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艺术之于内蒙古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2023-12-18白松楠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白松楠(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艺术的简述
(一)乡村文化建设
同其他地区的乡村艺术相比,内蒙古的乡村艺术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点和草原文化特点,进而使得内蒙古的乡村艺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特点。此外,乡村艺术还具有较强的生活性与传承性,所以使得乡村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乡村艺术的民族性与传承性。而乡村文化建设,正需要借助乡村艺术的民族性与传承性特点为基本引导,结合当前政府发展策略与乡村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乡村资源,借助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乡村文化引导,利用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经济的有序发展,由此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从本质上来说,乡村文化建设包含了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娱乐性文化建设,另一方面为知识性文化建设。娱乐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各项文化服务水平;知识性文化建设,主要是指积极开展全民安全教育与卫生教育,弘扬科学,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完善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基点,能够有效改变乡村居民的生活理念与生活方式,引导其摒弃落后的价值观念与生产方式,掌握更多先进技能,增强整个农村地区村民的综合素养与文明程度。
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当前内蒙古地区的乡村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村民缺乏积极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甚至对部分文娱活动都不感兴趣;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缺乏专业的人才与管理团队;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科学认知,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等等。这不仅会影响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给区域经济建设带来明显的负面作用。
(二)乡村艺术
乡村艺术,主要是指以乡村文化为创作灵感或背景而进行了作品创作,将乡村环境,人文,风俗等各种内容利用艺术的形式进行表达,传递给人们更多美的感受,进而引导和推动乡村经济建设的有序进行。在社会主义新经济战略发展背景的影响下,乡村艺术在乡村文化建设以及乡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利用艺术表达方式将乡村的发展变化进行记录和表达,立足艺术眼光审视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将乡村原有破旧不堪的现象转变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乡村美感。将乡村艺术科学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之中,一方面能够有效改善乡村容貌,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加速乡村品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与经济效益。
二、乡村艺术之于内蒙古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引导全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
同其他艺术类型相比,乡村艺术不具有严格的专业要求,所以创作门槛低,人人皆可参与,人人皆是艺术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融入乡村艺术,能够加速乡村艺术市场的形成,进而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乡村艺术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所以不会受到刻板的分工,当然也不会受到专业性要求的限制。同现代艺术相比,乡村艺术不仅没有受众之分,而且全民皆可参与,大众能够在评价与审视作品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艺术审美能力。在内蒙古当前的乡村文化中,传统的手工艺,二人台,以及荷包刺绣和漫瀚调等民间艺术,都已经成为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乡村文化利用艺术形式进行展现,不仅能够达到文化传承与自我展示的目标,还能促进各地居民的情感交流与情绪宣泄,进而改变大众对乡村艺术和乡村文化的认知,引导更多的乡村民众主动参与到乡村文化建设之中,由此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与原生态艺术的科学融合
由于内蒙古地区的乡村艺术具有较强的民族性特点,所以大部分的乡村艺术都能在保持质朴纯粹的同时兼具原生态的艺术体验。将乡村艺术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之中,能够直接促进民族文化与原生态艺术的科学融合。乡村艺术,能够立足于非专业艺术从业者的角度进行艺术创作与审美,为普通大众提供更多情绪表达与情感传递的方式,不仅是乡村居民文化本能的体现,更是乡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利。以乡村文化建设为主线,积极发展乡村艺术,能够引导乡村居民主动参与艺术表达,在享受审美的过程中宣泄情绪,增强人们的幸福指数,提升民族文化与原生态艺术之间的融合力度。
(三)有利于满足乡村群众的各项需求
由于城市现代艺术的全面渗入与影响,使得现阶段的乡村艺术逐渐脱离乡村群众,无法与大众的生产生活,以及思想认知相匹配,那么必将造成乡村文化产业与乡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现明显的偏差,情况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导致乡村文化产业出现畸形发展态势,不仅无法满足乡村群众的需求,还会磨灭乡村群众的主体地位。同现代艺术的生产方式相比,乡村艺术并不是单一性的装饰乡村生活,而是以载体的方式对乡村生活进行呈现和升华。随着乡村艺术的不断发展,乡村文化主体的内在意识得到了有效激发,不同类型的文化主体得到了更加形象地表达,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城市艺术与乡村艺术的发展矛盾,还能充分满足乡村群众的各项需求,引导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升华。
