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

2023-12-18

电视技术 2023年9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数字化作业

王 琳

(商丘广播电视台,河南 商丘 476000)

0 引 言

数字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媒介技术被融入电视节目生产系统,电视节目制作正逐步向数字化转型。这种数字化的新型作业方式克服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局限性,更加符合非线性作业特征,对于降低节目制作成本、增加内容可利用次数等有着积极作用[1]。面对一轮又一轮的数字化变革冲击,传统电视从业者应当明晰电视节目制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主动顺应数字化趋势,调整工作流程,健全电视节目数字化制作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探索电视节目数字化制作创新路径。

1 数字化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变得十分普遍且深入。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电视节目制作,可以有效提升电视节目制作的效率和质量,具体表现如下。

(1)数字编辑技术。数字编辑技术应用的典型代表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在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支持下,节目的编辑操作不再影响信号质量。通过存储和调用图、音、文等素材,编辑工作效率更高。特技效果的预设应用也推动节目表现手段更加多元化。

(2)数字多媒体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图像、数据、文字等差异化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化管理和处理。引入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以强化节目的特效渲染效果。通过高效便捷地设置分镜头,节目的录制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

(3)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包括VR技术、3D高清虚拟技术等,其应用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相关技术创设接近现实的虚拟环境,将用户置身于虚拟环境内,使用户获得较为真实的感官体验和交互体验。虚拟演播室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产物。

2 数字化对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影响

2.1 提高制作流程的灵活性

电视节目数字化制作模式下,节目中的影、音、图、文等素材被转换为二进制的数字格式进行编码、解码和存储,整个制作流程更加符合非线性作业特征,制作灵活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计算机、软件程序和网络系统的支持下,电视节目可以被工作人员任意切割、分散成一个个相对分散、简易的数字格式素材,素材本身的价值被进一步扩展。这些素材经拼接组成,又可以重新形成最初完整的节目产品,这意味着数字化处理后的电视节目影、音、图等素材可以被多人、反复使用,且不存在明显的使用限制和资源损耗问题[3]。不仅如此,这种颠覆传统流程和概念的模式还给电视节目制作带来了更多的实践可能,有助于工作人员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节目形态和内容。

2.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电视节目数字化制作强调“虚拟团队”这一概念,即在基于Web 3.0 的交互环境下,处于不同时空的平台用户可以成为同一个电视节目制作团队的一员。他们既是电视节目的信息源、制造者和传播者,也可以是管理者和消费者。相较于传统的节目制作团队,虚拟团队的合作组织形式、工作平台及成员身份等都被模糊化[4]。为了实现共同的节目制作目标,录音棚中的录音师、电视台的主编和处于现场的记者等不同专业、不同职能的成员共聚一个计算机与网络构建的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互沟通协调,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种虚拟团队模式充分体现了非线性作业的特性和优点,将原有工作流程中的各个团队成员打散,使得团队工作时间和空间更为弹性,节省了团队成员的时间、空间成本,为团队成员提供了更加灵活自由的创作空间,同时,实时的信息交互也加快了团队反应速度,提高了团队工作效率。

2.3 计算机支持协同作业

计算机支持下的数字化协同作业是虚拟团队工作形式的一种表现,其核心是多个团队重点围绕一个电视节目制作项目协同开展设计、讨论、决策等工作,以此满足节目制作的不同任务要求。协同作业模式需要以网络作为基础架构,计算机软件负责辅助支持。在数字化平台、计算机和网络辅助系统的支持下,节目制作团队成员的合作门槛被大大降低,团队合作不再需要追求共同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时间,所有成员所拥有的节目资源高度共享,分散于不同地点的成员可以由虚拟的共组形态共同执行同一个电视节目制作方案。数字化平台还可以帮助工作团队协同完成节目信息采集、整合、编辑、合成及审片等一系列操作。协同作业模式下,具备强交互性的数字化平台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无限扩大了节目制作工作环境,有助于节省电视媒体的硬件损耗和时间成本。

2.4 同步作业

同步作业的概念最初源于硬件制造,后被拓展运用于电视节目制作,即从设计阶段便开始考虑整个节目制作周期中可能涉及的制作成本、节目风格、市场研究及流程安排等相关要素,推动节目设计、制作、包装、宣传及销售等需求同步规划开展,以此达到提高各项工作完成效率,缩短电视节目制作周期的目的[5]。非线性的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工作形式为同步作业概念的转移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脱离策划、脚本、拍摄、剪辑、播出一条龙的线性作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任意切割、编排和重组节目内容,灵活调用人力物力资源,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电视节目制作同步作业。

