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伊氏锥虫病的高效诊治技术

2023-12-18易文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耕牛患牛出血点

2022 年9 月,安徽省肥西县某村的牛群中,出现以体温升高、间歇热、渐进性消瘦、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为主的患牛,重症病例至衰竭死亡。根据临床症状、解剖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村发生的牛病为伊氏锥虫病,经用抗原虫药治疗,患牛康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详述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村共有本地役用水牛36 头,每户存栏牛1 ~2头。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经常3 ~5 头牛为一群在野外一起放牧。2022 年9 月初,该村部分牛出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至40 ~41.5℃,高热稽留,2 ~3 天后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如此反复多次发作。患牛后期食欲较差,逐渐消疲,被毛粗乱无光泽,四肢行走无力。当地兽医曾作为传染病给予治疗,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久治而未见疗效。9 月22 日,其中1 头重症患牛死亡,故村民前来本站求诊,接诊时该村已出现患牛5 头。

二、实验室检验

选择体温升高时的患牛,采耳尖静脉血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法染色,镜检发现有呈柳叶状虫体。虫体中央有椭圆形核,核与动基体呈深紫色,鞭毛呈红色,波动膜呈粉红色,原生质呈淡天蓝色。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验,诊断牛群患牛伊氏锥虫病。牛伊氏锥虫病又称苏拉病,由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耕牛血液中引起。耕牛患病时一般多呈慢性经过,有时能自然耐过成为带虫者。耕牛患病后表现贫血、消瘦,四肢下部常发生肿胀。在饲养管理不良的情况下,特别是新疫区内,也可造成急性发病,使病牛死亡。

四、剖检变化

病死牛尸体消瘦,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生黄染。皮下往往发生水肿,呈黄色胶冻样,尤其是腹部和四肢皮下组织发生明显胶冻样水肿。体表淋巴结发生肿大,切面呈髓样浸润,血液稀薄,血凝不全。胸、腹腔积聚过多的浆液性液体,胸、腹膜上存在出血点,肌肉湿润变得浑浊;心脏明显肥大,心肌发生变性,质地柔软且脆弱,心外膜及心包存在出血点;肝脏发生肿大,表面粗糙,比较浑浊,质地较脆;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肾脏发生肿大且比较浑浊,表面也存在出血点;皱胃和网胃黏膜发生点状出血。

五、病原寄生虫

病原寄生虫伊氏锥虫是一种单形性虫体,长18 ~34 微米,宽1 ~2 微米,平均为24 微米×2 微米,呈卷曲柳叶状,前端尖锐,后端稍钝,核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央。在压滴标本中,虫体原地运动相当活泼,而前进运动时比较迟缓。在姬姆萨氏染色的血片中,核与动基体呈深红紫色,鞭毛呈红色,波动膜呈粉红色,原生质呈淡天蓝色。宿虫的红细胞则呈鲜明的粉红,稍带黄色。伊氏锥虫寄生在动物的造血器官和血液(包括淋巴液)内,以纵分裂法进行繁殖。

六、发病症状

牛伊氏锥虫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一般多呈慢性经过或带虫状态。人工感染时,在黄牛体内的潜伏期为6 ~12 天,水牛为6 天,然后出现间歇性发热,体温最高可达41℃以上,持续1 ~2 天后下降。急性病牛的间歇期为1 ~2 天,慢性病牛则不规则,有的间歇期可达1 ~2 个月,体温升高与间歇期相间发生。

1.慢性症状。慢性病牛精神委顿、倦怠,日渐消瘦,营养不良,骨胳显露,肌肉萎缩,被毛粗乱无光且稀疏、脱落或易拔。皮肤干裂而缺乏弹性,表层不断龟裂,层层脱落,或变成烂疮,眼结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有的有黏性白色眼分泌物;体表淋巴结肿胀。四肢不灵活,行走困难,喜卧,卧下后起立困难,尤其冬季早晨于栏中往往久打才艰难爬起,后期多发生麻痹,不能站立,最终死亡。孕牛常常发生流产。本病明显的另一个症状是四肢下部发生肿胀,肿胀可发生在一肢或两肢,甚至四肢同时发生。肿胀部位多在腕关节以下或飞节以下的管骨部、球节部与蹄系部,显得特别粗大。肿胀部位皮肤紧张,有轻热,且有轻度痛感,久之则表现破烂,流少量淡黄色黏稠状液或结成黑色痂皮。若飞节溃烂,则经久不愈。耳尖和尾尖可发生坏死,不断流出黄色液体,以后干涸,只剩下耳根和尾根。

