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实践与启示

2023-12-15陈宝美

图书馆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影响力图书馆评价

陈宝美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303)

从亨利·纽曼的“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育人),到威廉·冯·洪堡的“大学也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科研),再到查尔斯·范海斯的“大学还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部门”(社会服务),高校职能不断拓展,社会服务属性亦不断强化[1]。高校的科学研究既要服务教书育人亦要服务社会创新,高校的科研影响力从两个维度得以体现:学术界内,从科研声誉、地位以及对其他学者的影响体现;学术界外,从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文化、健康、环境等带来的实质性影响、变化或益处体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科研影响力评价时,不仅需要基于文献计量学评估学术价值,更需要从社会学角度,评价科研人员和成果的社会贡献和价值[2],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影响力评价实践能带来一定的启示。

1 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转型的背景

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来,跨学科交叉研究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加速融合,科学研究范式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研究模式由个人向团队、由小科学向大科学转变;科研项目大多数需要由科研团队利用数字技术,以规模化协作的方式完成;科研评价体系的社会学转向,强调将科学研究视为社会利益的建构,评判其是否与社会利益相符合、能否解决复杂社会问题[3]。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科技创新成为复苏经济和重振社区的关键。在保障科学研究领域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的同时,各国科研资助机构纷纷改革科研评价框架。如,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提出了评价高等院校科研水平的卓越研究框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科学基金会联合开发了STAR METRICS影响力评价框架。新的科研评价框架更加注重高校科研成果与影响力评价(结果导向),评价结果会影响高校的科研战略规划、声誉管理和资金配置,高校层面纷纷实施系列举措以提升科研影响力。

科研评价框架的变革以及高校对科研影响力的重视,让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影响力评价工作进入转型发展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1)数字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提供了强力工具,但也要求图书馆能够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将数字技术嵌入科研评价流程,客观选择并评价科研过程中产生的多元学术记录,包括会议演示、在线讨论、同行评审及其他的学术活动产出成果。(2)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排名的讨论为高校图书馆的科研影响力评价营造了良好氛围,蓄积了大量潜在合作伙伴,但要消除开放获取过程中法律和技术上的障碍,建立标准规范来追踪、监测、分析和评价高校科研影响力,对图书馆而言也非易事。(3)高校师生在提升科研水平方面的需求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要求高校图书馆能够突破资源限制,以创新方式强化与校内外机构的合作,灵活满足师生需求。(4)在过去以文献计量为主要内容的科研评价中,高校图书馆积累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奠定了开展科研影响力评价的基础,相关工作亦受到高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但也对馆员素养、能力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2 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的特点

科研影响力是评价高校竞争优势的关键指标之一,科研评价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伴随评价工作转型发展,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实践具有以下特点。

2.1 基于实际,科学制定个性化的工作战略

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文献计量和科研影响力”(Bibliometrics and Research Impact,简称BRI)评价,先后围绕BRI分析、治理及持续发展问题,制定科研影响力评价战略,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影响力评价工作形成了共识,并体现对优势学科的资源倾斜。但因各高校BRI发展目标、发展阶段、资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工作的战略重点和布局等亦各有侧重。(1)针对薄弱环节改进的业务型战略。BRI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的高校图书馆,其科研影响力评价的战略目标侧重BRI基础工作的开发和薄弱环节的改善。例如,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图书馆在战略规划中提到,要通过使用预设的科研影响力指标,对特定科研个人或团队进行重点支持,将提高其科研可见性作为提升机构科研影响力的主要措施之一[4]。(2)旨在实现发展引领的管理型战略。BRI工作起步较早,整体水平、技术、资源等优势明显的高校图书馆,其战略目标侧重于保持在BRI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引领优势,其服务布局亦较为前沿,特别是在社会科学BRI分析系统、治理模式、负责任指标等前沿领域实现了超前布局。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图书馆在战略规划中提出“研究转型”,核心目标是“建立对滑铁卢大学科研生产力和影响力的更广泛认知和理解”,优先支持最有可能成为世界领先的研究学科领域[5]。

