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2023-12-15韩宏
韩 宏
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 西峡国有林场,宁夏固原 756400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再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取得的发展成绩与资源更新和扩大密不可分,森林作为林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森林培育技术对林木的更新与扩大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通过开采大量森林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时至今日,之前的方法已经很难长久维持,必然会发生改变。因此,提高森林培育技术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满足大众对森林资源基本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全面了解森林培育技术价值,对森林培育技术中的各项细节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构建森林培育技术体系,以快速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森林培育技术概述
所谓的森林培育是指利用太阳能和其他物质,在树木和森林之间开展生物转化,形成一系列与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的生产过程,同时对人类和生物生存需要的环境生产过程进行保护和创造的方式。森林培育技术包含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森林采伐更新等工作,涵盖林业生产的各个方面[1]。实际上,不同类型的人工林和天然林是森林培育过程中的主要对象,借助相关技术最大化地利用森林资源,使其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可增加森林资源,同时还能有效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其功能涉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森林培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1 森林培育技术的意义
2.1.1 提升生态效益 作为提高森林培育功能的技术手段,森林培育技术的应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森林资源。一旦森林培育技术中出现问题,将会阻碍森林培育进程,进而造成大量森林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破坏生态环境。提高森林培育技术可以提高我国森林培育的质量和效率,凸显森林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在森林培育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生林,能够有效弥补之前被砍伐的森林资源,在涵养水源和水土保持方面具有显著作用[2]。应用森林培育技术还能培育成林,进而剔除森林中的腐木、病木、枯木、有害树木等,以确保森林生物种群的平衡,还能改善森林中的光照、通风和卫生条件,为森林资源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只有不断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净化环境中的作用。
2.1.2 促进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口数量的剧增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发展初期过量砍伐森林资源的现象突出,使得森林资源总量大幅度下降,现有的森林资源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提高森林培育技术需要从育苗、育种、育林3个不同层面,对森林资源实现再生产过程,通过增加森林资源总量的方式,满足社会生产发展需求。因此,森林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总量随之提高,对应的生产效应也在提升,可进一步推动林业持续、健康发展[3]。
2.1.3 提升经济效益水平 森林培育技术的出现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社会森林资源的生产。随着森林资源的再生产,林业规模不断扩大,增加了就业岗位机会,当地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2.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首先,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完整。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为地球上的氧气供应、水循环、土壤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功能。通过科学地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等问题[4]。
其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资源是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可以促进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生产与贸易,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
再次,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森林是人们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保护和管理好森林资源,可以提供人们与自然亲近的场所,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最后,林业可持续发展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之一,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森林资源,可以增加碳储存,减少碳排放,缓解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5]。
3 森林培育技术要点
3.1 准备环节
实际上,森林培育技术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出发:(1)加大宣传力度。森林培育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营造出林区内培育技术的良好氛围,进而调动起大众和各部门的积极性,为森林培育技术的大力推广与应用提供有利条件,尽快确保不同部门、组织及单位间形成统一的认知,全面体现森林培育技术的作用。
(2)加强人才队伍构建。为确保森林培育技术应用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水平,需在社会公开招聘优秀人才,尽快组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队伍。森林培育技术涵盖的内容种类繁多,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际操作存在难度[6]。因此,提高林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刻不容缓。同时,要紧紧围绕森林培育规律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保证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可以完全匹配森林培育工作,为森林培育质量的提高提供对应途径,同时确保林业的长期、持续发展。
(3)提升养护人员的病虫害防治水平。在日常森林养护工作中,病虫害是对苗木健康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日常工作中需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现阶段,由于一部分养护人员自身能力不足,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直接对苗木健康生长产生了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养护人员自身防治苗木病虫害的能力[7]。
3.2 育种环节
