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舞蹈专业区域性特色教学研究
2023-12-16满梦翎周思洋
□满梦翎 彭 柳 周思洋
受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风俗文化、宗教礼仪、审美情趣等方面也各有不同,而这些文化风俗是民间舞蹈创作的重要来源。不同地域往往呈现出艺术特色各异的舞蹈。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地域内聚居京、瑶、毛南等多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舞蹈。这些地域舞蹈共同构筑了文化底蕴深厚的广西文化。将这些地域民族舞蹈文化融入高校舞蹈课堂,不仅能够加快对地域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能够极大地推动高校舞蹈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出更全面多元的舞蹈人才。因此,高校应加快承担起地域舞蹈传承的历史使命,将地域民族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从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建设、优化地域舞蹈教育内容、构建地域舞蹈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一、广西区域舞蹈与高校教学现状
(一)广西区域舞蹈
广西有汉族、壮族、瑶族、侗族等十几个民族,这些民族文化奠定了广西深厚、浓郁的文化基础。而在这些文化滋养中产生的民族舞蹈也显示出了广西独特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如壮族舞是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表现形式通常为边唱边跳,与乐神消灾祈福密切相关,其中的春堂舞便是围绕米槽载歌载舞,来庆祝新年,预祝丰收。风鼓舞是在风鼓的伴奏下高歌欢舞,来欢度节日,歌颂生活。京族舞是以捕鱼和农耕生活为主的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产生的舞蹈,其中包括著名的进香舞等。苗族舞也是广西地区典型的舞蹈,它生动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传达了苗族人民真挚淳朴的思想情感。总体来看,这些极具民族色彩的舞蹈共同构成了广西地区舞蹈,并显现出极大的历史、文化与审美价值。
1.舞蹈种类
广西地区舞蹈按内容可分为三类。一是各民族的风俗舞蹈。这一舞蹈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承载着本民族民风、民俗,显现出庄重豪爽、敦厚深沉的民族特性。以彝族的“跳弓节”舞蹈为例,“跳弓节”是广西白彝人民盛大的民族节日,而“跳弓节”舞蹈则是穿插在“跳弓节”活动里的一种舞蹈形式,有很强的群众性特点。这一舞蹈内容主要记录了白彝族人民的生活,包括庆祝古代勇士凯旋的盛大场面,祈求祖先保佑丰收的愿望等。二是祭祀舞蹈。祭祀主要是崇拜祖先与信奉多神,而祭祀舞蹈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瑶族的“跳盘王”为例,这是瑶族人民在纪念祖先的传统祭祀活动中展开的舞蹈,目的在于娱神,以保佑后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舞蹈动作憨厚质朴,风格新颖奇特,独树一帜,整体洋溢着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三是节令舞蹈。节令舞蹈是各民族在节日时表演的舞蹈,折射出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价值追求,对民族每个成员都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汉族的春牛舞蹈便是节日舞蹈,这是由原先敬奉牛的祈神活动演变沿袭下来的汉族舞蹈。在以往的农业社会中,人们对耕地的牛报以崇敬之情,故而在牛节,主人会为牛梳洗、喂食来欢度牛节,其舞蹈动作主要是模仿牛的生活动作,包括吃草、犁地、走路等,动作简单刚健,形象生动,表达了对牛的感恩之情。
2.舞蹈特点
第一,具有浓郁的民族性特点。广西地区聚集了汉族、苗族、壮族、侗族等十多个民族,文化底蕴丰富,这为广西地区舞蹈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再加上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各有不同,这就使民族舞蹈在动作编排、表演服饰、语言等方面呈现出浓郁的民族性特点。第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舞蹈能够反映出人们的真实情感,展现出人们的现实生活状态。广西地区舞蹈同样如此,地区舞蹈在保留、继承传统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又吸收了现代化元素,来传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例如,壮族的师公舞在以往是为了颂扬神灵,但在当下已成为对远方客人表示欢迎的重要方式。第三,有较强的娱乐性。每个民族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既要努力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要享受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而舞蹈便是各民族人民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人们通过舞蹈来宣泄情感,满足审美娱乐的需求,为生活增添快乐。第四,体现了一定的生活性。舞蹈源于民间生活的本质决定了广西地区舞蹈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能够展现人们真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
(二)广西高校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广西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思想及内容方面的问题。地区舞蹈是地区民族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艺术文化,有极高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但在舞蹈文化多元的当下社会,大多数学生认为地区舞蹈不够流行,不具有现代美,故而学习地区舞蹈的积极性相对较低。此外,高校舞蹈教师对地区舞蹈研究不够深入,对地区舞蹈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了解不深入,无法将地区舞蹈有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中,也无法将地区舞蹈的魅力全面展现于学生面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地区舞蹈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学方法和环境方面的问题。信息技术是推动教学实效提升的有效方法,但在大多数广西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作用,导致教学实效有限。同时,教师的舞蹈教学仍局限于课堂,未能深化地区舞蹈与地区文化之间的联系,无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地区舞蹈的独特魅力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教学实效相对较低。
二、利用新型数字化技术传承民族文化
