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乡小区营造与关怀经验分享
2023-12-17
我想以台灣新北市菁桐小区与南投县仁爱乡为例做一个分享。
在偏乡永续营造过程中,我想把它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怎样建立信任。我们的志工是去提供服务、帮忙的,本地社区的人心里会有一个疑问,你们来做什么?有什么目的?为什么对我们这么好?是真的吗?所以首先要建立信任。
第二,在关怀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里老人也好,小孩子也罢,因为条件不好,年轻人流失,就业机会少,教育资源也比较少,所以很多人不愿意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志工或是热心人要挨家挨户去跟老人家聊天。甚至有的孩子已经外出工作了,会提醒爸爸妈妈,不要随便让陌生人进家。所以,这个过程,也需要去建立信任。
第三,让整个社区成长了,整个社会也会肯定他们。建立彼此的信用,包括社区的品牌信用怎么建立起来,这可能需要10 年甚至20 年时间。比如说菁桐社区,在坪西,偏乡,交通困难,就业机会少,年轻人都外移了。偏乡的问题人都说是老、病、穷,后来我才知道,还有一个字叫“无”:已经10 年没有新出生的孩子、10年没有办过婚礼、人口一直减少。
在南投县仁爱乡,有一个春阳社区,有一部电影叫做《赛德克·巴莱》很多人看过。这部电影讲的是赛德克“原住民”反抗日本人侵略者的故事。而现在住在这个社区的赛德克族后裔,有一些是很可怜的。我们去家庭访问那些老人家的时候,墙上挂着他们儿子的照片,我说旁边的女生是谁?他说是儿子的媳妇,也走了。他八十几岁了,剩下孙子隔代教养。
所以, 在进入山区的时候,我们先设立了服务点以建立信任。最简单的,先给东西支持,有形的物质支持。像端午节到了,很多台湾公益团体都会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给那些独居老人、弱势家庭以关心,建立信任感。建立信任感之后,我们再把一些培训课程带进去——谋生的技能培训。我们特别想把心灵的课程、文化教育的课程,还有对孩子品格教育的课程带进去。因为如果不从观念上去改变,贫穷是会循环的。
我们还设立了另外一个服务点。这个地方原来是一个茶厂老板的,他赚到钱搬出去了。一个机缘,我们就租了他的房子。他被我们志工的热诚感动,用很便宜的价格把整栋3 层楼都租给我们。开幕那天,他又包了大红包,他说如果没有收一点租金,我们不会珍惜。所以只要我们真诚地去付出、去服务,我相信也能够感动很多真诚的人参与进来。
有一个志工叫陈招安(音),“原住民”朋友都叫他“安哥”。他是卖二手车的,就卖给“原住民”,卖给他们之后,通过银行借款付一些钱,3 个月之后付不出来了,他开始去了解,才发现山上的一些弱势群体需要帮忙的情况。他做什么呢?刚开始去的时候发现谁家里有人过世了,丧葬费拿不出来,他就找朋友筹钱,帮他们解决丧葬费问题。因为这个机缘,他和社区的“原住民”朋友开始搭上了线。
山上有高山蔬菜、有茶叶,农民往往是最辛苦的,但有时候钱赚得最少,因为中间商赚得比较多。怎么办呢?我说没关系,把所有的菜一车一车载下来,我们有公益团体可以帮你卖。一次一次,各种付出,让这些社区的“原住民”朋友开始对我们产生信任。之后,他们开始回馈,说下次你们办活动的时候,菜都不用买了,全部由我们从山上摘下来送过来。
最后想呼吁,因为偏乡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即使我们引进了一些外来资源, 往往要经过20 年甚至是30 年才会看出一些成果,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安哥”,希望在场的每一个家人朋友,也能成为走入偏乡、走入我们农村的那个“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