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AS理论的都江堰景区疫后发展研究

2023-12-16锋,彭

水利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疫后都江堰风景区

李 锋,彭 琰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景观与环境资源,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区域[1]。近年来,水利风景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至2022年1月,我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达902个。当前,我国已进入后疫情时代,潜在疫情风险不确定[2]。疫情防控常态化已成为今后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已有学者对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夏杰长等[3]认为疫情过后我国旅游业将会快速复苏,提出政府应加强危机应急管理,企业则应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进行自救和产业复苏;Feng等[4]将旅游疫情危机和旅游恢复力相结合,提出了构建概念模型和评价体系、选取案例实证分析、构建适应性管理机制三阶段分析方法;陈琳琳等[5]提出后疫情时代旅游服务智能化、休闲旅游多样化、旅游体验沉浸化的旅游发展新模式。

霍兰[6]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为认识、研究和管理水利风景区提供了新思路。该理论采取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将研究重点放在内部主体的相互作用和客观环境的演化上,具有主体适应、共同演化、趋向混沌、涌现现象产生等四大特征[6]。现有文献多将CAS理论运用于城市规划、组织演变等方面,如郭雪松等[7]结合CAS理论,以社会网络的时间切片作为切入点,利用网络动态演化分析框架研究组织的疫后恢复机制;高见等[8]运用CAS理论,构建“三位一体”的系统城市更新模型,分别在主体、单元和系统3个层面提出具体更新策略;李晨洋等[9]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主题,构建三江平原灌区的多层次CAS模型,促使各主体协调运作及水资源合理分配与使用;Shi等[10]以CAS理论为基础,从系统环境、系统要素和系统结构等方面构建CAS框架,拓展了城市韧性改善的研究思路。综上所述,CAS理论是研究疫后旅游业恢复发展问题的有效工具,但现有文献相关研究很少。基于此,本研究结合CAS理论,以都江堰水利风景区为例,研究水利风景区疫后恢复发展难题,为疫后水利风景区的治理和振兴提供新思路。

1 水利风景区CAS理论

1.1 理论架构

根据CAS理论,适应性主体能在系统演进过程中不断学习、自我修正、不断成长。因而在整个复杂适应机制的演进过程中,会不断涌现新的差异、层次和多样性[11]。水利风景区具有多个适应性主体,主体主动对外界作出反应,产生相互作用,并不断发展优化。水利风景区子系统通过适应性主体相互作用,驱动水利风景区的演化发展[12],其理论架构见表1。

表1 水利风景区CAS理论架构

1.2 理论研究思路

CAS理论强调适应性导致复杂性。因此,研究CAS理论视域下的水利风景区应以适应性主体为切入点,自下而上、从小到大地研究宏观系统的复杂性。研究思路如下:

a.主体适应性决定系统复杂性。CAS 理论将系统的元素视为适应性主体,可以进行自我调节[12]。水利风景区涉及政府、企业、管理者、消费者四大主体,不同主体具有适应性特点,发挥主导标志作用。水利风景区系统的复杂性主要由主体与主体、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在适应过程中会产生和分化出新的层次,出现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进而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演化过程[13]。

b.景区系统构成。水利风景区系统可以分为适应性主体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旅游服务设施系统、外部环境系统四大子系统[14]。适应性主体系统是景区系统的基础力量,通过采取积极的防疫管控措施,保障游客安全,促进景区复工复产,推动景区的长远发展;旅游吸引物系统是景区系统的中坚力量,通过丰富的旅游吸引物招揽游客,并由此衍生出文创旅游产品、科教文系列活动和附加业务市场,形成不同的景区特色;旅游服务设施系统是旅游吸引物发挥作用的前提,整个系统的价值通过各式各样、功能各异的服务设施得以发挥;外部环境系统是景区系统生存发展的基础,为景区发展提供客流和必要的资金政策支持,对保障景区业务开展有重大意义。

c.随机因素引入。随机因素的存在,拓展了CAS 理论的普适性,为水利风景区的复杂系统建模提供了有力依据。随机因素的出现会影响系统的本身情况,也会影响系统内部主体作出的反应和实施的行为。水利风景区疫后的恢复发展还会受到消费者心理偏好、政策落实差异性、景区市场活跃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各主体具有积极的适应能力,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未来的行为中得到“强化”,从而促进水利风景区向着利好方向发展。