(一)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不同于其他课程,舞蹈教学更注重实践性,教学过程也更加立体、复杂、多变,这一特点决定了舞蹈教学对现代信息技术需求的迫切性。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传统教学困境,为舞蹈教学改革与创新打开新局面,探索出发展的新道路。与此同时,在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这一技术的应用并非简单地以技术来支撑教学,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大幅度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渗透于教学中,进一步丰富舞蹈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舞蹈教师应在充分尊重教学现实及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其中,立体化地展现广西地域舞蹈与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地域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校可以引进VR 技术,搭建舞蹈学习系统,构建逼真的虚拟场所,将地域舞蹈的每个动作都立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一学习系统还能够支撑教师对学生的舞蹈动作进行检查指导,具体可以将检测模块与学生动作相连接,以视频中的舞蹈动作为标准,对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全面评估,进而得出更准确、客观、全面的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三)拓展教学功能
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排列舞蹈队形,拓展课堂教学功能。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口头描述和动作示范向学生讲解舞蹈主体动作的先后顺序或队形变化,而高校舞蹈班级人数往往为30~40 人,仅凭借口头讲解与动作示范,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理解并精准识记舞蹈动作的先后顺序及队形变化。同时,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舞蹈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纠正,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舞蹈的教学实效。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组合顺序及队形变化通过数字影像呈现出来,让舞蹈动作以及队形组合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理解与识记,同时,还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注重人文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双重提升
艺术教育要想实现持续发展,同样也离不开文化的滋养。近几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高校艺术教育呈现出急功近利的问题,发展方向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初衷,走向了技能化的误区,导致学生人文美学修养缺失。基于此,高校在艺术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文化知识有机渗透于艺术教学中,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美学素养。广西地域民族舞蹈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民族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文化素养偏低的问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来说,教师应将广西地域舞蹈与文化融入舞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系统与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首先,教师应正确认识和理解地域舞蹈及其蕴含的地域文化,主动将地域舞蹈融入舞蹈教学。同时,教师还应具备一些跨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将地域舞蹈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呈现民族舞蹈之美,教师可以简笔画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可触可感的线条来描绘复杂的舞蹈动作,明确舞蹈实际步伐,感受舞蹈的多姿多彩。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地域舞蹈融入实践教学中,构建地域文化浓郁的教学场景,并同与舞蹈相关的音乐、绘画、建筑等知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触等感官,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地域舞蹈的魅力,提升学习和了解地域舞蹈、地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设置法、合作探究法、实践训练法等创设相应的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反复揣摩与练习过程中掌握地域舞蹈的实质与精髓,实现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四、搭建实践平台,促进舞蹈文化交流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效不佳,再加上内容缺少创新,学生学习过程机械重复,导致学生学习实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这需要高校加快教学改革,构建课外实践平台,突破传统课堂空间的局限,为学生了解地域舞蹈、感受地域舞蹈开辟广阔而立体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来说,高校可以构建地域舞蹈资源库,为学生提供更多地域舞蹈学习的资源和渠道,这一资源库可以是自然田野,也可以是乡镇农村等。这一教学的依据是舞蹈产生于文化,发展于文化,表演过程和效果呈现也需要一定的文化语境。学生要想充分了解地域舞蹈,就需要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去理解与学习地域文化,而教师将舞蹈资源库设置在乡镇、田野等,可以使学生充分融入这一文化环境,产生独特的体会与感悟。单纯依靠课堂上的知识讲授与动作解析,学生难以真正感受到地域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故而高校可以加快对这一内容的建设。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地区民间艺术团体进行参观学习,邀请他们向学生讲述地区舞蹈产生及发展背后的故事,或是同地区艺术团体合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地区舞蹈和地区文化的了解与认知。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地区参观,感受地区秀丽的山水及独特的文化,寻找舞蹈创作和表演的灵感。第三,教师可以组织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不同地区的实习基地进行文化体验,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创编一段地域舞蹈,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
地域舞蹈承载着地区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和情感追求,有丰富的文化、历史价值,将地域舞蹈融入高校舞蹈教学,能够在丰富高校舞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推动地域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在广西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民族舞蹈,将淳朴的民间舞蹈带入课堂,进一步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舞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