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抽血护理中采用FMFA管理对护理质量及不安全事件发生的影响
2023-12-15余态贤李秀华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1
余态贤,李秀华(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门诊抽血室负责采集、检验医院门诊患者血液标本,在临床疾病诊疗中十分重要。因大部分患者需在空腹状态下采血,门诊抽血室呈现患者较多、抽血时间集中、时段性较强等特征,且门诊抽血室患者疾病种类较多,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对抽血室医护人员操作水平和环境具有较高要求[1]。由于受采者自身对抽血知识了解度较低,在抽血时极易发生紧张、焦虑情绪,会对抽血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抽血反应也会随之加重[2]。其中在采血过程中诱发晕针因素有多种,比较典型的有护理人员操作因素、行为因素及患者心理因素、机体状态因素等,其中又以心理因素最为常见,对受检者静脉抽血状况产生重要影响[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工具(FMFA)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分析工具,可及时指出安全隐患、潜在风险,成为风险管理实用工具,在国外医疗、汽车、航天等领域中应用率较高[4]。现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时段本院门诊抽血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对门诊抽血护理中采用FMFA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时段本院门诊抽血患者中选取150例参与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18-72岁,均值(45.35±3.45)岁;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年龄18-73岁,均值(45.26±3.34)岁;对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检验结果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①门诊抽血室抽血者;②采集肘部正中静脉血者;③同意采血人员采血者。
排除标准:①伴有血液疾病者;②伴有凝血功能异常者;③伴有认知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措施,抽血室护士依据排班顺序在不同窗口按顺序上岗,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工作,向受采者介绍门诊抽血室的环境、就诊注意事项及诊室医生等,护士长对所有工作进行密切监督管理。
观察组采用FMFA管理措施,主要措施为:①组建研究团队:成员包括护士长、门诊医师及护士等,保证每位成员有对应的任务和角色,全部成员均参与FMFA系统培训,内容包含护理知识、抽血操作要求等内容。②对抽血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拟定合理规章制度,团队所有成员共同讨论抽血室护理风险问题,因科室少数护士穿刺技术差、门诊患者多、排队时间长、采血后未及时送检及抽血前不了解患者病情等情况,依据以上问题,制定合理改进措施,保证采集血液标本的合格率。③对风险值进行计算:危急值为失效检验难度、严重程度及发生频率等,每项对应1-10分,分值越高表示发生率越高;危险值为3项分值的乘积,范围介于1-1000分,分值越高表示对失效影响越大,因此需根据得分情况调节失效模式。④心理指导:大部分受采者自身对抽血知识了解较少,易发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对血液采集中是否会感染其他疾病表示担心,导致其不安心理加重。对此护士需多与受采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针对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将血液采集的安全性、合法性予以告知,采血前后不会发生不适症状,使其消除心理顾虑。⑤采血中干预:采血穿刺需保证一次性成功,在采血中护士需全程陪同受采者,帮助其调节舒适体位,与受采者充分交流,保持心情放松。如受采者表示自身存在心慌、头晕等症状,让其深呼吸2-3次,放松身体;如受采者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需即刻停止采血。⑥采血后干预:采血后对受采者穿刺部位给予按压止血,对穿刺点按压5min,告知其需缓慢起身,避免出现低血压情况;告知受采者在抽血后24h不可开展高空、剧烈运动,保证足够睡眠,多饮水。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调查问卷包含穿刺技术、等待时间、安全运送及健康宣教等内容,总分值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②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进行评估,量表条目共20个,50分为分界值,轻度焦虑对应分值为50-59分,中度焦虑对应分值为60-69分,重度焦虑对应分值为≥70分。③评估两组采血配合度:依据患者的配合情况分为非常配合、基本配合、不配合三项,配合度计算方式为(非常配合+基本配合)例数/总例数×100.00%。④评估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包括皮下淤血、晕血、晕针及局部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处理研究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以(±s)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穿刺技术(92.32±3.15)分、等待时间(93.42±3.23)分、安全运送(93.65±3.18)分及健康宣教(93.48±3.65)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n=75) 穿刺技术 等待时间 安全运送 健康宣教观察组 92.32±3.15 93.42±3.23 93.65±3.18 93.48±3.65对照组 82.56±3.23 82.54±3.21 81.37±4.32 81.32±4.15 t 18.734 20.691 19.825 19.054 P <0.001 <0.001 <0.001<0.001
2.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28.35±3.12)分低于对照组的(35.12±3.21)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n=75)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2.31±3.45 28.35±3.12对照组 52.34±3.42 35.12±3.21 t 0.040 9.801 P 0.968 <0.001
2.3 两组采血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采血配合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采血配合度比较[例(%)]
2.4 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2.67%低于对照组的1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门诊抽血是一种常见的操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为疾病诊疗中的重要环节,对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影响[6]。门诊抽血室患者较多、涉及病情种类较多、时段性较强,受各种因素影响,门诊抽血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事件,因此对医护人员工作水平具有较高要求,要求相关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同时抽血环境、抽血物品摆放等与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存在一定关系[7-8]。相关研究[9]认为,门诊抽血中晕针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疾病,属于恐惧症。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之一,与焦虑不同,恐惧是对真实威胁的适应性反应,当人们在通常不会引起恐惧的情况下体验到与想象不一致的恐惧时,就会发生恐惧症、神经症。情绪异常会让受采者机体迷走神经保持在兴奋状态,脏器器官血管异常扩张,这会对正常采血造成阻碍,同时因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而诱发晕血、晕针[10]。抽血反应发生会危及受采者身心健康,还可对受采者者满意度造成影响,对抽血工作造成干扰。为了提高门诊抽血护理的管理水平和保障患者的安全,采取FMFA管理可提升门诊抽血质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FMFA管理是一种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包括五个步骤:问题定义、数据收集、原因分析、实施干预和效果评估。在门诊抽血护理中,应用FMFA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在问题定义阶段,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收集患者的反馈信息和医护人员的观察情况,确定门诊抽血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数据收集阶段,管理人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等方式,对门诊抽血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原因分析阶段,管理人员可以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头脑风暴,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11]。在实施干预阶段,管理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在效果评估阶段,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患者反馈,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提升整体护理质量。FMFA管理模式可对护士操作内容进行规范化,并充分落实各项查对制度,根据其原因拟定针对性预防计划,可缩短采血时间,提升采血效率,保证采血护理质量[2]。观察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门诊抽血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不安全事件,如皮下淤血、出血、局部血肿等。对于这些不安全事件,护理人员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针对晕针和晕血情况,可以在抽血前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史,避免因空腹或低血糖引起晕针和晕血。对于血管损伤,应该选择正确的采血部位和进针角度,避免刺破血管。FMFA管理可对采血流程、计划等进行优化,保证护士顺利完成采血工作,提升护患之间交流、沟通能力,保证检验质量和满意度,保证采血安全性,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4]。观察组采血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FMFA管理可提升患者采血配合度,提高门诊抽血护理的管理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对于不安全事件,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需加强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加强医院的质量管理和监督,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2]。
综上所述,FMFA管理应用在门诊抽血护理中,可提高门诊抽血护理质量和患者采血配合度,防止不安全事件发生,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