2 基于CAS理论的都江堰水利风景区适应原理

2.1 旅游竞争力分析

景区旅游竞争力涉及多个方面,具体包括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旅游承载力等指标[15]。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因其优秀的旅游竞争力成为同类风景区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方面,都江堰水利风景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道路交错、交通便捷,利于节省游客的旅游成本。同时,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紧邻岷江,背接青城山,拥有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与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交相辉映,展现出巨大的旅游价值。另一方面,都江堰水利风景区能够依托都江堰市的经济基础实现自身发展,同时与市内旅游服务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等形成良好链接,旅游承载力也被大大拓展。优越的旅游条件和极高的经济创收价值也使都江堰水利风景区成为成都构建国际消费中心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6]。

2.2 主体刺激-反应模型

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具有一般水利风景区的特征,是一个具有适应性主体的复杂系统。主体与主体间及主体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刺激-反应模型。该模型由探测器、规则集和效应器组成[17]。探测器用于接收外部刺激,收集汇总客观环境的动态情况,将其分组并过滤周围的巨大信息流,是主体作出反应的客观条件;规则集是主体作出判断,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行为的依据,使主体能够根据外界信息匹配相应的主体行为。效应器则被用来说明主体产生的反应和作出的行为,当效应器被相应的信息流激活时,会对系统和外部环境作出反应,进而产生对环境的影响。刺激-反应模型打破了水利风景区管理模式的传统概念框架和知识库,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观察和理解这类复杂适应系统[18]。

3 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的内外部刺激分析

3.1 外部刺激

a.景区景点收入趋近于零。四川省在2020年1月25日发布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I级响应措施”,做出全面实施联防联控,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组织的团队旅游活动,严禁乡村举办相关旅游活动和节日庆祝的规定;同时对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等景区景点实行封锁、关闭,景点没有了门票收入,旅游经济走势一度下滑。

b.市场消费力锐减。2020年,消费者消费意愿低迷,疫情风险的持续存在延续消费者的恐慌、观望心理。即使疫情风险已逐渐消退,疫后消费者的补偿性、报复性消费似未成为主流现象,克制消费的心理仍会持续一段时间,市场消费力受到限制;此外,当年受疫情管控影响,假期被缩短,限制了景区依靠“国庆黄金周”“五一假期游”等消费旺季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景区外地游客接收量大幅下滑,而本地游客又不足以支撑起旅游经济。

c.项目开展受限导致部分资本短期外流。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因其资源多样性,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旅游建设项目。疫情导致部分项目中止建设或短暂关停,降低了资本的投资回报率,短期内甚至会引发资本外流。

d.对外出口受阻。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的文化资源和文创产品是对外出口的一张靓丽名片,而疫情限制了跨国人员、资本、物品的流动,限制了国内的社会生产,使得外需得不到满足,出口能力受到限制。

3.2 内部刺激

3.2.1相关服务行业受损严重

a.餐饮服务行业复工率低下。都江堰风景区共有3000多家餐饮店铺,疫情发生后,仅有900多家店铺陆续复工,复工率不足30%。客流量的骤减使餐饮业丧失了大部分收入来源,疫情的反复波动也使得堂食不间断被禁止,餐饮店铺难以承担复工成本,复工意愿低下。

b.零售商亏损不一。疫情过后,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共有23家大型超市和500家小型超市进入了复工状态[19],但承受了巨大的门店损失;而供应生活必需品的零售商在疫情发生期间所受影响较小,甚至有一些企业出现销售量增加的现象。部分零售商的亏损倒闭导致市场商品异质性减弱,品质多样性减少,市场活跃度低下。

