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护视域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探究——以甘肃省为例

2023-12-17汪雪燕

广东蚕业 2023年8期
关键词:甘肃省林业信息化

汪雪燕

生态保护视域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探究——以甘肃省为例

汪雪燕

(国营漳县木寨岭林场甘肃定西748300)

在生态保护视域下,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是有效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生态保护视域,以甘肃省为例,介绍了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地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诸如林业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林业产业结构不完善以及管理信息化率不高等,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以及持续提高管理信息化率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甘肃省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保护;林业经济;甘肃省

林业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经营对象,合理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森林的事业。林业经济一般是指根据既有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林地资源,发展多种类型的林业相关产业,例如,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以及旅游业,将种植养殖、采摘、观光有机整合的立体式复合经营模式[1],以充分释放林地资源发展潜力,提高林地综合生产力,推进生态建设,促使农民增收致富。林业经济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潜力大、易操作等特点,发展林业经济可有效提高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发展林业经济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实施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2]。2021年12月,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印发《甘肃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该规划对发展林下经济、林果产业、森林康养产业等作出统筹规划[3],为甘肃林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基于生态保护的视角研究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对该地区林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并从林业体制改革、产业结构以及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促进甘肃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保护视域下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现状

1.1 林业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甘肃省通过中央财政林业草原转移支付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安排林木良种培育补助为1 463万元,造林补助超2亿元,森林抚育补助高达3.52亿元,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助为1 252万元,主要用于包括林下经济发展在内的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4],这为甘肃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扶持,促使林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甘肃林业经济发展。

1.2 因地制宜,培育林业特色产业

近年来,甘肃省各地区因地制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纷纷培育独具各地特色的林业产业,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以陇南市两当县为例,该县制订了林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八有”山地立体发展新模式,即“地下有药、树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中有客”,并高度重视核桃、中蜂、食用菌、中药、花椒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4月,两当县共计种植943.4万株核桃、花椒;2022年全县累计培育了7.8万群中华蜂,种植8万亩中药材,养殖130万羽生态放养鸡,栽培900万袋食用菌,有效带动当地农民持续增收[5]。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当地大力培育特色林果产业,其中花椒、苹果、红枣、桃子、啤特果等特色林果种植面积高达194.54万亩,实现挂果面积85万亩,2022年已实现提质增效9.58万亩[6],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为当地带来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近年来漳县重视生态林与经济林发展,当地主要的绿色富民产业为核桃、沙棘等特色经济林果,全县已累计种植超5万亩核桃,建成超5 000亩油用牡丹基地,培育了30万亩沙棘林,并在2022年被评为“中国沙棘之乡”,丰富了漳县生态建设内涵,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7]。

2 生态保护视域下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县着力提高城市化水平,全面推进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建设,导致现有的绿地面积与森林蓄积量逐渐减少,进而导致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受限。甘肃省各级政府尚未对林业经济发展予以充足的重视以及大力支持,使当地林业经济发展遭遇瓶颈,从整体而言,制约着甘肃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甘肃省内林业资金补助分配不当对林业从业者的工作状态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而降低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8]。

2.2 林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既有学者研究发现,现阶段甘肃省多地区存在林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林业经济发展理念不科学等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来保护重点树木名录,但甘肃省每年砍伐树木的数量仍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成年树木数量急剧下降。甘肃省人工种植的树木品种主要为胡杨、沙柳等,其种类较为单一,在恶劣环境下极易受到破坏,再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育林方式,难以对树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与利用,导致大量树木难以生长至成树期,树木覆盖面积持续缩小,将会明显降低林业经济发展效益。同时,由于甘肃省林业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省内以劳动密集型林业企业居多,技术密集型企业数量较少,导致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当前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8]。

2.3 管理信息化率有待提高

甘肃省全面推进智慧林业建设,林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有了质的飞跃。2018年省级林业信息化率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位列第九。但在2011年之前,甘肃林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排名全国倒数第一[9]。甘肃省以高分遥感监测系统为“空网”,在省内重点林区由多架无人机形成林业资源监管的“天网”,整合全省林业视频监测监控大集中形成的“地网”以及各林区护林员构成巡护系统的“人网”,共同搭建了集空网、天网、地网、人网和森林生态综合监控平台于一体的“四网一平台”智慧林业综合管理体系,对省级数据库实现统筹管理。然而,甘肃省部分市县林业相关部门尚未开发出更多智能化应用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综合林业资源管理平台。总体而言,甘肃省林业信息化率仍有待提高。