(四)有利于提升艺术活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乡村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简单性和质朴性,由于乡村艺术作品没有明显的市场销售目的,所以要提升乡村艺术作品的创作水平,需要乡村群体积极配合,强化情感沟通。乡村艺术作品源于生活,能够真实反映乡村群众的生活现状,同时也能将积极和谐的情绪传递给群众,使群众以乐观向上的心态进行生产与生活。这种形式的乡村艺术活动不会存在宗族区别,也不会具有明显的仪式感,更多的是利用普通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传统的集体记忆进行融合与呈现,进而达到延续与认同的目标,由此增强艺术活动对基层群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有利于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显著,综合国力得到明显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乡村居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更具多样化特点。以乡村艺术为基点,结合内蒙古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积极开展乡村文化建设,能够以基层百姓的实际需求为引导,借助多样化的艺术活动表达形式,对各类传统习俗与传统文化等内容进行展现,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乡村艺术之于内蒙古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团队方面
(1)现阶段大部分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者都属于身兼多职,尤其是在内蒙古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大部分的村委班组成员身兼乡村文化建设者。这便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团队普遍存在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偏低,思想观念落后等现状,势必会阻碍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2)由于工作团队缺乏较强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无法科学精准的关注乡村文化,更无法发展乡村艺术。即便是拥有理想的素材,也无法进行艺术表达,也就无法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二)基础设施方面
虽然内蒙古当前已经实现了基本公共文化设施全面覆盖目标,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文化设施的公益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同时,由于内蒙古少数民族较多,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具有较显著的特点,但是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缺乏联系,所以使得乡村艺术缺乏支持。此外,虽然基本公共设施得到普及,但是仅仅只能保障前期建设,无法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并缺乏后期维护管理,所以乡村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影响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三)乡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1)大部分的农民对文化活动都不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所以使得乡村艺术无法得到传递与发展。虽然文化惠民政策的不断实施,提升了文化下乡与技术下乡的频率,但是这些活动都仅仅是单向传播,各地群众缺乏热情。单一的文化传播形式只能保障当时的影响效果,并未对农民造成深远的影响。(2)文化活动内容枯燥单调,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追求。当前农民获取文化资讯一般都是通过电视及网络媒体,但是亲自参与的机会则相对较少,即便是政府部门积极策划,但枯燥单调的文化活动内容根本无法显现乡村艺术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也就无法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目标。
(四)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过低
内蒙古的乡村文化建设现阶段处于发展创新环节,但是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相对落后。当然,各个地区的领导十分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打造,但是区域文化产业品牌较少,这不仅会影响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会对乡村艺术的发展以及融合产生明显的阻碍作用。文化产业链尚未形成,那么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建设则无法实现融合发展目标。
(五)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
由于内蒙古地广人稀,且具有较多的少数民族,所以地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民族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内蒙古地区的信息交通缺乏便利性,尤其是偏远地区,信息落后体现得更加明显。这样的现状便直接导致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普遍存在经济类型单一,生产方式落后,自我发展意识较差等现象,进而使得内蒙古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无法得到有效开展。此外,部分地区的村干部自身便存在“重经济,轻文化”的看法,有的村干部甚至存在“只看经济,不看文化”的错误认知,即便是上级领导下达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都保持视若不见的态度。所以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被转移到了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经费则严重不足,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引发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无法得到落实,乡村艺术缺乏展现平台,乡村文化建设也将成为纸上谈兵。
四、乡村艺术之于内蒙古乡村文化建设的优化措施
(1)系统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①结合区域特点与乡村文化建设需求,科学开展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工作。例如,积极建设乡村小广场,一方面为当地村民提供健身娱乐的场地;另一方面为乡村艺术的展现提供基础平台,提升乡村艺术的发展传播效果。②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监管,积极选派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监督与专业管理,由此保障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效果。
(2)优化乡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完善的乡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不仅能够增强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效果,还能加快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的融合。为此,各个区域的乡村干部要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科学认识到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的作用和关系,结合当地文化建设的需求,制定完善的乡村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优化考核细则,监督考核过程,并对实际考核结果进行公示。由此增强乡村文化建设考核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为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监管和帮助。
