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代特效电影的突破与局限
2023-12-16王子君
□王子君
近年来,全球电影市场一度陷入低迷,但随着《侏罗纪世界3》的上映,商业电影市场开始有复苏的迹象。相较于国外,我国特效电影市场近些年稍显萎靡。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特效电影已经开始逐渐迈向新的时代,从“模仿”转变为有了“自主性意识”。同时,我国电影创作者开始用本土化元素塑造属于自己的特效电影,用实际行动跟上国际的脚步,用属于自己的东方元素搭建特色的世界观,力求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东方世界”。
近些年来,国内特效电影市场蓬勃发展,逐渐进入一个良性的市场。2015 年,《捉妖记》的出现打破了国内特效电影低迷的氛围,弥补了国内市场特效电影的空缺,而后越来越多的国内电影开始在特效电影领域试水。《长城》《狄仁杰》系列以及后来大获成功的《流浪地球》,都延续和发展了中国特效电影的历史道路,为观众呈现了许多宏大场面,有效地将特效技术运用于本土电影的叙事之中。2018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609.76 亿元,较2017 年559.11 亿元同比增长9.06%,《捉妖记2》以22.37亿的总票房位列2018 年电影票房第六位。由此可见,特效题材电影在电影市场中占据的份额逐渐扩大,优势也越来越显著。
作为国内特效电影成功的先河,《捉妖记》的成功,不但展示出特效技术的本土化应用不断成熟,而且体现了国内电影人在运用特效技术的同时已经开始加入自主的思考。如今,如何将五彩炫目的特效更为合理自然地融入电影场景,如何构建具有东方特色的话语世界体系,是国内电影团队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国内电影制作者已经不满足于只用一些简单的特效来“装饰”自己的电影,而是力求将大量的布景、CG 动画以及服装造型,巧妙地“融合”到电影工业中,试图搭建一个充满奇幻的东方世界。
《捉妖记》到目前为止共拍摄两部,全部都在贺岁档播出,已经形成了将明星效应作为保障,将特效画面作为卖点的成熟的运作模式。这点延续到了后来的电影,同时也融入了许多导演个人化的风格,如《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共同创设了国内特效电影市场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从《捉妖记2》等一系列特效电影的尝试中可以看出,我国特效电影依然存在着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例如,如何从根本上打破并重构技术领域和意识领域,是国内特效电影呈现出的共同问题。
一、国内现代特效电影的突破
(一)特效电影的“本土化”尝试
相较于之前带有特效技术元素的电影,当下的影片已经逐渐减少模仿的痕迹。《捉妖记2》取材于中国古典的“人妖共生”的世界观,其中加入了原创性的元素,正如《哈利·波特》系列取材于西方魔法世界一样,导演尝试建立起电影剧情自身的完整的背景架构和世界观。这种取材的方式根本上带有中国本土文化基因,具有与生俱来的中国特色。特效的进步让古代神话所描绘的意象世界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实现了原始先民对亦真亦幻的浪漫世界的追求。所以说,现在的国内特效电影,不只像之前的神话片,大多数是古代神话世界的视觉再现,更是在吸收了中国神话元素后对神话故事进行了现代化表达,说明中国电影在特效电影题材的“本土化”领域有了显著的突破,逐步走上正轨。
在题材之外,国内有些特效电影仍处于技术探索的初级阶段。如《画皮2》中,虽然片中颇具想象地加入了宗教和异域的元素,阴森的祭坛、咆哮的狼奴和面容苍白的法师,都让观众眼前一亮,但电影本身除了“人妖换皮”之外,与原著有关的元素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男主人公冷酷的武士盔甲和弓箭,以及大祭司类魔法的攻击和最后鸟群“报复”的视觉特效展现,试图用视觉的奇观弥补情节的不足。
而《捉妖记》做出了成功的先锋型尝试,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展现得十分明显。不论电影的环境、服装和道具,还是剪纸小人和铜钱分天师等级的细节,处处体现了中国本土化元素。电影精心将原创的“妖精”作为展现重点,试图塑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妖怪世界。例如,妖王的形象就取材于中国古典著作《山海经》帝江。《山海经》记载:“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导演在文字叙述形象的基础上加入现代元素,使形象变得呆萌可爱。这种对自身本土风格的塑造和尝试,已经超越了以往以模仿为主的手法和技巧。这说明国内的特效片走到了一个新阶段,在特效技术的加持下,本土意识和本土优势逐渐显现。
(二)东方话语下的自主性思考
西方电影能够成功的关键之一是建构了宏大的世界观,展现了史诗般的宏大叙事。相较于国外,国内特效电影早期多是将原著中的世界观念构架直接引用,在此基础上很少有改编的地方。而现在,国内电影在商业运作、演员服饰等方面愈来愈纯熟。电影人自然会将注意力放到宏大的电影叙事上,大胆突破原来的剧情限制,对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而这种对电影内部叙事空间的大胆建立,就是国内特效电影的重大突破。
在此之前,国内特效电影多以神话题材为主,有完整的故事架构,电影中的场景都以还原原著的剧情为要旨,缺乏电影人对故事本身的思考,场景和线索常有“生搬硬套”之嫌。而近些年来的电影,虽然仍以神话原著为蓝本,但从整体的框架上已经打破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模式,加入了导演自己的思考。例如,在《西游·降魔篇》中,人物的性格和来历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沙僧、八戒不是触犯天条的神仙,而是饱受磨难的怨鬼,孙悟空也非勇敢打破条例的英雄,而是被塑造成擅用奸计、凶狠残忍的妖魔。电影中驱魔师身份的塑造、伏魔袋等道具的出现,更是在之前西游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前所未有。从这里可以看到,国内电影人独立的思考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搭建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与之前《大话西游》相比,为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影体验,因此也成为西游题材中影视化较为出色的一部。