2.急性症状。急性型多发生于春耕和夏收期间的肥壮牛,发病后病牛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黄疸、贫血、呼吸增数、心悸亢进,如不及时治疗,多于数天或数周内死亡。有的在春耕和夏收的劳役中,或在收工后的归途中上下坡或跳越沟壑时,突然发病倒地,体温升至40℃以上,呼吸促迫,口吐白沫,心律不齐,眼球突出,常于数小时内死亡。

七、发病规律

传染来源是各种带虫动物,包括隐性感染和临床治愈的病畜。带虫时间,牛2 ~3 年,骆驼可达5 年。此外,犬、猪、某些野兽及啮齿动物都可以作为保虫宿主。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由于本病主要靠虻、螫蝇等机械性传播,因此发病季节与吸血昆虫出现的时间相一致。耕牛一般多在吸血昆虫活动的夏季就感染本病,但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时间往往在冬季和早春,因为此时耕牛越冬缺乏青料,膘情下降,抵抗力降低易导致发病。平原、丘陵地区的发病率比山区高,水牛的发病率高于黄牛。老疫区的病牛多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新疫区牛患病后则往往取急性过程,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严重。

八、防治方法

1.定期检查。在疫区内,每年对所有易感动物至少进行两次普查(方法可用间接血凝法),一次在冬春之交,吸血昆虫出现之前,另一次在夏季后半期,检出的病畜及可疑病畜应单独饲养并及时治疗。养牛户应消灭传播媒介,搞好畜舍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消灭虻、蝇等吸血昆虫;加强检疫,凡新购进或调出的家畜都要经过健康检查,证明无病(也不是带虫者)后,才可调运。

2.药物预防。常用安锥赛预防盐,注射1 次有3 ~5 个月的有效期。一般仅用于当年或头年发生过锥虫病的地方,这样既可防止锥虫产生抗药性,又可节省药品。安锥赛预防盐350 克,加入蒸馏水1200毫升,充分振摇后,再加蒸馏水至全量为1500 毫升。体重150 千克以内者,每千克体重每次皮下注射0.05毫升;体重为150 ~200 千克的,每次皮下注射10毫升;体重为200 ~350 千克的,每次皮下注射15毫升;体重为350 千克以上的,每次皮下注射20 毫升。此外,纳加诺尔、贝尼尔等均可作预防用,用法同治疗。病牛治疗要早,用药量要足,观察时间要长;初愈牛不得过早使役,一般在临床治愈后4 ~14 周,红细胞数才能逐渐恢复正常,过早使役易引起复发。可选用下述药物治疗。纳加诺尔(拜耳205)每千克体重12 毫克,以灭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一次静脉注射,效果良好。安锥赛每千克体重3~5毫克,以灭菌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隔日1 次,连用2 ~3 次,也可与纳加诺尔交替使用,效果更好。贝尼尔(血虫净)水牛按每千克体重3.5 ~5 毫克,用灭菌蒸馏水配成5%溶液,臀部深层注射,轻症1 ~2 次即可,重症作2 个疗程,第一疗程3 次,每次间隔24 小时,停药2 天,进行第二疗程,连续用药2 次。锥特灵为一种新型特效的抗锥虫药,其有效成分二甲硝咪啶,牛按每千克体重25 ~50 毫克,临用前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肌肉注射。

3.其他治疗方法。除使用特效药物外,还应根据病情进行强心、补液、健胃、缓泻等对症治疗。更重要的是加强护理,改善饲养条件,以增强病牛机体抵抗力,促其早日恢复健康。

猜你喜欢

耕牛患牛出血点
耕牛和农民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Mutually Beneficial
买头耕牛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耕牛“猝死症”防制
冬春季节牛肠秘结的中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