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定向药透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2-15刘美青刘华之邹琴娓刘媛媛何慧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刘美青,刘华之,邹琴娓,刘媛媛,何慧华(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面瘫是指患者无法完成闭眼、抬眼和鼓腮等面部表情动作,即存在面部瘫痪的一种疾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1]。既往临床针对面瘫多以药物治疗,主要通过给予糖皮质激素、扩张血管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但疗效一般。面瘫的发病机制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性病变,其次还与面神经血管受压、神经源性损伤以及耳源性疾病等有关[2]。中医定向药透治疗是指在定向药透仪的导引下,将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地送到组织受伤害病灶部位[3]。红外线烤灯是一种理疗设备,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4]。本研究观察中医定向药透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更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面瘫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参照《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5];②年龄在18-60岁之间;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存在肝、肾功能衰竭者;②有出血倾向者;③合并皮肤损伤者;④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者;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⑥病情不稳定者;⑦合并有头面部手术史者。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本次研究纳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中医定向药透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n=30)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n=30),对照组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0岁,平均(32.49±5.17)岁;男患者12例,女患者18例。实验组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8岁,平均(32.93±6.28)岁;男患者13例,女患者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口服维生素B1(规格:10mg/片),1片/次,1次/d。醋酸泼尼松片(规格:5mg/片),1片/次,2次/d。嘱咐患者用手按摩面瘫面肌5-10min/次,3次/d。实验组选择常规治疗配合中医定向药透和红外线治疗,具体按照中医定向药透操作流程及红外线烤灯操作流程执行。中医定向药透操作流程如下: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②准备治疗药物。根据中医诊断结果,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消肿功效的中药制剂。治疗前,将中药制剂用开水兑成糊状,沿着通经穴的方向涂在患者面部局部肌肉组织上。③按摩定向药品。护士选择患者需要的穴位并在施药区域加用些许润滑油,在区域有症状的肌肉组织上轻轻按压,但不进行深压,以便药物吸收到肌肉中。按摩的方向需要与患者面部运动的正常方向一致。④患者在按摩之后休息30分钟。红外线烤灯操作流程:①患者取坐位或卧位。②将红外线照射器放在需要治疗的患者面部前方,距离面部20-30cm,照射10-20min。③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情况,如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即停止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②两组均于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眼睑闭合良好为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表情接近正常为显效;面肌运动较治疗前好转,但闭目、鼓腮、额纹均未恢复正常为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见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6]。③治疗前后采用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7]、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其中FDI包括躯体功能得分(FDIP)与社会生活功能得分(FDIS),其中FDIS满分40分,评分越高,提示社会生活能力越强。FDIP满分37.5分,评分越高,提示身体功能越好。H-B面神经功能分级如下:Ⅰ级:各面神经支配区域功能均正常。Ⅱ级:两侧面部静止时对称,运动时出现功能障碍。Ⅲ级:两侧面部静止时基本对称,运动时出现面肌痉挛。Ⅳ级:两侧面部静止时对称,运动时出现面肌瘫痪。Ⅴ级:面肌完全麻痹,面部无任何运动。④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电子通信方式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后遗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和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住院时间对比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FD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FDIS、FDIP评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DIS、FDIP评分均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FD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FDI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组别(n=30) FDIP FDI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2.86±3.21 28.66±2.97a 24.36±3.18 29.78±3.34a实验组 23.09±2.14 33.39±3.08a 24.49±3.21 34.28±4.29a t-0.327 -6.055 -0.158 -4.533 P 0.745 0.000 0.875 0.000
2.3 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对比 两组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好转,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内后遗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相关并发症与不良反应。1年的随访显示,对照组出现2例面肌联带运动,1例眼部不自觉抽搐,后遗症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出现1例眼部不自觉抽搐,后遗症发生率为3.3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面瘫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为常见,常见一侧发病。该疾病起病急骤,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超过3个月仍未恢复的患者易出现后遗症[1]。面瘫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可行治疗方法众多,但效果参差不齐,常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理想。因此,探寻一种疗效稳定、安全可行的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定向药透是治疗面瘫的常用方法之一,能够刺激患处局部循环,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红外线烤灯治疗也是经过反复实践后确认可用于面瘫的治疗方法,是利用不同波长的人工红外线辐射能照射腧穴的一种局部疗法,临床实践证实了它们对于面瘫治疗后的疗效[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66.67%);实验组治疗后FDIP、FDIS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定向药透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面瘫,临床应用价值较好。中医定向药透是中频药物导入技术、中频仿生按摩技术、热磁技术等的结合,通过一定的操作方法将中药材中有益成分透入瘫肌,有助于药物深入病变部位,增强治疗效果[8]。此外,中医定向药透可帮助药物直接接触病变组织,起到镇痛消炎、疏经通络等作用,进而促进面部神经组织功能恢复[9]。相关学者的研究[10]也证实:中医定向药透可通过中药穴位治疗作用产生肌肉舒缩作用,有助于恢复面部表情肌的功能。而红外线烤灯通过渗透、吸收、转移等方式,深入照射肌肉组织,促进局部的微循环,从而改善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细胞代谢,按摩肌体,增加肌肉组织的弹性,达到改善面瘫的目的[11]。既往董庆云[12]的研究发现,红外线穴位照射具有温热效应,对促进细胞生化代谢及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相关并发症与不良反应,且两组后遗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安全性较好。然而,该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对红外线烤灯和中医定向药透的操作流程及操作人员限制较多,可能会导致实际临床应用时的操作难度增加。
综上所述,中医定向药透联合红外线烤灯治疗面瘫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促进面部表情肌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