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的消解与本质的显现
——“抽象表现主义”对电影影像创作的启示
2023-12-18王志远
王志远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 100088)
一、绪论
抽象表现主义作为20 世纪40 年代至60 年代兴起的艺术形式,对美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整个欧洲大陆百废待兴,欧洲艺术也陷入沉思,彼时的美国迎来了杜尚、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一批现代艺术的中流砥柱,为现代主义在美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撑。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纽约画廊林立,现代艺术赖以存在的艺术体制也趋于完善,为抽象表现主义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与经济上的准备。
现代派艺术发展有一条明显的主线:反对传统与理性,探寻真理与本质。这一点在20 世纪初期的艺术实践中已经十分明显,杜尚的小便池打破了架上艺术的边界,艺术不再局限于具体的门类,“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成为艺术体制内广泛思考的核心问题;毕加索的抽象绘画摒弃了西方传统艺术自古以来的创作技法,通过图案图形直接传达真理,随之而来的“表现主义”重新定义艺术,受柏格森与弗洛伊德的影响,表现主义强调对于内心直觉的把握,强调意识主管作用,一瞬间艺术家作为艺术的主体地位迅速提升。
从现代派的立场出发,艺术必定是抽象的,抽象主义摒弃了作为社会意义,实用功能等强加于艺术之上的具体“现象”,从而看到无意识的艺术本质,但另一方面,艺术是感性的,内在感情的传递与表达也是艺术关心的重要主题,抽象表现主义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它摒弃主题与形象的束缚,以色彩为主要手段传递情绪与感受,对形式的探索与内化情绪的把握无疑使抽象表现主义成为当时具有重要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二、抽象表现主义的特点与内涵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拥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画幅较大,色彩丰富,自由抽象,画风奔放。代表人物有以灵动自由,不拘一格著称的波洛克和画风神秘,平静淡然,幽谧深邃的艺术家罗斯科,在他们的创作实践中,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从造型上来说,消解具体的形象,弱化符号和表意。以波洛克为例,他早期的作品明显带有野兽派和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子,通过对大量色块的运用,简洁有力的构图,呈现出平面且近乎纯粹的造型体现,形状从元素变为主体,从抽象方法走向实质。其次,从色彩上说,运用色彩理论与色彩观念,将无限的情绪空间放置在有限的色块当中。罗斯科擅长运用单纯朦胧的色块去填补观者内心的情感,用一种渐变与纯粹交叉的方式,将色彩的张力放大,情感也得以释放。在他的观念里,艺术的目的正是这种内在性的传递。罗斯科曾说:“我对色彩与形式的关系以及其他的关系并没有兴趣……我唯一感兴趣的是表达人的基本情绪,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①。抽象表现主义的第三个特点是通过直观可见的绘画作品对不可名状的深邃的精神世界的把握。西方绘画作为造型艺术家族中的一员精神与情感的传递往往很容易被忽视,内在精神曾经不被重视或者说不被认为可以通过绘画来实现,抽象表现主义发展了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观念,旨在通过绘画传递人丰富的情绪世界。在罗斯科晚期的画作中,宗教元素加入绘画,画面更加晦涩、情感传递更为内敛,区别于早期绘画的神圣性,他的绘画作品是多义的,《灰色上的灰色》系列作品体现了他对于生死的认知,沉默与黑暗成为主题,作品变为一种氛围,指向了人心灵的最深处。
三、电影影像创作简述
电影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门类,它的画框性使其拥有造型艺术的特征,关注点着眼于人类精神使得它需要向各个门类的艺术学习,绘画无疑是电影影像创作丰富的视觉灵感来源与优秀的素材宝库,电影影像拥有营造气氛,传递情感,暗示心理空间和造型叙事的特征,这与绘画艺术不谋而合。针对电影影像的创作,绘画是良师益友。
电影摄影经过100 多年的发展,已经总结出成熟的影像观念,在每一部电影创作的初期,为电影设计恰当的影像呈现形式是导演与摄影重要的工作之一,影像概念决定了电影的形式,从经典美术作品中学习创作思路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它能够为电影影像创作提供参照。从《教父》系列电影的影像风格中观众可以看到伦勃朗画作的影子;导演罗伊安德森的电影中呈现出类似维米尔的精致构图;韦斯安德森电影中丰富独特的色彩也可以看作对莫兰迪画作的发展。但是抽象表现主义绘画拒绝叙事,排斥具象,如何能够指导电影影像的创作?
