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中学生心理素养培育*

2023-12-18丁晓言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28期
关键词:心理学班级心理

丁晓言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们的发展潜力和美德,促使人们获得幸福的生活,教师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实现个人和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还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势和潜能,要基于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懂得彼此信任、重塑信心,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

一、拓展教育资源,健全心理素养培育机制

(一)联动校际活动,做好宣传

积极心理学研究主观、个体、群体等几个层面,要从激发人的主观情绪做起,提升个体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积极联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群体,让他们发挥协同作用,提升心理健康质量。教师要积极联动校际活动,利用学校广播站、网站、微信公众号、QQ 群等做好宣传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心。

学校应结合校园艺术节,运用积极心理学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首先利用广播、宣传画等方式,鼓舞学生的斗志,展现自己的才能。其次将校园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让班长、文艺委员负责班级参赛节目的评选,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优秀的班级节目还将被发送到班级群、校园公众号中,与其他同学分享与交流。在这一系列宣传活动的驱使下,学生对参加校园艺术节充满了兴趣,尤其是一些学困生,虽然某些科目的成绩不佳,但是在文艺表演上却有独特的才能,笔者鼓励他们不要畏惧他人的眼光,大胆地参与到展示中。对于性格内向不愿意展示才艺的同学,笔者引导他们进行心理咨询,让他们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并成立积极心理宣传小组,思考如何将积极心理融入校园的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给他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校园环境。

(二)邀请专业人士,做好咨询

由于学科教师对心理学的研究不够深入,所以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够专业,故此教师要邀请心理学专家到班级,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其心理优势。

由于学科一名学生家长是心理医生,于是笔者便专门联系该家长,引导他参与到学生心理素养的培养工作中。和专业人士的联动分两部分展开,一是让该医生推荐一些适合教师学习的心理学研究书籍,笔者认真阅读,并耐心请教,更好地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给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二是每个月邀请该家长来学校一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如怎样提升班级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一直都是笔者关注的问题,于是便请该心理医生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班级同学作为具体案例答疑解惑,帮助留守儿童融入班集体中,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师要充分依靠专业人士,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直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坎坷,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向心理学专家虚心请教,了解各种专业知识,并在专家的辅导下试着给学生做心理咨询,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协调家长力量,做好实践

家庭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必然能激发孩子的积极心理。反之,一个充满争执、吵闹的家庭,也容易激发学生的负面情绪。所以教师要联系学生家长,了解各个家庭存在哪些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建立家长档案,记录家长的年龄、工作等方面的信息。在资料分析后,发现家长可以分两个大类,一类对积极心理学有一定了解,并常常鼓励孩子。另一类则认为要严格对待孩子,常常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选择了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第一类,以联动、借鉴为主,鼓励他们出谋划策,推荐自己家中常玩的亲子活动,号召更多家庭参与其中。对于第二类,则以说服、影响为主,先通过微信介绍积极心理学的知识,并通过案例法、对比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他们参与到亲子小游戏中,如将强迫孩子写作文变成亲子作文竞赛,增强孩子的参与兴趣。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具有普惠性,也要有特定性,要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课件,指导广大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培养他们的积极心理。同时,也要了解各个家庭面临的不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办法,这样指导才能落在实处。

二、开发班本课程,渗透心理素养培育内容

(一)情感维度,保持热情活力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要研究普通人的生活,使他们能提升幸福感,不断挖掘潜能,从而更好地生活。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面对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认真研究本班学生的特点,开设班本课程。在开发班本教材时,要考虑情感维度,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真诚、勇敢、坚持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热情和活力。

在参与农业劳动时,一些学生怕苦怕累,参与兴趣不高。教师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农业劳动的场景,体会农业丰收的激情。其次,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参与演讲活动,让他们彼此激励,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号召更多的同学加入农业劳动中。最后,再带领他们切实参与到劳动中,当他们感到疲劳时,则用先进工作者、农业专家的具体例子激励他们,并让他们观察身边的普通农民是如何劳动的,组织他们参与到农业技能小竞赛中,不断激发他们的坚韧精神,让学生始终对农业劳动怀有热情活力。这样就将积极心理融入实践劳动中,让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中,也可以用问题支架激发学生对比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从经典案例身上得到启迪,进而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战胜各种心理问题。

(二)人际维度,懂得爱与被爱

学者赛里格曼在研究积极心理学时,认为人际维度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善良、爱与被爱的能力、社交智力等各种人格特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试着和他人形成共鸣,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从而学会以善待人。

针对一些留守儿童,教师应从人际维度思考,组织他们参与到互助活动中。首先要了解一下留守儿童心中的困扰是什么,弄清他们最想得到什么,然后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最后,再让被帮助的留守儿童思考如何能将“爱之链”传递下去,让其他人感受到被关爱的感觉。如有的留守儿童参与到关爱残疾人的公益劳动中,将爱播撒出去。还有的学生关注和自己父母从事同样行业的农民工,通过撰文等方式呼吁社会上其他人多关心农民工这个独特的群体,将关爱传递出去。通过这样的班本活动,学生提升了人际交流的能力,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爱和被爱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很多方法都能帮助学生提升人际维度的人格特质,如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再现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思考用何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还可以组织爱心互助、公益活动等,这些方式也能让学生懂得爱和被爱,使之沐浴在爱的海洋中。

