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妇女动员工作与成效

2023-12-17

关键词:归队边区动员

曾 浩

(南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七七事变”拉开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序幕,全国人民热烈响应中共中央发出的全民族统一战线号召,参与抗战各项工作。陕甘宁边区作为八路军和全国军队的后方,边区政府积极动员人民,踊跃支援前线。广大妇女在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的领导下,采取了多项措施,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全面抗战形势下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

“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敏锐地察觉到“卢沟桥的挑战与平津的占领不过是日寇大举进攻中国本部的整个的开始”[1],必须发动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广大妇女的力量。在全面抗战初期,毛泽东曾指示:“妇女在抗战中担负了重大的责任,必须把妇女群众组织起来。”1939年3月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发布《关于目前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的指示信》指出,“抗战建国的大业,假使没有占人口半数的妇女积极参加,成功是不可能的”[2]42。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的《妇女工作大纲》指出当前的基本任务是动员妇女力量参加抗战,争取抗战胜利。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大纲》提出的“团结各阶层广大妇女”的工作路线,陕甘宁边区党委于1937年9月作出《关于边区妇女群众组织的新决定》,要求动员一切力量以争取抗战胜利,立即改选与扩大乡妇女代表大会组织,在乡级以上新成立各界妇女联合会,并且明确各界妇女联合会是各党各派各界妇女的群众组织,共同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及谋求妇女自身利益而奋斗。

1937年9月12日,在毛泽东、洛甫、李维汉、李富春等人以及边区各机关、团体、学校的支持下,各发起人和赞助人在抗大召开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筹备会,选举产生李建贞、史秀云、丁玲、蔡畅等15人组成的筹备委员会,并推举李建贞、史秀云为正副主任[3]。在筹委会的领导下,仅过了半年多的时间便改造并成立了边区的县、区各级妇女联合会。1938年3月8日,陕甘宁边区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延安师范学校正式召开。本次大会对边区妇女运动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提出今后妇女运动的方针和任务,正式成立了领导边区妇女运动的统一机构——陕甘宁边区各界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边区妇联),选举史秀云、张子芳、路志亮等17人为主席团成员,设置边区、县、区或市的三级妇联,于基层设立乡妇女代表大会或乡妇女救国会,在组织上各级妇联设置组织科、宣传教育科和战时工作科[4]。边区妇联简章指出其宗旨是促进边区各党各派各界妇女更进一步团结与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拥护坚决抗战到底的策略,争取抗日民族自卫战争的最后胜利,并谋取妇女的解放[5]93。边区妇联执委会主任史秀云在大会上的发言指出,当前边区妇女运动的总方针就是将妇女运动与民族救亡运动相统一,进而成为整个民族救亡运动的一部分,同时还要广泛发动边区妇女,积极响应紧急的抗战动员工作,使边区妇女运动成为全国的先进模范,成为全国妇女运动的推动机。

二、边区妇联的抗战动员工作

为了抗战的胜利、中国的独立、妇女彻底的解放,边区妇联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和扩大组织、增强教育以及改善生活等方面的政治动员工作,领导广大边区妇女参与抗战,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一)多层次的抗战宣传

边区妇联深入基层,多层次向广大妇女宣传抗日内容。由于从边区到各乡均建立了各级妇女组织,因而边区妇联一面通过妇女代表大会等发出宣言书、告知书,同时在国际三八妇女节等时间点利用大会或晚会向妇女宣讲解放妇女与解放中国的内在联系,鼓励妇女参与抗战工作。边区妇联在宣言书、告全国女同胞书等中表示,要争取妇女彻底的解放,首先要争得民族的解放,广大妇女应以热烈的母爱,来热爱民族、拯救祖国[6],广大妇女要“宁作无子的孤母,不要汉奸的逆儿;宁作抗战死难英雄的寡妇,不作投降活着的娇妻;宁作无父的孤女,不作投降分子的爱儿”[7]。1940年的国际三八妇女节,延安举行了妇女生活展览会,不仅组织了运动会、召开了群众大会,还举办了3天游艺晚会,向群众展示妇女与抗战、生产、学习、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并奖励了模范妇女[8]。

