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2023-12-16柴王军王文渤师浩轩姚浩江程新强巩紫豪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供需体育产业数字化

柴王军,王文渤,师浩轩,姚浩江,程新强,巩紫豪

(1. 西安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8;2. 西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陕西 西安 710068)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以高质量供给满足日益升级的国内市场需求”[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这就需要优化供给结构和扩大内需,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的适配性,推动供需良性互动。体育产业是新时代“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体育产业供需动态平衡是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存在供需结构性失衡现象,2021 年《“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指出,“体育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体育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2]。学术界针对体育产业“供需错位”进行多方位的研究,认为体育消费开始从实物型向参与型和观赏型过渡[3],在供给侧结构方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较多的问题[4],导致“需求侧旺盛、供给侧乏力”的结构性失衡[5]。供需不适配成为体育产业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阻滞。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时代供需双方的界限日益模糊,逐渐成为融合的“产消者”。面对体育产业供需错配的现实问题,数字经济是解决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有力抓手,其通过新兴技术提升体育产业供给效率、实现消费结构升级、打破产业供需信息壁垒,调节供需两端形成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自2015 年国家提出数字经济概念以来,学术界围绕数字经济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困境和路径展开的初步研究认为,体育数字化将沿着“数字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技术”这2 条路径,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6],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催生出体育产业数字化新业态[7],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体育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8],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技术应用不足、监管难度大[9]、政策缺乏、“数字鸿沟”、技术壁垒等问题[10]。从前人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学界在数字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上达成了共识,也明确了只有科学和合理地通过数字经济驱动产业供需适配,才能达到重塑体育产业结构、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然而,数字经济如何对体育产业进行驱动?怎样适配发展?其中蕴含的机理和发展路径是什么?这是需要学术界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研究目标,阐释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理论内涵、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与实现路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决策依据。

1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理论内涵

1.1 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涵

供给和需求贯穿于经济学研究的整体脉络。供需适配在经济学中也被称为供需平衡、供需均衡,其强调供需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和一致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供需适配或匹配更多地强调供需平衡的过程[11]。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市场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否均衡是衡量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对于体育产业中的全民健身等公共产品和体育场馆设施等准公共产品而言,其供需平衡经过对居民的需求、偏好等以及政府成本评估后做出生产供给的安排,因此,供需适配需要经过“评估需求、安排供给”才能实现,更多强调了供给对需求方的准确回应。对于体育产业中的职业竞赛表演等市场产品而言,其主要通过市场经济采用“供给创造需求”和“需求牵引供给”机制实现适配。“供给创造需求”的供需适配是在社会发展不充分、体育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资源受限时,通过供给满足基本需求,进而达到供需适配的过渡状态;“需求牵引供给”的供需适配是供需适配的终极状态和理想状态,即供给根据需求而定量生产,在需求的引导下达到供需平衡的发展状态。据此,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是指体育产业的供给和需求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和一致性,即关注体育产业供给如何能够恰好满足体育产业需求,供需适配关系的建立可衡量这种平衡状态、目标或预期的表达能否实现。

在供需适配达成的研究上,国外学者沙琳的供需适配性理论和吉尔伯特的服务递送理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沙琳[12]从可达性、相关性、质量和相适性4 个维度评价社会服务供给能否满足社会需求。从体育产业供给过程看,主要考察的是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可传递性和可获得性,即居民能否获取体育产业供给主体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体包括物理的可达性、经济的可及性、技术的可用性,以及获取资格的规定性。吉尔伯特等[13]指出,社会福利的递送系统可能存在分割性、不连续性、不负责性和不可获得性问题。从体育产业供给结果看,主要考察的是体育产业服务的有效性,可从服务的相关性、相适性和质量三方面考察居民的需求是否得到有效满足。根据“需求决定供给”的经济学原则,满足居民实际体育需求的数量和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精准把握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需要理论支持和实践技术的支撑。这2 个理论分别从“供给上是否合需”“递送上是否到需”角度考察供需适配。当前,我国处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阶段,体育产业供需首先体现在国内循环意义上的适配,其次还要反映国际循环上的供需适配,在“双循环”背景下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总体理论框架见图1。