回到《捉妖记》自身,电影制作人在电影中加入了大量原创元素,搭建了宏大的人与妖精的世界。其中,妖王的称号、天师的身份以及妖分善恶的设计,都使《捉妖记2》在完成电影故事叙述的同时,真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妖怪”世界。这里的妖怪亦正亦邪,与人的关系复杂而又微妙,而捉妖的天师同样有正邪之分,一改往日的“人必正、妖必邪”的传统。《捉妖记2》吸取了之前大量神话题材电影的优点,是国内神话电影世界观建构的集大成者,导演在吸收了传统神话故事精华的基础上,在影片里建立了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东方美学世界。
二、国内现代特效电影的局限
虽然国内电影在各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关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特效技术的“形式化”运用
首先,国内特效电影依然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通病,对特效过于依赖和追捧,却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物和剧情。
众所周知,特效电影通常以绚丽的特效为卖点。因此,奇幻的场景、充满想象的怪兽、华丽的施法场面往往备受特效电影制作人的青睐,同时也是电影作为商业产品的最大噱头。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将特效技术的运用作为整个电影的唯一卖点,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
在电影宣传上,一些出品方甚至将视觉特效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对象。但目前来看,部分特效电影在特效镜头和CG 动画的运用上,都显得有些用力过猛,将原本完整、紧凑的剧情,弱化成零散、破碎的小品片段,让无关痛痒的嬉闹桥段成为电影剧情的主要构成。在电影中,特效元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是让电影剧情更加真实、完美展现的助推器。特效元素应服务于剧情,而早期国内电影工业流程在这点上稍显逊色。
在《捉妖记2》中,影片大篇幅地展现了天荫和四谷两条线索的嬉戏成分,而主流线索内容却被弱化。两者线索的交汇,情节的发展到后来的大战,看似惊险反转,实则落入俗套,主线剧情显得较为薄弱,相反,电影全片夹杂冗长的打闹和哗众取宠的桥段。纵观相同时期的影片,大多以制作精良的特效镜头为卖点,有些甚至有较强的拼凑感,难以理出清晰的主线,在剧情上、制作上就显得非常粗糙。
《捉妖记》的缺点同时也反映了以前国内特效电影制作工业的普遍问题:特效技术的运用仍然停留在盲目炫技的基础阶段,对剧情的掌控和节奏明显不足。许多特效镜头还处于“为了存在而存在”的阶段,使观众在观看完影片后,印象里只有眼花缭乱的特效镜头和几个造型细腻的动画形象,对剧情本身的记忆乏善可陈。这样对特技效果的过度运用显得本末倒置,不能实现特效电影在国内的良性发展。因此,如何在电影自身剧情精良的基础上更好地运用特技镜头,是国内特效电影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如何合理化运用特效技术,是国内电影需要提升的关键,好在如今此类型电影已经找到了方向,在剧情上越来越向成熟体系发展。
(二)特效电影市场“过度商业化”
过度的商业化追求也阻碍了国内特效电影的进步。由于特效电影整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因此,很多出品方盯上了这块利润丰厚的“蛋糕”,想在市场前期阶段形成占据规模。这样就不可避免带来新的问题:制作工业的过度商业化。
过度的商业化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一方面,资本为了抢占市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做前期宣传,营销的资金会占大量的比例,于剧本精细方面就会投入少些。另一方面,许多电影出品方由于特效元素的加入,自然地将它作为电影营销的最大卖点。此外,在特效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经费不足也成了常见问题,国内的特效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许多特效技术还需要国外团队协助制作完成,加上特效技术的制作本身费用十分昂贵,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很容易出现资金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换言之,技术的不足会大大缩减实际特效投入的费用,让特效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即使特效资金可以达到合理的配置,服装、剧本、环境等也往往被忽略,从而影响对电影质量本身的磨砺,这样操之过急的商业化工艺,只有等待国内特效技术的进一步提升,才能出现资源的整体合理配置。
因此,特效电影制作资源的合理化应用,是国内电影制作人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何将资源合理配置到电影工业流程的各个方面,如何有效合理地运用电影特效,是现代电影制作人要进一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叙事体系搭建的薄弱
如今来看,国内特效电影人虽然有建立东方美学世界的野心,但在创作上仍然缺乏宏大的叙事能力,尚未搭建起属于自己的东方奇幻世界。
《捉妖记2》在叙事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故事整体上还缺少宏大世界观的建立。从“捉妖师”“妖王”等元素的运用上可以看出,导演有着搭建拥有自主风格的奇幻世界的野心,但技巧上还有需要商榷的地方。
虽然近年来不乏《西游·降魔篇》《捉妖记》这类的影片对世界观的建构,但国内电影在叙事层次上还有待提升,总体上特效影片的制作工艺还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因此,电影人仍然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发挥特效影片的优势,为观众营造一个奇幻纷呈的意象世界。
国内的特效电影与之前相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电影制作人在电影本土世界观的搭建上,已经开始了有意识的尝试,令人欣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也需要更为广阔的成长环境和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期望电影市场的调节能让特效电影在不断突破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影视风格,逐渐完成由特效电影向东方奇幻电影的成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