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成效及对策研究

2023-12-17胡艳萍

广东蚕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管护保护区

胡艳萍

药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成效及对策研究

胡艳萍

(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云南昭通654600)

近年来为响应号召,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该地区实行相应保护措施,主要落实七点工作:落实责任、保护基建、巩固生态屏障、开展统计调研、加强宣传、构建系统性工作体系、精准落实问题整改。工作落实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四点不足:思想落实存在参差性、一线工作落实不到位、科研监测水平低、宣传工作效果不显著。针对工作现状提出六点工作建议: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强巡护管理、监测科学化合理化、强化宣传管理、做好物种普查、积极响应政策。

药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政策落实

药山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的主要生态屏障,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和生态系统直接维护了地区和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药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对该地区泥石流的防控以及附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安全保护意义。药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高原东北部的巧家县境内,由药山和杨家湾两个独立的片区组成,保护面积为20 141 hm2,其中核心区8 033 hm2、缓冲区7 211 hm2、实验区4 897 hm2,始建于1978年,1984年4月被设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药山主峰轿顶山海拔4 041.6 m,是云南东北部的最高峰,也是金沙江流域进入长江前的最后一座高峰,与最低海拔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处相对高差达3 524.6 m。巨大的高差、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造就了药山“奇、险、峻、秀”的优美风光[1]。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科研价值较高。

1 药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及开发现状

近些年来,药山管护局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主管部门指导下,与相关部门协作,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以促进保护区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1 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药山管护分局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环保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工作中。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进一步细化、实化、量化各科室所、各管护站责任,全面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1.2 逐步夯实保护基础,进一步提高管护能力

夯实基建,一是抓紧硬件建设,破除工作瓶颈制约。为保障工作顺利深入开展,管护局将硬件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建成了局机关及各管护站办公用房、观测站、巡护道路(步道)、瞭望台、巡护哨卡、界桩、界碑、标示牌、抗旱保育、温室大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购置配备了办公、防火、科研、宣教等一系列工作设备设施。鲁甸“8·03”地震后,累计争取投资142万元,实施了涵盖业务用房建设、消防管网建设、瞭望台修复等内容的恢复重建项目5个。项目的建设有效提高了保护区的管护能力,为保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打下坚实基础[2]。二是抓实内部建设管理,促进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运行。重视队伍建设,定期和不定期举办执法人员培训和业务工作培训,提升管护队伍整体执法水平和业务素养。

1.3 依法管护生态资源,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严防森林火灾。将森林防火作为管护工作的重中之重高位推进,源头防治与应急能力建设并举,切实做到了严防死守,国家级保护区建立后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二是严格做好日常管护巡查。层层落实管护责任,抓实工作督查,做到严格执法管理。三是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扎实推进野生动植物监测体系建设,开展了大量的疫情监测上报和标本采集工作。十年来,保护区内没有爆发过一次野生动植物疫情。

1.4 持续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和研究

1.4.1 资源调查方面

近年来,药山保护区依托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项目,对保护区内自然环境、植被、植物、动物、微生物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进行评估。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基线调查;二是开展第三纪孑遗植物分布及种群结构调查;三是开展药用植物专项调查;四是开展社会资源本底调查。

1.4.2 动态监测方面

按照药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计划,已在保护区内建立植物植被监测估定样地21个、动物监测样带9条、气象监测站3个、水文要素监测点2个。开展的监测内容包括:巧家五针松群落、珙桐群落、黄背栎群落监测;红豆杉、领春木、连香树、天麻、重楼等珍稀植物的监测;鬣羚、林麝、猕猴、白腹锦鸡、红腹角雉等珍稀保护动物监测;气象、水文、土壤要素监测;野生动植物疫源疫病监测和防控。

1.4.3 科研协作方面

保护区先后开展了巧家五针松群落调查、采集禾本科和兰科植物标本、考察低等植物和杜鹃属植物、药山兰科植物繁育生态学研究等相关科研工作。与众多机构和科研院校密切合作,开展了药山保护区种质资源采集与保存、近交衰退对巧家五针松濒危的影响项目、建立云南大学药山生态定位监测站、召开国际濒危植物保护有效性评估研讨中国药山会点会议、巧家五针松保护有效性评估项目、巧家五针松自然回归项目、药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等科研工作。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在药山保护区建立了云南大学生态监测网络药山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云南大学药山生态学研究基地。

