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程序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初探
——以大兴为例
2023-12-15王蔚芃
王蔚芃
北京市大兴区林业保护站,北京 102600
近年来,大兴区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优先、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一轴、一心、一环、两带”建设空间布局,大面积、多尺度、高定位、多功能营造森林,极大提高了首都的生态承载能力、绿色增长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兴区已高质量完成创建森林城市任务,林木覆盖率达到34.63%,全区生态基底得到全面夯实,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在提高市民幸福感的同时,植树造林技术不断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后续养护需加强的是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大兴地区植树造林程序及乡土树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如下。
1 平原地区植树造林的基本程序
1.1 合理选择苗木
大兴区属永定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总体地貌特征是地势平坦,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微倾状,地质大部分为砂壤土质地,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平原造林工程原则上挑选乡土树种,多为油松、侧柏、刺槐、毛白杨、柳树、榆树、国槐、白蜡、银杏、栾树、悬铃木等,大幅度提升了苗木的存活率。
1.2 清理造林地
大兴区共有14镇,北5镇以西红门镇为例,该地区属于城市快速发展地区,近10年植树造林地块特征为拆迁地块,地质特点为建筑拆除后遗留的建筑地基。在进行清洁时,可以采用块状或全面清理。一般采用机械清理,使用推土机和切碎机进行机械清洁,可以有效地去除杂物后覆盖种植土。南9镇造林地多选在农用地、闲置地及残次林改造,种植条件良好适当采取清除措施,清理枯木杂草以备种植。故在植树造林前,必须对造林区域开展全面踏查及清理,为后续的植树造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灌溉施肥技术
通过人工为树木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创造出有利的生长环境,从而大幅提升树木的存活率。在造林的过程中,由于各个阶段和时期的灌溉施肥操作存在明显的差别,为了确保树木的健康成长,种植技术人员应全面考虑土壤的性质、气候条件、树木的生长周期等因素,以确保灌溉量适当,满足树木的营养需求,并防止由于过度灌溉导致根部缺氧腐烂。
1.4 树木抚育技术
在苗木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合理的修剪,可以有效地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减少多余的枝条,以此缩短其生长周期。在间苗操作中,应根据苗木的品种精准选择种植位置,以确保苗木获得充足的营养和阳光,并且有效避免因植株密度过大而导致营养不良。在枝干完全生长出来前,将其中的嫩芽剪除,以保证营养的均衡供给。
1.5 优化林分管理
完成苗木的移植后,需要重视森林的维护和管理,以便给苗木提供一个最佳的生长条件。在此期间的成功关键在于确保植物得到充分的水分和养分,以便其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最佳的营养和环境。冬季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森林遭受严重的冻害。在移植两年内,也必须采取保暖防护措施,该阶段的树木十分脆弱,易受到外部温差的影响。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分类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也称为无公害防治技术,可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减少苗木的损失,主要措施如下。一是利用微生物的力量控制病虫害,如病毒、细菌、真菌、寄主植物、寄生动物、昆虫、蜜蜂和其他有益的动植物等。二是利用昆虫天敌防治。通过在森林中投放昆虫天敌以有效防治病虫害。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技术在大面积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遏制林业病虫害成灾[1]。目前,大兴区倡导使用20%吡虫啉、3%噻虫啉、1%苦参碱;无公害药剂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4.5%高效氯氰菊酯用于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其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树木受到为害,还能够抑制病虫害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器械来有效地控制害虫,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在利用物理性措施控制大片森林的病虫害时,有效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应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来确保防治效果[2]。
3 大兴乡土树种病虫害防治