1.2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涵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影响社会经济变革的第4 次工业革命,也被称为数字化革命。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14]。现有概念强调了数字经济的网络连接基础、数据的生产要素化等技术特性,明确了数字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的属性。国内外学者关注到数字经济具有新模式、新结构、新范式、新形态[15],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会重塑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重构各行各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16]。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数字经济是新技术经济范式。技术经济范式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相互关联的技术构成的主导技术体系投入,表现为新的基础设施和新的生产要素等;二是新技术体系的导入和拓展会对生产制度结构产生影响,引发创新模式、生产模式、就业模式等发生改变;三是新技术体系还会对社会制度结构产生影响,引发生活方式与社会治理方式等变革[17]。

本文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新科技革命而形成的智能技术群为重要驱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为特征,构建平台经济、分享经济、算法经济、服务经济、协同经济等新形态经济,创造企业和用户新价值,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内涵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综合体现。此定义进一步阐明了数字经济新范式包括驱动力、新结构和新形态、价值创造活动和经济增长结果4 个元素,从而可以更好地解析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的理论机制。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是指借助数字经济的智能技术驱动力促进体育产业的供给和需求达到高度匹配及一致性的目的,实现体育产业供给有效满足体育产业需求的最终目标。

2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在机理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存在供需适配壁垒,在供给侧存在技术应用壁垒,在需求侧体现为数字鸿沟壁垒,在供需对接上存在信息壁垒,数字经济正是破解体育产业供需适配壁垒的有效手段。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4 个方面的内容[18],其中: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主要解决的是生产力的问题,在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数据价值化主要强调数据这个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数据在体育投资、消费、出口中可以缩减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数字化治理侧重于数字经济应用中的生产关系,数字经济作为供需双方的重要信息中介,可以减小双方的搜寻成本,进行快速匹配。笔者以制约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技术应用壁垒、信息壁垒和数字鸿沟壁垒为源起,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重要理论基石,从数字经济“四化”框架角度重点解析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内在机理(图2)。

2.1 数字经济提升体育产业供给效率

在经济学理论演变过程中,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数字经济促进体育产业增长的逻辑。新古典增长理论认识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开始将技术纳入增长框架。1956 年索洛(Solow)将外生的技术进步引入模型以解释经济增长,但未解释清楚技术促进增长的内生机制和技术进步的来源[19]。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Romer 和Lucas 为代表的学者强调经济增长是由内生技术等要素决定的,强调技术进步是内生的,阐述了技术进步的来源、技术创新带来的递增收益,提出内生增长理论[20]。Romer 认为技术进步决定中间投入产品种类的增加(水平创新),Aghion 认为技术进步决定中间投入产品质量的提升(垂直创新)[21]。总之,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是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源于企业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研发中心,从而创造新技术、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从数字产业化角度看,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体育产业供给提供新的技术、产品及服务,体育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数字技术支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了供给体系对需求体系的适配性,具体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1)成本节约效应。成本节约效应是指数字经济可明显地降低体育产业边际成本和交易成本[22]。首先,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逐步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数字经济边际成本递减效应赋能于体育产业供给体系,推动体育产业生产总成本下降。其次,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中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23],具体包括交易过程中搜寻、谈判、签约、监督、维护与执行及保护性成本等。在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企业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大数据可高效获取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规格型号、质量等方面供给信息,还可获取更为精准的消费者偏好信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再次,通过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体育行业生产、管理、组织、流通、服务等环节工序和流程,为组织运行和产业链协同节约了大量成本。最后,数字化的信息融通技术和现代互联网络技术使体育产业链条上的相关企业沟通变得更便捷化、常态化,可极大降低企业谈判、签约、监督等信息沟通成本。

(2)效率提升效应。体育企业在研发、制造、流通、交易等环节通过引入数字经济新兴技术,全方位地提升体育产业生产效率。在研发环节,数字经济可使分散的体育研发机构之间实现协同联合,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从而提高体育产品的研发效率,同时实现产业链间协同、社会协同以及消费者协同;在制造环节,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施在线实时体育产品智能制造,全过程同步检测体育产品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制造效率的目标;在流通环节,数字经济在现代物流体系中也被广泛应用,其可以实现体育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快速对接;在交易环节,消费者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的在线交易平台实时查看体育产品及其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等方面信息,消费者通过查询与反馈交流,可消除供需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

