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国潮”舞蹈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2023-12-16孙延泽

艺术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国潮青绿大众

□孙延泽

作为文化自信的表现,“国潮”不仅能够带动传统品牌走向时尚潮流,还体现着一个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如此,“国潮”是对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在继承优秀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得传统文化与当下新时代的新元素结合,达到“破圈、融合、发展、再创”的目的。因此,“国潮”不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还继承发展了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潮”舞蹈现象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国潮”舞蹈热现象

从2020 年到2022 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演出行业开始转为“云”演出,纷纷寻求新的生存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舞蹈艺术也开始通过镜头和多媒体技术出现在大众面前。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开始走向潮流。“国潮”的出现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体现了网生代、年轻化的趋势,主体和话语权变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通过文艺表演、歌曲等形式,借助各种综艺节目和媒体视频展现在大众面前,给人带来震撼,让传统文化在与现代科技的碰撞下产生情感共鸣,在大众层面成功“破圈”。如今“国潮”盛行,多个媒体平台都凭借着创新的舞蹈作品受到了大众的好评,如河南卫视、B站等。

二、新时代背景下“国潮”舞蹈现象的创新

(一)创新影视叙事,高雅走向大众

在一些人看来,目前的电视舞蹈节目依旧比较大众,在审美方面依旧只停留在表面的视觉美感。不同于以前的舞蹈类节目,如今的舞蹈艺术已经很少采用舞台竞技模式,反而是以碎片化、符号化的舞蹈节目呈现在众人面前,那么这种形式到底对舞蹈艺术的发展有没有益处?如今,“国潮”舞蹈融入了历史故事,并通过数字化技术,以影视化叙事手法展现出来,打破了传统制作的局限性,创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呈现形式。将舞蹈与影视剧相结合,不仅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情,还能够增强观众对剧情的体会,很有可看性。基于影视化叙事的结合,“国潮”舞蹈将舞蹈内容完美地展现出来,广受欢迎,实现了舞蹈内容与舞蹈形式的完美对接,使传统文化更快地流行于大众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都受到工作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剧院里观看舞蹈表演。基于此,很多舞蹈节目都会通过综艺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舞千年》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利用综艺节目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大众文化这一天然优势,成功地向大众展现了经典舞剧,并广泛传播和普及舞剧的相关内容。在此节目中,有不少经典的舞剧被大众熟知,如《秦王点兵》《昭君出塞》等。不仅如此,舞蹈艺术在利用大众媒体来传播传统文化时,不仅扩大了传播的途径和表演的范围,而且能够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舞蹈的魅力,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基础。在一些人看来,舞剧、音乐剧等才是“高雅艺术”。而 “国潮”舞蹈之所以受到大众的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创新了传统文化,融合了新时代的流行元素,所呈现的形式也更容易理解,能够更好地被大众接受。因此,以作者的观点来看,想要更好地发展“国潮”舞蹈,就应该打破人们对传统舞剧高雅文化的观念,避免出现审美壁垒。

(二)依托传统文化,实现现代转变

目前,很多综艺都主打娱乐大众,但河南卫视最近几年却主打文化类节目,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唐宫夜宴》《舞千年》等。它们都是以舞蹈为对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文化中有关舞蹈的文化或历史故事进行创新,普及到大众生活中,兴起了一股“国潮”舞蹈热。在编排舞蹈时,编排者会根据舞蹈作品所处的时代,最大限度地还原舞蹈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作品具有文化的独特韵味,能够使大众在欣赏舞蹈的时候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身为古老的艺术文化,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通过舞蹈表演,人们既可以体会到舞蹈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又可以在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不仅如此,观众在观看表演时也可以学习有关舞蹈的文化知识。“国潮”舞蹈是对传统舞蹈的继承与创新,而且大部分都是具有历史渊源的舞蹈文化。以舞蹈《火》为例,杨丽萍和她的舞蹈团队在创作作品时,运用了大量的特效,他们将表演者视为火种落到人间,火苗随着演员的裙摆来会飘散,加上特效的衬托,显得十分美好。演员带着希望之火翩然跳跃,向人间传递光和希望,彰显出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

