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采访运用当地语言的必要性刍议

2023-12-15李光耀

南方论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普通话新闻报道

李光耀

(茂名日报社 广东茂名 525000)

新闻采访无法避免对当地普通民众的采访,这类民众方言较重,在表达事情经过和情感时善于应用方言。在这种情况下,新闻采访也需要借助方言的力量帮助被采访对象打开心扉,使其传播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带有地方语言色彩元素更能增加报道的真实性和生活性,更容易被当地民众所接受。由此可见,方言的应用在新闻采访中起着重要作用。新闻记者应注重方言的强大力量,在必要时采用方言采访、保留方言特色,有效提高报道的真实性,从而吸引并留住更多的观众。

一、新闻采访应用当地语言的现状

作为新闻工作者,语言是最为直接的交流工具。新闻记者借助语言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从而获取相关信息还原新闻事实全貌。有些情况下,新闻记者面对的是普通话不流畅的普通民众,他们虽然能听懂完整的普通话提问,但是在回答时往往会选择自己最为擅长的地方语言。从被采访者角度看,方言是最快、最有效表达事实经过、观念、态度和情感的工具,方言的应用是最佳选择。从观众角度来看,很多城市读者不熟悉、不了解当地和其他地区的语言,有时会对一些方言内容产生不解和困惑,反而不利于新闻的传播。因此,新闻从业者在从报道策划、新闻采访阶段更愿意寻找普通话流畅的采访对象。此外,从新闻节目的制作现状来看,媒体也很少应用方言元素,或许是出于节目广泛传播的考虑。只有一些地方性新闻节应用方言元素,主要考虑到节目的针对性和地域性。

二、新闻采访应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

(一)促进新闻广泛传播的紧迫性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或者偏远地区,普通大众对方言的熟悉程度比普通话更高。一些通篇普通话的新闻报道内容,很多民众无法准确理解文字内涵,从而逐渐丧失了新闻报道的浏览热情,新闻报道也无法发挥出传播社会信息、方便群众生活的积极作用。为了让更多的民众接触新闻信息,需要对新闻报道的语言内容创新。在采访中应用方言能够丰富新闻节目的方言特性,部分惯用语为方言的人民群众更喜欢此种新闻传播方式,于是对新闻报道进行广泛关注,有利于新闻的广泛和普及,从而方便百姓生活[1]。由此可见,新闻广泛传播的要求下媒体采访需要应用当地语言,以此丰富新闻报道内容,吸引应用方言的群众关注。

(二)当地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需要

国家对普通话的重视是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进行便捷的交流,普通话的普及虽然带来了区域间沟通的便利,但是也阻碍了方言的延续性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地区的方言只有少数老年人在应用,年轻一代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已经淡忘或者遗忘方言,损害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为了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有必要为地方文化的发展提供机会。新闻采访中方言元素的应用能够将方言搬向荧幕,能够引起应用方言受众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为方言的传播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方言得到了传承和保护,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传播资料。从这个维度看,新闻采访中应用方言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功能,践行了新闻塑造人价值观的目标。以客家话为例,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应用方言,能够增强客家人的认同,间接传播了客家文化。

(三)地方新闻媒体进行特色发展的需要

相较于国家级、省级新闻媒体,地方新闻媒体不论是从硬件设施、人才设备、资金储备等方面,还是观众数、用户粘度等方面,均无法与二者进行抗衡。为了提高地方新闻的个性和特色,有必要借助方言力量,在新闻采访中加入方言元素,吸引更多当地民众的喜爱和共鸣,逐渐走出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增强自身媒体的市场竞争力[2]。鉴于地方新闻媒体的自身发展需要,在新闻采访中应用方言也是有必要的。方言的应用不仅能够丰富节目自身的内容,还有利于打造节目和地方媒体特色,从而不断提高其新闻报道浏览范围,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访中优化当地语言应用的对策

(一)有选择性地使用方言

新闻采访中应用方言元素对于地方媒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但是不能忽视方言带来的弊端。在一个城市或地区中,存在不少外来或者非方言使用者,这些人在浏览具有方言元素的新闻报道时,过多的方言反而会应影响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从而引起外地居民的反感,在多次不懂方言的情况下甚至会放弃对新闻内容的浏览。同尤其是上海、北京、成都等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地区,过多的应用方言反而起不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一些地区的方言突出自身的优势,导致外来受众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出现“认同孤岛”。认为当地的文化就是像方言里诉说的那样,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当地文化的偏见。

因此,在新闻采访中应注重对采访对象、方言的选择。在采访对象选择方面,应选择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方言应用者。这类采访对象可以根据记者的引导回答出既具有方言特色又具较强传播力的信息内容,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传播,能够避免方言传播的过于自信[3]。在方言选择方面,新闻记者应过滤掉不文明、侮辱性方言元素,将方言应用保持在一定的尺度内,时刻保持对方言应用的敏感性,避免将不合适的方言应用到采访和节目中。

(二)实现方言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

为了丰富新闻采访内容,除了必要的方言元素外,被采访对象的非语言元素——肢体语言也应进行充分应用。肢体语言主要表现为被采访对象的穿衣、动作和神态等方面,这些辅助性的肢体语言包含着大量的新闻元素,能够增强方言应用的真实感,增加新闻采访的维度,还原真实的采访场景。很多时候,方言在进行表达时无法全部呈现信息内容,肢体语言的配合能够丰富被采访对象的血肉,使其在一个放松、愉悦的环境下完成采访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有效的新闻信息。从观众的反馈中可以得到如上结论,观众更青睐真实性的采访报道,被采访动作方言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传递出更多元素,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因此,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可以引导被采访对象自主地进行肢体语言表达,完成与方言的相互配合,树立被采访对象立体的人物形象,增强采访的真实感。总之,为了更好地应用方言元素,需要被采访对象肢体语言的配合[4]。

(三)记者必须明确方言的确切意义

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应用方言元素有利于丰富报道内容,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但很多情况下,新闻记者的方言熟练程度、对方言的认知程度不高,被采访对象所说的部分方言内容超出新闻记者的认知。如若不加以确定方言的意义便进行新闻报道,很容易造成尴尬局面。为了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充分发挥出方言的意义,记者有必要加强对方言的学习,明确方言词句的意义,合理组织采访材料,采编出质量较高的稿件。以广东茂名市沿海一带方言黎话为例,“走蛇”(东西移位错位了)、“打豚”(大扫除)、“北活”(很,非常)等方言口语与普通话的含义差距较大,一些不懂黎话的记者无法进行及时反馈,影响了后续采访问题的提问。因此,记者在新闻采访前应做好方言常用语准备工作,防止在采访中出现听不懂的情况。此外,在后续整理新闻采访资料时应借助网络资料明确黎话方言的具体内容,在明确意义的基础上撰写新闻稿件,保证采访内容的质量。

四、结语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新闻采访中应用地方语言的情况较少,主要受到传播范围、新闻可读性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一些地方新闻报道来说,地方语言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地方观众的喜爱程度,还能够发挥出保护当地文化、促进地方新闻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在新闻采访中应用地方语言是有必要的。为了优化当地语言的应用,新闻从业者在采访中应有选择地使用方言,防止不文明方言的录入。同时,为了更好地呈现方言效果,还需要引导采访对象配合肢体语言,丰富采访内容。此外,新闻记者还应明确方言的确切意义,做好采访资料的整理工作,为后续的新闻撰写提供条件。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普通话新闻报道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