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货币技术创新与应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2023-12-18舍日古楞国家信息中心
■文/舍日古楞(国家信息中心)
数字货币作为技术创新与金融服务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既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又关系国际金融与货币体系新格局的重构,是国际政治、经济和科技竞争的综合体现。当前,数字货币领域的创新正在加速,逐渐趋于安全合规,各国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正加速布局。区块链技术以公开透明、难篡改、可追溯和共识性等特性创造了全新的信用创造机制,使数字货币的功能与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同时匿名性也使数字货币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我国应加快数字货币技术创新与应用,培育更加包容普惠、开放创新和安全合规的数字货币应用生态,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一、国际数字货币发展主要趋势
数字货币通常可以分为三类,即以比特币、以太坊为代表的虚拟数字货币,以泰达币为代表的稳定币(锚定某种法币价值的数字货币),以及包括数字人民币在内的法定数字货币。经过多年的迭代与演进,国际数字货币的发展逐渐趋于安全合规,并且各国在法定数字货币领域加速布局。
(一)虚拟数字货币币值波动加剧,安全风险加大
数字货币具有较强的匿名性,不易监管,容易成为洗钱、诈骗和恐怖融资的工具。同时,数字货币系统与平台依然建立在传统互联网之上,极易遭受网络攻击,给投资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第三方区块链安全威胁情报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6月,全球区块链生态攻击造成的损失总金额约为265亿美元,其中,数字货币交易所、数字钱包、智能合约和数字货币诈骗与洗钱等事件占57.14%。
(二)监管合规趋严,国际规则主导日益成为聚焦点
美国对数字货币实施极为严厉的监管,在反洗钱方面初步建立了由美国财政部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牵头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共同协作的监管机制。2020年,美国出台《加密币2020法案》。美国还积极将国内数字货币监管法案和实践做法引入“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的数字货币监管规则中,试图领导国际规则制定。
(三)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法定数字货币加快研发和试点应用
近年来,大型科技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数字货币,设计和发行了一些稳定币,应用场景从支持机构客户的跨境支付结算到多币种汇兑,扩展到抵押贷款、保证金交易和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然而由于稳定币信用担保先天不足与监管机制缺失等劣势,以政府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法定数字货币开始得到更多关注。国际清算银行(BIS)调查报告显示,65个国家或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中约86%已开展数字货币研究,其中新加坡、韩国、瑞典和中国积极开展数字法币试点,在普惠金融、商业消费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开发了大量场景。作为数字货币“领头羊”的美国一直在深入研判数字美元发行的益处及风险挑战。2020年,美国开展数字美元项目(DDP)。2022年1月,美联储发布关于数字美元的官方研究报告。2022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确保负责任地发展数字资产》的行政命令。美国认为数字美元的部署十分紧迫,美国必须保持技术领先地位,并能够防范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二、我国数字货币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从国际看,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稳定币和虚拟数字货币均对我国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构成挑战
一是数字美元将成为巩固美元霸权的新工具,打压数字人民币发展空间。美元依然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地位,在国际贸易、金融交易和国际储备中,美元所占份额常年“霸榜”甚至超过其他全部货币份额的总和。同时,美国控制着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支付清算基础设施,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IPS)。数字美元的发行和基于数字美元的创新应用会增强美元的核心地位,挤压数字人民币发展空间。二是监管加持下的数字货币应用创新层出不穷,对数字人民币构成威胁。基于以太坊与智能合约并且绑定法币资产的稳定币具有先天的网络效应和支持金融创新等优势,有可能产生赋能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超级应用,对数字人民币应用构成威胁与竞争。2022年6月7日,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参议员联合提出了一项《负责任金融创新法案》,鼓励开展负责任的数字资产商品创新、基于稳定币的支付创新和数字资产相关的银行业务创新,为美国数字资产金融创新提供确定性。可以看出,美国在Web3.0革命和数字资产发展中继续引领世界的决心已经十分明显。三是虚拟货币的滥用会威胁与破坏数字人民币的安全发展环境。基于以太坊的虚拟货币由于具有极强的匿名性,并且基于P2P网络部署,容易滋生洗钱、恐怖主义融资和欺诈等非法活动。我国目前禁止发展公链及其应用,但与虚拟货币相关的犯罪活动在我国依然时有发生。同时,目前阶段的监管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金融风险,但也使得我国有关监管部门无法掌握国际数字货币领域的最新状态和关键数据,不利于监管科技水平的提升,难以为数字人民币提供安全发展环境。
(二)从国内看,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尚不完善,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
一是数字人民币应用生态尚不完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拓展。从交易量看,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交易总量达9.5亿笔,数字人民币交易额达1.8万亿元,开通钱包1.2亿个。而移动支付与网上支付2021年第三季度合计659亿笔,金额714万亿元。可以看出,数字人民币的交易额与电子支付还没有可比性,数字人民币应用还无法赋能千行百业。二是数字货币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一方面,我国数字人民币研发进度虽然处于国际领先,但缺乏原创性、基础性数字货币理论与模型支撑,对数字货币如何影响现有货币政策、金融体系和商业银行体系等问题的分析评估不够,对数字货币如何影响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汇率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重点方向的分析评估不足。另一方面,数字货币核心技术涉及芯片、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加密算法、分布式存储和操作系统,长期以来,我国核心技术一直受制于人,如果重要核心技术不能实现自主创新,数字人民币的发展面临巨大安全风险隐患。
三、政策建议
深入挖掘生活消费、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区域贸易等领域发展需求,加快数字人民币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基础理论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培育更加包容普惠、开放创新和安全合规的数字货币应用生态。
(一)加强数字货币基础理论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货币系统
在基础理论方面,围绕数字货币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结构、如何影响国家货币政策执行、与各类金融风险的关系,以及平衡隐私保护与监管要求等重要议题,加强数字货币基础性理论研究。加强计算仿真模拟、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在数字货币模型构建与试验数据结果分析中的应用。鼓励更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市场主体和政府机构等参与研究、开发和实验,打造开放协作的研究生态。在核心技术方面,以安全合规与隐私保护为优先设计目标,以区块链共识机制、高性能加解密芯片与算法、分布式存储技术和金融监管机制等为核心组件,以智能合约平台与可编程技术语言为平台与工具支撑,研制高可信、高容错、高性能,以及具备内生隐私安全与金融监管功能的自主可控的数字货币系统,对现有数字人民币系统的优化升级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二)加强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数字货币安全合规发展
在监管科技方面,研发匿名隐私环境下实体关联关系分析技术和数字身份识别技术,构建包含账户关系、交易数据和链群协同关系的千万级别知识数据库;研发监管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对交易行为、钱包地址等数据深度分析、取证和追踪能力。在安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研发开放环境下数字货币安全风险分析、P2P网络流量分析和智能合约协议分析等关键技术,开发网络与智能合约自动化分析等产品,形成产品竞争优势。
(三)拓展应用场景,打造开放包容的数字人民币消费新生态
一是以数字人民币钱包作为支付流量入口,在强化个人隐私和数据保护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个性化消费新场景,构建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的数字生活交易闭环,打造数字人民币消费新生态。二是发挥数字人民币法定通货的强制作用,以资金流引领数据流,整合分散的用户消费数据,打破大型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垄断与数据割裂格局,畅通数据要素流通。三是结合“一带一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东盟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贸易合作场景,深挖各成员国对华贸易与产业合作新需求,研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交易与清算技术,提升交易并发能力和交易吞吐量,提高跨境支付结算服务效率,助力区域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