综合来看,对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既不能只继承不创新,又不能过于平铺直叙,要融入时代精神,推动现代化发展。“国潮”舞蹈不仅突破了原来的创作风格,还推动了传统舞蹈的创新与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让很多的文化都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随着科技的发展,“国潮”舞蹈作品更是蒸蒸日上,令人惊叹和赞美。不仅如此,表演场地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地方,田间、溪边、庭院等都可以被设定为表演的最佳场所,甚至还有舞者在水下进行舞蹈表演!因此,“国潮”舞蹈在科技的支持下,将中国传统舞蹈的魅力原汁原味地复原在大众面前,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三)技术融入实景,打造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科技快速发展,人工智能、5G 技术、虚拟技术等都被广泛运用在影视作品中。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技术也开始被运用在“国潮”舞蹈的拍摄中,有的甚至以三维的角度呈现给大众,在实景中嵌入虚景,在虚景中突显实景,亦真亦幻,让观众有着穿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以《相和歌》为例,节目组用特效呈现出铜雀台的景象,用影视化的叙事方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够更好地让观众通过舞蹈感受情感,产生共鸣,这就是“国潮”舞蹈的优势所在和动人之处。

三、新时代背景下“国潮”舞蹈走向视觉系发展——以《只此青绿》为例分析

(一)深度复化的结构

“国潮”舞蹈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怎样才能以舞蹈作画”“怎样用画起舞”,这些问题还需在具体的结构运用上才能得到解答。以《只此青绿》为例,这支舞蹈运用了“线性+板块”结构,从“时空结构”和“叙事视角”两个方面进行深度复化。而作者王希孟在整个创作中所展现的心路历程是剧作的发展线,在传统艺术的背后都会有六个平行板块,形成一个集体结构,具体就是文物保护者“展卷人”与文物传承者“观展人”,即所谓的主观与客观世界。正如故宫博物院的“展卷人”,其实他并不是整个舞剧的第一视角,只是在《千里江山图》中作为第一视角来展开想象,这就是多层时空用多层叙述视角。而舞蹈也是以“展卷人”的角度展开的。它就像《盗梦空间》一样,拥有几层梦境,由开启人的主观世界层层展现出来,结构巧妙,富有诗意。因此,虽然是画,但它却将画后的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作画的人都浮现出来,没有一丝不自然,这不再是文物自身的展示,而是对画的制作者王希孟和工匠的展示,展卷人将人类文化艺术展现在观展人的面前,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伟人的缅怀与尊敬,是对情感的接续与流传。无论命题还是立意,对我们来说都至关重要,它触发的情感包含着崇高的气质,不是一般的人类生命所产生的情感。当一个人认为崇高、美好的力量集中在某一个载体上时,他就会发生自我投射,内心的情感就会不由自主地展现出来,产生共情。然而,复化只是更好地凸显结构性,在顺畅地表达形式的同时又能够很好地深化主题。