为了避免形式僵化,收不到预期效果,边区妇联在基层采取报刊宣传、歌谣传唱、戏剧新编以及墙报、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日。报刊方面,边区出版了《中国妇女》《新中华报》等刊物。《中国妇女》刊发党的方针政策、妇女运动以及妇女解放等文章。《新中华报》开辟的《青年呼声》栏目,时常刊登抗日红歌曲谱、抗日剧本及连环画等。人民抗日剧社在陕北巡回表演近一个月,剧社的女同志每到一地,必先与当地妇女打成一片,教唱抗日歌曲和认字,妇女兴致高昂,积极学习至深夜[9]。除此之外,边区妇联利用宣传队、墙报、传单和庙会等动员妇女群众。1938年4月,边区妇联组织宣传队到雁滩农村,她们悬挂抗战漫画、刷写抗战标语、演唱抗日救亡歌曲,还创办了“大家看”墙报,群众反响热烈[10]69-72。边区有许多庙会,如子长县娘娘庙会、安塞罗儿坪庙会等,许多妇女前往赶会求子、求财。边区妇联及时组织宣传队,表演街头剧、进行抗日讲演等,向广大妇女介绍时局和前线战士的情况,鼓励她们将烧香捐庙的钱用到抗战前线去。边区妇联采取的抗战宣传在形式上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内容上易激发起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大地动员了边区妇女参战抗战。

(二)扩大边区妇女组织

边区妇联采取团结各党派、各阶级妇女以争取抗战胜利,进而开展筹备建国工作。一方面注意上层妇女参加抗战和妇女运动,另一方面着重组织下层妇女在思想上、组织上和行动上建立统一战线。为了发动和组织妇女以坚持抗战和争取最后的胜利,边区妇联大量发展会员。至1938年,边区妇联已团结组织了边区2/3的妇女,超过17万人。到1940年5月,会员已达到21万人,涌现出活跃的乡妇联48个,并有妇女自卫军4万余人。除边区妇联外,边区政府还成立识字委员会、放足委员会、西北战地服务团等,各界救国联合会与各级工会均设有妇女部,边区各级妇女组织生活日益健全,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和实施。在边区妇联的组织下,边区妇女以抗战与妇女解放为己任,广泛参加各类抗战与支前活动,扩大了抗战动员与妇女运动的群众基础。

(三)提高妇女教育水平

要加强妇女运动的力量、动员妇女参加抗战、达到妇女解放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准、工作能力和政治觉悟。面对女子教育几乎为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极其薄弱的状况,扫除文盲、开展广泛的教育成为极其迫切的工作。为此,边区妇联从现实出发,因地制宜设立妇女学校,因时而变,开展冬学运动和识字组等,将国防教育融入学习内容,鼓励广大妇女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全边区识字人数仅占全部人数的1%,小学只有120处,社会教育则绝无仅有[11]。为了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以配合抗战动员工作的任务,边区党委曾在1937年开展识字运动,并以9月为识字运动突击月。大量妇女参加了识字班,如安塞识字组员4 655人中,有1 349名妇女;新城2 610个识字组员中有715名妇女[12]。除此之外,边区先后开展识字组、半日校、夜学、冬学运动等形式,鼓励妇女参加。仅延安、延川、庆现和延长4县到1939年年底就成立了近1 300个妇女识字小组,动员了7 800余人参加识字班,组建了219处半日学校以适合妇女学习,有2 946人参加念书班[13]。并且,边区妇联将国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边区国防教育会首次大会决议第一点便是推广妇女教育。妇女学习的内容除基础的识字外,还教授她们防空防毒、医药卫生和救护保育等战争常识以及社会科学知识,使广大妇女知道中国的地理概况、日寇侵略中国和蹂躏同胞的事实、简略的国际关系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课堂外,妇女学员还建立军事组织、参加抗战活动、宣传妇女放足、破除迷信、戒烟等[14]。