2.5 模组化生产

模组化生产原属于经济术语,含义为通过组合不同模块来制造出不同功能的产品、装配件和部件。将模组化生产概念搬运至电视节目制造领域,即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影、音、图、文等素材进行二进制格式编码、解码,然后根据素材内容和属性独立存储到影、音、图、文等相应的模组资料库中。工作人员可以直接从模组资料库中调用所需的素材进行切割、编排和重组,生产出内容各异的电视节目产品。模组化生产模式下,资料库素材的重复性利用无疑会大幅降低电视节目制作门槛,也有助于节省电视节目制作的人力物力成本。

3 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

3.1 前期准备

电视节目数字化制作更具专业性和复杂性。想要制作出精品电视节目,必须重视前期准备工作。以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为例,在选题上,新闻节目的选题应当以观众需求为导向,贴合社会,走进生活,讲究时效。在采访前,记者需要提前根据报道事件性质做好采访的意图、方向、重点及线索等各方面工作策划。到了拍摄阶段,摄影师要把握好画面的信息量和画面造型的力量感。电视新闻节目的内容由画面主导,应当保证画面的信息量和点题性,便于观众通过画面全面快速地了解所发生的事件。拍摄结束后,素材会被导入非编网或者计算机中进行编辑制作,最终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播出。

3.2 数字化编辑制作

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即将前期工作产生的录制声音、拍摄图片、视频等成果按照指定要求进行处理,制成一个统一完整的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对于编辑人员的思维和技术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编辑人员必须立足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准确把握编辑要点,将艺术性和技巧性有机融入编辑工作中,才能制作出精品电视节目产品。数字化编辑制作主要包括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图片编辑、动画制作及字幕编辑等。

线性编辑是过去传统电视节目的编辑方式,整体编辑效率较低,设备维护成本高、系统稳定性较差,后逐渐被非线性编辑取代。正如上述所说,现代电视节目编辑制作多采用非线性编辑方式。作为电视数字后期制作的代表,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大容量随机存取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主机为操作平台,实现了信号处理的数字化、存取的随机化、编辑功能集成化、编辑手段的多样化和媒体资源共享化。在过去,电视节目编辑需要依靠字幕机、特技机等各类设备配合完成。而数字化编辑制作摆脱了对传统设备的依赖,大部分编辑操作都可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上实现,这大大提高了编辑制作工作的灵活性、便利性和效率,也避免了设备工具的大量磨损问题。

在图像编辑处理方面,图像编辑主要包括图像缩小、放大、旋转、复制及修补等操作。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 等。

3.3 数字化制作合成

虚拟演播室是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制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传统演播室与现代计算机图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虚拟演播室可以将现场视频与三维图形构成的虚拟场景完美结合,使电视节目制作摆脱对特殊场地、道具及灯光等的限制,为节目制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蓝幕背景的视频图像传输至色键器作为前景画面,图形计算机接收跟踪系统所采集的摄像机真实运动参数,经处理生成遮挡信号和虚拟背景画面,再将前景画面与虚拟背景画面调整为正确的透视关系,最终可以合成出一段无违和感的“真实节目画面”。这种由计算机合成的画面场景可以存储并循环利用,有助于节省真实制景成本。

虚拟演播室系统的技术构成主要为摄像机跟踪技术、三维虚拟场景技术、蓝背景技术、深度键技术等。以摄像机跟踪技术为例,摄像机跟踪可细分为机械跟踪方式和图像分析识别方式。机械跟踪方式是指利用带有传感器和有关电子装置的跟踪系统采集和测量摄像头的运动参数。而图像分析识别方式则是在拍摄过程中采用图像分析识别技术同步控制检测摄像机的水平转动、垂直转动、变焦等运动参数,并将其转化为位置参数。此类技术是联系真实摄像机和虚拟摄像机,同步真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桥梁,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制作领域。

4 结 语

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模糊了传媒的边界,给电视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数字化技术应用,是电视节目制作转型创新的必然举措,对于实现电视节目制作流程的优化和再造,推动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和节目内容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数字化作业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作业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