3.2.2参与主体逐步消失

疫情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市场经营者和大量高技能服务人员消失,使得景区主体参与度降低、多样性减少。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政府疫情管控政策限制社会生产,帮扶政策的落实尚需一段时间。疫情期间,四川省应急委员会颁布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实施全面的监测检测,限制人员流动和社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区产业经济发展和游客出行,降低了企业的复工意愿;同时,政府为帮扶受损中小企业而实施的政策、资金支持属于事中、事后反应,不能及时弥补企业所蒙受的损失,且真正作用于相关主体仍需一段时间。②相关企业损失惨重,不具备复工能力或缺乏复工意愿。疫情期间,景点营业短暂中止和客流量的急剧减少,使得众多企业和零售商丧失经济来源,导致中小企业出现现金流中断、劳动力成本上升、收入恢复放缓等问题。而暂时停工的企业因潜在疫情风险和开业成本等问题长期处于观望状态,也未能正常参与景区市场活动。③管理层及时给予各利益相关者救济、补助措施有困难。疫情的爆发对于景区管理者来说是始料未及的,属于不可预知的风险。景区管理层要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号召并开展疫情管控工作,还要建立景区防疫体系等,短时期内难以兼顾各利益相关者的损失补偿和救济工作。

3.2.3文娱服务功能弱化

都江堰水利风景区除原始的观光旅游服务外,还拥有形式多样的附加业务。而疫情期间急剧锐减的客流量、严格的人员流动管控措施、高额的固定成本和维护费用等因素无疑限制了景区的业务开展和活动实施,文娱服务功能随之减弱。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受疫情影响,旅游团体存在地域方面的限制。疫情形势放缓后,省内的郊区游、观光游、乡村游等短途旅游恢复较快,而跨区游和境外游的恢复耗时较长。②高质量市场经营者的退出使市场活跃度和竞争力降低,将会降低产品异质化程度和质量,不利于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树立景区良好形象。③景区内部的电影院、咖啡厅、酒吧等娱乐场所都因疫情关停,“龙门山温泉养生”“虹口国际漂流大赛” “青城山高尔夫”等活动一度被延期举行或直接取消,特色项目的关停导致景区吸引力降低、消费能力下降,针对目标市场的规划不得不再度调整。

4 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的刺激-反应对策

4.1 主体发挥能动作用,积极适配客观环境

CAS理论强调,推动系统演化的关键动力是适应性主体的能动行为[20]。后疫情时代,景区的未来恢复和发展有赖于景区内各利益相关者、管理层、旅游企业的有效行为和措施。

a.景区各利益相关者应做好不定期复工复产准备及相关防疫工作。要做到防控疫情与经济复苏并重,必须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在保证安全生产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帮助景区内的商贩、酒店民宿、旅行社和文娱商家渡过难关。

b.管理层应加强景区规划和业务流程衔接。疫后恢复方面,应部署好疫情管控工作,规划好安全防疫旅游路线,安排好疫情监测任务。疫后管理方面,应熟悉疫后管理模式下的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对接效率,及时响应游客需求,让游客“来得放心、玩得开心”。

c.旅游企业应加大员工激励及人才引进力度。员工激励方面,对于在防疫工作和景观建设上有突出表现的员工应给予物质奖励。人才引进方面,应扩招具备疫情防控知识、应急处理知识和紧急救援知识的人才,扩充企业内部人才资源储备;同时关注疫情期间的各项招商政策,鼓励进行股权招商、产业链招商[21],引进高新科技产业项目,结合文创产业打造旅游项目产业集群。