以大兴区平原造林工程采用乡土树种为例,介绍大兴地区乡土树种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3.1 双条杉天牛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以幼虫蛀干危害为主。寄主侧柏、桧柏、扁柏、龙柏和沙地柏等。1年发生1代,少数2年1代,1年1代的成虫在被害枝、干内越冬,2年1代的双条杉天牛以幼虫在被害木内越冬。成虫体长9~15 mm,喜欢在树势衰弱或新移栽树木皮缝及新伐除的原木上交尾产卵。一般4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在皮层与木质部间蛀食危害,树皮易脱落,当幼虫为害环绕树干或树枝1圈时,受害部位以上的茎枝枯死[3]。
防治方法如下:(1)物理防治。加强管理,及时清除虫源、衰弱木、枯萎木、风倒木等。可用饵木(新伐衰弱木直径4 cm以上柏树木段)堆积诱杀成虫,诱集成虫及时清理销毁。也可用信息素诱杀,在成虫发生期悬挂大量双条杉天牛诱液诱捕器除掉成虫。(2)生物防治。幼虫发生初期4月释放管氏肿腿蜂等天敌。(3)化学防治。在双条杉天牛成虫发生期进行药剂封干,可选用噻虫啉、绿色威雷等药剂,均匀喷于树干处,应防治2~3次。
3.2 春尺蠖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Erschoff)在大兴区主要危害杨、柳、榆、桑等。特点是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幼虫发育快、食量大、极易暴发成灾。该虫1年发生1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2月,当地表5~10 cm深处温度达到0 ℃时,成虫开始羽化。雄虫有翅具有趋光性,雌虫无翅,爬行上树产卵,卵多产于树干裂皮缝中。幼虫吐丝下垂,借风力扩散蔓延,具有暴食性。危害期1个月左右,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下树入土化蛹越夏、越冬。
防控措施如下:(1)物理防治。大兴区要求在成虫羽化高峰前即每年2月底前完成树木防虫胶带围环工作。需根据上年度实际发生情况,选择有危害的成片林进行围环作业,这是利用春尺蠖雌成虫的自身特点针对性采取的物理防治方法。第一步在树干胸径处围塑料胶带,阻断雌成虫上树的途径,迫使其在塑环下部集中产卵。第二步在幼虫孵化期前刷无公害黏虫胶粘杀幼虫,达到防控目的。(2)化学防治。低龄幼虫期建议选用25%灭幼脲悬浮剂喷雾防治,尽量避免使用纯化学农药。有些片林不具备喷雾防治条件,幼虫期可采用喷烟除治[4]。
3.3 柳蜷叶蜂
柳蜷叶蜂(Amauronematus saliciphagusWu)在大兴区主要危害旱柳、垂柳、金丝垂柳和馒头柳等。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壤表土层内结茧越夏、越冬。柳芽萌动期成虫开始羽化,成虫翅透明,翅脉褐色,头部淡褐色,胸腹部黑色,雌成虫体长4.5~5.5 mm,雄成虫体长4.0~5.5 mm,老熟幼虫体长8~10 mm,体绿色,土茧椭圆形、成虫产卵于未展开的柳芽内,受害芽上常有略凹陷的小黑点,幼虫取食柳芽,造成叶芽纵向扭曲,形成虫苞,虫苞内多为1条幼虫,影响叶片正常生长。
防控措施如下:(1)物理防治。根据上年度实际发生情况,选择有柳蜷叶蜂发生的林地进行围环刷胶作业,利用柳蜷叶蜂成虫的“趋色性”进行物理防治。每年2月底至3月初,在树干胸径处围20 cm宽黄绿色专用胶带,并同步涂抹无公害黏虫胶诱杀成虫。该项工作应在柳蜷叶蜂羽化后立即进行,否则将影响物理防治效果。(2)化学防治。每年3月中旬开始,可用3%高氯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树冠喷雾防治成虫,一般1周除治1遍,连续除治3次[5]。
3.4 白蜡窄吉丁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Fairmaire)属鞘翅目吉丁虫科,是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寄主白蜡、水曲柳和花曲柳等。白蜡窄吉丁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蛀道末端木质部浅层内越冬。成虫发生期4月下旬至6月下旬,羽化孔为“D”形。成虫体长8.5~13.5 mm,楔形,铜绿色,具金属光泽,卵多产于树干基部阳面的树皮缝中。幼虫于6月下旬孵化后,多在根基部与韧皮部之间为害,蛀道呈“S”形,树干常出现5~10 cm的纵向裂缝,根基部常出现萌蘖。侵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觉,为害2~3年症状显著时,树木往往已经严重衰弱甚至濒死。
白蜡窄吉丁是北京市林业补充检疫对象,也是大兴区重点监测防控的林木有害生物之一。防控方法如下:(1)物理防治。成虫期悬挂白蜡窄吉丁专用色板粘杀成虫。成虫期利用诱芯诱捕器诱杀成虫。(2)生物防治。6月上旬释放白蜡窄吉丁肿腿蜂,保护利用白蜡吉丁柄腹茧蜂、棒小吉丁茅茧蜂、啄木鸟等天敌。(3)药剂防治。4—6月成虫期,利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2 000倍液风干防治。幼虫危害期,树干注射70%吡虫啉水分散剂200倍液防治,参考用量为50 mL /株。或再用微创注射技术防治[6]。
3.5 悬铃木方翅网蝽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eSay)主要危害悬铃木属树种,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每年发生4~5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和若虫常群集于叶片背面刺吸汁液为害,受害叶片正面形成许多密集的白色斑点,造成叶片失绿,叶背面出现褐色锈斑,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树木,叶片枯黄提前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防治方法如下:(1)秋季刮除疏松树皮层并销毁落地虫叶。(2)采用清水冲刷树冠的方法减少越冬虫量。(3)减少修剪次数可限制该虫繁殖。(4)5—10月在其若虫、成虫危害严重时,对树冠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