(3)创新赋能效应。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通过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等形态为体育产业创造价值增值的新空间。①在体育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数字技术可赋予体育产品和服务更高的科技含量,从而提升其附加值和衍生价值,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和智慧化不仅可增加体育企业利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广大消费者的使用数据,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优化提供持久的动力。②在体育产业业态创新上,数字经济推动了体育产业与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康养等业态融合,实现了跨业态、跨项目、跨场景的多元融合,赋予体育产业更灵活的发展方式。③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数字经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新的线上商业模式,催生了体育产业线上线下融合、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兴场景。

2.2 数字经济推动体育消费扩容提质

数据价值化包含数据采集、标准、确权、标注、交易、流转、保护等[24]。从数据价值化角度看,数字经济可实现体育产业由要素驱动、创新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打破体育产业数字鸿沟,实现体育消费转型升级。数字经济通过赋能体育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通过社会发展效应推动体育消费层次升级、溢出效应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效应推动消费方式升级、示范效应推动体育消费水平升级。

(1)数字经济推动居民体育消费层次升级。中国居民的体育消费层次遵循“实物型→参与型→观赏型”演变的路径模式[25]。传统中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以实物型体育用品消费为主,目前正在向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转向,数字经济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居民体育消费层次提升的速度。同时,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进一步实现了体育产业的智能化和智慧化生产,诞生了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新型体育消费模式下实现了消费者消费个性化、消费定制化,进一步推动了居民消费层级由低端需求转向高端需求。

(2)数字经济推动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升级。①数字经济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体育消费者创造了更宽广的消费场景,智能产品的购买、在线健身直播消费、线上线下的融合消费在体育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大幅提升。数字经济打破了体育消费的地域限制,提升了消费者时间和空间溢出效应。②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体育消费者向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转向提供了技术支撑,使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与供给渠道实现精准对接,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得到满足。

(3)数字经济推动居民体育消费方式升级。数字经济提高了居民体育消费方式选择的便利性。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居民体育消费方式更多开始由传统线下模式向线上模式发生转变,通过线上观赛、在线健身形成线上平台体育经济。②数字经济创造了体育消费新场景,有助于形成共享、绿色体育发展模式。数字技术进一步实现了体育场地设施的智慧化改造升级,形成了体育产业的绿色低碳生产和消费,使绿色体育消费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4)数字经济推动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升级。①数字经济有效实现了体育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提升。随着数字经济推动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生产水平、生产效率和技术复杂性均得到了有效提高,共同推动了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稳步提升。②居民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有其消费习惯和偏好,数字经济通过示范和棘轮效应,使居民形成新的体育消费习惯和偏好,从而提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

2.3 数字经济促进体育产业供需精准适配

数字化治理是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数字化治理角度看,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供需管理制度体系,形成以“数字技术+体育产业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结合服务监管方式、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等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供需精准适配。体育产业供需精准适配要关注体育产品的差异化。从供给端分析,市场供给主体多样,各地区的产业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土地价值、劳动力成本、资本来源和技术水平等生产要素不同,各地体育产业结构、提供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也不同;从需求端而言,由于个体在经济收入、职业偏向、项目爱好、技能掌握上存在异质性,体育产业需求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产品的差异化是揭示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关键点,是打开供需适配“黑箱”的“钥匙”。产品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产品价格定位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功能差异化、文化差异化4 个方面,分为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26]。横向差异化即水平差异化,由产品的性能、构造、区位、颜色、包装、式样等物理性差异造成,消费者基于自身偏好选择产品,从而形成消费支出意愿差异。纵向差异化即垂直差异化,指不同消费人群偏好同一类产品的某个特征,如价格相同时高质量的产品更会受到消费者欢迎。体育产业横向差异化和纵向差异化使生产者供给和居民需求呈现多样性、差别性、个体性。

数字经济促进体育产业供需精准适配机制首先体现在基于体育产品差异化在供给和需求间搭建了一个信息桥梁,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对接。其次体现在数字经济减少了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可传递性和可获得性成本,居民在物理可达性、经济可及性、技术可用性以及获取资格规定性方面更加便利,同时通过数字经济提供体育产品信息,消费者更容易在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相关性、相适性以及质量上得到满足。因此,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可缩小体育产业的横向和纵向差异,数字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体育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不断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