1.5 强化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环保意识

药山管护局高度重视宣教工作,制作了保护区宣传片,在县城、乡镇以及保护区周边社区进行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环境日”等活动,大力宣传《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向群众宣讲加强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保护区还采用张贴标语、告示等形式长期坚持在辖区内的村、组和学校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法律法规的宣传,保护区内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良好的保护氛围。

1.6 坚持系统谋划,深入开展自然保护区整合优化工作

2020年4月,药山管护局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启动了药山保护区优化整合工作。此项工作以县为单位,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成立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具体业务工作由市、县林草局聘请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完成。目前已完成巧家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的编制,正在逐级上报审定过程中。

1.7 以问题为抓手,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中药山管护局主要涉及三个小水电站,分别是巧家县红山吊水岩河红山电站、巧家县东坪吊水岩河三级电站、巧家县东坪吊水岩河二级电站。三个小水电站均位于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相关规定,三个小水电必须退出自然保护区。在药山管护局和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红山吊水岩河红山电站、东坪吊水岩河三级电站、东坪吊水岩河二级电站已于2020年9月全部拆除完毕,并成功退出了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全面客观回顾总结工作的同时,对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及干部群众的期待,药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仍存在不足。

2.1 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不足

一是学深悟透有差距。药山管护局虽然通过多种方式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进行了多形式、高频次、全覆盖的宣讲培训和学习教育,但少数干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解不深不透,学习不够深入,泛泛而学,没有真正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二是学以致用不到位。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认识不到位,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不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还有较大差距。三是统筹兼顾不到位。2018年以来,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脱贫攻坚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上,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工作统筹兼顾不到位。

2.2 科研监测能力有待加强

药山以盛产中药材而闻名,是一个重要的中药材物种基因库。药山不仅分布有众多的保护动植物种类,而且拥有堪称“植物界大熊猫”的巧家五针松。虽然保护区已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但管护局受业务员技术水平的限制,独立开展的科研监测较少,特别是对巧家五针松等珍稀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致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不多,对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第三方科研机构的依赖度较高,科研监测能力有待加强。

2.3 宣传教育工作需不断强化

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的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宣教设施设备有限,保护区的宣教工作仍然停留在较为初级的水平,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保护和森林防火宣传的内容和方式较单一,群众对药山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的参与度不高,热度不够。

3 未来工作思路及举措

3.1 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3]。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政治高度,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加强药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坚决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3.2 继续做好资源管护,守护生态家园

抓好森林防火、资源管护巡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确保生态资源安全。积极组织开展资源管护巡护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和规范林政执法力度,有效遏制保护区挖药、放牧、未经批准入山等行为的发生。

3.3 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体系

依据保护区科学研究及监测工作的需要,合理配备人员,构建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科研骨干队伍。建立有效的科研监测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监测项目[4],特别是加强对巧家五针松等珍稀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致濒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该地区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推动保护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保护区开展动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5]。

3.4 强化宣传教育和培训

精心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宣传药山文化,提高药山自然保护区对外知名度;加强对保护区管理人员和护林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加强宣传教育,让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深入当地群众心中,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到药山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来。

3.5 积极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

2023年全面完成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任务。重点调查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地点、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传播途径等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结合地理数据网格化,明晰药山保护区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从而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3.6 积极应对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药山管护局于2020年4月启动保护区优化整合工作,现已完成优化整合预案编制并逐级上报至国家林草局。预案批准后至2025年前,将开展3项工作:一是保护区勘界立标及新一轮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理顺管护机构体制,推进保护区管理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三是启动核心保护区农户搬迁工作。要进一步摸清保护区核心区农户底数,建立台账,争取省市的政策支持,确保核心区农户尽快搬离,缓解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4 结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目前对药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已产生的成效不可否认,保护措施的落实,使得保护区的植被得以恢复,物种多样性得以完整呈现,物种资源、植被垂直带、特殊地貌结构得到了有效保护,建立了管理基础设施,理顺了管理体制,人、财、物有了保障,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红线”意识、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社会参与保护行动逐年增多。未来药山保护区的工作将会积极响应号召,将药山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和保护做到更好。

[1]吴明慧.浅谈药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21(11):60-61,64.

[2]吴明慧.药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现状及对策[J].今日畜牧兽医,2022,38(7):16-17.

[3]张邵峰.泾县汀溪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9(13):146-147.

[4]李春华.马龙黄草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措施[J].林业建设,2020(1):18-23.

[5]安科.紫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管理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5):120-123,127.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08

S759.9

A

2095-1205(2023)08-23-03

胡艳萍(1984—),女,汉族,云南巍山人,本科,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护。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管护保护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