(二)深度视觉化与技术化的形式

无论之前的《杜甫》《花木兰》还是如今的《只此青绿》,无不体现着“国潮”舞蹈逐步走向均衡化、和谐化,色彩、线条、构图、质感等都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让人们经历了一场视觉盛宴,同时也具有对视觉美学的追求。然而,视觉审美不应该只是对个人艺术风格的辨认,也应该具有“视觉系舞蹈”。特别是《只此青绿》,不仅体现了一种灵动的诗画美态,在外在上也成功地体现了宋代的美学价值和精神气象,使人感受到一种空灵而静穆的美,更好地将诗剧的艺术特色展现出来。而这种在视觉上显现出来的品位与格调,不仅依靠艺术化,背后更有技术化的支撑,甚至还有机械、数字等技术与媒体的结合。例如,全场并没有特别突出“青绿”,却又通过“干净、流畅”让人们真真实实地感受着“青绿”,这就是视觉体验。但是想要做好视觉体验,就面临着一个技术性问题,那就是“视觉连续性”。这种“视觉连续性”是指在视觉上要连续不间断,现如今的电影都是通过镜头的运用和后期的剪辑来实现视觉连续性,但在舞台上却很难有这种视觉体验。传统的舞台表演无论时空转化、人物的上下场,还是人与物的来回转换,甚至包括灯光的切换,都是在真实的舞台上开展的,幕布开合、景别转化,都需要某一个具体的过程,当这个过程发生时,就一定会出现非连续性的视觉展示,使演出大打折扣,因此,它被称为传统舞台艺术的“休止符”。为了体现更好的效果,戏剧文学将这种“中断”或“转折”转化成约定俗成的秩序,也就改变了它在结构上的意义,产生了戏剧故事的结构模式。然而,《只此青绿》之所以如此成功地成为“国潮”舞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以舞台科技为支撑的,甚至还有大型机械为舞台效果提供支撑。因此,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是在视觉体验中感受舞台艺术的叙事逻辑。

(三)深度审美化的语言

那么“国潮”舞蹈怎样才能在保持文化精华和艺术精粹的同时进行现代化、年轻化转型呢?美是对艺术的衡量,所有的艺术评价都以美为最高原则,因此,自然就需要创作焦点。那么,在“国潮”舞蹈中,舞蹈和它所展现的舞蹈美就是焦点,它是由自然构成的美,是核心要素。以《只此青绿》为例,它的创作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二是将舞蹈语言和全形式要素结合成艺术语言;三是体现出静美品格。再单独分析“青绿”,它是怎么将一个无形的颜色通过人体转变为一个有形的颜色并展现在大众面前呢?这就是整支舞蹈构思巧妙的地方,舞者通过削肩、后仰、侧倾等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动作,展现出汉唐独特的风韵。根据上下身的协调与对比,不难体会到一种动势。上身柔软,下身刚毅;上身体现水,下身体现山;上身为线,下身为体;上身是魂魄,下身是躯干;上身多姿态美,属于旋律型;下身多方位变化,属于节奏型。这样便形成一种多义性的形象,将山、水、人、风骨淋漓尽致地呈现给观众。《只此青绿》中的群舞又体现着另一种美,在动律和姿态上体现的是错落美,在构图上又具有整齐美。同时,本舞蹈还有动静结合之美,这种美是由技术手段形成的,如舞台的旋转为动,造型为静,公转与自转的反衬等,这些都给人带来了强烈的视觉体验,让观众有更好的美的感受。不仅如此,它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深度内化”来实现人物角色的回归。任何的视觉体验都并非表面的,而是从内到外,通过外界的静穆来实现舞蹈的摄取性。因此,“国潮”舞蹈《只此青绿》的走红并不意外,它是科技与传统结合创新的结果,是新时代孕育出来的产物,但传统剧场的艺术和观看形式依旧是个问题。

总而言之,“国潮”舞蹈在新时代背景下用处颇多,但同时,创作者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需要维系打理与目标受众的关系。“国潮”不仅是国家本土品牌的时尚潮流,还是一种文化表达,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它不仅满足了物质上的要求,还是对消费者心理、传统文化的加成。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潮”品牌的发展更具探索意义。“国潮”舞蹈现象顺应了文化发展趋势,创作者应将“中国风”与“时代潮流”融入舞蹈创作,在保有传统舞蹈根本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意蕴和审美趋势,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引领着舞蹈人乃至大众的民族文化情怀和精神世界,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舞蹈理论,有力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国潮青绿大众
让国潮成为时代的主流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MADE IN CHINA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MADE IN CHINA
“国潮”崛起,东方IP趁势乘风破浪
大众ID.4
上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