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探索及现实启示
2023-12-15赵俊逸
赵俊逸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习近平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而又常新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地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行研究[1]。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结合不同历史阶段进行探索研究,形成诸多理论和实践成果,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党的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1929 年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更是有跨时代参考价值。
一、古田会议前党的先进性建设面临的三重挑战
(一)斗争环境严峻化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良作风,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斗争成果显著。但革命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随着斗争形势的深入发展,各种矛盾问题逐渐突出,红四军所处的斗争环境也日益严峻化。
首先,在外部环境上,敌人的围追堵截极大消耗了军队精力。红四军在离开井冈山后采取了分兵作战的斗争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灵活作战的优势。但这一策略很快被敌人识破,对红四军重兵出击,企图将其一举歼灭。由此红四军积极灵活的游击战被迫变成了消极被动的突围战,再加上寒冷气候和缺少地方支持带来的消极影响,军队精力被大大消耗[2]。
其次,在群众基础上,当地土匪草寇的盛行进一步加大了团结群众的难度。在红四军到来之前,当地群众深受苛捐杂税所害,40%的佃农“刚打下禾交过租就没有饭吃”[3],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得到保障。当出现对分得土地、提高收入不抱希望的时候,就会出现部分群众自发归入草寇土匪、军阀爪牙之流,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和革命斗争对象。这不仅使当地百姓深受其害,并且也加重了红四军的斗争负担和压力。
(二)军队管理复杂化
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始终秉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始终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大量群众受共产党的感召,自愿加入人民军队,充实了军队力量,为革命事业的胜利贡献了人力、物力保障。但新加入军队的群众阶级成分复杂,思想上带有自身阶级色彩,改造难度大。如何管得住、管得好,是当时红四军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点问题。
首先,红四军队伍构成复杂。红四军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群众力量,壮大自身队伍,为革命斗争胜利不断充实后备保障。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农民阶级为红四军军队的主要力量,也有大革命时期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军阀部队流入。军队中各种非无产阶级存在基数较大,对统一军队的日常管理,整肃纪律作风和协同作战都提出了挑战。
其次,红四军队伍思想统一难度大。红四军始终重视军队内部的党员发展,鼓励不同阶级的成员加入中国共产党。据统计,截止至1929 年,红四军党内1329 名党员中,仅有23.4%的党员为工人出身,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出身的党员占76.6%,具有压倒性优势。由此,当时的大量党员带有自身非无产阶级思想烙印,在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思想困惑和行动摇摆。如何充分认识并及时纠正克服红四军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开展对党员的正确路线教育,加强党和军队的队伍建设,是当时的时代大背景带给中国共产党的现实考验。
(三)组织机构薄弱化
党的组织机构是单位领导核心,具有政治思想引领、组织协调等重要作用,其发展完善程度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影响深远。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党的组织机构十分薄弱,在三湾改编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的组织机构力量[4]。但在转战赣南闽西的过程中,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滋长蔓延,党内分歧矛盾加深,削弱了组织机构的领导力量和权威性。
首先,组织管理严重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在农村革命斗争过程中,所处条件复杂,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组织工作,毛泽东等人根据具体实际提出的组织工作原则效果较好,成效较为显著。但临时被派来的刘安恭等人带来了“远方的教条主义”,甚至开会决定“限制前委的权力”,这一决定落地实施后,前委只能管地方工作,但不能管军队。这一决定是对组织建设的严重破坏,一方面在制定流程上不规范,是由下级党委对上级党委的越级规定,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不合理,是对前委权力的削弱甚至是架空。
其次,在组织成员的发展上具有随意性。在古田会议之前,红四军入党条件不甚明确,很多时候存在含糊不清,甚至随意发展的现象。“许多不够党员资格的也拉了进来,特别是官长不要任何条件,一概拉进。因此党的质量就弄得很差了”[5]。长期以来,党员难以作为群众的榜样起到带头作用,由党员进行组织领导的组织机构领导能力和权威性不断被弱化,拖慢党的先进性建设进程。
二、古田会议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三大探索成果
(一)强自身之思想定力
是否具有较强的思想定力,能否及时发现思想问题并加以改正,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重要指标。《古田会议决议》中的开篇即写到“红军第四军的共产党内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这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由此可见,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是当时古田会议亟需析明并加以纠正的极端重要问题。
首先古田会议对当时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逐一摆明。古田会议指出在红四军中存在对立军队和政治、思想狭隘冒进的“绝对军事”思想、不问一切理由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等诸多思想。这些错误思想妨碍了“党的正确路线”在红四军的执行,“若不彻底纠正,则中国伟大革命斗争给予红军第四军的任务,是必然担负不起来的”[5]。勇于面对存在的思想问题而不对其加以躲闪回避,敢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保持自身思想先进性,提升自身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先决条件。
其次古田会议对当时党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了产生原因的剖析。其认为原因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成分来源上,“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5];第二,在具体措施上,“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5]。分析完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实现弊病清除,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关键一步,古田会议能够从深处挖掘其弊病产生原因,直面构成成分复杂带给党的先进性建设带来的棘手问题,敢于从领导层面承认党的领导机关走的偏路、岔路,是在思想上及时纠正党的发展方向、管理建设理念的有力保障。
最后古田会议对如何澄清错误思想,强化自身思想定力提出了具体并且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中国共产党从不放弃任何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从来都是积极教导和改造其中的思想和行为弊病。面对极为复杂的外部斗争和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中国共产党强调从实际出发,通过教育的方式加以规范,通过“制度上和政策上纠正”。
