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探讨

2023-12-18梁军

中关村 2023年10期
关键词:行腔行当秦腔

文 梁军

秦腔是我国戏曲表演中一个极具特色的表演方式,有着极为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凭借秦腔独有的感染力、表现力,成为诸多戏曲爱好者的心头所好。秦腔也是我国戏剧文化中当之无愧的重要瑰宝,在秦腔的剧目中,须生是较为普遍的一个行当,在秦腔的众多行当中,须生的出场率也比较高,甚至可以说须生演员的表演效果与最终秦腔剧目的整体效果密切相关。

一、秦腔的基本介绍

(一)秦腔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从秦腔艺术的发展起源来看,最早可以追溯至农耕文明时期,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戏剧文化的重要代表,有着极为漫长的发展历史。秦腔艺术也是三秦文化的重要代表,秦腔的唱腔苍劲有力,高亢激昂,浑厚绵长,有着极为浓郁的西北气质。秦腔在剧目内容上,又极为质朴真诚,与其他地区的戏曲相比,秦腔的特点是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粗中有细,刚中有柔。

(二)秦腔的行当分类

秦腔将艺术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类行当,具体划分秦腔还可以有十三头网子和十三门二十八类不同的行当分类方法。目前在秦腔的戏剧表演中,主要将秦腔划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在四生中可以细化为须生、老生、小生、幼生。其中,小生又可以分为文小生和武小生。须生又分为文须生和靠板须生,须生戏是秦腔中的重要内容,占据秦腔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价值较高,其中展现出来的角色形象具有正义性、代表性,反映出来的主题内容大多与舍己救人、保家卫国、积德行善有关。在秦腔的戏剧舞台上,须生唱腔往往能够将英雄故事、忠诚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秦腔广受群众的喜爱,是三秦文化的优秀代表,秦腔也深深地被打上了黄土高原淳朴真挚的民俗烙印。须生演员在演唱秦腔剧目时,需要结合秦腔的艺术特色,保障唱腔酣畅浑厚,脆中有亮,凭借唱腔和舞台表演来突出须生的特点。

二、秦腔须生的唱腔特点

(一)清晰洪亮的咬字

须生在秦腔剧目中的唱词较多,在演唱时需要演员咬字清晰,声音洪亮,扮演者需要能够首先保证咬字清晰,并且要能够处理得当。须生往往贯穿了秦腔剧目的全剧,并且要配合不同剧目不同的情节发展和剧目阶段,以唱和表演的形式来推进人物情感的爆发。须生需要在唱词时吐字清晰洪亮,在语言表达上具体包括节奏、韵律、行腔、归韵等,吐字清楚才能将这些语言之外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这就要求演员做好白口练习,要结合秦腔唱词中的文言文语言做好训练。例如,在《海瑞驯虎》这一秦腔剧目中,须生演员在表演“当母面你听我再进一言”这一句的唱词时,尤其要注意“当母面”“再尽一言”这几个字,要保证自己的吐字清晰,并且表达的唱腔铿锵有力。要能通过自己的吐字行腔来为观众带去良好的戏曲听觉和视觉感受。

唱词是秦腔内容的核心,须生在秦腔剧目中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尤其在表演时,在秦腔中人物的对话是带有韵律和曲调的,这种发音方式如果吐字不清极易让观众听不懂或听不清。因此,在演唱时须生演员需要铿锵有力地将每个字每个词传到观众耳中,每个字都要保障独立发音,须生戏有着较为独特的清晰的唱腔表达方式。并且,通过唱腔的高低音来提高每个字的识别度。一些新人演员在表演时由于吐字不准,容易出现大声咬字、慢速咬字的问题,这些问题是需要在后续实践中不断改正的,演员要在保证每字每句清晰地送到观众耳朵里的同时,也不能牺牲了唱腔表演的艺术特征。

(二)生动传神的情感

从表演实践来看,秦腔须生戏的演出中唱腔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就不重要。事实上,在须生戏的表演环节,演员需要将唱腔的情感表达与肢体动作紧密配合起来,要共同成为此时人物心理状态的反应,并加强与故事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各个环节达到高度一致。在秦腔的须生行当中,涉及的人物情感需要立体饱满,任何情感本身都是复杂的,是存在多面性的。在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中,这种情感的立体性也较为明显,在演唱和表演时,须生演员们要借助起伏大、苦音和花音的唱腔来展现角色情绪,以及情节中复杂强烈的情感,要能够使唱腔收放自如,更加灵活地展现出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突显人物演出的细腻变化。在演唱时,唱腔要与情感相联系,借助唱腔来使角色内心的情感明显化,使不易表达的情绪显现出来,增强观众的共鸣感。这本身就是对表演者唱腔功底的较大考验,既需要表演者结合唱腔的关键词句传情达意,又需要保持情感表达的灵活性。要能够使唱腔中的一些关键字突出韵味,表达出重点,而对一些非关键字也要突出情感的连续性,在演唱时演员要注意将一些台词中的关键部分配合浓郁唱腔,将非关键部分配合淡雅唱腔,通过强烈对比,提升戏剧表演的感染力,提升唱腔的艺术表达效果。

(三)运用合理的行腔

从秦腔的行腔韵腔来看,具体可以拆分为六大版式,不同版式特点也能够结合表演需求,用以展示不同的人物思想和人物情感。例如,在演绎一些情感内敛的秦腔唱段时,往往采用的版式是慢板,这主要表达了须生舒缓柔和的情绪。通过慢板,能够彰显人物内心的细腻柔和,而带板则主要是用以推动剧情,在演出时要使行腔快速进入状态,使其带动戏剧进入高潮,彰显戏剧色彩。这些版式并非秦腔中只有须生行当所有的,但是须生的行腔韵腔更为突出,更需要演员注意把握尺度,要能够体现出韵味。通过行腔韵腔的配合,让观众感受到须生行当的魅力,一些演员对于须生戏的唱腔存在误解,演唱时过于奔放狂野,在观众眼中无异于声嘶力竭的嘶吼,这也会导致人物情感难以展现,不利于须生戏的情感表达。

