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CTA 检测中高度近视青年黄斑区血流的研究

2023-12-13金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21期
关键词:眼轴脉络膜黄斑

金梅

近视是年轻人可矫正视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东南亚地区[1]。据估计, 到2050 年, 全球将有50 亿人患有近视[2]。高度近视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如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新生血管, 从而导致低视力或失眼。以往的研究表明, 视网膜微血管系统的改变可能与近视的发展及其并发症相关[3]。而在过去几年, OCTA 检查作为无创性、可重复性以及可定量的检查方式, 被广泛用于检测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微血管结构及其血流信号[4]。因此, 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OCTA 检查分析近视严重程度与视网膜、脉络膜微血管系统之间的关系, 以探寻OCTA 在中高度近视青年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21 年1 月1 日~5 月31 日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就诊的中高度近视患者及正常人群60 例(60 眼)作为研究对象, 一般采用右眼数据进行研究, 当右眼满足任何排除标准时选择左眼的数据。纳入标准:①年龄18~40 岁;②标准对数视力表最佳矫正视力(logMAR BCVA)≤0;③眼压≤21 mm Hg(1 mm Hg=0.133 kPa)。排除标准:①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介质混浊;②既往或现有青光眼、视神经炎、葡萄膜炎及眼底疾病;③眼内及屈光手术;④病理性近视患者, 如有漆裂样纹、脉络膜新生血管等;⑤严重的全身疾病。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将纳入的眼睛数分为中高度近视组(-9.00 D ≤等效球镜度数<-3.00 D)和正常对照组(等效球镜度数≥0 D), 各30 例(30 眼)。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执行。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完整的眼科检查, 包括BCVA、等效球镜度数、眼压、眼轴长度(采用德国蔡司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裂隙灯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及OCTA 检查。OCT 及OCTA 图像采集方法 :散瞳后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DRI OCT Triton, 日本拓普康)进行检查, 选择视网膜血流成像扫描模式, 扫描区域为黄斑周围4.5 mm×4.5 mm(320×320 像素), 扫描速度100000 次/s, 纵向分辨率8 μm, 横向分辨率20 μm。为了避免测量误差, 所有检查均由统一培训后的医师执行, 并且每个图像信号指数均≥50。通过软件(IMAGEnet 6 Version 1.1.1)进行分层:浅层毛细血管丛(SCP)是视网膜内界膜下2.6 μm(内丛状层下15.6 μm), 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是内丛状层下15.6(70.2 μm), 脉络膜毛细血管(CC)是Bruch 膜及以下10.4 μm。再使用软件测量分析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微血管密度(MVD), 并记录以下数据:SCP FAZ 面积、DCP FAZ 面积、SCP MVD、DCP MVD、CC MVD 以及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眼球参数(眼压、等效球镜度及眼轴、脉络膜厚度、视网膜厚度);比较两组黄斑区OCTA 结果;分析等效球镜度、眼轴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者, 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MVD、FAZ 面积与等效球镜度数、眼轴、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眼球参数比较 两组性别、年龄、眼压及视网膜厚度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低于正常对照组, 眼轴长于正常对照组, 脉络膜厚度小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黄斑区OCTA 结果比较 中高度近视组SCP MVD、DCP MVD、CC MVD 均小于正常对照组, SCP FAZ 面积及DCP FAZ 面积均大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黄斑区OCTA 结果比较( x-±s)

2.3 等效球镜度、眼轴与血流密度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 SCP MVD、DCP MVD、CC MVD与等效球镜度和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性(r=0.769、0.439、0.366 和0.928、0.525、0.272, P<0.05), 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791、-0.454、-0.336, P<0.05);SCP FAZ 面积、DCP FAZ 面积与等效球镜度和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性(r=-0.796、-0.469 和-0.816、-0.451,P<0.05), 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767、0.401, P<0.05)。见图1~3。

图2 眼轴与OCTA 结果的散点图

图3 脉络膜厚度与OCTA 结果的散点图

3 讨论

近视是发病率较高的眼病[5], 有研究[6]表明, 随着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 牵拉黄斑区毛细血管, 影响黄斑区微循环[7], 可能导致黄斑出血、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等眼底血管性疾病[8], 黄斑血流改变是一个重要的发病机制。

本次研究发现, 中高度近视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眼轴更长, 脉络膜厚度更薄, 但是两组视网膜厚度差异较小, 说明近视主要引起的眼球变化是眼轴增长及脉络膜变薄。这与Haarman 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Nickla 等[10]的研究表明, 脉络膜可以通过分泌生长因子, 影响脉络膜血流变化及巩膜的生长, 反过来影响近视的进展。而Teberik 等[11]的研究则显示高度近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变薄, 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不同, 考虑本次纳入了中度近视的患者且排除了<-9.0 D 的高度近视患者, 因此得出两组视网膜厚度无差异的结果, 这也说明近视患者脉络膜早于视网膜出现组织学改变,Zhou 等[12]的研究也证实了同样的结论。因此, OCTA定量检测和分析脉络膜结构的变化有助于评估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早期病变, 从而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基于OCT及OCTA无创性高分辨率的显像技术, 可高度重复测量黄斑区血流改变, 因此本研究通过OCTA分析黄斑区血流密度及FAZ 面积, 进一步了解近视后黄斑区的血流变化情况。本次研究显示,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中高度近视患者均出现浅层、深层及脉络膜毛细血管丛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减少, 浅层及深层的毛细血管丛FAZ 面积也出现增加, 这与Al-Sheikh等[13]和Dimitrova 等[14]的研究一致;两组视网膜厚度无差异, 由此推测视网膜微血管的变化可能先于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关于MVD 降低及FAZ 面积增加的原因, Zhu 等[15]将其归因于微血管丢失, Al-Sheikh等[13]和Shimada 等[16]等则将其归因于眼轴增长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变窄和拉伸。此外,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SCP MVD、DCP MVD、CC MVD 与等效球镜度和脉络膜厚度呈正相关性(P<0.05), 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P<0.05)。SCP FAZ 面积、DCP FAZ 面积与等效球镜度和脉络膜厚度呈负相关性(P<0.05), 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P<0.05)。由此说明随着中高度近视患者近视度数增高, 眼轴变长及脉络膜厚度变薄, 会出现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降低和无血管区面积增加。这些平行的结果共同支持了本次的假设, 即MVD 和FAZ 与近视程度密切相关。本次研究结果与Cheng 等[17]的研究高度一致。

综上所述, 随着青年近视度数增加, 黄斑中心凹血流密度减少, 无血管区面积增加, OCTA 可以为近视进展随访提供有效的信息。但本次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 未将近视患者进行更详细的分组进行对比, 而且超高度近视患者也未纳入到研究中, 因此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为不同近视程度的患者黄斑结构和血流提供更多的信息;另外,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 后续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 观察黄斑区结构的进一步改变。

猜你喜欢

眼轴脉络膜黄斑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裂孔在黄斑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OCT在健康人群脉络膜厚度研究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脉络膜黑色素瘤伴视网膜脱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