(四)改善妇女生活

边区政府成立后,赋予边区妇女平等的政治权利,改善了边区妇女的生活状况。边区妇联与政府相配合,关切广大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着意照顾抗属生活,为妇女工作与抗战动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对于妇女的婚姻、家庭以及卫生问题,边区妇联采取了相应措施将妇女从身体和心理上解放出来。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与婚姻条例都明确规定,实行男女平等、自愿的婚姻制度,禁止买卖婚姻与童养媳、童养婚,并对双方任意一方请求离婚的情形及离婚的程序进行了明确[15]40-42。在婚姻的调解和解除中,边区妇联始终坚定地维护妇女权益。《新中华报》曾报道一名妇女被卖给别人做妻子,在妇联的帮助下顺利离婚并加入女自卫军,成为一名模范班长[16]。对于家庭中出现的纠纷,边区妇联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家庭困难。边区妇联借鉴晋察冀边区“家庭和睦”的经验,征求群众意见召开大会,用婆媳联欢会、家庭座谈会等方式调解家庭矛盾,树立良好家风模范。边区妇联在组织各类活动中并不反对“贤妻良母”的名称,而是对其做了新的解释,努力创造无数抗日革命的模范妇女[2]47-48。对于裹足的陋习,边区政府1937年贴出布告禁止缠足,违者惩其父母或者丈夫。边区各县妇联、妇女部立即行动,乡级成立放足委员会,各村设立放足组,对广大妇女进行宣传解释。1939年8月颁行的《陕甘宁边区禁止妇女缠足条例》,将违反条例者处以1年刑期[17]。通过各级妇女组织的动员宣传工作,绝大多数妇女认识到放足的重要性,涌现一批积极分子,带动其他人一起放足,做到了放足干革命[18]。边区政府制订了优待抗属的条例,设立抗属学校。边区妇联鼓励群众踊跃帮扶抗属,并在节日送上福利。1938年的秋收运动,淳耀县涌现出帮助抗属收割庄稼的女自卫军模范[19]。延长交口区妇联特意组织妇女们请抗属吃饭,并捐送了150斤白面、1 000个果子、100个馒头、3斗米和20个瓜。抗属们纷纷给前线亲属写信,要他们坚决抗日,勇猛杀敌,保卫国家和民族[20]。通过解决抗属的保障问题,不仅提高了前线战士的抗战热情,也打消了妇女对亲属入伍的后顾之忧。

三、边区妇女响应抗战动员的实际行动

边区妇联的抗战动员工作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在缴纳救国公粮、锄奸运动、节省运动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其中广大妇女的实际行动主要表现在组织自卫军、动员丈夫、子弟入伍和归队以及支援前线等方面。

(一)边区妇女直接参与军事实践

边区妇女组织自卫军接受军事训练,担任后方警戒勤务,在锄奸、放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面对全国性的抗战,凡年龄在18岁到30岁的放足、大足妇女,都能参加妇女自卫军,未满18岁的则加入少先队。1938年1月,11个县份由少先队转入自卫队的队员有8 015人,其中妇女占1 182人。同时,少先队增加6 888人,青年妇女占1 311人[2]33。1938年5月,全边区共有10 212名妇女自卫军,3 084人参加锄奸团。到1940年8月,妇女参加自卫军已约有4万人。妇女自卫军平常工作多为放哨、检查路条,少部分人担负大部分交通要隘的警戒放哨,并参与锄奸、巩固后方等工作。《新中华报》经常刊登妇女自卫军的优秀事迹。鄜县一区的妇女自卫军在放哨之余,检查形迹可疑的路人。该区第一乡2名妇女发现没有带路条的行人,将其稳住后绑送乡政府,检查后发现是一名逃兵[21]。延安县东一区四十里堡作为交通要镇,常有汉奸破坏电线、电杆,妇女自卫军成员格外留意此事。一名妇女在巡查菜地时发现汉奸企图切断电线,她及时报告区政府,汉奸被当场抓获[22]。边区妇女在后方的军事活动不仅为前线提供了生力军,还极大地打击了破坏抗日的匪奸。

