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高水平专业群提档升级路径研究与实践

2023-12-15彭永贤杨留勇吕瑜环汪青筑杜晓锋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数字化特色数字

孙 波,彭永贤,吴 勇,杨留勇,吕瑜环,汪青筑,李 勇,杜晓锋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毕节 551700

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专业群;2020年,贵州省启动省级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工作,要求专业群应面向区域或行业重点产业,依托优势特色专业,按照与产业链的对应性、群内专业关联发展等组群逻辑,有效整合或跨类融合相关专业形成专业集群。高水平专业群的适应性发展,关键是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能够依据区域经济结构需求和技术发展变革趋势,适应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各种技术调整和更新[1]。

1 数字赋能专业群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加速渗透和应用,数字乡村、数字农业等应运而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出很多新业态、新岗位,需要具备跨界综合能力的人才。江洪[2]在研究国内外有关数字化农业理论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数字化农业的建设实践,提出了在政府主导下分区域、分阶段推进我国数字化农业的建设的构想。李敏[3]在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中提出,夯实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探索数字农业融合新模式,持续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有学者在《中国经验贡献全球农业发展和农村减贫研究工作报告——以阿里巴巴“亩产一千美金”为例》报告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巨大,成功经验值得向全世界输出,从中国农村脱贫经验看,数字化农业是农产品提质增效的关键渠道。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数字化技术主要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简单应用,导致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落后于技术变革,难以满足行业企业对具备数字化能力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4]。刘仁有[5]认为数字化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面对数字化时代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搭乘数字化的“快车”、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是职业教育发展不容错失的共同机遇[6]。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不断加强毕节市区域范围内“数字+”(山地特色种植、动物健康养殖、病虫害绿色防控、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品质控制、农产品营销与品牌打造)等领域研究,培养集聚一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涉农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建设“一区三高地、五个新毕节”提供智力支撑,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群勇担历史使命,聚焦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字赋能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高水平专业群提档升级,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效明显[7-12]。

2 数字赋能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高水平专业群提质升级路径

2.1 创新数字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理解“新农人”将逐步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力军”,围绕毕节乡村振兴关键点,精准对接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和对人才知识技能的新要求,聚焦黔西北特色农业产业链“田间地头”到“市场端头”的“生产—加工—检测—销售”环节,修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云(云计算)、物(物联网)、移(移动互联)、大(大数据)、智(人工智能)、5G、区块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融合应用,以掌握农业种养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经营网络化的“数字化+山地特色农业”等知识能力为核心,群内专业推行实施学徒制,开办订单班6个,通过“信息+知识+智能装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数字素养,适应“种养—加—检—销”岗位需求的“知农爱农、服务乡村”数字农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至今共培养896人。

2.2 建设对接产业校企同频系统化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

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上中下游产业链岗位群需求,面向特色农产品领域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平台+模块+拓展+证书”课程体系;对接专业,将信息技术融入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改革课程;在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平台+自主资源”开发模式,校企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数字化教材、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教材,建成系统化数字化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为黔西北山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支持。共制定20门课程标准,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5门,建设教学管理平台1个,开发虚拟仿真育训学习包1个;引入2个“X”证书;对接农业“三新”,依托数字技术,配套15门课程,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5部;建立智慧教室10间,申报立项实施教学改革课题10项,形成数字技术应用多样性教学改革案例10个。

2.3 建设数字农业育训人才团队

打造以数字农业育训为特色辨识,德技双优、大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跨界融合、结构合理、育训并重,以“信息+知识+智能装备”为特征的“数字农业育训”研究特色的人才团队1个。共引进了硕士5名、柔性引进了5名农业产业教授;培养了5名专业带头人、18名骨干教师;通过项目申报、论文发表、教材开发、技能比赛、创新创业、标准制定、专利申请、开发数字化课程资源、数字化技能培训比赛、数字化实训项目开发等途径,强化团队数字素养培育,实施“四项强师”工程提高团队整体素质116人次;团队成员行业企业岗位实践锻炼轮训比例达100%,双师比达到85%以上(88%),数字素养培育142人次;申报主持市(厅)级科研项目23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6篇;“互联网+创新创业”等技能比赛获奖8项;参与制定行(企)业标准3项;获授权专利9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8件)。

2.4 虚实结合专创融合建立“五位一体”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

聚合各方资源,按照“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社会服务、创新创业”“五位一体”功能规划,建成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实训平台1个,以“两基地一样板”功能定位,将该平台打造成为服务黔西北山地特色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集聚政行校企资源、实现产学研用创协同的人才支撑与应用创新服务基地,辐射西南地区极具地方产业特色的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样板,基地包括10个功能区。

(1)数字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展示大屏。通过收集、呈现、管理养殖基地和植物工厂实时数据及状态,打通农业农村部公开数据来源,呈现地方特色农产品价格变化,滚动播出贵州12个大特色农业标准,毕节市域实时气候和农事提醒。

