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川江号子的传承与音乐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3-12-18周呈穗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32期
关键词:川江船工号子

周呈穗(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融合多元化市场的能力,充当良好的传播媒介,还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当今文化市场上,流行音乐成为市场主导,传统音乐在外来音乐的侵蚀和冲击下生存空间十分局促。作为巴渝地区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川江号子,也在更新迭代的时代中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将川江号子的传承和音乐产业发展相结合,对提升巴渝地区传统音乐文化产业的经济利益、文化品位和文化影响力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一、川江号子的文化价值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们在劳作中所唱的劳动号子,被称为川江船工号子,简称川江号子,也有人称之为川江船夫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方水系音乐的代表之一。川江号子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音乐形式、内容对巴渝地区的音乐文化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巴渝地区的民间小调、戏曲中都有川江号子的身影。

“川江”主要指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的江河,而重庆市和四川东部则是川江号子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金沙江、长江及其支流的嘉陵江、岷江、大宁河等流域,这些航道弯多曲折、水流湍急、暗礁险滩,水情、水位变化较大。江河之便,舟楫之利历代运输业将船运作为首选,木船成为早前四川江河流域的主要运输工具。在这千百年的运输历程中,川江船工为四川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客观上川江号子也是川江水路运输史的活化石。从形式上川江号子反映了千百年来川江流域运输业的原始劳动状态,不仅使人们能切身感受到行船时的各种劳动方式、身心状态,也表现出了江河流域劳动人民面对艰难险阻的自然环境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从文化上川江号子展现了当地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音乐特征,具有区域音乐的特性,这样形态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造就了美誉天下的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是生活在民间底层的劳动人民在行船过程中有感而唱的,从唱词上来看,它虽与现在艺术歌曲优雅的歌词有较大差别,但其较强的民间性,又真实地反映出劳动人民在劳作过程中的生活动态,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唱词描绘了川江流域两岸的人文风情、名胜古迹、地域美景,如流传至今的《嘉陵号子》:“嘉陵风光如锦绣,各家码头有好吃头。南充河街的沙湖都,青居镇出腊猪头。龙女寺的豆干香满嘴,川北凉粉拌麻油……”船工们用简洁精炼的语句将嘉陵江两岸的自然风光、美食特色、人文风情描述得生动形象,表现出船工们在行船疲惫的同时,还时刻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将民俗、美食、人文精神巧妙的融入歌词中,不但可以帮船工们解除疲乏的身心,调节乏闷的工作,也使船工们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慰藉和满足,增添了精神动力。他们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养成了坚忍不拔的精神,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这种精神在今天的人民群众仍得以传承。

二、川江号子的传承现状

川江号子主要流传于船工之间,早年前对民间音乐的保护传承意识不强,并没有形成可保存的曲谱或手稿,船工们都是口口相传,自然传承。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船只的更新换代,机动轮船取代了木质船只,纤夫这个古老的职业也逐渐消失,船工们纷纷择业。故而,船工们的离散也意味着船工号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间。许多老船工表示,“久了不唱,很多号子都忘记了……”,传统的传承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文化复兴的需求。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人们对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意识越来越高,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政府将流传的川江号子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一级政府成立“民保工程”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结合现代化科技手段,将川江号子用文字、录音、数字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记录、分类、编目,建立完整的档案;注重老一辈传承人的保护和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举办形式多样的川江号子传承人培训活动;利用节假日、文艺庆演,将川江号子搬上舞台;打造川江号子品牌形象,制作相关艺术作品等。虽然这些举措对川江号子的保护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本身的生存空间在时代的更迭以及劳动形式的消失中被严重挤压,这迫使川江号子将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不得不思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从目前来看,虽然川江号子已申请进入我国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为川江号子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川江号子可以置身社会发展大局以外而达到有效的传承,时代的高速进步与传统文化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在这一系列“传承”活动的开展和推进中,虽使记忆中的川江号子逐渐走近现实,但随之而来也伴随了许多问题。很多负责人对传统文化项目的投入往往考虑的是项目本身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甚至有些部门站在经济收益的角度选择性的“扶持”文化,本末倒置,这样的发展模式单一且肤浅。甚至会导致文化本身内在价值的贬值,这也是当前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矛盾。川江号子从最初具有实用价值的劳动号子发展成现在具有一定观赏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在传承的角度上看,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推动性。川江号子贴上非遗标签以后,社会各界对其传承发展的重视程度大超以前,各种商业演出和文艺推广,甚至周边产品的带动,确实让川江号子的名声大振。在这样的文化传播策略下,确实让川江号子在纷杂的文化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但在传播和“创新”的过程中,是否还保留了川江号子当年的那份“原汁原味”,真正地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据演唱川江号子的老船工回忆,当年他受邀去演出川江号子,会叫上和他一起干过的老船工排练几天,上台将当年拉船的所有过程在舞台上还原一遍。可演出结束后,工作人员却说他们的表演缺少艺术性,要达到演出效果以博观众眼球需要额外的添加“多余”动作。老船工们很困惑,表示当年他们拉船时的川江号子就是这样的,这些经过“加工”后的舞台号子和实际差别较大。加上其他配合演出的演员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拉船,表演动作不现实不逼真。

