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的经验和启示
2023-12-15杨凡
杨 凡
(河南省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52)
开放获取出版以共享、共济、自由为理念,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充分利用为宗旨,以打破版权垄断为手段,以标准化的协议为操作工具,对传统学术生态形成了日益明显的冲击。作为学术资源的集散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必然受到开放获取出版的影响。随着开放获取出版实践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加入开放获取出版服务的行列中来。所谓开放获取出版服务,是指图书馆在国家及研究资助机构等部门的开放获取政策指引下,实现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出版,宣传开放获取出版理念,管理开放获取出版基金,提供开放获取出版培训与咨询,开放获取出版研究成果等[1]。目前,国外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的活动相对丰富,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图书馆开展同类型服务提供借鉴。
1 开放获取出版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
1.1 有利于丰富文献信息资源
开放获取出版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成果,以此模式生成的资源成为不同于传统资源家族的新族群“数字资源”,这不仅仅是资源载体和表达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基于新技术能够生成许多新类型的资源,而且数量庞大,这为丰富图书馆收藏创造了新的条件。通常来讲,开放获取资源包括网页、图像、研究数据、预印本、代码等。这些资源通过整序和深层次揭示,可以按照标题、字段、学科、作者、机构、字段等路径检索,既能够为作者分配一个永久性链接,使其掌握自己知识成果的被利用情况,同时又为其他用户提供开放获取[2]。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这些开放资源,作者以标准的开放许可协议完全放弃或者部分放弃了著作财产权利,扫清了图书馆与其谈判获得许可的障碍,从法律层面为图书馆收藏和利用资源铺平了道路。
1.2 有利于强化学术交流功能
早期的学术交流活动并不存在法律羁绊,变化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版商利用版权对学术出版市场垄断性的加强。如,从国际上看,目前形成了以爱思维尔、施普林格、威立、泰勒弗朗西斯和塞西等五大出版集团垄断世界学术期刊出版的格局,总份额占到全球市场的近50%[3]。图书馆是学术交流链条中十分重要的节点,出版垄断造成学术资源的价格持续走高,从而抑制了图书馆的购买欲望和购买力,这种“市场关闭效应”造成学术资源入藏量的下降,其直接的不利影响就是学术交流活动的梗阻。因为,科学研究大都是对现有成果的借鉴与创新,失去了学术资源的支撑,学术活动就可能找不到方向,如同打“盲拳”。更确切地说,学术交流活动因为出版垄断导致了在经济方面的不可持续。
1.3 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具有科学化、针对化、系统化、规范化、长期化的特征,特别是经费的投向、分配比例、预算等都有其前期的较为可控或者可预见的依据。但是,出版垄断往往使图书馆既定的资源发展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资金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一方面,图书馆的文献资源采购费用不断地大幅上升。如,在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为吉林大学图书馆提供的2015年价格方案中,涨价幅度高达400%,而对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涨价幅度高达500%[4]。另一方面,出版垄断使图书馆购买了许多利用率很低,甚至无人问津的“闲置资源”。如,在“大套餐”制下,通常图书馆可以加价10%~15%购买出版商的所有期刊,但是其中可能包含大量的“不对路”资源,这一比例甚至可以高达80%[3]。这意味着,图书馆通过提高投入增加了大批具有非针对性的文献资源的入藏量,对图书馆服务起到了反向作用。
2 国外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出版的若干经验
2.1 政策引领
发展开放获取事业,必须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据欧洲大学协会公布的《2016—2017年EUA开放获取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39个欧洲国家的338所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中,超过90%制定和实施了开放获取政策[5]。图书馆在开放获取政策的调研、制定、宣传和实施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加拿大,开放获取政策主要是政府牵头,科研机构参与制定,而图书馆负责宣传和实施[2]。又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获取政策”“研究人员资助要求”“版权和出版”等都主要通过图书馆网站进行宣传[6]。制定与实施开放获取出版政策,不仅在于表明图书馆的态度,而且在于图书馆与政府、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联合起来,形成对开放获取的推动合力。
2.2 团队运作
以联盟方式团队运作,是国外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的普遍选择。据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发布的《图书馆出版名录》统计,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图书馆的出版活动都是在与其他主体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7]。如,美国学术出版和学术资源联盟(SPARC)就有俄亥俄州立大学、波士顿大学等高校的200多个成员馆,而美国图书馆出版联盟则由61家图书馆组成[8]。图书馆与其他主体合作从事开放获取出版的类型较多,包括图书馆之间的合作、跨界合作,或者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内部的科研机构、学术交流机构的合作等,而同图书馆合作的最重要主体通常是出版商、数据库供应商,或者民间组织(民俗协会、语言协会、地方文献协会等)。合作的目的除了在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取得互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权利问题上协调立场,发出统一的声音,采取一致的行动。