3.6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是国家级检疫对象,也是大兴区重点监测防控的林木有害生物之一。因其寄主广泛,故重点介绍。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又名网幕毛虫,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杂食性食叶害虫。寄主包括桑、臭椿、白蜡、法桐、榆、复叶槭、核桃、杏、泡桐、柳、柿、梨、国槐、白菜、大葱、大豆等植物。该虫1年发生3代,以蛹在砖石瓦砾下、墙缝或堆砌物等处越冬。成虫体白色,个别越冬代成虫前翅有黑色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幼虫各体节毛瘤发达,具长毛,取食危害植物叶片,4龄前群集结网危害。美国白蛾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距离远、传播途径广、寄主众多、食量大、暴食性显著、能抵御恶劣环境和严重扰民等习性。废弃果园和场院、管理不善的苗圃、交通枢纽或人流物流集散地等区域易形成大量幼虫危害,该虫一旦暴发,可在一夜之间造成连片吃光现象,给大兴区林木生态安全带来极大的潜在威胁。
防治措施如下:(1)物理防治。①人工剪除网幕。低龄幼虫未破网时用高枝剪剪除网幕集中灭杀。②围草靶诱蛹。幼虫危害严重又不便于药剂防治或树木高大药剂无法到达的区域,可在幼虫老熟期在树干基部围绑草靶,诱集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化蛹后集中销毁。③灯光诱杀。成虫期可悬挂黑光灯诱杀。④性诱芯诱杀。3月下旬开始悬挂美国白蛾性诱芯诱捕器诱杀雄成虫。(2)生物防治。美国白蛾幼虫化蛹初期,可释放周氏啮小蜂,预防释放量可参照1万头/667 m2。(3)药剂防治。低龄幼虫期可使用仿生物制剂如25%灭幼脲悬浮剂2 000倍液、大龄幼虫可使用植物源药剂如1.0%苦参碱1 500倍液喷雾进行除治。
4 大兴林业病虫害防治的优化路径
4.1 监测和预警
第一,优化监测方法。传统的监测方法主要依靠人工巡查,但由于人力成本高、覆盖面窄等问题,已逐渐被先进的技术手段取代。在现代监测方法中,遥感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手段。通过使用卫星、无人机等设备获取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对大面积林地的监测。遥感技术不受地域限制,能够及时捕捉到植被变化的信息,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和规模变化。此外,林业部门还可以借助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变化,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实时数据支持。
第二,构建预警体系。预警体系的建设包括预警指标的确定、阈值的设定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等方面。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特征和传播规律,确定一系列的预警指标,如植被指数异常变化、病虫害密度超过一定阈值等;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结果,设定相应的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或接近阈值时,触发预警机制。预警信息需要及时发布和传达给相关部门和林业从业人员,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平台、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广泛传播和及时响应。
4.2 培训和宣传
第一,培训和宣传的内容形式应多样化,包括理论培训、实践演示、案例分享、宣传资料等。在理论培训方面,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向目标群体传授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防治技术和方法。实践演示较为直观有效,可以通过现场实操和示范,向学员展示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案例分享是一种经验交流的形式,可以邀请有经验的从业人员分享实践防治案例和成功经验,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还可通过制作宣传资料,如手册、海报、视频等,以便广泛传播和宣传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和技术。
第二,培训和宣传的实施方法应综合运用多种渠道和平台,以提高覆盖面和参与度。林业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社交媒体,如网站、微信、微博等,发布培训信息和宣传资料,吸引更多人参与。同时,林业部门可以与相关部门、农民合作社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资源和渠道,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
5 结束语
为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相关部门需提高平原地区植树造林技术,通过规范造林基本程序,利用物理、化学、生物3种防治方式对大兴乡土树种较易出现病虫害展开介绍,以利其他平原地区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