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生态资源活态利用探究——以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为例

2023-12-14李淑怡张明洋翟学岩潘欣睿靳泽璇

广东蚕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博物馆资源农业

李淑怡 张明洋 翟学岩 潘欣睿 靳泽璇

乡村生态资源活态利用探究——以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为例

李淑怡张明洋翟学岩潘欣睿靳泽璇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青岛266109)

文章以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为例,从乡村生态资源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的意义与问题,从目标定位、运营模式、产品设计、产销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开发思路,提出了开发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的建议,如发挥技术与管理优势,实现乡村生态资源高效利用;多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示范引领作用,以打造乡村新业态,实现“新微助农,以文振兴”的目标。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乡村生态资源;三产融合;建议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是指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建设成多个微型主题博物馆,发挥群效应,建立乡村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联合平台。与传统农业园开发理念不同,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利用现有的乡村生态资源,将农事活动、农产品展览、科技示范、生态保护、农业旅游等融为一体,为大众提供观光、休闲、学习等多项体验,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由农业陈列馆、动植物资源馆、果博园、农俗馆等构成,既展示历史,又服务当代。但因没有合理利用乡村生态资源,部分地区的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在开发阶段就规划错误,导致后期经营惨淡。鉴于此,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将农业微型博物馆群打造成一个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的开发规划与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1 乡村生态资源的特点

乡村生态资源包含乡村人文历史、地理资源、自然环境、民风民俗和基础设施等。从普遍性上看,乡村生态资源具有四个特点。(1)传统性。相较城市发展的颠覆性,乡村的发展变化并不是特别剧烈,仍保留了各时期的人文特点与民风民俗,例如某些渔村的开海节、祭海节等。(2)自然性。乡村生态资源主要表现为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和地理资源,可以理解为山水林田湖草沙,以及在这些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动植物、矿产等资源。(3)隐蔽性。乡村生态资源是不易被发掘的生态资源,例如昆虫资源、民风民俗以及自然资源中的人文艺术特点,这些资源往往在乡村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却较少能引起关注[1]。(4)零散性。乡村生态资源一般没有得到系统整合,不利于开发利用。乡村生态资源表现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只有通过系统梳理,才能将其显现而出。由上述乡村生态资源的特点可知,乡村振兴的生态实践不可盲目跟风,要注意各地生态资源更新、挖掘、凝聚,以个性化、差异化引领乡村生态资源活态利用。

2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的意义

2.1 传播内蕴文化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可传播内蕴文化,形成群落效应,打造群落名片,增强情感认同。同时,可不断挖掘展品背后蕴含的问题,结合当下热点,宣传尊重、顺应以及保护自然的理念。农业微型博物馆群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既丰富文创产品类型,又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2 推动产业联动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作为一个文旅新创意,既可以带动传统旅游经济活动,如民宿、餐饮、特产、彩绘等,也可依托特有的农业主题进行展示、加工、制作周边、售卖等,对相关农产品从药用价值、食用价值、文化价值等多角度进行经济挖掘,带动养殖产业以及周边产品的经济效益提升,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3 发展全域旅游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作为系列化文创产品,从吃、穿、住、用、行等多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娱乐、消费、休闲的需求。依托全域旅游概念,在乡村以文创旅游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乡村生态资源、村落联动、村民培训等进行系统提升,实现区域内资源整合与三产融合发展。

3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存在的问题

3.1 乡村生态资源缺乏系统梳理,开发低效化

要发挥生态资源在农业微型博物馆群中的支撑作用,首先要对乡村生态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以实现生态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是,对于拥有何种生态资源不清楚,对于生态资源之间的系统关系不了解,对于生态资源如何产业化也没有明确思路,对于产业如何生态化也缺乏规划[2]。因此,要深刻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在整理分析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地理、人文、产业、人才情况进行统筹规划设计。无论是生态资源本身,还是生态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既具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化的一面。但表面共性的生态资源和开发方法同质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不能有效发挥出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的经济效益。乡村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必须在共性资源的基础上,提炼挖掘出个性化,并且围绕个性化整合规划其他生态资源,避免同质化项目开发导致的重复浪费。

3.2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生态与科技示范作用

自主创新是推动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全方位更迭进步的推动力。当前创新能力还有所欠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产品方面。乡村生态资源有效利用不足,未形成“培植精品”观念,缺少头部产品与特色产品,产品品牌陈旧,导致农业微型博物馆群整体形象不明显,未能做到“人无我有”,难以从产品层面上撬动市场[3]。(2)技术方面。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更多依赖传统农业技术成果,馆群主动挖掘生态资源与自主创新资源的动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诸多可用资源,导致三产难以互补。(3)实施方面。在现有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技术人员与馆群推广人员的能力评价不一致,成果仅限于既定项目,实践到馆群时与内部实际情况较难契合,创新整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针对馆群生态资源利用问题进行突破难度大。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应是以生态与科技作为发展的根本,体现出生产、生态及示范的特点,由此形成品牌,产生市场影响力。而部分地区的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未有效利用乡村生态资源,或者不具有利用乡村生态资源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导致示范性大打折扣,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逐渐成为一种盈利手段,极大降低了发展潜力与发展动力。