(3)重视文化产业的挖掘与发展。积极挖掘与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是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效果,促进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相关部门要以发展当地文化产业为基本目标,结合当地文化产业特点,优化当地文化产业格局,并借助整合本土文化资源的方式加快文化产业的挖掘与形成。例如,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特点,积极发展当地的民间手工艺术,增强乡村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同时,加大对当地文化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由此丰富当地文化产业内容,加快乡村文化产业的快速形成与和谐发展,进而利用乡村艺术的引导力量增强乡村文化的赋能作用,由此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综合水平。
(4)完善乡村文化宣传措施。乡村艺术要得到系统呈现,需要依靠乡村文化宣传措施。为此,相关部门要以乡村艺术的特点为基本引导,充分考虑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科学有效的乡村文化宣传,增强当地民众对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激发民众对乡村文化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同时,重视民间文化活动的有序开展,例如文化下乡,百姓大舞台等,一方面为乡村艺术的呈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另一方面借助乡村艺术增强各区域民众的沟通与联系,由此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效果。
(5)强化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①重视专业人才引进机制的科学完善与强化,尤其是要重点保障文化工作人员选聘标准科学合理。例如,针对文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理念,实践经验,以及沟通协调能力等内容,都要进行严格考核。此外,加大对当地志愿服务人员的聘用力度,借助当地文化能人或优秀民间艺人的帮助和引导,提升乡村艺术的呈现效果,提升乡村文化的整体建设水平。②积极挖掘青年人才的工作热情与潜能,完善人才队伍的薪资福利保障机制,全面激发乡村文化建设者的工作热情,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力量。③针对现有的乡村文化建设团队开展定期培训与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严格的考核,增强乡村文化建设团队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
(6)积极开展文化活动。①受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内蒙古的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少数民族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增进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还能加快乡村艺术的传播,增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综合水平。②以新时代文明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依据,积极开展各类乡村艺术展现活动,利用乡村艺术的凝聚力与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区域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当地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为引导,落实各个区域的文明乡镇,文明乡村以及文明社区的创建和评选,借助树典型,创新风的模式增强农村居民对乡村文化建设活动的认知与参与力度。
(7)提升社会支持力度。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提升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人们的思想理念和奋斗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吃饱穿暖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而乡村艺术正是乡村居民精神文化追求的直接体现。所以,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情况和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合理调整乡村文化建设的比重,强化监管措施,保障乡村文化建设经费专款专用。例如,积极完善乡村文化设施与文化场地建设(文化活动室,各类活动器材),由此为乡村艺术的展示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增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效果。针对部分游牧少数民族,或者不具有固定文化场地的村庄,则要通过“文化下乡”的方式为其进行乡村艺术宣传。同时引导友邻村庄进行积极参与,增强社会大众对乡村艺术的了解,通过文化共享的方式营造良好的乡村文化建设氛围,提升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8)积极探索文化创新与发展。要确保乡村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推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则需要培养一支专业稳定的工作团队,并积极探索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为此,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需求,培养一支高素质高觉悟的文化工作团队。文化工作团队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精准把握当地主流文化;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地基层文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优秀本土艺术的挖掘与宣传,丰富乡村艺术的内容,为当地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此外,在文化创新与发展过程中,还要科学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增强乡村艺术的渲染效果,拓展乡村文化的发展途径,保障乡村文化建设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艺术,不仅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人们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同现代艺术相比,乡村艺术具有门槛低,形式多样,涉及范围广的特点,乡村艺术与居民的乡村社会生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乡村艺术进行深入剖析,一方面能够增强乡村艺术与乡村文化建设的融合作用;另一方面还能丰富百姓生活,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多的经济发展机会。所以,在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时,要重视乡村艺术的有效呈现,利用乡村艺术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各区民众的沟通和联系,完善乡村艺术传播措施,充分释放艺术资源的能量,由此提升乡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效果,保障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