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山市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23-12-15颜婷

中国市场 2023年34期
关键词:中山市

颜婷

摘 要: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全球城市规划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儿童公共福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大湾区城市中山市的儿童事业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率先在省内开启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在政策、组织、环境、服务、保障等方面做出了有力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中山市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整体尚处在建设初级阶段,需要从宣传引导、协同联动、文化内核、产业打造方面继续努力,争取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建设;高质量建设;中山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3)34-002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4.027

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类居住会议上,正式提出“儿童友好城市倡议”(CFCI),强调《儿童权利公约》,主张捍卫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4项基本权利。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22个部门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国内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从“五个友好”维度去把握:一是社会政策友好;二是公共服务友好;三是权利保障友好;四是成长空间友好;五是发展环境友好,确定了国内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内涵。

1 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意义

1.1 基础

中山市一直以来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将儿童事业发展融入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市和示范市。2014年和2017年,分别被确定为广东省和全国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家庭教育走在全国前列,获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表扬。2016—2021年,“关爱儿童工程”“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儿童爱眼护齿公益项目”等多个儿童友好重大项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创建首批“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开启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之路。纵观中山儿童发展的近十年,中山市的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儿童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儿童社会保障大幅改善,儿童友好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儿童法律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各项工作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和成绩,为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打下了深厚根基。

1.2 意义

中山市全面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向外看,既是顺应全球城市规划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新历史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的必有之义。向内看,既可以切实提升儿童公共福祉,为城市家庭舒缓生育压力,又可以为“再创一个中山”、实现中山的可持续发展凝才聚力,还可以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贡献中山智慧和本土样范。

2 中山市初级阶段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经验与做法

2.1 政策支持:与儿童友好相关的顶层设计

中山市将儿童事业发展融入全市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把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纳入《中山市兒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要求。2014年,将涉及儿童友好社区、家庭教育、0~3岁儿童、流浪儿童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0~6岁残疾儿童、儿童心理等项目纳入《中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八大示范性工程。同年市妇联在全省率先编印了《中山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工作管理手册(试行)》。2017年,颁布《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同年,政府发布《中山市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试点实施方案》,2020年全市重点公共场所母婴室达到基本全覆盖。2022年4月中山市政府将“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写入《中山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纳入《中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重点工程。6月中山市妇儿工委牵头出台了《中山市儿童友好基地(空间)建设指引(暂行)》。近年出台涉及儿童权益保护的政策文件40多份,制定儿童友好社区、公园、基地、空间等项目建设指引。

2.2 组织推动:以点带面,25个镇街全面铺开

中山市以“村居—城市”“社区—镇街—市”的自下往上、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方式,推动儿童友好建设实践。2011年中山市在省内率先建设10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到2015年累计共建65个,2016年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2019年全市29个社区获批省级“儿童友好示范社区”。之后在市妇联的推动和指导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25个镇街全面铺开。截至2023年6月,全市建成50个市级儿童友好基地(空间)、232间公共场所母婴室和8个儿童公园,覆盖城乡。建设有火炬、东区、南区、小榄、三乡5个省级儿童友好示范镇(街)和市儿童公园、中山纪念图书馆等10个省级儿童友好基地。2022年中山市参加申报首批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为助力该项申报工作,市妇联先后于2022年2月、2023年8月,面向全市有关机构和单位,举办2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培训班,邀请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授课,为中山市进一步建设高质量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方向。

2.3 环境阵地:重心打造儿童友好基地(空间)

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打造各类儿童友好基地(空间)为主阵地。2022年至今,共建成市级儿童友好基地(空间)50个。主题涵盖自然生态、图书阅读、教育科普、医疗卫生、综合服务、体育运动、商业经营、公园等,其中市儿童公园、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市纪念图书馆等10个基地(空间)被评为省级儿童友好基地。2022年以来,中山市大力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共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香山书房100多家,纳入全市图书馆总馆服务体系统一管理。2023年4月,中山纪念图书馆、中山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被命名为“广东省家庭亲子阅读体验基地”。5月,中山建成市级家教家风实践基地6个,其中1个获评省级基地。近两年,中山市城区重心打造儿童友好生态长廊,长廊依托金钟湖自然公园群,建成拥有儿童公园、儿童剧场、儿童安全体验中心、气象科学馆、天文馆、香山书房、家风家教基地、儿童艺术展厅、母婴室等儿童活动馆群,形成集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康体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沉浸式乐园。

2.4 服务供给:普及全面儿童友好的兼容关爱

中山市注重儿童全方位公共服务供给。积极推动“异地务工人员子女关爱”“儿童爱眼护齿公益项目”“儿童青少年体质”等儿童重点项目落地。完善市—镇街—村居三级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创建国家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规范化基地。成立首个“儿童长高中心”,提供儿童一站式生长发育服务。搭建儿童信息综合平台,规范儿童健康、学籍、户籍等信息管理,有力提高对孤儿、残疾、留守等特殊儿童的救助保障力度和精准度,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示范市”。完善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犯罪机制,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创新推出图书馆“特殊儿童服务1+N”项目,满足不同儿童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获国际图联认可。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育儿指导服务覆盖全市80%以上家庭。成立全国首个事业单位中山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全市三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家长学校覆盖全市。被评为“全国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市”,性别平等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中山模式”获全国推广。

