” “客观的” 研究结果; 而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则是后实证主义和建构主义, 强调研究者通过观察、 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具体思维方式, 收集原始资料并对原始资料进行逐级编码, 自下而上的扎根理论, 是一种 “主体间性” 的意义解释。 下表是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范式比较。[3]
表1 范式比较②资料来源: 风笑天, 2018。
接下来, 对质性研究的操作方式作具体介绍。
(一) 设计质性研究
无论从事什么研究, 在研究开始之前都需要事先对研究进行设计。 那么如何设计质性研究呢? 首先, 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问题。 研究问题来自一定的研究现象,是研究者在研究中要涉及的领域。 在界定研究现象之后, 需要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 质性研究的研究问题可能会随着研究进程的变化而变化, 范围逐步缩小, 最后集中于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上。 一般来说, 质性研究通常解决的问题是对现象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解释的探究, 因此也要考虑这一问题或数个研究问题是否适合使用质性研究方法。
(二) 收集资料
质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式有很多种, 最主要的方式有三种: 访谈、 观察、 实物分析,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访谈。
访谈是一种研究性交谈, 是研究者通过交谈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收集到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访谈前需事先设计好访谈提纲, 列出研究者想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该覆盖的范围。 在访谈中, 一定要保持开放、 灵活的态度, 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 访谈提纲的问题应尽量开放, 让受访者有足够的余地选择谈话的方向和内容。 在设计访谈提纲时, 应尽量避免前设, 朝着受访者的思维进行访谈。 在访谈中, 访谈者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提问, 访谈者在提问时需考虑到受访者的个人特点, 尽量使用开放型的问题, 比如: 您在空闲时喜欢使用什么方式来放松? 是如何做的? 为什么喜欢该种方式? 开放型问题是允许受访者做出多种回答的问题, 而受访者只能回答 “是” 或 “不是” 这类问题的是封闭型问题。 因此, 在访谈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封闭型问题, 多引导受访者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解释。
观察是研究者有目的、 有计划的一种活动。 观察可以分为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两种形式。 在参与型观察中,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 工作, 进行密切的接触, 融入被观察者的生活中; 非参与型观察是指研究者不进入观察现场, 通过一定的手段 (如摄像机) 对研究现场进行观察。
实物分析是质性研究中另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实物” 包括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字、 图片、 影音、物品等。 实物所具有的背景信息通常比访谈和观察所获得的资料更加真实可信、 更具有说服力。
以上是质性研究中收集资料主要的三种方式。 在使用任何一种方式之前都应告诉对方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并且承诺使用自愿原则、 保密原则等, 尊重被研究者的意愿。
(三) 整理和分析资料
质性研究强调从资料本身出发, 让资料自己说话,因此整理和分析资料是十分重要的。 分析资料的第一步是阅读原始资料, 在阅读资料时切忌先入为主, 专注文本本身的意义。 编码是一个将资料打散、 重新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在编码的过程中设立码号的标准是有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 研究者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归类和进一步分析, 如果某一个码号重复出现多次那么应该重点对其进行登录。
在质性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从资料中产生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 其主要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从现象中进行理论分析后产生意义。 扎根理论的基本操作步骤是: 一级 (开放式) 编码, 二级 (轴心式) 编码, 三级 (核心式) 编码。 一级编码是基础编码, 在这一阶段应该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的含义进行登录, 寻找类属。 开放式编码的过程类似一个漏斗, 开始时登录的范围比较宽, 对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登录, 不断地缩小范围。 二级编码又称轴心式编码, 主要是发现和建立各编码和类属之间的关系, 将各类属的关系越来越具体和明晰。 三级编码又称核心编码, 指的是在所有编码中经过系统的分析后选择一个 “核心类属”。 核心类属与其他的编码都能够产生联系, 具有统领性, 可以把所有的编码串联起来。 定义完核心类属后, 理论也就自然而然的往前发展了。
三、 音乐教育运用质性研究的意义
教育针对的是每一个个体, 每个个体都有着自己的个性, 因此教育不能是一成不变的, 在考虑到共性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个性的需要, 倘若教育是一成不变的, 那么学生就只是一味接受的机器。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听觉艺术, 当人们接触到音乐时, 内心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甚至可能是无法言说的。 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有种种不同的情绪存在于施教和受教的两方, 通过质性研究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深入研究对象内部, 与研究对象深入细致地交谈, 通过交谈的方式逐渐深入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 包括价值观、 情感感受和行为方式。那么音乐教育运用质性研究到底有何意义呢?