林业育种技术是林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在林业育种方面起步较晚,技术水平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育种工作效率较低。目前,由于大部分林业企业进行育种工作所需时间较长,难以有效满足快速发展的林业产业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的研发力度,以提供更多选择森林种系的参考和借鉴。同时,需要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建立相应的种子资源库和基因库,为提高森林培育质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加强对林业育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可以提高森林植物的品种质量和产量,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8]。
3.3 育苗环节
在育苗环节,种子处理、施肥和灌溉技术是关键步骤。种子处理技术需要根据育苗时间和不同树种的特点,确定适合的处理方法。包括确定种子的采集时间和加工方式,以及控制种子的温度和含水量等条件,以确保种子品质。施肥技术在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方面非常重要。要综合考虑土壤肥力水平和苗木生长特点,科学配置肥料,确保苗木获得充足的养分。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监测施肥过程,提高施肥效率,从而在节约肥料的同时,保证苗木的生长质量。灌溉技术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要科学灌水,控制灌溉时间,确保适量的水分供应,避免土壤过湿对苗木生长的不利影响。此外,要保证灌溉水质的干净卫生,结合苗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添加适量的矿物养分,如钠、镁、钾离子等,促进苗木健康茁壮生长。通过合理运用种子处理、施肥和灌溉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和产量,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3.4 整地环节
根据森林培育的规划目标,综合考虑林地土壤质地、气候、外界环境等多种条件,以确保整地的科学性水平。针对不同的地块,整地的方式也存在差异。若地块没有明显的高低差且较为平坦,可选择全面整地的方式,以便为后期机械使用提供便利条件。可直接清理干净地块表面的石块、大枯枝等杂物,而杂草、落叶等则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直接翻入地表以下即可。在全面整地的过程中,要保持适宜的深度,可将其控制在30 cm左右,整地时,树穴的直径需在30~50 cm之间,同时结合目标树的特点确定树穴距离。若地块有明显的高低差,地面起伏较大,日后机械使用极为不便。对此,可选择局部整地的方式,根据森林培育规划和目标树种生长发育规律,选择针对性的方法,做好整地工作。
4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 积极更新传统培育理念
只有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林业资源,才能确保森林资源更加丰富。林业部门应更新传统的培育理念,高度重视森林培育和管理工作,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苗木的茁壮生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明确工作思路,加大对工作方法的创新力度,合理引导森林培育工作。林业工作人员需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培育知识和技术,不断优化现有培育方案,提高方案的可行性,将森林培育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降至最低。为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应及时调整森林抚育采伐工作,以减少现有林业资源的消耗,合理开发和保护林业资源,充分发挥出林业经济效益。
4.2 协调好森林数量和质量提高方面的关系
结合林业发展现状来看,为确保“双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需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扩大森林面积的合理性,禁止以任何形式的理由破坏森林或砍伐树木。尽快开展林业产业重点工程建设,相关人员要以质促量,对林业部门加强监督,还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森林经营水平。
要想实现林业长远发展目标,需始终坚持森林经营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两手抓,实现质与量的有效结合”。现阶段,虽然我国十分重视森林资源工作,且森林培育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森林覆盖率和物种数量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由于该过程重点强调了森林覆盖率的提升,对森林质量有所忽视,对森林资源的价值和作用的发挥产生了很大影响。森林价值量是森林覆盖面积、森林物种结构分布合理性及发挥能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森林面积数量逐年增加,而森林资源储备在单位面积内仍旧保持较低的水平。
例如:北方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而西北地区的森林资源相对偏少。这种资源分配不均和物种分配不合理的特性,直接造成可用的森林资源面积偏少,森林资源单一化的生态结构,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思想是引导行动的前提,有了思想后才会做出有关行为。森林培育人员应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对森林培育的重要性有一定认知,了解森林培育质量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从此全身心投入日常工作。只有做好森林培育工作,才能提高森林培育质量。
此外,森林培育工作较为特殊,需要专业人才把关。可积极聘请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开展森林培育工作,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不断完善现有的知识体系,使其更好地为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贡献自身力量。
4.3 妥善收集、培育和保存良种
只有做好优良品种的收集、培育与保存等一系列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1)科学分类树木,合理选择树种,以确保树种质量。在分配完树种后,需根据树种类型,做好树种的收集和管理工作。为保障幼苗质量,需进一步明确培育要求和内容。加强对林木的日常管理,认真观察林木的生长状态,并做好记录工作,为日后培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提高培育效果。
(2)针对不同的林木品种,培育要求也不尽相同。在林木尚未培育之前,需要技术人员认真考虑具体品种,选择合适的培育技术,通过构建专门的培养基地,培育良种。在不同培育阶段,林木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认真记录林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
(3)妥善保管良种。通过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制定和完善开发技术,以实现对经济林和自然林的全面保护。同时,还要加大对经济价值幼苗的保护力度,充分体现出其开发价值。
4.4 加强森林经营的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在实际森林经营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关需求发生了很大改变,应根据需求变化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以期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由于森林经营工作正逐渐朝着精细化方向迈进,对应的资金使用也更为精细。因此,林业部门需全面加强对预算管理工具的应用,引进并培育专业化的会计管理人才。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各种现代化的设备在森林经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确保经营人员对这些设备有全面了解,需加强设备使用专项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不断分析森林经营工作各项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只有在具体工作中掌握主动权,才能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
5 结束语
森林培育技术要以实际林业工作为基础,在尊重林业规律的同时,尽快培养、繁殖和应用森林资源,从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林业工作的重点环节,需积极引入森林培育技术,并以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方式实现林业生产,凸显其在经济、生态和环境方面的效益,为营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