2.5 参与保障:逐步完善儿童议事会制度

为保障儿童参与权,中山市从市级到镇街,全部铺开儿童议事制度,每个镇街每年开展至少一场儿童议事活动,推动儿童参与融入公共社会生活。中山市妇联组织“童高度 看城市”儿童议事活动,特聘儿童观察员,就医疗环境、公园建设、食品和用具安全等重大儿童公共问题进行商议探讨。东区街道11个社区儿童议事活动100%全覆盖。古镇镇冈南村成立儿童议事会,鼓励少年儿童积极融入社区基层治理。为扩大儿童参与范围,中山手机网就儿童友好项目向全市儿童发起网络投票。如2022年6月,岐江道首期项目“幸福岐江段”动工前,发起网上投票,由小朋友们投选出自己最想要的沿江儿童游乐场地和设施。2022年市妇联推出120个首批儿童开放日项目,将企业工厂、市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街图书馆、医院等单位和部门串联起来,尽可能为中山儿童创造更多学校之外的实践体验,打造便童惠童的“儿童体验实践园”。

3 与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建设的差距及其原因剖析

3.1 缺乏全民意识

我国推广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时间较西方等发达国家起步稍晚,中山市全面启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也才4年,社会各界对“儿童友好”概念的知晓度相对较低,对“儿童友好”的内涵和意义更是缺乏理解与认同。目前,中山市各级政府在社会层面的宣传力度和广度严重滞后,知晓范围停留于主办方市妇联、市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执行层面的各镇街妇儿工作业务人员,社会公众鲜少知晓,也鲜少参与。宣传手段也仅限于在妇联官网、公众号发布相关活动信息、新闻咨询等,在中山手机网发起相关项目的投票意向,征集儿童友好空间标识、中山儿童友好城市LOGO、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典型案例等,宣传形式过于传统、单一。参与宣传的主体目前仅有市妇联,以其官网和公众号为宣传主阵地,各镇街公众号偶有相关零星的新闻报道,宣传工作势单力薄,反响平平,对宣传儿童友好倡议理念、培养儿童友好全面共识、推动全面高质量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影响远远不够。

3.2 缺少主体联动

中山市目前缺乏儿童友好的总体战略,城市规划、决策、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缺少儿童视角,各行其是。一是政府没有发挥全盘规划和协调的作用,参与主体单一,大部分项目由市妇儿工委和妇联主导。与儿童友好建设密切相关的规划局、住建局、教体局、发改委、卫健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只在个别项目中参与,整体存在感较弱。二是在建设资金与资源的调度使用上,市镇两级彼此独立,镇街主要依靠地方财政,建设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发展严重不平衡。三是儿童的需求和权益,在城市政策中的体现,难以实现跨领域之间的政策联动,很难反映儿童的整体福利。四是市、镇(街)、村(居)各级市政当局,目前在儿童友好方面,没有具体的组织体系可利用,也缺乏专业机構或合作网络的支持。也尚未建立完善与民间、市场等的多元合作机制,各级政府都是各自摸索,各自承担,责任较重。

3.3 缺失内涵建设

儿童好友城市,不等于儿童友好“空间”。空间与设施的供给,只是儿童友好的载体构建,是儿童友好初级阶段。儿童友好是一个涉及家庭、社区、学校、城市等多维度的系统工程,儿童的安全、养育、健康、游戏和参与等,才是真正的内涵构建。目前,中山市的城市环境和道路交通缺乏科学规划,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上无法满足儿童活动和出行的需要。对儿童用品、儿童食品的安全监管存在漏洞。对在校学生用餐营养标准和质量把控存在疏漏,惩治力度不够,整治效果不明显。儿童参与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普通公众的儿童权利意识薄弱,儿童在重大公共事务、公共决策中长期缺位。儿童参与存在依靠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力量不足、议事平台有限等问题。相当部分镇街、村居的儿童参与意识不足,要么不响应不行动,要么走形式,存在敷衍心理;部分镇街、村居对儿童参与理解不深刻,用家长参与、父母参与代替儿童参与,导致结果偏差。

3.4 缺少文化标识

《指导意见》提出,不同城市社会发展条件和儿童工作基础各不相同,落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务必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可见,儿童友好城市不是千篇一律。因地、因城,强调的是凭借本地的资源,发挥本土优势,突显本地文化,做出本土特色。中山市在儿童友好工作上做了多年的探索,如儿童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基地(空间)建设、儿童议事会、儿童开放日、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类型多样,亮点突出,异彩纷呈。但纵观各类项目和工作,概念林立,主题分散。整体上缺少一个可以涵盖和引领的核心理念,缺少有辨识性的文化特征。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既是国际的,也是本土的;既是中国的,也是中山的。现有的建设不能充分彰显中山精神,不能很好传唱中山文明,整体缺失中山烙印,未能很好地利用中山的核心文化和精神去统领和指引当前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4 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高质量建设的中山模式探索