2.2 保障落实,积极开展多类型的组织建设

为强化部门协作、整合资源力量、统筹推进BRI战略规划实施,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纷纷建立专门的BRI推进工作专班(组织)。这些组织多以“影响力研究团队”“影响力研究小组”等命名,且采取了灵活的组建模式。(1)独立建制模式。由高校图书馆从内部抽调人力,单独组建团队,专门进行科研影响力评价。如,美国雪城大学图书馆2020年创设的影响力研究团队,由1名负责人和4名学科馆员组成,致力于BRI服务探索[6]。建立至今,该团队已完成BRI规划、开发BRI工具及资源、建立分层服务模型框架、发展BRI合作实践社区等数项任务。(2)合作建制模式。由高校图书馆与校内其他部门合作组建团队开展相关工作。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图书馆2015年创设的影响力研究小组,由图书馆专职人员(BRI馆员,2013年建岗)主导,研究办公室、分析和规划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职工代表等多方参与。BRI馆员的岗位职责包括6个方面:文献计量服务与项目的管理、对外联系与教育培训、高校文献计量软件管理、研究数据分析和管理、其他专业性指导和引导、职业发展[7]。建立至今,影响力研究小组通过调研确立了需求驱动的服务模式,通过BRI服务,为高校的战略决策、重大采购、数据分析、科研决策提供有力支撑,构建了广泛的BRI实践社区。

2.3 效率优先,有效执行多元化的行动计划

在制定战略规划和开展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细化并落实行动举措,启动实施重大项目,加强行业内的分享与交流,实现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1)项目引导计划。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启动重大项目,加大对BRI的长期投入,探索BRI服务体系。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图书馆2016年及2022年启动了“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测量”白皮书项目及后续的白皮书审查项目[8]。(2)活动发起计划。积极发起并响应参与图书馆协会或国际组织的BRI倡议与活动。如,美国诸多高校图书馆参与图书馆协会发起的“图书馆影响力研究框架项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发起的以BRI为主题的系列网络研讨和博客分享活动,学习BRI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前沿进展及可供借鉴的模式与最佳实践案例,围绕高校图书馆如何响应BRI、如何管理资源、如何解决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等问题与同行开展持续的分享与探讨[9]。(3)开放研究计划。与多方参与者建立联系,形成BRI集聚中心、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支持图书馆BRI业务发展。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4家单位发起并构建了由图书馆员、信息专家、学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资助机构广泛参与的BRI社区,定期举办会议,积极寻求在替代计量、文献计量、科学计量、开放指标、研究评估、研究可视化等领域的广泛跨界合作[10]。

2.4 立足发展,探索构建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BRI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明确工作目标、原则和内容,又需要厘清参与主体和工作体系,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正尝试构建BRI评价的新机制。(1)厘清工作目标。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主要通过两个维度来阐述BRI评价目标。一是服务高校本身,帮助其提升科研排名和全球影响力;二是服务高校研究者,帮助其提升学术身份、声誉和成果产出。(2)明确工作原则。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BRI评价主要遵循《莱顿宣言》(The Leiden Manifesto for Research Metrics)和《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中确立的原则,以及行业协会或国家层面的工作准则,包括开放、平等、包容、社会互操作、负责任等。(3)确立协同模式。实践探索中,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打造了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进的BRI评价模式。高校图书馆在协同过程中发挥领导作用,负责设立组织机构、制定服务政策与框架并开发服务项目、讨论BRI政策、共享最佳实践案例、制定BRI框架指南等。(4)健全工作体系。在细分服务对象并分析其需求的基础上,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构建了面向不同用户的BRI评价体系。为学术人员(个体层面)提供BRI咨询和培训服务,将科研影响力评价纳入信息素养框架,通过设计系列主题研讨会,使得学术人员具备使用BRI数据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协助学术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数据建设和管理,追踪BRI数据、编制BRI报告,支持学术人员申请研究资金、寻求潜在合作者和资助者、准备评估项目等。为学术部门(团队层面)编写BRI相关研究指南,在了解不同学科院系复杂性及特性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定制化培训和科研支持,探讨跨学科研究的成果界定与量化方案。为高校(学校层面)科研评价政策、指标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意见和建议,追踪国际科研评价政策趋势,支持有关数据库或分析工具的订阅决策;追踪高校排名中的BRI数据,验证与高校排名、政府研究资助协议相关的BRI;推进校园内部数据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性;提供BRI数据或报告,支持高校其他层面的战略目标。

3 北美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带来的启示

2022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高校应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最高追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布局前瞻性基础研究,努力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变革科研范式和组织模式,通过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等若干重大举措加强对有组织科研的引导和支持[11]。科研影响力评价一直是高校图书馆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高校图书馆在梳理高校科研指标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和导向性等原则,构建了科研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高校图书馆科研影响力评价模型,并据此进行实证分析,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12],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关研究与实践侧重从微观层面对科研影响力评价数据的分析,缺乏从中观层面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机制改革、科研评价管理、文化及团队等要素建设的探讨。为把握新机遇并迎接新挑战,国内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参与系统化的科研影响力评价框架建设,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点,强化全过程参与,优化文化和团队建设,协同提升高校科研影响力。