(二)劝夫送子入伍,动员离队士兵归队

在边区妇联的组织下,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劝夫送子上前线,为扩军做出了重要贡献。八路军东下出征后,曾写信给全边区人民,提出动员1万名战士到前线去,与他们并肩作战[23]。边区人民对于兵役动员热烈响应,广大妇女鼓励支持丈夫、儿子、兄弟去当兵上前线杀敌。这其中涌现出“母亲教子去受训,自己在家把地种”等感人事迹。在广大妇女的鼓励下,陇东合水县壮年男子81人全部参军,妇女群众与他们的家属进行了热烈的慰劳和欢送,并且募集了大批的粮食以及手巾、袜子等生活必需品[24]。为了增强八路军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边区发起了归队运动,动员休病假以及开小差回家的士兵归队。由广大妇女儿童组成宣传队,在群众中进行政治宣传和解释工作。妇女儿童宣传队一方面组织人员对各地各村未归队战士的数量进行统计,另一方面召集未归队士兵的家属开会,发动军属督促子弟、鼓励丈夫归队,并设法解决军属的一切困难。在宣传队的努力下,归队运动成效显著。如安塞县委预估有15名战士归队,实际上归队35名,超出了1倍以上[25];东县原定1个月完成归队任务,由于宣传队广泛而有效的动员,仅半个月就完成了计划[26]。

(三)物资支前、精神支前

边区妇女用物资支前、精神支前的方式为前线战士提供支援。组织机构上,乡妇联下设置慰劳委员会,组建了救护队、洗衣队等。1937年,由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和边区妇女救国联合会共同发起的慰劳运动中,边区政府向群众募集了67 926双手套、袜子,加上直接送给各地部队的,实际上已超过8万双,其中妇女完成了3万双以上[27]。三边分区妇联为了慰劳当地警备团和保安队,发布了分区妇女做鞋子的号召,短短1个月便募集了近8 000双鞋子[28]。1938年10月,朱德从前方回到延安,向边区军民报告了一年多来八路军在华北抗战的情况,并号召边区人民捐献毛袜手套。于是边区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6万双毛袜手套慰劳八路军运动。10月19日,边区妇联给各级妇联发出指示,要求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热烈响应朱德总司令的号召,踊跃应捐,各地各机关召开动员会,宣传募捐意义,讨论募捐办法,形成了互相竞赛的群众运动。截至12月中旬,边区募集到7 000多元大洋和5 000余双毛袜手套[29]。为了给前线战士以精神鼓舞,边区妇联在延安发起写1万封慰问信的运动,得到延安各机关、团体、学校的热烈响应。许多妇女儿童不会写字的就找别人代写,他们在信中热情地鼓励自己的亲人勇猛作战,多消灭敌人[30]。活动发起半个月便收到了11 000余封书信,《新中华报》连续数期刊登了部分信件。1939年9月,为了慰问晋东南英勇抗战的将士,边区各界纪念国际青年节筹备会决定再次发起写慰问信运动,延安及边区妇女积极参与,写了大量信件鼓舞前线战士[31]。

四、结 语

“七七事变”后,日本覆亡中国的野心显露无遗。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必须加紧建立统一战线,凝聚抗战力量。在此背景下,为了最大程度地争取广大妇女的支持,发挥妇女“顶半边天”的作用,陕甘宁边区的各级妇女代表大会改选为不分阶级、不分党派的各界妇女联合会,在广大边区妇女中进行抗战宣传和政治动员工作。在边区妇联的组织下,广大边区妇女为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除常规的缴纳救国公粮、积极参加春耕秋收等工作外,广大边区妇女主动承担后方的巡防放哨等警备工作、积极劝夫送子上战场、给未归队的战士做思想工作以及筹集鞋袜手套等物资送往前线。正如边区妇联致全国妇女同胞书中所说,今天妇女解放运动和妇女参加抗战建国事业的成绩大小,首先要看全体女同胞自身努力的大小。妇女在抗战动员中积极进取,踊跃竞赛的精神,表现了广大妇女的英雄气概、高度的爱国热忱和政治觉悟,是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刻实践。

猜你喜欢

归队边区动员
归队运动的热烈,开小差是最可耻的
国防动员歌
归队运动的热烈,开小差是最可耻的
献血者归队流程设计研究
“收官”与“归队”——2015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分析
国防动员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