2.3 技术搭台
国外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通常都搭建了相应的技术平台,起到储存和展示、揭示开放资源的功能。比如:在对德国26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中,100%的图书馆都提供了机构库平台,而其中又有65%的图书馆创建了开放期刊平台,另有部分图书馆建立了开放著作资源平台[9]。在对加拿大10所高校图书馆的调查中,同样是100%的图书馆构建了机构库,开放期刊平台也较为常见,还有部分教材出版平台、著作出版平台等[2]。在技术方面,国外图书馆大都采用了开源软件。如,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的OJS软件,该软件可对开放获取出版进行全流程的管理,包括审稿、编辑、出版、发行等环节,支持图像、音频、视频、图片、动漫等多媒体。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采用OMP、Dataverse等开源软件对开放出版平台提供技术支撑。
2.4 服务为本
秉持开放获取理念,立足开放获取平台,开展多元化的开放获取出版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是国外图书馆介入开放获取出版的重要特点之一。如,从事开放出版信息指引服务,内容包括开放获取视频教程、开放获取政策、法律问题、作者标识符、成本数据等[10]。又如,出版资源导航服务,包括论文写作、同行评议、版权建议、作者权利、用户权利、开放获取出版基金、自存档、研究数据、资源查找、引文分析、出版物选择、获得ISBN号帮助等[11]。还有部分图书馆从事与开放获取出版有关的“类出版服务”。如德国海德堡大学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在线购买、按需印刷等服务,其中按需印刷服务尤其受到用户的欢迎。当然,图书馆设置版权岗位,由专人负责从事与开放获取出版有关的版权问题的解决,也是国外许多图书馆的共同做法。
3 我国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服务的思考
3.1 建立和健全开放获取政策
实践表明,政策对开放获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截至2019年8月,ROARMAP网站共登记了全球975家机构的开放获取政策,但是中国只有9家,其中我国大陆地区仅有4家,即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而作为产生科研成果最多的高等学校却没有一家[2]。不仅如此,即便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关于受资助项目科研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中国科学院的《关于公共资助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实行开放获取的政策声明》等文件,都存在着内容不全面、不系统、不细化等问题,针对科研数据的管理较强,而缺乏关于期刊、著作开放获取的规定。特别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缺乏国家层面、行业层面或者校级层面的政策引导,无法在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方面采取更加实际的行动。
3.2 积极构建开放出版平台
目前,国内图书馆主要通过资源导航或资源整合等方式,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却对机构知识库的重视与研发程度不够。之所以强调机构知识库在开放获取出版中的重要地位,是因为这种开放平台日趋成熟,内容覆盖面广,除了常见的学术论文、著作资源、学位论文之外,还有许多特色资源、科研数据和多媒体资源等。针对不同的开放获取资源,能够衍生各种类型的开放获取平台,用于不同内容的出版[9]。截至2019年8月,ROAR网站共收录了115个国家的4163个机构知识库,其中我国只占174个[7]。在我国建立机构知识库比例最高的是“双一流”高校图书馆,截至2020年底,这类学校中有24家图书馆建立了机构知识库[2]。但是,这些机构知识库在资源收录政策、提交原则、质量控制、版权政策和运行保障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3.3 为开放出版提供资金保障
开放获取不需要资金,但是开放获取出版的维持需要大量资金。英国慈善开放获取基金(COAF)曾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开放获取的成本持续上升,阻碍论文开放获取发表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缺乏资金[7]。国外许多图书馆参与开放获取出版,大都得到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比如:德国从政府部门到高校层面都非常重视开放获取,为开放获取领域提供了大量资金,开设了多个基金,如DFG、BMBF等[9]。按照我国与SCOAP3达成的协议,开放发表论文的所有费用由我国政府承担,但是只涉及10种期刊,覆盖面极其狭窄[12]。所以,我国政府应逐步加大对开放获取出版的支持力度,并采取积极政策,调动社会资本介入,形成经费保障体系。同时,建议改变资金来源分散的管理模式,形成统一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4 重视开放获取出版的管理
图书馆从事开放获取出版服务有许多管理工作要落地、落实、落细。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设立开放获取岗位,由专人负责相关事宜;加强对开放获取理念、模式、政策的宣传;开展版权教育和版权服务,提供编辑、设计、推广服务,提供ISBN、ISSN号申请服务和相关的延伸性服务;提高联盟意识,组建图书馆开放获取出版服务共同体,规范联盟行为等。又如,健全开放获取资源遴选标准,通过抽查核验等方法保证开放获取资源的质量;从技术层面优化路线图,打造开放获取出版服务平台,一方面防止开放资源因格式转换、不兼容等导致出现格式错误、数据损坏、乱码、图片无法显示等问题[13]。另一方面,采用语义技术、信息分析技术、数据聚类技术等对开放出版资源进行机构、年代、作者、学科、语种、文献类型、引文等角度的深层揭示,提高资源的可见度和可获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