3.1 积极推动高校科研机制变革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计量学领域的专家,具备发起和实施科研机制(特别是评估机制)变革的经验、技能和实力。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内高校图书馆应主动承担高校科研机制变革推动者的角色。具体来说:(1)变革推动者需要能够帮助组织接受变化。国内高校图书馆应为学术人员创造更多与外界连接并进行沟通的机会,通过实施信息素养与科研影响力评价的融合教育,提升学术人员对科研机制变革及新科研价值理念的关注度和理解度,引导其思考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有效互动,提升其学术科研影响力。(2)变革推动者需要能够促进组织合作。作为高校文献资源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将自身打造为科研体制变革对话的主阵地、科研体制变革研究的关键参与者,鼓励新的想法和观点,广泛动员参与,与科研办公室、各教学单位缔结强有力的联盟,共同推动变革[13]。(3)变革推动者需要推进新系统、流程、政策及工具的应用。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其信息系统管理及研究评估领域的专长,协同应用更具交互性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构建适应科研新范式的评估原则、规范和标准,全面激发科研机制变革动能,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

3.2 深度参与高校科研评价管理

鉴于高校科研影响力的高度战略意义(优化决策和传递价值),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基于BRI评价,协助高校实施对科研影响力的深度干预和主动管理,涵盖规划、监测和评估全周期。具体来说:(1)科研影响力规划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需要协助高校系统构建能监测科研影响力的指标,引导学术人员及各二级学院在指标框架下对自身研究进行规划和定位。高校图书馆应把握参与性(关注利益相关群体的意见输入)、增值性(帮助高校获取数据,为科研模式和利益相关群体提供新的见解)、实用性(广泛适用于人才、科研成果质量、高校整体科研影响力评价的多种情境)等原则[14],将自上而下、以文献计量为中心的衡量标准与自下而上、以人和社会为本的衡量标准相结合,形成面向学术成果全面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帮助利益相关方理解不同指标的局限性。(2)科研影响力监测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开发或使用能够无缝对接学术人员工作流程、具有智能采集和整合功能的开放互动式工具、系统和平台,实现直接从各平台获取数据并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API)或程序抓取进行二次聚合,帮助利益相关方能够在整个科研周期内对其影响力数据进行捕获、集成和追踪,并有针对性地实施旨在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干预措施。(3)科研影响力评估阶段。国内高校图书馆应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可视化技术等,与合作伙伴共同推进个人、团体、机构科研成果影响力的标准化呈现,基于评估分析成果为科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3 构建数据导向科研评价文化

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下,数据是科研活动的承载和科研传播的媒介,体现了人与客观世界、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新联系,科研影响力借由数据的连接与交互而产生,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协助高校构建以数据为导向的科研影响力评价文化。具体来说:(1)国内高校图书馆应了解高校的研究领域与范畴,与合作伙伴就科研数据资产的内涵及外延达成共识,明确科研数据资产管理的共同愿景,确保预设科研数据范畴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学术人员的活动、产出和成果。(2)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倡导校内研究信息系统间的互操作性,积极参与高校研究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支持数据共享、消除数据孤岛、减轻相关人员的数据输入和管理负担。(3)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学术部门和研究团队消除数据共享过程中法律和技术层面的障碍,支持其利用元数据改善科研数据的可发现性,使用标准格式和开放的API支持科研数据的互动性,采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简化研究人员和图书馆员操作,协商获得明确的使用许可,促进科研数据的再利用[15]。(4)图书馆应协助院校解决科研评价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隐私问题,主导并参与关于数据隐私保护的讨论,与合作各方共同探讨科研数据隐私标准、政策和保护机制,从组织、流程制度和产品系统等不同层面保障隐私保护。

3.4 强化科研评价团队能力建设

高校图书馆及其合作伙伴科研评价团队的能力建设是落实评价改革、提高评价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1)国内高校图书馆必须对内寻求内生动力,将团队评价能力建设融入日常服务,提升高校图书馆参与高校科研事务的能力,让决策者意识到高校图书馆在提升高校科研影响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重新调整组织架构,设置BRI馆员,还需要构建科学可行的BRI能力发展目标和能力模型,完善课程培训体系、打通职业晋升路径,制定团队能力建设的系统方案。(2)国内高校图书馆必须对外寻找团队能力建设的支持资源,利用与伙伴的合作网络,引入资金、技术和优势资源,协调集体行动,通过资源整合提高能力建设效率。更重要的是,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共同利益网络、实践社区向外部其他参与者传递馆员在科研评价领域的态度和价值,培养学术社区应对科研评价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影响力图书馆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天才影响力
图书馆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去图书馆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