4.2 厘清可用资源,维护景区系统稳定性

在疫后恢复发展阶段,外部环境系统正不断演变,应着力做好景区系统内部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旅游吸引物和旅游服务设施的价值,不断提升游客体验感。

a.维护景区内部水资源与生态系统。首先,景区生态管理的首要业务是维护好水利生态,应注重完善水利工程设施,科学配置相关资源,对都江堰旅游产业进行精品化、品牌化升级,加快水利产业在疫情期间的错位发展与整合提升。其次,把握好水利景区内部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融合发展,走绿色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在中心产业链持续优化调整的基础上,兼顾好生态环保及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b.整合现有资源并拓展附加业务。构建“旅游+研究+学习”“旅游+扶贫”“旅游+文创”等附加模式,培育好“新旅游·潮成都”等14 个网红场景,捕捉疫情期间重庆、成都等西南地区的IP爆款产品,做好“春暖都江”“线上春苔会”等文旅网络消费活动,打造带有地域特色的爆品小吃和民宿,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

c.深挖水利景区科研价值和文化价值。产学研方面,积极启动校地、企地合作项目,与日本中央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清控人居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政”乡村振兴发展研究平台,举办“新林盘工作营”。文创方面,做好市场定位,通过分析客户的年龄、心理、职业等确定目标客户,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文创产品;同时加快都江堰休闲度假中心、成都融创文旅城等项目建设,创建“绿地·无舍青城”“环球融创·青城溪村”“蓝城”等文创小镇,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4.3 统筹内外发展要素,优化主体协调体系

CAS理论认为,水利风景区的优质演化需要内外部要素的协同发展。建立要素与要素间的良性关系,有利于提高景区系统的弹性和抗干扰力[22]。

a.建立景区应急管理预案。各旅游应急部门应以有效防范疫情为切入口,将疫情风险、人员流动、经济损失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提高应急管理预案的可行性。提升处理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相应的预救援备队伍,制定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计划,力争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避险状态;优化应急体系布局,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保证与市内定点医院合作渠道的通畅,在景区内设立多个监测点,强化重点场所管制;聚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实时做好疫情排查工作,时刻关注景区流动人员尤其是内部工作人员的健康信息,做好防疫知识宣传,提高景区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b.提供相关政策、资金支持。首先,政府及金融机构对在疫情期间参与物资保供的商场、超市、连锁便利店等主体给予一定的补贴、补助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因疫情导致重大损失,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重大影响的中小企业,符合相关标准的企业可申请合理调整定额和延期缴纳税款。其次,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住宿等企业给予资金对口帮扶,不允许抽贷、断贷、压贷、罚息;同时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由省财政承担一定的贴息费用,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规模的增长。最后,切实落实相关措施,各大金融机构应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申请信贷流程和手续,提高资金流转效率,为中小企业的疫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3]。

c.提供人才和资源支持。都江堰市古堰景区管理局是负责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工作的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具有保护和管理景区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的职责。管理部门要提供人才和资源的支持,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管理的水利风景区生态保护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实时对都江堰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4.4 运用新兴科技,创新平台展示

a.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为线下消费模式向网络营销、数字消费等新型模式的转变提供契机,创造了新的经济业态和消费模式。景区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积极选用相应的引流方式,增加景区在同类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b.疫情催生了线上消费等新业态,在此背景下,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应将传统的景观旅游与信息科技旅游相结合,创新平台展示。例如利用川西森林景观、天府绿道等资源优势,开发、完善旅游产品,推出“云旅游、云消费、云观景”等新型游览模式。

5 结 语

水利风景区是由多个主体、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自我更新、不断发展演化的特点。都江堰水利风景区在疫后的发展面临着参与主体单一、业务开展受限、文娱服务功能减弱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困境。CAS理论为研究都江堰水利风景区的恢复发展提供了良好思路,水利风景区的疫后恢复发展有赖于政府、企业、景区管理者、消费者的良性互动,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利好措施,可以推动景区的疫后恢复与可持续性发展。

猜你喜欢

疫后都江堰风景区
拜水都江堰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抗疫与疫后重建
汇聚起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湖北人大关于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决定出台前前后后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对垒疫后衰退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李冰与都江堰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千古奇观——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