在秦腔的须生行当中,行腔归韵是一大突出特点,也是用于考察须生表演者表演水平的“试金石”,在唱腔结束后,每个字要干净利落地结束,并且,要能够让观众有回味无穷之感,如果草草结束或者拖长腔敷衍了事,必然会导致情感传递的虎头蛇尾,也会影响整体的表演效果。在秦腔须生行当的唱腔中,前后一致,有始有终是唱腔的核心要求,这意味着表演者既要保证所演唱的每个字句正确发声,洪亮清晰,还要能够将每个字恰如其分的收回来,要将声和韵相结合。在唱腔结束后,仿佛有一股气能够死死地咬住每个字、每一段,达到收的效果。

三、秦腔须生的舞台表演艺术

(一)鲜明沉稳的念白

秦腔的须生戏中,除了演唱以外,还需要配合念白、做功,秦腔的须生行当大多是一些正面人物,在念白表演中,须生需要以口述的形式进行念白,要配合富有韵律的念白,将内容呈现出来。念白部分最难的是如何用念来展现情感同时在表演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用念来丰富情感。例如,在秦腔作品《打镇台》中,须生部分的念字需要做到字字清晰,节奏鲜明,还要使念白的整体具有流畅沉稳的特点,一方面须生表演者要能够准确掌握秦腔戏的传统念白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兼收并蓄,对其他剧种和舞台剧的念白处理方法,有所了解,融会贯通,进一步探索新思路,使念白更具表现力、影响力。

(二)老练多样的做功

在秦腔须生的舞台表演中,做功可以说是演员与观众进行肢体互动的唯一方式。在戏剧表演中,一些听众甚至一些演员对做功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做功是对程式化动作的排列组合。实际上,这种看似公式化的做功,只能保证剧目的正常开展,但并不能真正使剧目表演达到演活、演好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展现舞台表演艺术,需要演员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表演。在秦腔剧目中,须生行当的做功,有着许多传统的程式化内容,例如甩袖、提袍、吹胡子、瞪眼等,这些动作一大重要作用就是区分不同行当,这些动作是秦腔表演中须生的标志性动作,也是须生演员在演绎时展现个人情感的重要方法。这些动作的灵活运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须生人物的立体性,增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饱满性,在演出时要避免程式化做功,要能够生动灵活地突显须生的情感特点,否则不利于诱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对此,需要进行一定的融合创新,例如表演者可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四功五法,而是结合剧目情节的发展,结合所扮演的人物形象进行灵活运用。在秦腔的须生行当中,表演者如果能够在充分熟练传统程式化表演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戏剧形式进行借鉴,融合和创新也能让表演更加灵活、表演效果更好。

(三)互相依存的唱演

秦腔是我国传统戏曲的重要代表,作为戏曲,需要戏和唱腔的有机融合,这就需要表演者将演唱和演出相结合,要凭借纯熟的唱腔,还要借助念白做功并配合表演来提高整体的舞台效果。表演者要能够认识到秦腔须生戏中唱与演彼此依存,相互结合,要以达成情感目标为目的,灵活的处理唱、念、打三者的关系。在演绎和创作秦腔新唱段时,也要能够结合唱词内容灵活调整。例如,在展现须生人物不畏强权的精神气质时可以配合慷慨激昂的唱词,也可以配合形体的动作来进行烘托渲染。

四、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的平衡把握

在秦腔表演中,须生行当有着极为突出的魅力,对于表演者来说,为了更好地呈现剧目内容,塑造立体的人物形象,需要演员仔细研读剧本,把握人物特点,并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再塑造。这需要扮演者充分结合故事情节、故事人物、故事背景做好梳理。秦腔的须生表演者需要结合西北戏曲的特色,在人物塑造上,突出须生的阳刚之美,同时,还要多角度刻画人物内心,表现出须生或朴实深沉或慷慨激昂的人物气质。在表演须生时,可以结合一些其他剧种的表演动作,例如,借鉴蒲剧的胡须动作,参考昆曲的脚步动作,也可以借鉴京剧中花脸唱腔的共鸣原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式。例如,《红灯记》是秦腔发展中有着特殊意义的重要曲目,在演出模式上没有采用当时普遍的陕西方言唱京剧的形式,而采用秦腔唱法一经推出立刻在戏剧界引起了广泛轰动,也成了秦腔与京剧融合的一大成功典范。

对于秦腔演员来说,在舞台表演中要能够将演与唱相结合,并且,要使两者相互统一,彼此成就。秦腔的须生演员需要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要展现出须生人物自然沉稳、朴素生动的特点。秦腔是我国传统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和表现形式,须生角色作为秦腔作品中的重要演出力量,须生戏的演出效果也会与整个秦腔戏剧的表现效果密切相关。须生戏表演者需要正确处理好唱腔与表演之间的关系,表演中要精准传神,处理好情感,不断积累,博采众长,更好地将秦腔艺术发扬光大,更充分地突显出须生行当的魅力。

猜你喜欢

行腔行当秦腔
古诗词声乐作品演唱中的依字行腔——以《幽兰操》为例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夏夜喜脱贫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探索女高音在演唱山西民歌作品的咬字行腔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花衫”行当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