三、川江号子与音乐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川江号子富含丰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商业化、市场经济多样化以及人民群众娱乐方式的改变下,决定了它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可以说,川江号子的自身内部条件和生存环境共同促成了它音乐产业融合发展道路的可行性。

川江号子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其区域性更加鲜明,蕴含了当地民族音乐元素、民族文化、人文风俗,是在行船过程中所演唱的劳动号子,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它曾一度是川江两岸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较强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川江号子流传至今,虽然功能性有所减弱,但是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其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其产业化发展宝贵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作为巴渝地区传统音乐的代表,深深扎根于巴渝地区千百年来得巴渝文化中,不仅反映了巴渝地区音乐文化的特点及内涵,作为研究川江船运业的“活化石”更是映射了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对于川江号子,当地人们更多的是情感需求和民族认同,它是其他音乐不可取代的民族情结和精神食粮。将川江号子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得以延续,是人民群众共同的夙愿,川江号子丰富音乐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产业化开发是应时代发展所需的正确途径,促使川江号子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拥有足够的受众群体和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也是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从消遣到消费转变的基础。从川江号子现有的音乐产业发展状况可知,川江号子在保护、传承与创新中,市场化程度过低,传播方式较为传统,缺乏现代化管理和传播手段,仅靠政府行为的舞台展示和以传承人传播为主的发展模式效果差强人意,川江号子音乐并未走入大众生活,其魅力也未被大家所熟知。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产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时代的机遇下川江号子迎来了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时机。同时,人民文化精神与娱乐消费需求的日益上升,社会市场经济的变迁,川江号子与音乐产业融合的发展形式必然是大势所趋,在满足人们娱乐功能和审美需求的同时,也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产生促进作用,是完善社会价值体系的有利结合。传统的发展手段将面临受众群体的逐年递减,而这在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上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难题。川江号子与音乐产业融合发展,在肩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上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人民面前,使受众群体从“充满情怀”的“老一辈”到“朝气蓬勃”的“新一代”进行的扩大化,在减缓因人口老龄化导致其产业靶向失衡情况的基础上,新城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使川江号子及民族精神得以延续和发展。

四、新时代川江号子的传承与音乐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党中央认为文化产业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对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具有非凡意义,同时音乐产业也已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川江号子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地域文化内涵,结合时代机遇,将其与音乐产业融合发展,在推动行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重视价值引领,形成独具时代与文化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符号与文化精神。

(一)打造川江号子“音乐+文旅”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人民的精神需求已经超越了物质需求,文化和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这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旅事业,这为川江号子这类非遗音乐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创造了良机。如乌镇戏剧节,它是近年来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一。乌镇戏剧节以推动戏剧事业发展,培养戏剧创作人才,提升戏剧艺术作品质量,创新拓展戏剧市场为目的,繁荣国内戏剧文化的同时更加强了国际戏剧交流,让中国戏剧与乌镇一起在国际上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知名度。这样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使艺术本身得到保护、传承以及创新化的发展,也使艺术这样的上层建筑走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反作用于经济,提升了经济效益。从乌镇戏剧节的成功中探索川江号子音乐产业发展的方式,川江号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文色彩与艺术价值皆与众不同,打造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音乐+文旅”对其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积极的作用,对经济发展也将影响深远。据数据显示,在大假期间旅游、餐厅、音乐节三大文娱领域较为活跃。其中,以年轻群体为主广为参与的音乐节呈良好趋势,音乐节不再只聚集于一线城市而逐渐涉足二三线城市,积极推动了地方文旅消费的复苏。对于受众者而言,参与这样的“音乐+文旅”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欣赏音乐或是美景,而是将两者合相互作用且形成一个新的消费产品,让人民从旅游中了解音乐,从音乐中见识美景。川江号子作为巴渝地区具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音乐类型,建立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音乐节品牌既可以做到文化推广,推动其活态传承,也可以影响巴渝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体特性。以“音乐节”的形式提升游客吸引力,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拉动旅游产业地再消费,达到巴渝地区旅游产业可循环发展的目的,这也是整合地方资源,重振地方经济的有效途径。此外,川江号子还可以打造“非遗+博物馆”文旅项目,构建一个川江号子音乐博物馆,让川江号子音乐相关的作品、曲谱、历史背景等内容在静态展示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重建音乐场景,实现视听一起的动态化展示。博物馆本身就承担着保护文化、传承文化的使命与义务,也是人民对传统音乐文化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解的有效途径。传统的博物馆只能依靠静态的文字向人们展示文化,而川江号子的文化内涵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更取决于它音乐的功能性及艺术性。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不仅能“看”还能“听”,真切了解川江号子的音乐魅力,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时代魅力。让川江号子音乐博物馆成为展示音乐、交流音乐、学习音乐的多元化场所,打破博物馆传统的静态化展览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新的交互体验。