3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应用场域

3.1 体育健身休闲业:改变匹配模式,更新休闲场景

第一,数字经济改变体育健身休闲业的供需匹配模式。传统的体育健身休闲业采用以供给创造需求为主的供需适配方式,即服务方提供什么消费者消费什么,这是以体育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供需模式,这种模式的缺点是不能满足个体化的体育需求。数字经济改变了体育健身休闲业的传统消费模式,逐渐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消费模式,即顾客需要什么服务方便提供什么。线上体育健身产业为居民提供了广阔的健身消费场景,直播消费、智能化健身器材消费成为居民日常体育消费的常态。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发生了转变,逐步形成了以需求为引领的供需适配方式。

第二,数字经济更新用户的体育健身休闲场景。当前,体育健身休闲行业场景单一化、运动装备落后、课程内容枯燥等问题亟待通过智能科技解决,实现对用户的“监测+反馈+指导+陪伴”,更新体育健身休闲场景。例如:智能硬件应用于运动健身场景,增强运动健身场景的科技感,提升服务水平;智能硬件应用于运动健身装备,通过对用户运动健身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进一步优化用户体验;智能硬件应用于运动健身管理,帮助企业研发C 端服务体系和运营管理系统;智能硬件应用于衍生服务,与医疗卫生、健康饮食、休闲娱乐等行业相融合,满足用户运动健身之外的衍生需求。

3.2 体育竞赛表演业:提升产品质量,提供精准服务

第一,数字经济提升体育赛事观赏产品质量。随着体育竞赛表演业不断发展,赛事管理者面临着如何保持赛事观赏性的压力,球迷对竞赛、转播、裁判员、场馆等都有了更高的质量需求,数字技术在体育竞赛表演业中的应用可以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提升赛事观赏产品的质量。数字技术在赛事数据监测记录、电子技术辅助裁判、智慧赛事支持和智慧场馆建设等层面进一步提升了赛事精彩度和观众体验感,提升了体育竞赛表演产品质量。例如,在赛事监测记录方面,索尼公司开发了用于赛事记录和分析的“全景体育信息与决策系统”,具备全景画面、4K 视频录制、事件标记、自定义视频、编辑讲解、自动剪切、战术指导工具、导出分享等功能,基于视频资源教练员可快速提升队员的战术理解和团队配合能力。电子裁判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足球、篮球、网球等各类赛事。例如,2018 年俄罗斯足球世界杯赛首次引入了视频助理裁判(VAR)技术[27],协助主裁判对比赛进行监督和判罚,提高了赛事的公正性和整体质量。

第二,数字技术为大众参与体育赛事提供精准服务。为了简化参赛者参与赛事的程序,赛事组织者利用数字技术为参赛者提供精准服务。目前国内多个马拉松赛事已进行智慧化升级,开发了赛事发布与报名、芯片识别、成绩查询、证书下载、赛事救援等功能。例如:2022 年贵州铜仁马拉松赛智慧赛道被列为典型智慧健身步道项目,其智慧赛道每5 km 配置一个芯片数据采集点,配有芯片贩售等智能化设备[28];2021 年常德柳叶湖智慧马拉松赛将智慧科技从赛内渗透到赛外,通过赛道上的智能人脸识别杆、短视频采集点等设备,进一步满足了跑友短视频拍摄、社交分享、一键求救、运动打卡等需求,通过与导览大屏互动,使人们更加了解环湖设施分布、运动信息,同时也可体验互动游戏等,增强了运动的科技感与趣味性。数字经济主要从提升供给总量、优化结构、满足信息需求等方面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业供需适配。

3.3 体育场馆服务业:提升服务价值,优化消费体验

第一,数字技术提升体育场馆智慧化服务价值[29]。①体育场馆智慧化升级完成后将提升其商业价值,进而促进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②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升级有利于体育赛事的信息化和大数据分析,从而提高体育赛事的竞技质量;③体育场馆灯光、广播系统、音响系统的智慧化升级将进一步提高电视转播质量;④场馆的智慧化升级将有助于优化观赛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球迷来到场馆进行实体观赛。

