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清刻瓷以瓷为“纸”以刀代“笔”

2023-12-14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旅游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刻瓷瓷盘瓷板

丨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刻瓷,被称为瓷器上的丹青,它是一项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融笔、墨、色、刀为一体的传统艺术技能。其作品既能表现国画的笔墨神韵,又有着浓厚的金石趣味,古朴且有新意,庄重而不失华美。

对于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原始的刻瓷。而刻瓷真正成为独立的艺术,是在明末清初。光绪二十八年,清代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自此名家辈出,刻瓷的技艺得以发扬。所以刻瓷最兴盛的时期是清末民初,现存最早的刻瓷作品是刻于清代的道光年间。

最初听到“刻瓷”这项非遗技艺的时候非常好奇,怎么能在平时看起来非常脆弱、一磕就碎的瓷器上雕刻呢?又需要匠人具有怎样高超的技艺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是选取适宜刻制的瓷盘、瓷板,备好刻瓷的镌刻刀、錾子、铁锤、木锤等。二是用毛笔、排笔等,在瓷盘、瓷板上书写或绘画。画稿是决定一件刻瓷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其结构的聚散开合、人物形态都要把握到位。三是最关键的步骤—刻制,在瓷盘或瓷板上,用粗细不同的各种微型钢钎,刻上一个个小点,靠着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和虚实,形成不同的画面,一方小瓷盘上可以雕出人物的神彩,也可以展现名山大川的气势。四是着色,依据需要,按照中国画的着色步骤,用毛笔给刻制好的瓷盘依次上色,先轻后重,先上后下,注意过度和连贯性。五是上蜡,待刻瓷上色完工后,为使瓷盘画面颜色得以长久保存,在最终仔细修改定稿后要凃上一层保护蜡膜。在深色釉面瓷器上刻瓷不用着色。六是配架(框);按照瓷盘、瓷板大小尺寸和画面内容,给刻制好的瓷盘、瓷板,配置适宜的木制支架或木框。

李玉良老师是临清刻瓷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在书画艺术,美工篆刻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基础。他继承了父亲李泰先及堂兄李玉善的刻瓷工艺并有所发展。

1985 年在济南上学期间,他先后数次去淄博观摩刻瓷艺人的现场制作过程,从而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后又拜北京刻瓷艺术大师茅子芳先生(北京刻瓷传承人,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大师)为师,得到了茅老师的言传身教。历经三十余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他所擅长的人物肖像刻瓷,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他的人物肖像和佛像系列作品刻工精致,层次丰富,栩栩如生,充分展现出了传统手工刻瓷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刻瓷瓷盘瓷板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作品选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孙兆宝瓷板釉下彩绘作品
《前程万里鸿运照》瓷板
粉彩瓷板四条屏
李祥东作品精选
刻瓷艺术浅谈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方氏·瓷盘置景
方氏·瓷盘置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