(2)智慧农业AIOT互动体验区。通过山地特色农业微缩场景模型AIOT互动体验,可呈现第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如智慧大棚、农业物联网传感器、监测系统、农业无人机应用、智慧物流配送、智慧超市、农产品溯源等[13-17]。

(3)毕节智慧植物工厂。立体面积368 m2,能开设设施光、热、水、气体环境及其调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水肥浓度等传感器监测实时数据等育训项目。充分利用数字化种植可视化系统,呈现数字化农业种植实训室植物生长的实时数据,通过虚实融合,打造了一个小型数字化农业植物工厂,可开展设施农业技术(育苗、分苗、种苗)、设施种植应用技术(设施光、热、水、气环境调控)育训和青少年数字农业科普体验活动。

(4)毕节山地特色农业智慧温室教研实践基地。面积1 100 m2,能开设槽式、袋式、A字形架、立柱式4种基质栽培方式,雾培、浮板水培、槽式水培、立体管道水培4种营养液栽培方式的育训。通过配套建设智能型水肥一体机、手机控制软件、气象站、土壤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可实现温室环境监测和无土栽培营养液的自动化管理[18-19]。

(5)智慧农业“芯片”墙互动展示区。可应用AIOT技术进行声光电智能控制,自主编程控制种子墙的灯光效果、图形文字呈现。

(6)云上乌蒙互动学习与路演展示区。可提供学生、培训学员、青少年素质拓展体验者,开放式学习云上乌蒙数字化课件资源,观看视频、交流分享、宣讲路演。

(7)农产品加工育训中心。畜产品加工实训室引进功能实用的肉制品、乳制品加工实训设备,让学生真实感受畜产品生产的系列制作流程;茶叶加工实训室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针对毕节市高山茶加工、古树茶加工及茶叶深加工产品等进行教学实训,让学生掌握特色茶叶制作工艺、流程等;茶叶审评实训室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针对毕节市高山茶、古树茶等茶叶冲泡、审评进行教学实训,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地方茶企业茶叶营销、茶馆经营,为社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8)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配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电子分析天平等数字化设备,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农残、药残、重金属残留)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认知、学习,培养学生对农产品颜色、酸碱度以及水、糖、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黄曲霉素含量等的检测方法和定性定量分析能力。

(9)动物健康服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添置了全自动精子分析仪、兽用B超、动物可视输精枪、全自动菌落分析仪、全自动酶标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动物疫病快速检测仪、PCR、核酸提取仪等数字化设备,配置了虚拟仿真软件,建成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解决“三高三难”实训教学难题,可开展虚拟仿真实训软件、数字化分析检测设备PCR、近红外粮食饲料分析仪、快检设备等认知、育训。

(10)农业无人机。可用于监测作物健康、动物健康,通过农业摄影,进行低成本检测大面积区域,无人机携带的传感器可以轻松实现收集大量数据,六眼相机可以拍摄大量素材。

2.5 聚焦山地数字赋能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社会服务

依托建成的贵州省职业教育山地特色农业数字化人才产教融合实训平台,联合知名的农业行业企业、信息技术企业,有效进行三者融合,开展毕节市数字农业师资培训、数字农业实用人才培训、数字农业资源研发等社会服务工作。联合毕节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3年组织开展每年1期100人左右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双带头人”培训,提高数字农业基层服务水平;开展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18人次,加强农民手机应用培训,拓展农技推广人员信息化服务,提高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引导企业、公益组织等参与农民数字技能提高工作;发挥学校省级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派20名学校专业人才下沉乡村,与农业专家共同组建6支“知农援农”服务队伍,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推动数字服务和培训向农村延伸;联合毕节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毕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品牌打造、质量追溯培训228人次,服务“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农业区域公共品牌。

2.6 党建引领项目驱动建立专业群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

党建引领、齐抓共管,发挥专业群内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凝聚专业群内部优势,实行“双带头人”制度,探索形成“六业”(行业、产业、企业、专业、职业、学业)联动发展专业群运行机制,实现专业群建设和发展管理的科学化与高效化。产教双向融合,将校企合作落实到课程、师资等层面,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每年滚动修订1次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常态化的专业评估,建立专业准入、预警与退出动态调整机制,作为学校每年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的依据,建立专业群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机制;执行专业群经费预算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资金专款专用闭环管理保障专业群建设项目顺利地进行。

3 结束语

通过3年的建设,虚实结合专创融合搭建“五位一体”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专业群建设新范式”复制推广至企业和兄弟院校,专业群将进一步开展自查,不断提升建设绩效,发挥专业服务产业的人才支撑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字化特色数字
特色种植促增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中医的特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完美的特色党建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