4.1 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争取全市上下达成儿童友好的最广泛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结合中山市十四五规划和“新儿纲”的宣讲,广泛宣传儿童优先原则和儿童友好理念,传播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涵和创建路径,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力争形成社会全体共识,达成思想自觉,形成全社会关注和参与共建的浓厚氛围。一要全面实施儿童友好宣传行动,依托电视、报纸、网络、户外等多重媒体媒介,采用通讯报道、会议讨论、演说讲座、文化沙龙等多样化形式,借助学校、医院、文化场馆、公园、社区等全方位平台。二要及时总结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做法,提炼工作亮点和特色,形成示范效应,加强城市之间交流合作,全面提升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影响力。三要开展多样化活动加大宣传影响,可通过建设儿童友好社交媒体平台、创作儿童友好宣传片和歌曲、绘制主题卡通书籍、开展社区活动等,提升全社会对儿童权利的认知,形成全社会尊重、爱护儿童的良好氛围。四要重视对重点人群的宣传,加强对政策制定者、城市设计者、媒体工作者、儿童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的影响和培训,由其带动全社会儿童友好的自觉共识和责任意识。

4.2 积极促进多方协同共治,搭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最紧密主体阵营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可能由一方主体独立推进,需要秉持多方共建、多元参与的模式,尽可能地凝聚全社会合力。一是强化儿童工作“一盘棋”的协同共建理念。形成市政府领导、镇街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多领域、多部门工作协作机制,在横向层面整合政府各部门的优势资源,实施集体规划、统一调度、联合办公、同步保障,促进儿童友好理念同步到位。二是社会合作通道,与企业、高校智库、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等各方主体,积极探索“商社合作”“校社合作”等模式,也可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将民间智慧、社会财富、企业平台、公益力量合理合法地合作共享,合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是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和特长,建立由专家、学者、规划设计师等高等院校、规划设计单位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成立专家小组,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4.3 加强乡土文化和核心价值的融入,用内涵建设擦亮本土化标签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没有“单一形式”,中山市应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中山模式。中山市地方文化深厚,诞生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大批历史文化名人,保有大量文物和历史文化建筑,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多样的民俗风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博爱、创新、包容、和谐”的中山精神。中山市文化设施优良,种类繁多,品质高,有国家级图书馆,有各镇街普及的省特级文化站,有遍布全城的香山书房,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既有浓厚的书香文化,又有保存完好的传统本土民俗,还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都,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中山市儿童友好建设,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无论是有形空间建设,还是内容打造,都应注重文化的塑造和融合,将丰富的文化内涵主动嫁接到儿童友好活动和项目中去,打造中山本土化的友好城市创建模式。一是做好儿童友好硬件升级,打造香山文化特色空间,兴建乡土文化主题的儿童场馆,打造一村一俗的文化社区;二是做好儿童友好教育升级,开发香山文化研学活动。立足当地文化优势,在校园内开发民俗文化课程,在校园外依托民间资源创新开发文化研学基地。

4.4 凭借区位经济和产业优势,力促发展儿童友好特色产业链

中山市素有“广东四小虎”之称,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区,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18个省级专业镇,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中山应积极挖掘资源禀赋,针对儿童的吃、穿、住、行、学、医等各个领域,创新打造儿童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链。政府应积极搭建儿童产业交流平台,带领企业到先行城市调研学习,引进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索中山特色儿童友好产业运作模式。各镇街从实际出发,依托传统产业优勢,以“儿童友好”为概念,整合资源,在儿童健康、儿童养育、儿童发展、儿童游学、儿童休闲娱乐等领域发掘市场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儿童产业生态链,助力儿童友好城市的特色塑造。之后,在儿童友好产业中,应极力创建一批市场识别度高、竞争力强的中山品牌,脚踏实地深耕产品内涵,切切实实提升服务品质,用产业发展助推儿童友好城市创建,把儿童产业打造成中山儿童友好城市的名片,走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与儿童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之路。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山市将着眼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需求,对标广东省的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完善全领域、跨部门工作协同机制,发挥资源禀赋,突显本土特色,创造中山品牌,加快构建儿童友好城市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儿童权利、儿童发展纲要规划、儿童友好城市等宣传,努力实现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晖.100 个儿童友好城市,这么选这么建[N].中国经济导报,2021-10-21 (3).

[2] 马艺天,黄舒旻.广州发布2021—2030年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打造具广州特色儿童友好城市[N].南方日报,2022-07-19(A06).

[3] 吴金群,毛家楠.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理论内涵和政策议程[J].党政研究,2022(4).

[4] 赵欣.福利共享视角下国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策推进体系和实施路径研究的知识谱系[J].经济研究导刊,2022(35).

[5]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R].纽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8.

[6] 孟雪,李玲玲,付本臣.国外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实践经验及启示[J].城市问题,2020(3).

[7] 张振,陈思锦.立足国情 建设中国特色儿童友好城市[J].中国经贸导刊,2021(10).

猜你喜欢

中山市
和晚睡的自己告别
自行车售卖记
基于MAPGIS的中山市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我和我的祖国”中山市原创音乐作品
中山市华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山市16292例体检者中医体质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