(三)超越维度,拥有坚定信仰

超越维度包括审美、感恩、希望、幽默、信仰等五个人格特质,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红色故事,了解各行各业的先进工作者为了建设祖国而做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他们身上的积极情感,然后展望未来,说说自己的信仰是什么,思考要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感恩、希望、信仰”这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上网搜索资料,又或者参与到社会调查中,搜索一下有哪些人具有这样的品德,并将自己了解到的人物事迹记录下来,写成报告并组织演讲活动。如有学生选择的是“感恩”,讲述了抗疫志愿者在烈日下给人做核酸检测的事情,并认为公民要有感恩之心,要积极配合防疫工作,避免对他们宣泄不良的情绪。通过演讲学生得到启迪,自身也坚定了信仰,认识到社会的建设需要有人付出,作为一名学生要对他们的付出怀有感恩之心,同时也要满怀希望面对未来,对建设国家抱有信心,将来才能融入社会建设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信念和理想的座谈会等活动中。在调查中,学生从他人的身上得到启迪,认识到要以怎样的姿态投入社会建设中。在座谈会中,他们相互交流、鼓励,彼此激发积极情感,更好地保有坚定的信仰。

三、建设班级文化,创新心理素养培育策略

(一)团队协作,体验集体温暖

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会将积极心理转化为负面情绪,给学生造出不良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设计更新颖的心理素养培育策略,优化班级文化,让学生沉浸在自由、平等的班级生存环境中,从而激发积极心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合作互动、团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避免出现心理问题。

由于一些学生性格特别内向,处于边缘状态,针对这类学生,学校组织了“关爱影子同学”的活动。每一个小组都要讨论一下谁的活动参与度最小,属于“影子同学”,但是不要对他们报以微词,而是要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将他们从幕后推到台前,让他们在聚光灯下展现自己的才华。如在一次演讲活动中,一名同学由于口吃问题不愿意加入,同学出谋划策,设计了别出心裁的“画配话”演讲方式,当口吃时就展示图片,加上手势等,也能清楚地表达想法。该学生在活动后,认识到同学们并不会嘲笑自己的缺陷,而是鼓励自己,因此更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师要特别关注哪些内心比较内向且容易产生孤独感的同学,要鼓励他们从接触同桌开始,慢慢地加入小组合作互动中,最终尝试主动组织活动,体现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让他们试着将自己的温暖传递给其他人。

(二)弹性赏罚,给予人文关怀

制度是班级管理的保障,能规范班级学生的言行。但是如果规则的设定过于呆板,惩罚过于严苛,则容易激发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要采用弹性赏罚的策略,避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而要先通过聊天、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然后给予人性化的关怀和严格的教育,让他们快速回归正途。

有几名学生晨读课常常迟到,教师分别了解了原因后,发现有的学生本身态度不端正,认为晨读课不重要而迟到,而有的学生则更多是客观原因,比如家里住得比较远。于是笔者便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设定弹性赏罚政策。学生设定了几条政策,一是设立兑换卡,如果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则能得到奖励卡,用其能兑换一次不被惩罚。二是让惩罚方式变得积极起来,迟到者要在第二天晨读课上带领同学大声朗读,又或者自主选择一次义务劳动等。

在决定是否赏罚时,教师要了解其中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决定该如何处理。在设定赏罚规则的时候,也要体现出人性化,让更多的同学也一起参与到规则的设定中。在设立具体惩罚规则的时候要减少单纯性地处罚,转而将处罚变成为班级同学做事,这样他们即使被处罚了,也能将负面情绪转化成积极的精神力量。

(三)搭建平台,展示个性风采

积极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更多会在威胁性的环境中产生,而良好的人文环境则能让人们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由于高中生大多喜欢展现自我风采,所以教师要搭建线上线下多元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系列主题活动中,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激发自信心,班级也能形成积极的文化氛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众多,教师可以搭建平台,组织学生围绕传统节日参与系列活动。首先要了解传统节日的相关信息,如起源、历史名人、风俗活动等。其次要设置班会主题,自编文艺节目,如在端午节设计“龙船舞”等。不擅长文艺表演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文学、美术创作,并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上。最后组织学生定期评比,每次节日选出最优舞台节目和最佳网络展示作品,一年后再将所有节日中的优秀作品结合起来选出“王中王”。定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参与的兴趣。

在学生各展所长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塑造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典型,引导学生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奋发向上的学风。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受到感染,大胆地展现自我。

在高中德育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如何基于积极心理学设计言语沟通策略和班级管理方法,促使学生发挥潜能,提升自己的优秀品质,改变原有认知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积极阳光的心理素质,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社会生活中。

猜你喜欢

心理学班级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