(二)去军队之管理弊病
红四军队伍构成复杂,思想统一难度大,这对于推进军队的日常管理和提高革命斗争效率来说是难以忽视的现实阻碍。如何发挥集体的最大作用,统一全党全军思想是从军队入手,提高全党全军先进性,建设一支能打胜仗作风优良队伍的关键。
首先,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古田会议在军队建设上可称为两个“第一”:第一个“第一”是以决议的形式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使广大不同来源的官兵都将“听党话、跟党走”内化为自身信仰和革命斗争信念;第二个“第一”是以决议的形式规定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使军队官兵去除过去混乱不清的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红四军“为谁当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基本问题。由此,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提纲挈领的根本工作原则和工作制度。
其次,古田会议对军队的日常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古田会议系统阐发说明了红四军的党内教育、宣传工作和士兵的政治训练问题。在党内教育问题上,将其作为极端紧迫的任务,明确提出“为了红军的健全与扩大,为了斗争任务之能够负荷,都要从党内教育做起”。在宣传工作上,把宣传工作放在极高的位置,“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第一个重大的工作”。在士兵的政治训练上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指导。
(三)修组织之领导偏差
古田会议召开之前,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没有得到确立,无法真正发挥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组织基础较为薄弱,在党组织生活的日常管理和党员发展上并没有做到清晰明了。为此,古田会议在组织建设上把重点放在修正之前偏差上,将提高党组织的领导能力作为工作重点。
首先,古田会议强调完善党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从上到下的领导,进而实现“党指挥枪”。在“直属队最高党部”[5]方面,明确说明红四军的“直属队委”[5],均为“最高党部”[5]。“最高党部”[5]是一切工作的领导核心,对军队建设和革命走向均起到生死攸关的决定作用。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将支部建设普遍化、常规化。
其次,古田会议提出谨慎发展新党员,严厉解决坏分子的党员进出管理制度。在新党员的发展上,坚决杜绝之前的随意发展、发展程序不规范的现象。①党员发展的对象主辅分明,集中精力发展“战斗兵”[5]这一军队主力群里的同时,也绝不忽视“夫子、勤务兵”等军队辅助力量。②党员发展条件上严格明了,用“入党的五个标准”[5]对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群众提出了明确的高站位政治要求。③党员发展程序正规明确。在去除过去旧分子上,对其中的“害群之马”[6]进行教育整改,纠正其错误观念和做法。对于那些经过教育后仍缺乏革命意识、政治观念错误的军队成员,做出清除出党的严厉处罚,保证队伍内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古田会议的主要经验及现实启示
(一)敢于正视解决思想问题是推进党内各项工作的前提
思想问题始终是关乎中国共产党前进方向,关乎党和国家建设发展质量的关键问题。古田会议毫不避讳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以刮骨疗伤的气魄明确指出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平均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并深刻剖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总而言之,古田会议做到了敢于正视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这为党内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思想偏差和发展顾虑。面对国内外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和严峻复杂挑战,我们正进行新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7]。面对外界快速高效地建设和发展,全党全军唯有敢于去寻找自身内部可能存在的思想问题,勇于承认不足之处,才能为彻底根除思想杂念提供可能。除此之外,全党全军还需不断锤炼实干兴邦的信念,遇到思想问题不躲闪不逃避,迎难而上积极解决问题。在解决思想问题的时候始终牢记党员这一光荣身份,用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身的一言一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践行“四个意识”、树立和增强“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将全党全军思想统一在同一个较高水平,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懈奋斗。
(二)强化军队管理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保障
人民军队为人民,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便始终高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始终做到听党指挥,英勇作战。可以说党的先进与否,来源于人民军队所给的底气。换而言之,党的先进性建设顺利与否来源于军队管理的成果与否,唯有强化军队管理,才能为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保障。古田会议在大方向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也对日常管理进行了说明。面对关乎革命前途和命运的关键问题,绝不含糊不清,一定要下狠功夫,从根源上去除沉疴旧疾,这才能对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准绳。
如今发展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新的历史性课题呈现在党和人民军队面前。这既是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风险挑战。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上,我们把握好“动与静”的平衡。首先要“静下去”,牢记党始终是人民军队的领导者。军队听谁指挥,枪杆子掌握在什么人手里,这是建军治军的首要问题、关键问题[8]。习近平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从严抓好强化战斗队思想、落实战斗力标准工作,把从严要求落实到部队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次也需注意“动起来”,在发展过程中努力做到敢于发展、革故鼎新,走好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康庄大道,这样才能获得发展进步的机会与可能,才能牢牢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关键。
(三)规范组织建设是党内先进性建设的基础
回顾共产党的奋斗发展史,就是党的一部组织建设的发展史,是党的组织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完善史。党的事业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与党的组织建设是否完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党的组织建设中,组织机构的完善和党员发展程序是否完备是影响组织机构建设是否成功的重点内容。古田会议中组织建设对当时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实现了党组织从上到下的领导,在基层支部建立、重大问题决策和党员教育上对内容、程序进行了有力规定,在党员发展上一改过去的随意性,实现发展对象确立的科学性和发展程序的规范性。
新时代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是保持党的活力和领导力的组织保障。在组织建设过程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古田会议传承下来的自上而下的完备的组织建设理念,根据现实条件和发展需要进行提档升级。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这“最初一公里”,是对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最初进行贯彻落实的机关,从最开始就应把稳发展方向,做到机关构成精炼高效,机关所属干部廉洁负责。在基层党组织这“最后一公里”,一方面要做到党的基层治理完备化、科学化,实现事事有回应;另一方面也要保证党员发展规范化、透明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