(二)打造川江号子数字音乐

数字音乐作为互联网时代大众接触最多的音乐艺术形式,是川江号子音乐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20 世纪90 年代起,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已经进入了繁盛时期,其产业结构、市场管理、市场运营等环节都随着时代发展在逐步改革和完善。而近几年的互联网市场规模扩大、形式多样,短视频成为人们消遣娱乐的主要方式,视频背景音乐已然成为当下音乐作品“脱颖而出”“广为流传”最有效、快捷的方式之一,而川江号子应当抓住时代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参与到“数字化世界”当中。而像这样的非遗类音乐虽然有独特的风格、深厚的内涵,但在繁多的短视频平台中难以独树一帜,其视频播放率远远低于其他流行类音乐视频。要让川江号子在激烈的短视频市场中拥有强劲的竞争实力,我们不得不做各种以推广川江号子为目的有效措举,如,川江号子数字音乐的短视频项目策划,建立川江号子数字音乐品牌,创办专门以发展川江号子音乐为目的的文化公司、文化教育公司,线上开展文化活动,同时以川江号子短视频为切手研发衍生产品,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可持续产业链,发展良好的川江号子数字音乐生态圈。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提供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使音乐与文化新业态深度融合。在用户参与和视觉增值的加持下,短视频音乐以质朴纯真的情感抒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还可以通过短视频弹幕汇聚共同回忆,抒发个人情感,回首过去感叹当今美好生活。不仅对川江号子音乐文化进行了有效传播,也通过视频流量、产品营销等方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川江号子和音乐产业融合发展的美好愿景。

(三)立足新时代注重川江号子音乐形式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川江号子的受众群体也发生了改变,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复苏虽然能在老一辈观众的基础上得到很好的延续,但其未来的发展始终依附于年轻化的受众群体下,因此,如何让川江号子符合新时代年轻观众的“口味”,如何培育潜在受众人群,如何创新川江号子音乐形式是其音乐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从市场规模出发,新时代中国音乐产业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其市场规模大概分为以音像、数字音乐等为主的核心层;以乐器,音乐教育培训为主的关联层;以电视动漫、影视为主的拓展层。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川江号子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价值和地域优势涉及各个圈层的文化产品。如,我们可以将川江号子录制成音像或数字音乐的形式进行发表、推广,不仅对川江号子文化进行了有效的保存,也促使川江号子音乐得到了便捷、快速的传播;开设川江号子培训基地,增加群众学习川江号子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发展传承人,让川江号子不再担心“失传”的难题;选取川江号子经典的作品、故事,以此为主题进行再编创,以及将其制作成优秀的动漫、影视作品等,这不仅实现了川江号子音乐产业的转换与再造,对其音乐文化的推广和普及有积极推动作用。

其次,在新时代的创作中离不开新科技工具及手段的扶持。例如,川江号子可以借助VR 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以川江号子为主题的游戏等。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江上行船的凶险,江河流水的湍急,以及地势险峻而带来的“刺激”感。

同时,这种跨领域合作也让川江号子的音乐形式有了更加多元的阐释与推广,如,在配合游戏剧情的同时,进行游戏背景音乐地再创作,游戏音效的编创等以川江号子为元素音乐的转化与再造,这不仅让体验者在玩耍游戏的同时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也让川江号子音乐得到有效传播,产生联动效应,扩宽了川江号子的受众群体,也赋予了川江号子新的生命。

五、结语

音乐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面貌,所以川江号子与音乐产业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对地方经济和音乐文化的长期发展具有实际意义。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将川江号子进行产业化发展,我们既要保护传统音乐文化本体、活态的自然发展,也要拓展它的生存路径,让川江号子在音乐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释放更多活力。

猜你喜欢

川江船工号子
传统行业文化与民族地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以乌江流域船工饮食文化为研究中心
赞船工
唱起号子走汉江
吴城排工号子
时代号子
瞬间
声乐套曲《川江叙事组歌》
川江纤歌
《川江往事》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