4 基于乡村生态资源利用的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的思路

4.1 目标定位

根据“农旅结合”的基本思路,整合乡村生态资源,致力于打造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创建以乡村生态资源为主题的农业微型博物馆群,既要注重乡村生态资源的核心功能,也要平衡乡村生态资源的次要功能,这样方可打造出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4]。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建设一个生态宜人之地,在开发时应将农耕、养殖、展览、销售等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循环农业产业链,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不断向外输出高品质农产品。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离不开系统化管理与规划,应探索出相对独立、完善的发展链,实现绿色发展与有机发展,打造出集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

4.2 运营模式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应依托乡村生态资源、企业投资和政府扶持,在宣传推广、人才培训、经营管理等方面,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应细分主题,贴近田野,形成馆群优势,以“微”促“大”,立足微馆,辐射周边村群落,凝聚村群落品牌。将直播、电商营销与网络平台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立体营销,拓展商业模式创新渠道。最终,以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形成商业模板,向全国适宜乡村推广,成为可复制的成功典型。此外,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生态资源,首先要对乡村生态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相关情况,对现有的生态资源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市场规划,统筹考虑对现有生态资源的利用、整合和改造,为生产计划做好基础。

4.3 产品设计

在市场调研后制定一份产品清单,包括农产品和文创产品。农产品应从文旅餐饮、干货销售、鲜食采摘、环境打造、游客体验等方面考虑,结合地方自然条件和产品的季节性衔接等因素,选取拟在本地区生产的农产品;文创产品应结合乡村资源、市场需求、农业博物馆等因素来设计打造产品清单[5]。上述农产品和文旅产品在农业微型博物馆群运营后,应结合市场销售和客户反馈动态调整,确保生产出最有利于体现乡村生态资源、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4.4 产销机制

为确保农业微型博物馆群高效开展,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产销机制。开展业务培训,增强科学生产意识,让业户了解项目整体规划,树立现代农业生产意识和服务意识。组织业户学习农产品质量标准、品控技术规范、文旅服务行业规范,让农业微型博物馆群提供的各类产品和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从而打造口碑,确保产销的可持续性。此外,还应建立营销服务机制,为业户提供市场信息、电商培训、集体品牌打造、营销网络建立等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实现市场价值提供保障。

5 基于乡村生态资源利用的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发展建议

5.1 发挥技术与管理优势,实现乡村生态资源高效利用

技术与管理是乡村生态资源活态利用的重要支撑。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的根本出路在于技术与管理模式进步。当前传统技术与管理模式已难以为继,纵观成功建设案例,智慧发展并非单一元素优化,而是整体管理制度转型升级,这是农业微型博物馆群与智慧农业有效衔接的制度保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推广适应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的经济循环高效、生态高效等一系列技术与管理体系[6]。因此,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应在合理利用乡村生态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内部潜在能力与附加功能,加快微馆群管理制度更新,摒弃传统的“一刀切”制度,不断更新生态管理、人才管理、技术管理、土地管理等多层管理模式,完善生产、加工、产销、展示等管理制度;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加快新产品开发,开展绿色、优质、高效的馆群发展攻关模式;集成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服务,健全馆群技术与管理创新能力。力争在展览学习、休闲观光等核心领域取得新突破,大力开展创新培训与示范推广应用,促进其智慧化、科学化运营,在发展道路上发挥其独特优势,实现乡村生态资源高效利用。

5.2 多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示范引领作用

乡村生态资源利用与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相辅相成,需要在人才、品牌、规划等角度提升馆群自主创新能力,以便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在人才层面,产学研结合既可带动馆群管理者、经营者及相关团队学习新技术,又能在交流中获得新思路,在成果中获取生产经营与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的灵感。在品牌层面,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结合具有代表性与熟识度的符号,打造品牌形象,丰富产品内涵,逐步实现产品价值升级。在规划层面,明确馆群布局与分区,合理设置核心区、带动区和辐射区,引领馆群建设;要突出产业融合,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集展览、生产、物流、销售、旅游、电商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要突出深化改革,促进乡村生态资源优化配置,激活乡村闲置资源,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在服务层面,要从消费需求出发,合理制定智慧路线,内部加入智能导航服务,提升体验舒适度。在宣传层面,要充分发挥适应性强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创新优势,通过示范区挂牌、新闻宣传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产业,提升农业微型博物馆群示范引领效果,为实现乡村生态资源高质量发展发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6 结语

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应以乡村生态资源为基,以农耕文化为魂,以创新为径,逐步打造出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使农林牧渔等传统业态与展览、生产、销售、旅游等新业态相互融合,各尽其用,从而为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动力。此外,希望农业微型博物馆群开发思路能为其他传统农业形式向现代农业迈进提供借鉴,为乡村生态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新方法,也为其他同类型的馆群建设提供参考。

[1]王文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理念下农产品品牌建设策略的探讨[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12):96-101.

[2]陈志波,李新瑶.共享理念下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以威海市后山于家村为例[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1,42(8):50-54.

[3]侯娟.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生态旅游业培育研究[J].乡村科技,2022,13(23):49-52.

[4]包乌兰托亚,马龙波.山东省乡村旅游空间分布特征及优化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9):141-152.

[5]刘忠岫.关于我国农业博物馆发展的几个问题[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14-17.

[6]张梦纳.我国农业博物馆发展现状研究[J].河南农业,2021(7):61-6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09.47

F592;F323

A

2095-1205(2023)09-151-03

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2年省级大创项目“农业微型昆虫博物馆群落”(S202210435035X)

李淑怡(2002—),女,汉族,云南保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三农”、农业经济、乡村生态。

猜你喜欢

博物馆资源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博物馆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