第二,数字技术优化体育场馆消费体验。智慧体育场馆能够优化用户在运动场所中的消费体验,通过各种智能化运动装备的辅助,借助各式传感器监测用户体育行为和感知,利用大数据算法对运动数据、用户数据、管理数据进行全面整合分析和处理,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反馈和决策支持,进而为体育场馆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第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场馆服务供需适配贯穿整个运动过程。①运动前数字经济可解决用户与体育场馆间的智能供需匹配问题。在用户端,利用数字平台展现场馆的基础信息,如位置、环境、设施资源、教练资源、费用、预定情况等,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关系链解决用户与场馆运营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给用户的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撑,进一步提升场馆运营效率与效益。②进入场馆时,通过App 上的数字ID 或门禁设备上的人脸识别、扫码验证功能识别用户身份,自动记录到店情况。③用户离场后,还能在运动App 上获取专属的运动数据报告,通过动作捕捉系统生成用户的“高光”集锦。这些数据通过视频和海报分享到第三方社交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运动的积极性。

3.4 体育用品制造业:延伸服务链条,拓展销售渠道

第一,数字经济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链条延伸。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新零售、体育智能制造、体育个性化定制与柔性化生产等新模式不断涌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推动体育制造业加快向服务业延伸。研发家庭化、智能化运动装备,鼓励个性定制、柔性制造、共享制造等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制造行业新模式。①智能化体育产品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拓展无形增值服务,提升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体验。②近年来由高科技加持的个性化定制产品进入体育市场,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运动可穿戴设备主动对接用户需求,体育用品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③随着室外健身场所的“二代智能健身器材”逐渐铺开和应用,全新的智能健身器材不仅可记录健身参与者的使用数据,而且可根据健身参与者的身体状况,提供个性化锻炼方案和运动处方。各项健身指标数据同步至云端,利用智能芯片制订定向、定量的锻炼方案,使参与运动健身更加智能化。

第二,数字经济驱动体育用品销售供需向全渠道拓展。体育用品品牌商加快布局线上全渠道融合发展,使体育消费者能够精准、便捷地参与体育用品制造、销售、服务等全过程,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体育产品与服务需求。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大众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催生体育用品销售向线上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强化数字赋能,以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支撑,帮助品牌完善用户画像,精准把握消费者行为。

3.5 体育培训服务业:丰富数字场景,激发体育兴趣

第一,数字技术丰富体育培训业数字场景。“人工智能+体育教育”使用的表现形式包括精准诊断、过程监控、个性化服务和智慧决策等[30]。数字化手段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依托,切入体育培训在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塑造人格上的作用点,基于线上平台实现机构介绍、家校互通、成长日记、交流论坛、体测报告等功能,让家长实时了解子女的成长记录,直观感受经过体育培训之后的身体素质变化,并可在论坛中交流分享。

第二,数字技术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应用数字化技术营造游戏化氛围,对培训课程进行趣味化重塑,让青少年逐步适应从感兴趣到养成运动习惯的转变,培训机构也不再单纯传授一项技能,而更注重对青少年“运动吸引力”的培养。一方面,学员积分、进阶奖励、小组之星等寓教于乐的授课形式让青少年在移动端可实时了解并线下参与,实现从玩中学、在学中玩。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结合体育培训采取阶梯化的成长路径,避免拔苗助长式的运动风险,让青少年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体育技能、养成运动习惯。例如,在篮球培训中,前期一系列的基础动作需要反复练习,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厌烦情绪,可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赋予游戏化的篮球概念,使青少年在快乐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

4 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的优化路径

4.1 平台赋能:加强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完善全国体育产业数据传输网络平台建设。完善基于4G/5G、广域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网络的体育物联网,推动物联网终端感知设备在全国范围内的使用,提升体育数据传感“神经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密度,推动终端设备联网与数据持续采集、传输功能发展,优化现有体育部门网络系统,对网络带宽进行升级,利用5G、千兆光纤的高带宽特点,提升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有效提升全国体育数据实时传输效率。加快完善覆盖全国的智能化体育数据传输网,广泛采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形成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体育数据传感网络。以数据采集终端建设为重点,加快体育场所物联网传感器、训练设施物联网传感器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终端感知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第二,建设体育产业供需监测大数据平台。推进我国体育应用系统的云化建设,实现体育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五朵云”的搭建,以数字化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构筑新优势。推动现有系统“上云”,通过数字体育产业云平台的建设,实现已建设应用的全面整合“上云”,实现体育产业信息发布、资源管理、产业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等多种功能,提高需求响应速度、应用部署效率和信息安全服务能力,提升数字体育产业的集约化能力,提升数字体育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