3 生态保护视域下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的优化对策

3.1 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为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林业经济发展环境,首先,甘肃省有关部门应提高对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根据不同的林业资源性质,采取分类管理的方式。例如,在甘肃省各级政府的主导下,鼓励与协调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甘肃省森林建设与保护工作,对公益林区进行有效管理,有效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可以为林业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森林资源保障。其次,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还应强化服务意识,将国家层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宣传、规划种植、投资建设等方面,为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最后,甘肃省各级政府应当合理规划林业资金补助,结合当前省内财政情况,根据《中央财政林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给予林业从业者合理的资金补助。

3.2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首先,林业企业应当坚持科学育种,遵循当地树木种类分布情况,优化树种结构,开展全面的森林生态环境检测,有序开展育林保山、植树还林等工作,有效保护原始森林资源与原始树木品种。其次,甘肃省有关部门应当积极组建高层次的林业科研队伍,推动实现林业技术成果转化,加强对现有林业资源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延伸林业经济产业链,研发出更多具备高附加值的林业产品。最后,为促使甘肃省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推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林业企业向技术密集型林业企业转变,甘肃省有关部门应全面推进生态保护理念,鼓励省内各林业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实现经济资源节约型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化林业生产技术,加强对林业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管理。

3.3 持续提高管理信息化率

甘肃省各级政府应当注重提升林业经济信息化建设水平,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管理信息化。一是基于遥感、云计算、物联网、5G、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集林业资源监督管理、预警监测、动态监测、综合评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提高林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管监测。二是加快数据集成开发应用,建设甘肃省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控制中心,利用“互联网+物联网+GIS+大数据”,对森林、草地等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监测,做好森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沙尘暴预警、火灾预防应急数据集成开发等工作,实现全省各类林草业务信息化管理,为林草业务及指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加大林业信息资源分析与应用力度,全面推进省内林业科技持续改革、普及与应用,提高甘肃省林业经济的综合效益[10]。

4 结语

目前,林业已由过去的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传统林业,向以保护建设生态环境为重点,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现代林业转变。甘肃省有关部门应重视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林业体制改革进程缓慢、林业产业结构有待完善以及管理信息化率有待提高等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化林业体制改革、优化林业产业结构以及持续提高管理信息化率等方式,提高甘肃省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助推甘肃省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促使林业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

[1]卢静秋.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经,2023(8):126-128.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EB/OL].(2021-02-22)[2023-06-10].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02/22/content_5588274.htm.

[3]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EB/OL].(2021-12-28)[2023-06-10].http://lycy.gansu.gov.cn/lycy/zxgh/202201/1947913.shtml.

[4]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大甘肃省林下经济发展支持力度的建议”复文[EB/OL].(2023-02-01)[2023-06-10].http://www.forestry.gov.cn/search/29144.

[5]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甘肃两当:立体发展林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EB/OL].(2023-04-13)[2023-06-10].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2/20230413/160250772662286.html.

[6]中国绿色时报.甘肃临夏特色林果产业收获多重效益[EB/OL].(2022-10-13)[2023-06-10].https://www.forestry.gov.cn/main/52/20221013/162250497960704.html.

[7]丁陆军.漳县林草业走出绿色发展之路[N].甘肃经济日报,2022-11-14(3).

[8]刘建超.论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为例[J].山西农经,2022(6):122-124.

[9]王涛.甘肃林业信息化:从倒数第一到全国前十(林业信息化十年铸辉煌)[N].中国绿色时报,2019-03-27(2).

[10]王晨光.新经济形势下林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研究[J].林业科技,2023,48(3):67-7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Econom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Xueyan

(State owned Zhangxian Muzhailing Forest Farm, Dingxi, Gansu, 74830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vigorously tapping the forestry economy is a key measure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concept of “green waters and green mountains are golden mountains and silver mountains”. Hence, 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fores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the slow process of forestry system reform, imperfect forestry industry structure, and low rste of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epening forestry system reform, optimizing structureof forestry industry, and improving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rate in a continuous manner, 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restry economy; Gansu Province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07

F326.27

A

2095-1205(2023)08-20-03

汪雪燕(198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大专,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苗木和植树造林。

猜你喜欢

甘肃省林业信息化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land produces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