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理念下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2023-12-18夏艳红
文_夏艳红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不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脑科学研究结果发现,联系的、整体的、具有结构化的知识更有意义。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教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实施中要“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育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变革传统的“程序型课程”,采用“项目型课程”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本研究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主题式等多元教学方式,建构以“数学阅读”“数学游戏”“数学笔记”“主题活动”为主要模块的小学“信·趣”数学课程,探索出一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信心,又能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路径。
校本课程的实施
数学阅读。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路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发展特点挑选适合的数学绘本,并将“故事”和“数学”作为两条并进的线索,挖掘数学教育资源,创设数学活动。如用《古人计数》作为认读数字的课堂导入;用《吃了魔法的哈哈阿姨》组织“图形的认识”的教学活动;用《晚霞项链》作为学习“规律”的补充读物;用《乱七八糟的魔城之女》进行儿童剧表演等。通过这些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够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数学游戏。喜欢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除了阅读活动外,教师还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24 点”“数字华容道”“汉诺塔”“七巧板”“舒尔特方格”“魔方”等,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巧妙地将这些数学游戏运用在合适的教学环节,在导入阶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阶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练习阶段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这些游戏也可作为亲子互动的活动。
数学笔记。数学笔记是儿童表达现实世界的重要方式,其表现形式不仅限于数学小报、手工、摄影、日记、思维导图、演讲、语音,这些多样化的创意数学作品展现了儿童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认知、理解和应用。将学生的数学笔记发布于社会化交流平台,及时获得同伴、教师及成人的相应反馈,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也有利于学生自己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
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实施要求,教师通过联结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例如,以“时间”为主题的活动案例,主题内容来自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时、分、秒”单元,单元大概念是“时间是对过程的度量”,教学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时间长短的量感,培养其遵守时间和管理时间的意识。活动共8 课时,关联学科有数学、语文、体育和美术,分3 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是发布任务、确定计划。进入探究前,教师发布大任务:暑假快到了,为了快乐地度过暑假,如何制定暑期每日计划时间手账?教师通过“TPE 表”和“KWL表”了解学生的困惑和知识起点,师生梳理问题后共同制订研究计划。
第二个阶段是实施计划、理解时间。第一个内容是了解钟表的“前生今世”,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观看钟表文化视频,体会计时工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通过之前收集的各式各样钟表感受科学计时的水平在进步。第二个内容是认识时间,基于低段学生好动手、好游戏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你说我拨”游戏和制作钟表的活动,帮助学生来认识并理解时、分、秒。第三个内容是感受时间,第一课时,课堂上学生通过深呼吸、写数字、拍手等体验活动感受“30 秒有多长、1 分钟有多长”,并结合学校足球比赛的运动时间,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掌握时间的换算;第二课时,基于数字化时代的儿童的需求,教师布置前置任务,让学生用圈点App 制作钟表,记录自己的一天,并在课堂上汇报完成不同事件用了多长时间,联系自己的生活来理解时刻和时长的区别与联系。第四个内容是管理时间,学生通过《时间魔法》故事感受管理时间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制作时间手账。
最后一个阶段是分享评价、积累经验。
学生首先在班级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分享,再进行表现性评价和时间量感测验,最后进行颁奖活动。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主题活动,学生逐步构建出时间大概念。
校本课程的效果及思考
“信·趣”数学课程的实施效果以家长及学生问卷结果为依据。调查表明,与传统的教学相比,96%的学生更喜欢主题教学,95%的学生觉得主题教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访谈也证实了学生更喜欢主题教学,因为他们觉得主题教学更有趣、更好玩、学习更全面,还有很多新颖的作业和活动。“信·趣”数学课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设置不够结构化、教学评价有待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