法国著名电影摄影师德尔邦内尔在创作电影《醉乡民谣》时提到他受到罗斯科的影响,希望观众能够从画面当中感受到悲伤。“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的作品就只是一些方形或矩形色块,但我们能感觉到一些东西——热情,悲伤,愉悦。很奇妙,他居然只用色块就可以表达情绪。这部电影不只是要表现60 年代的纽约民谣,它更多的是讲述这个男人的生活,我觉得这是电影最有力量的一点也是我对剧本和故事的理解,而画面便是我的视觉阐述。”②从创作观念上来讲,抽象表现主义的目的就在于消解现象从而使本真得以显现。它关注的不是具体的一个事件或者内容,而是一种本质的情绪感受,利用抽象的方式摒弃附着在艺术身上的各种枷锁,从而使观者无从逃避,直面生命与精神的深刻反思是抽象表现主义的价值所在。
四、抽象表现主义之于电影影像创作
只有不局限于具体的画作,穿过现象的迷雾看到艺术创作的本质,创作者才能获得自由,一旦将自由交还创作者手中,可能性也随之增多,具象的边界便不再是电影影像观念发展的束缚。从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观念上来说,电影影像创作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
(一)把握抽象实质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本质是对非具象本体经验的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存在对意境美的追求,这与抽象艺术隐喻性,象征性的特点不谋而合,在创作中能够把握抽象观照可以营造出独特的影像境界至关重要。意境的概念由来已久,可以总结为“不可说”,普通观众站在一幅抽象画作面前往往说不上来为什么好,但就是觉得好,这就是一幅抽象绘画作品的意境所在,对于电影创作道理是相通的,观众不必知道画面中有哪些元素,这些元素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电影创作者的首要任务就是用影像暗示传递观众一种意境,对于绘画,它指的是线条色彩等元素的合理运用,对于电影,它指的是光线、色彩、运动、构图等方法的协调,最高的艺术标准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抽象艺术的意境往往是不可名状的,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对于电影影像来说,营造一种意境是使观众信服接受的首要参考要素,观众对于喜剧片的影像期待与恐怖片是完全不同的,其中有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有亟待突破的可能,对于形式的探索也是每个电影摄影师的责任,向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学习,把握抽象的内在意义对创作具象的电影艺术有重要意义。
(二)拓展色彩维度
色彩是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核心要素。色彩拥有三个维度:色相,饱和度,亮度,一般认为,这三个维度决定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从印象派发现阴影也有自己的颜色之后,色彩的维度第一次被拓展;马蒂斯在印象派的基础上,利用色彩与情绪的关联性,发展了绘画对情感的暗示作用;到了抽象表现主义阶段,色彩已经成为表达情感的主要媒介,在罗斯科的作品中,色彩作为重要的视觉力量而存在,色彩对于主观情感的把握超越了其他任何要素。
在电影影像创作当中,色彩基调是传达情绪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摄影师对于色温的把控,色调的调整最终都会在电影画面中体现。与绘画一样,电影画面需要饱含创作者的情感投射,但与绘画不同的是,还需要考虑到剧作人物的情感,因此,在电影影像创作中,首先应该把握的是色彩与情绪的对应关系,例如蓝色象征忧郁,红色象征热烈,色彩与情绪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色彩的暗示性更丰富,在创作中探究不同色彩多义的层次也是影响探索的一个方向。其次,对比色,互补色的运用至关重要。色彩具有感染力的原因在于不同色彩具有矛盾与统一的性质,情感是矛盾的,剧作也是矛盾的,在矛盾与统一当中,生命的张力得以显现,客观的对比与统一在此刻呈现出情感态度,从形象到内容得以在银幕上统一起来。
最后,是消色的处理,消色作为所有色彩的融合形式,一般认为包含着较为含蓄的情感,如黑白灰是呈现内在变化最直观的方式,黑色作为死亡的象征,白色作为光明的象征,二者在情感中都是极端且强烈的,因此在表现情绪时也格外重要。
(三)投射主观情感
艺术家往往都是感性的,艺术家的情感也是丰沛的。在创作中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投射到作品中去是抽象表现主义对电影影像创作的又一启示。在电影创作中,艺术家通过体验生活,调动经验等方式表情达意是常有的事,但是优秀作品一定是建立在丰富感情基础上的作品。例如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倾注了他对家乡山西汾阳的热爱;侯孝贤导演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他自己对台湾社会的深切思考。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不在乎具体形象但注重感受,艺术家的主观性在这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电影创作虽然不及抽象艺术在主观性方面有极大的便利,但创作者的感受力依然决定了作品的深度,气韵生动是对艺术作品极高的评价,意趣飞升的基础也是创作者主观情感的投射。
创作者的内在世界是需要被激活的,这一激活过程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呈现。优秀的艺术家都是不吝于剖析自己的,在自我认知的最初阶段,情感是压抑的,随着想象力的参与,情感边界被逐步拓展,经历了反叛之后,主观情感才会被浓缩为一种表达,作为作品传递出来。这一过程在电影创作中可以被视为技巧与本真的结合,主观情感经过作品的解码被观众感知,从而达到创作者借由作品与人交流的意图。
五、结语
抽象表现主义通过消解现象和揭示本质,将艺术在主观探索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一步,作为电影影像创作丰富的视觉灵感来源与优秀的素材宝库,它的价值在于让创作者穿过现象的迷雾看到艺术创作的本质,从而获得自由,向抽象表现主义学习,把握抽象实质,拓展色彩维度,投射主观情感可以使电影影像的创作更加深入和丰富。因此,电影摄影师要懂得如何向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偷艺”。
注释:
①何珊.罗斯科的绘画决择[D].云南艺术学院,2016.
②李力,李乐雅.在远方找到自己——布鲁诺·德尔邦内尔电影影像研究[J].当代电影,2017(01):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