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
2023-12-17
湖南省花垣县地处湘、渝、黔三省市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原型地和苗族的发源地,是苗族聚居县、革命老区县。
十八洞村海拔700 米, 由4 个自然寨、6 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人口946 人、239 户,耕地面积817 亩,人均耕地只有0.83 亩。
2013 年1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亲切地拉家常、话发展,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今年是“精准扶贫”理念提出10 周年, 作为首创之地,十八洞村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村支“两委”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自力更生,创造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先行地,成为国际减贫史上的重要地标、新时代的红色地标。
2013 年以前,十八洞村可以用“四大皆空”来形容,即没有产业口袋空、没有精神脑袋空、没有老婆家庭空、没有人气寨子空。
以前有一首苗歌是这样唱的:“山沟两叉穷疙瘩,红薯玉米包谷粑。
要想吃餐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这也反映了当年十八洞村的贫困现状。
在十八洞村,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八洞村曾经有一个人见人躲的“老大难”,叫龙先兰,因为家庭贫困,父亲病故,母亲改嫁,十几岁的先兰住着全村最破的房子,他特别喜欢喝闷酒,没有钱就伸手跟别人要。村里人嫌他又穷又懒、无依无靠,时任队长龙秀林就与他结成对子,说:“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我就是你的大哥。”
除夕夜,他把龙先兰带到自己家,热热闹闹吃了团圆饭,临走时,还送给他30 多斤腊肉香肠,塞了1000 元的红包。多少年来,龙先兰第一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
十八洞村群山环绕,蜜源多、质量好,队长又协调贷款让龙先兰到外地学习养蜂技术。通过养蜂,龙先兰终于找到生活目标,赚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在县城买了房、开上了汽车,这个曾经没人爱搭理的光棍也收获了甜蜜的姻缘。2020 年,龙先兰有了自己的女儿,取名“思恩”,寓意致富不忘感党恩。龙先兰脱贫致富后积极回报社会,把养蜂基地发展到全县10 多个乡镇、30 多个村,带动100 多户村民增收,从以前的特困户变成如今的致富带头人。
这样的故事在十八洞村还有很多。
年近60 岁的石顺莲带领着村里的留守阿姨们搞起了苗绣,绣出了小康,绣出了国门。还有更多外出学习的大学生、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到十八洞村,参与家乡建设。在十八洞村长大的我,也在父亲鼓励下,大学毕业后放弃城市高额收入,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成立十八洞村第一个直播间, 把十八洞村的丰富物产、民族文化宣传到全国、全世界,把十八洞村的特产卖到五湖四海。
十八洞村在2016 年已经实现全村脱贫,人均收入从2013 年的1668 元达到去年的23508 元,村集体收入从过去的一穷二白到去年突破380 万元,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得到了很大提升。
十八洞村大龄青年的个人问题也得到解决,大龄青年已经脱单38 位。现在是脱贫了、脱单了、致富了、小康了,感恩总书记,感恩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致富感党恩。
近十年来,十八洞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特色种植、苗绣等产业蓬勃发展,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大好的可持续文明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十八洞村大力发展民众力量,坚持改善基础设施,不搞大拆大建,精准实施水、电、路、房、网治理,以及改厨、改厕、改浴、改圈、危房改造“五改”工程。
十八洞村现在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十八洞村经验,也创造出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
现在通过农旅一体化,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十八洞村实现了“五来”目标,即鸟儿回来了、鱼儿回来了、虫儿回来了、打工的人回来了、外面的客人进来了。十八洞村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简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最好最生动的教材。
以前的十八洞村穷得让人心疼,现在的十八洞村幸福得让人心动。
2021 年11 月3 日, 十八洞村乡村发展基金会成立,它是全国率先成立的县级乡村发展基金会,目前募集资金已达到6611.85万元,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等领域,助力发展,进一步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十八洞村新一轮大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时代需要新思想,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今天的十八洞村不仅是湘西的十八洞村、湖南的十八洞村,更是中国的十八洞村、世界的十八洞村。
蝶變已成真,腾飞正当时。在新的起点上,十八洞村将集中力量瞄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最美乡村总愿景,不忘初心,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经验、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