(一) 个案研究
在音乐教育领域使用质性研究较多的便是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指对某一特定的个体、 团体、 现象进行的研究, 研究对象一般是目的性抽样。 个案研究在这种长期且持续的进程中能够很好地做到深入、 详细、 全面地分析。[4]社团活动在音乐教育中较为广泛, 中国音乐学院陈妍对北京大学京昆社进行个案研究, 运用Creswell五种质性研究方法③Creswell 五种质性研究方法为: 叙事研究 (Narrative research)、现 象 学 研 究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扎 根 理 论 研 究(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人 群 志 研 究 (Ethnographic research)、 案例研究 (Case study research)。中的一种: 案例研究——从研究对象的本体视角出发, 力求挖掘最贴近研究对象本质的“真相”。 例如陈妍的硕士论文便是个案研究, 其研究问题为京昆社员在京昆社里究竟获得了什么? 京昆艺术帮助大学生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成长?[5]基于研究问题采用目的性抽样, 抽取8 位北大京昆社社员和2 位教师进行结构化访谈、 半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访谈等, 通过扎根理论的方式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编码, 最终获得京昆社 “以乐成人” 的路径这一核心范畴。 音乐教育中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所做的个案研究通过深描、 又叙又议的写作方式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的、 情境化的解释与交代, 把研究现场描述详尽, 以此作为结论的支撑材料。
(二) 建构的意义
质性研究方法的一大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者认为事实是在发展过程中建构的, 它因情境、 个人经验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不存在一个唯一的、 固定不变的现实。 研究是主体双方共同建构的过程, 通过双方互为主体之间的理解与解释建构研究结果。 音乐教育中随着学生、 教师以及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的不同而易受影响, 在音乐教育中关注具体情境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张嘉琦的硕士论文对中关村中学管乐团进行研究, 在学校的音乐社团中, 社团的带队老师、 社团成员中的核心人物、 社团整体关系与氛围都影响着研究结果的不同。在她的研究中, 她发现中关村中学管乐团是一个充满爱与担当的团队, 管乐团核心人物指挥老师对社团成员的关爱和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影响着整个管乐团, 点燃了社员们心中的火焰。[6]此外,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也在影响着研究结果, 当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融洽时, 被研究者的态度很可能受到关系的影响而不配合研究, 这将直接影响到研究的效度与信度问题。
(三) 挖掘事象本质
音乐是由一连串的音符串联而成的旋律, 给人以情感上的支持或慰藉或喜悦, 给予人们想象力与创造力,它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音乐不仅可以运用音乐的理论对音乐进行解剖与分析, 例如分析音乐的和声、 曲式、 配器等, 还可以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音乐附带产生的现象进行分析, 挖掘事象④事象引自李润洲 《教师论文写作的问题与辩证》, 事象是指事实与现象的简称。的本质内涵。 通过音乐与人的相互作用以及研究双方互为主体的主体间性, 力图超越表层的、 对事物进行简单描述的层面, 对事情进行 “实质性” 的分析。 笔者发现随着科技和网络的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 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网络视频上。 据统计2020 年全国网络视频用户数达到8.88亿, 其中抖音以45.1%的占比排名短视频软件中的第一。抖音上的音乐多为短小的音乐片段, 容易使人沉迷其中而不自知, 抖音音乐改变了人们获取音乐的来源⑤付晓东在2022 美育与音乐教育学学科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且人们常常哼唱出抖音平台上爆火的音乐, 基于这一现象产生了研究问题: 抖音上的音乐是否会影响人的音乐审美趣味? 又是如何产生这一影响的? 研究前进行随机抽样, 抽取使用抖音短视频频率较高的一位青年朋友对其进行访谈并根据访谈资料提取编码, 得出: 抖音音乐的旋律组成有较为简单和中等的程度且重复性较高, 由于以上两个因素使其具有洗脑性的特点, 但由于重复率较高而爆火的音乐也常常沉没; 抖音音乐对人的审美趣味影响较小。⑥由于该研究只进行了初步的前研究, 因此存在不足, 理论尚不完全成熟。
结 语
质性研究不是试图寻找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规律”,对于音乐教育领域来说, 音乐教育极大地促进着人格的全方面发展。 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她带给每个人的心灵感受是不同的, 通过音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 进行音乐教学过程的资料收集、 分析归纳、 扎根理论、 提出对策等一系列音乐教育的研究行动, 以促进音乐教育学科的专业化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