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SWOT分析法的生态循环农业研究

2023-12-17李祉晗赵玉娥

广东蚕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农产品互联网+农业

李祉晗 赵玉娥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SWOT分析法的生态循环农业研究

李祉晗赵玉娥

(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德州253034)

近年来,部分地区立足当地实际,紧盯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发展目标,探索“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互联网+”背景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业循环生产模式高效整合了农业资源,加速了农业的转型升级。文章介绍了“互联网+”背景下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可行性;使用SWOT分析法评估了“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发现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根据SWOT分析结果对“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SWOT分析法

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农业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清洁低碳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立体综合种养等作为主要举措,完善循环型农业产业链条,持续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1]。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持续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SWOT分析结果对“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1 “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概述

生态循环农业是指农业中各生产部门结合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提高效益的循环体系。例如,将农作物秸秆、谷物皮壳等副产品,用作牲畜饲料;又将牲畜排泄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施于农田。或将废弃的植物茎叶、人畜粪便等有机物沤制沼气,作为农村能源,用于产品加工和生活所需,而产品加工的副产品和饮食业的残剩食品,又可用作饲料或饵料,喂养猪、鱼等。生态循环农业既可开创新的生产和就业途径,增加经济效益,又可改善生活环境,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互联网+生态循环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深入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可实现对于养殖环境的智能监测,同时还可以帮助农户和生产加工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并制定合理的农产品营销策略。企业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农牧业的科学管理和高效生产。总之,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背景下,积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必然选择。

2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是一种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是市场营销的基础分析方法之一,即企业在战略选择过程中,对企业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据以对备选战略方案作出系统评价,最终选出一种最优战略的分析方法。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实际上,SWOT分析法可以应用于多种情境,包括商业和非商业领域。它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或个人了解自身现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取得预期的发展成效。

3 “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循环农业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养殖智能化

近年来,“互联网+养殖”逐渐得到普及,智能化管理将成为未来养殖行业的首要需求。打破传统单人单户养殖体系,进行规模化养殖,指引养殖行业新方向。智能化养殖可以减少人工支出,同时响应国家政策,农户能够能享受到国家“三农”政策补贴和扶持。

3.1.2 农产品溯源与食品安全

农产品溯源系统的建立将有助于维护食品安全。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追踪农产品的来源和生产过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食品安全。

3.1.3 循环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循环农业鼓励农场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有机废弃物可以用于肥料生产,减少了农业对化肥的依赖。生态循环农业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3.2 劣势分析

3.2.1 针对农户的职业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缺乏对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部分农户在使用互联网技术方面存在困难。农民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衔接不紧密。一方面,负责培训工作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有效掌握培训方式、培训手段。另一方面,在开展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也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进而导致技能培训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3.2.2 销售体系有待完善

农村在农业种养殖生产方面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较多,但是部分农村基层尚未建立畅通的销售网络,依赖不稳定的民间收购渠道和网络销售,每年全国有部分地区都会出现农产品销售困难。要切实解决扶贫农畜牧产品滞销问题,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因此,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3.3 机会分析

3.3.1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政府的支持,鼓励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的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农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中包括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等。

3.3.2 政府部门和各大高校的重视

在政府部门与各大高校的重视下,“互联网+”在现代农业领域上的应用逐渐完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也被纳入高校研究生教育体系;在试点院校增加“互联网+”现代农业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招生配额,重视农学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律等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积极培养既懂得农业相关知识又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3]。

3.3.3 电商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已经过了普及应用阶段,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已经基本完成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的建设,打通了农村快递物流瓶颈,农户的电商意识和参与能力得到增强,已经开始从普及应用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农村电商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方面依然会发挥独特作用,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包括鼓励发展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业态。由此可见农村电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4 威胁分析

3.4.1 农业污染问题

农业污染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农药污染、农用塑料残膜的污染和农业废弃物污染等。以上几种污染现象长期存在,而且还可能由量变到质变,累积到某种严重程度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危机。

3.4.2 农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许多地区监管机构的主干框架已基本形成。然而,部分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起步较晚,部分地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主要停留在区级农业部门层面,还没有真正延伸贯穿到街镇、村。全区及各街镇普遍存在缺机构、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等问题。另外,还存在质量检测体系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标准化工作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农产品质量难有持续稳定的保障。

4 “互联网+养殖”生态循环农业的优化对策

4.1 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力度,引进优秀人才

扎实开展“互联网+农业技术”培训。一是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针对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类涉农政策法规等制作相关培训视频,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广泛进行推广,切实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二是积极向农民传递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创新精神以及进取精神,有效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工作当中的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工作高效转型发展。同时,还应大力引进现代农业技术、经营高层次人才。在这过程中,可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多举措解决高层次人才落户的后顾之忧。通过开始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生态循环农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能得到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2 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时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以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农业体系和模式是大势所趋。智慧农业的核心理念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农业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也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从而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4.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一是抓住当前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项目,积极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健全从省到街镇、村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量,充实监管队伍。

二是进一步扩建和完善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吸收专业检测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实现人员、设备、场所的“三到位”,以满足基层农产品检验检测的日常需要。

三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基地建设。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要真正把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工作来抓。另外,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机制,接轨国际标准,建立一套系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健全产地环境安全标准、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标准以及相应的农产品检验检测方法、标准等,并适时加以修订和完善。

4.4 加强农业污染治理

第一,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机制。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立法,研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完善配套的政策和标准体系。

第二,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针对经济作物,加强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等措施。另外,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建设。

5 结语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绿色是农业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生态循环农业,就是按照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学原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管理手段组织农业生产,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产过程生态环保、农产品安全优质、乡村美丽宜居的现代农业形态。探索“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循环农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4]。只有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农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1]袁想红,路婉茹,刘建忠,等.清水县饲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畜牧兽医,2022,52(4):1-4.

[2]农业农村部答复:关于加强绿色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J].四川畜牧兽医,2021,48(9):9-10.

[3]李瑾,马晨,赵春江,等.“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战略路径与对策建议[J].中国工程科学,2020,22(4):50-57.

[4]陈东阳.我国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问题与建议分析[J].现代农机,2022(2):14-16.

Research on Eco-circular Agriculture Based on SWOT Analysi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Li ZhihanZhao Yu’e

(Shandong Huay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zhou, Shandong, 253034)

In recent years,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goals of industrial prosperity and people’s affluence, some regions have been explor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of “promoting planting with cultivation, facilitate planting with cultivation, and combining planting with cultivation”, and building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based on local condition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the recycling production mode has effectively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accelerat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agriculture. To this en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et +”; evalu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using SWOT analysis to explore its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inally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WOT analysis.

“Internet +”; Ecological recycling agriculture; SWOT analysis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40

F323.22

A

2095-1205(2023)08-122-04

山东华宇工学院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X202213857082)

李祉晗(2002—),女,山东济宁人,本科,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农产品供应链。

赵玉娥(1987—),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农产品供应链。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互联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