第三,加快体育智慧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开展智慧场馆改造示范性建设,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完善智慧场馆的建设新思路,并鼓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体育场馆的智慧化建设与改造升级。有效搭建网络通信基础架构,通过4G/5G、千兆光纤、广域物联网等多种方式,推动实现“智慧场馆”全网覆盖目标。推动智慧场馆数字化应用,全方位保障物业管理、信息设施管理、建筑能效管理,提升场馆智能化管理水平。优化视频分析系统,增设AI 摄像设备,实现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应对聚集冲突,实时预警提醒,提升体育场馆安全指数。推进体育训练场地智能化升级改造,科学建设智慧跑道、智慧球场等训练场地。

4.2 结构优化:推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数字转型

第一,推动体育赛事供需适配数字化转型。围绕办赛、参赛、观赛三大应用场景,加快实施体育赛事数字化转型改革,全面提升体育赛事管理效能。首先,开展赛事数字化集成改革应用。持续深化赛事数字化集成改革,梳理核心业务,围绕办赛、参赛和观赛子场景,推进赛事跨部门多业务协同场景应用,优化赛事数字化办事流程,深化推进体育赛事改革。其次,优化完善赛事服务管理系统。迭代升级赛事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成绩综合分析系统,归集并记录运动员运动职业全周期竞技和训练成绩,研究运动成绩变化分析模型,为竞技体育人才选拔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再次,深入研究竞技运动员训练、科研、医疗及管理等各方面需求,形成以训练为主题、以科研为指导、以医务为督导、以管理为先导的科学化训练保障新格局,实现训练辅助、科研管理、医疗康复、基地管理等信息化服务功能,全面形成“训、科、医、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第二,推动全民健身供需适配数字化转型。全民健身智慧化是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推进全民健身设施智慧化升级,存量型体育设施要加快智慧化改造升级,新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体育场馆要充分考虑智慧化设施建设;二是支持数字技术在体育项目创新中的应用,发展智能健身、云健身、云体育赛事等全民健身数字化项目;三是探索“体质监测+数据分析+健康服务”,完善全民健身体质监测网络,提供体育健身等多元化健康服务,向公众提供慢性病防治、保健和康复服务,帮助构建体育促进健康的新模式;四是迭代升级全民健身地图,拓展丰富全民健身地图应用场景,将全域户外步道纳入全民健身地图,推动全国体育资源的整合与联动,构建全方位的线上体育场馆预约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群众运动健身满意度;五是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服务水平,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重点强化社会体育俱乐部管理。

第三,推动体育场馆供需适配数字化服务转型。依托数字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 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智慧场馆中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服务能力,提高场馆的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基于人工智能采集设备,对经营数据与客流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实现客流引导疏散、人力结构优化、场馆项目、功能区域设计等多项智慧化应用,提升体育场馆公共服务水平。

第四,推进体育培训供需适配数字化转型。多方合作推进体教融合信息化应用,以智慧体育教学、学生体质监测、青少年体育竞赛为切入点,探索体教融合信息化发展新思路。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系统,提供具有专业性、先进性的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服务,加强基层教练员培训与训练规范化,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水平,并推动开展线上业余运动员注册工作,提升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数字化管理水平。

4.3 要素配置:提升数据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能力

第一,建设体育产业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中心。初步建设国家和省级体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国家级体育产业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中心,同步推进建设省级体育产业数据要素市场交易中心的发展,实现体育产业数字资源省市集中存储,构建国家主中心与省级分中心之间的互通新渠道,逐步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实时联通的一体化体育大数据框架体系。深化各级体育大数据中心信息资源库建设,基于体育赛事、群众体育、体育场馆、体育制造业、体育旅游、体育培训等专题数据库建设,构建体育产业主题信息库,形成全国体育产业数据资源“一本账”。

