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切片到公共空间 两届新都市公共艺术季
2023-12-13唐勇陆云霞
唐勇 陆云霞
自2021年起,新都市公共艺术季以四川美术学院为基地连续两年开展。两届艺术季都对“新都市的公共艺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学科发展所需的时代性问题研究案例。随着城市向都市圈转型,公共空间艺术在多维度、深层次链接人文、社会和城市方面不断实践,大众对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要求提高,艺术城市构建的功能和价值日益显著。从国家到地方都强调艺术与城市更新的深层关系。四川美术学院响应时代需求,聚焦城市更新目标,开展新都市公共艺术季。
一、“新都市公共艺术”的量与质
在新都市公共艺术季中,第一届以“艺术”为生发点,探索了艺术与都市生活、商业、城市更新、疗愈、养老、生态、社区以及城乡融合等关系问题。艺术与商业板块试图打破故步自封的界限关系,以现实为依托,以生活为基础,以大众为核心,在商业的资本环境里寻找别样的学术落脚点。艺术与城市更新板块提出让都市文明与自然属性和谐共处的理念,将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更新的有机板块,着力体现功能空间和场所的归属感共建,并承载城市的记忆和历史。艺术与疗愈板块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艺术疗愈功能服务。山城老年大学艺术空间营造综合项目为艺术与养老、与终身学习的学术议题提供了场所依托,探讨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艺术形式的创新。艺术与生态板块效法自然智慧与植物系统思维,探讨面向未来的城市生态美学。艺术与社会小组以课程的方式展开,探讨艺术与社区的关系。艺术与城乡融合问题通过实验性作品,触发对乡村与城市对话的愿景表达和关系讨论。
第二届新都市公共艺术季则是将“城市空间”作为聚焦点。其中,“空间·创意”板块提出打造“街区美术馆“的理念,以公共交通站点为对象,开展创意设计大赛,探寻生成新文化场域的可能性。“交往·对话”板块针对参与类艺术疗愈,建立社区艺术疗愈馆,通过艺术疗愈形式的多样性,构建与场域、人群的对话。“社区·更新”板块的亮点在于以“三师进社区”的方式来探索城市更新的共建共治之路,为探索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空间创造新的格局提供了新思路。“虚拟·镜像”板块试图利用数字技术,构建一个有效连接虚拟与现实的“多重宇宙艺术社区”,通过数字化艺术实验模块、数字化作品及展览模块、科技类教学模块、宇宙空间模块叠加等,使参与者实现对社区内资源和生活的共享。“走村串巷 游乡逛街”成为“城乡·融合”板块的口号,以乡村为试验田,以街巷为展示地,推動城乡之间的互动融合。
综合来看,两届新都市公共艺术季都注重从实际场景出发,探索艺术在现实中的延伸与可能性。第二届更加注重实践具体价值诉求的项目导向转变,引导出新都市所包含的质性空间问题研究。
二、从功能提升到空间驱动
新都市公共艺术季的活动致力于推动城市更新,两届艺术季在调动艺术和城市场域的先行方式上稍有不同。首届艺术季尝试用艺术项目的方式带动和强化城市功能,用艺术的方法和逻辑思考城市问题。而第二届则更注重发现城市的抽象生长形态,利用艺术学、社会学等知识,牵引出地域原发性的有机都市活力。
在城市更新问题上,首届艺术季采取公共艺术作品植入、介入景观改造的方式,用艺术手法提升景观品质。而第二届则从“大学城公交站台公共艺术大赛”中可见,更强调对流动人群聚集地的场域文化关注,使身处“街区美术馆”的在场者生成从“群众”到“观众”的审美自觉,实践从静置的功能空间提供到空间驱使下的“自省式”体验场域。
新增的虚拟空间探讨板块,关注蓬勃滋生的虚拟生活,聚焦虚拟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形态和交互逻辑,厘清虚拟艺术秩序,建立“传送门”。在城乡融合问题上,第二届艺术季通过“艺起·游村逛街”的综合艺术活动,以“游”“逛”的“软介入”艺术行为,利用乡村街巷的属性特点和景观,调动人们重新感知、追问、认识和建立与日常生活空间的意义。
从城市更新到聚焦城市空间,第二届新都市公共艺术季在项目针对不同的空间提出“创意”“对话”“更新”“镜像”“融合”的处理方案,不仅在项目开展的内驱力上做出调整,而且在作品方法论上也使策划人、参与者等进一步对其进行深思和拓展。这意味着项目中的城市更新并不仅仅意味着对实体空间的物质改造,而更多涉及在人们的行为模式、互动方式、交流渠道、情感需求等诸多复杂元素影响下的城市空间生成问题上考察。只有发掘和捕捉暗涌的信息,作品在现实空间中才能实现“有矢之地”。
三、参与共建
新都市公共艺术季不仅从内容上拓展我们对都市的理解,也为后续艺术季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更多可探寻的思路。第二届艺术季更注重对新都市的共建意识,活动组织方式多样化,如“空间·创意”板块的大赛制,“交流·对话”板块的艺术高校、专科医院、街道社区、服务机构四平台合作模式,“社区·更新”板块的“三师进社区”理念。从活动的参与环节上看,艺术疗愈工作坊中的在地创作成为一大特色,“城乡·融合”板块中的商家代表、艺术圈层代表以及区镇村政府相关领导成为活动的参与人群。第二届新都市公共艺术季通过对各行各业的人员机构的调动,扩大人群的辐射面,强调群众在活动中的参与度,从空间受众到参与共建的身份转变。总的来说,新都市公共艺术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在哪里生活、怎样更好生活的问题,值得持续探讨和研究。
(作者分别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雕塑系教师;项目名称为“新都市公共艺术季”,项目号:xk-ms-ky202202008)