第二,健全体育产业数据交换共享机制。推动建设统一汇聚、集约管理的体育产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大数据应用下信息资源交换平台交换能力的融合提升。通过各级体育大数据中心与对应政务大数据中心的互通,实现全国体育横纵信息资源的交互与汇总,促进省级体育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大力推进体育数据资源面向公众开放,拓宽公众数据获取渠道,打造面向公众的“数据开放”专题网站和App,重点开放体育健身组织、体育健身设施、体育健身活动、体育健身赛事、体育健身指导、体育健身文化等公众关心的数据,首先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第三,强化体育产业数据多样化服务。建设全省体育大数据“一张图”,综合展示体育信息资源库,构建信息服务可视化窗口,并对信息资源概况、共享交换情况、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展示,实现数据调用的可视、可管、可控化。加快提升体育信息服务能力,利用大数据打造一批特色体育数据产品,逐步建设重点领域主题数据产品、专题数据产品,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由传统陈旧式服务模式向现代数字化服务模式转变。丰富数据产品自主订阅等服务方式,为体育信息化应用提供更便捷、更精确的数据调用服务,预留规范化、标准化API 接口,横向部门、纵向部门业务应用通过接口获取省级、市级大数据中心数据服务。

4.4 体系治理:增强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治理能力

第一,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制度设计。在体育产业促进政策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认识数字经济在促进体育产业供需适配、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作用,在体育产业各级各类政策内容中,要纳入促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制度、理念、措施、保障、评价等内容,将需求端消费升级战略纳入数字化转型制度体系,并将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的融合程度作为政策执行考核以及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指标。

第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数字化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以PPP 形式参与体育产业各业态数字化转型项目,扶持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数字化领域创新创业,并给予土地、资源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简化投资审批程序。鼓励体育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应用升级改造,在事业单位体育场馆数字化改造升级过程中,财政部门适当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鼓励互联网企业进军体育产业领域进行投资,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平台优势,进一步带动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第三,完善体育产业的数字化法律法规。完善与体育赛事版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减少互联网数字侵权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损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积极开展体育产业标准规范要求的网络安全建设,完善体育产业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提高体育产业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切实维护好需求端消费者数字消费的安全权益。根据国家有关公共数据分类的规定,制定体育产业数据分类实施细则,建立预测预警、风险识别、风险控制等体育产业数据公开管理机制,配合制定体育产业数据分类指南及管理规范,加强体育产业数据安全管理。

第四,加强体育产业数字化人才培养。各政府部门和企业、高校要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条渠道加强高层次数字体育人才的集聚,并制定数字人才的奖励政策,提高福利待遇;推动高等学校跨学科、复合型数字体育人才培养进程,提高数字人才对数字技术在体育产业领域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政府要加大对数字体育人才创业创新的各项扶持力度;鼓励互联网企业和体育科研机构联合打造数字体育创新智库,鼓励智库专家参与体育数字化转型改革的理论研究、规划设计,提高数字化体育建设的理论支撑。

第五,构建体育产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在引领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首先,构建体育产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鼓励体育管理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积极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其次,制定、完善体育场地智慧化基础设施标准。加快智慧场馆和智能训练基地等智能化基础设施标准建设,规范大、中、小型体育场馆智慧化建设、改造以及日常管理过程,为体育部门开展智慧场馆示范性试点建设以及社会力量开展智慧场馆普及建设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再次,建立体育产业数字化标准应用保障体系。强化标准应用推广,完善标准体系监督评估机制,明确各级体育部门相关职责,在标准应用过程中强化标准使用情况评估,定期收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数字化标准体系。

5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新时期体育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建设体育强国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落实到体育的各个层面,体育产业在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承担满足人民体育需求的重任。当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还存在供需不适配的痛点和堵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改变体育产业供需不适配问题、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供需适配进行初步探讨,希冀后续研究在其作用机理与实践应用方面进行深度拓展。

作者贡献声明:

柴王军:提出论文主题,设计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王文渤、姚浩江:调研文献,修改论文;

师浩轩:搜集资料,检查论文;

程新强:核实图表,修改论文;

巩紫豪:核实图表,检查论文。

猜你喜欢

供需体育产业数字化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